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997节

  “这孽子胆大妄为,收了毛家一个美妾,还收了毛家三千贯钱财。”

  “一个女人,三千贯钱,他竟然就敢插手命案!”

  “他以臣的名义,请刑部郎中潘宗旦吃酒,让潘宗旦帮忙把案子压下去。”

  “一个刑部郎中很难完全压住命案。这孽子......”

  “这孽子竟以给臣送药为由,带着潘宗旦做好的复核公文,混进刑部偷取大印把章给盖了,还模仿臣的笔迹签署姓名!”

  徐敷言越说越激动,说到偷取印章、伪造签名时,浑身气得一直在疯狂发抖。

  很多时候,真相往往朴实无华。

  就像现实中的商战,有可能只是买通保洁阿姨,用开水浇死敌方公司的发财树。

  刑部尚书的亲儿子,跑来给尚书送药,刑部官吏哪个敢拦着?

  而徐敷言看到儿子来送药,只会觉得儿子很孝顺,哪会防着儿子偷印盖章?

  有一个刑部郎中帮忙掩盖收尾,又有刑部尚书的盖章和签名,一桩命案轻轻松松就能压下去!.

第三千三百零一章 为了嫁妆

  赵渊说:“你那儿子是保不住了,你且称病回家等待调查吧。”

  胆敢偷取印章、伪造签名,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的?

  徐敷言那个儿子,估计早已罪行累累,暗地里不知捞了多少钱。

  而刑部的蛀虫,估计不止一条。

  .....

  次日,继续会审。

  第一个被提审的,便是巡查御史应善.

  此人年龄不大,刚满三十岁,妥妥的青年俊才。

  他坦然走到堂中,朝几位主审官作揖,然后静静等待审问。

  陈东说道:“你是督察院第一个犯事的。”

  应善回答说:“督察院之内,作奸犯科者,肯定不止我一人。”

  “新朝的御史权力过大,不知有多少人来巴结,总有几个抵挡不住诱惑。”

  “可不给那般大的权力,御史又在地方查不动,只能沦为风闻奏事的废物。”

  “你说得很对,”

  陈东面无表情道,

  “此案了结,我便要在督察院内自查!”

  “诸位上官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吧。”

  应善那从容举止,仿佛不是来受审的,而是被请来喝茶聊天的。

  吴懋忍不住说:“你一点都不悔悟?”

  应善说道:“早就后悔了,但悔之晚矣。”

  “自己做过的事,再大也得担着,死不认罪只能自取其辱。”

  “你倒是个明白人,却做出了糊涂事。”潘良贵颇为惋惜。

  陈东说:“把你知道的都讲出来吧。”

  应善突然闭上眼睛,似是在回忆往事:“我第一次收受贿赂,是在虢州(灵宝)。”

  “虢州山中有金矿,民采官收,向来如此。”

  “那里的金矿比较散,时不时就发现一处,但都不是什么大矿朝廷并未设监收金,而是让通判监理金事。”

  “虢州通判毕南,伙同矿主石景荃,暗中开采新发现的金矿,却不在官府报备偷逃金税。”

  “此事被我发现了,他们都很害怕,便给我一千贯封口费。”

  陈东感到难以理解:“身为巡查御史,一千贯就能将你封口?”

  应善有些无奈,叹气道:“当时急着用钱。”

  陈东问道:“你贵溪应氏家里就有矿,怎么可能缺钱用?”

  应善说道:“祖父辈就已分家,家父擅长销金散财,我这一房日渐窘迫。”

  “我收的那一千贯封口费,其实是送回去给小妹做嫁妆的。”

  “两江之地婚嫁奢靡,士绅望族尤其如此。”

  “家父还出手大方好面子,变卖了许多家产,再加上我贪的一千贯,总算给小妹凑齐三千贯嫁妆。”

  负责审案的一众官吏,此刻全都听得愣住了。

  应善被他们确定为案件核心人物,甚至有可能牵扯陛下妃家族。

  但此人初次贪赃枉法,居然是为了给妹妹筹措嫁妆钱......

  应善继续说道:“那座金矿不大,就算瞒报逃税,朝廷也损失不了几個钱。”

  “至少,我当时是这般想的,没觉得自己对不起官家。”.

第三千三百零二章 科场舞弊案

  “你可真是......有志向!”

  陈东都不知道该怎么斥责,因为应善实在是太奇葩了。

  应善眼神茫然,仰头望着房梁:“收了一笔,就有第二笔,而且不得不收。”

  “我曾申请调离河南,换个地方做好官,但督察院没有同意。”

  “反而因为吕本中被调去整治洛阳大族,让我也常驻洛阳协助此事。”

  “拆分迁徙大族,油水丰厚啊。随便从指缝里漏点出来,都足够吃一辈子的。”

  “而那些被拆分的大族,明知财产被非法吞没,却也敢怒不敢言。”

  “他们甚至以为,这就是陛下安排的,认为我是在为陛下捞钱。”.

  话说到这里,应善闭口看向陈东,而陈东已经脸黑如墨。

  见到陈东这幅鬼样子,潘良贵和吴懋对视一眼,心惊肉跳害怕又牵扯出什么。

  良久,陈东咬牙切齿问道:“私吞那些大族的财产施如常有没有参与?”

  应善居然咧嘴笑了,那笑容有点幸灾乐祸:“他比我捞得更多。”

  施如常是陈东一手提拔的,是陈东的得意门生。

  而且在桂州听过赵渊讲课,一路从广西追随赵渊到金州起兵。

  此人今年才二十八岁,却已是督察院的左佥都御史。

  如果认认真真做事,二十年后极有可能做尚书,弄出点政绩甚至有机会入阁拜相!

  陈东一言不发,气得全身轻微颤抖。

  潘良贵问道:“吕本中知情吗?”

  应善说道:“吕本中当然知情,但究竟知道多少,这就只有他自己晓得了。”

  “但吕本中没有伸手捞钱,他一个吕氏子去查吕氏,本就已经被人戳脊梁骨,再敢从中捞钱纯属找死。”

  “施如常全程监督拆族迁徙,说话远比吕本中有分量,而且还是陛下的心腹,吕本中哪敢说半个不字?”

  潘良贵又问:“河南的前任左右布政使,还有洛阳知府,有没有参与分赃?”

  应善说道:“左布政使刚好被调离,右布政使和洛阳知府却是捞到了。”

  “正巧趁着左布政使不在,新任左布政还未履任,右布政使在组织乡试时,拉着我跟他合伙帮士子作弊。”

  “一群混账!”

  陈东终于被搞破防,起身让出主审席:

  “施如常是我的学生,此案我需要回避,接下来就交给潘侍郎审了。”

  “我离开之后,督察院的其他官员,只准旁听记录案情,不得再插手审问!”

  说完,陈东拂袖而去,他要赶紧去见陛下。

  潘良贵顿时头大如斗,这案子恐怕旷日持久,因为案中还有案,而且他妈的越查越多。

  施如常以前巡视地方,多半一直在捞钱。

  每捞一笔,就是在包庇一个贪官!

  而那些贪官,也肯定有许多案子在身。

  吴懋问道:“伱们真不怕掉脑袋啊,私吞迁徙大族的家产,就已经是胆大包天,居然连科举乡试也敢伸手。”

  应善一脸苦笑:“最初也没敢搞太大,说好了只帮一个士子作弊,算是偿还以前欠下的人情。”

  “但那蠢货考生提前拿到考题,竟然对自己的同窗炫耀。”

  “又耐不住同窗央求,把考题给转卖出去。”

  “一个转卖一个,也不知卖了多少份。”

  “我一直被锁在贡院里,张贴完举人榜才出来,当时吓得差点畏罪自杀。”

  “你真自杀了,还算有点廉耻心!”吴懋吐槽道。

  应善说道:“我从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死定了,能多活一年算一年。”

  “死之前还得好生享受,接连纳了好几房小妾,又在河南悄悄置办宅院。”

  “现在想来,真是荒唐,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潘良贵对吴懋说:“科举舞弊案,私吞大族财产案,这两个案子实在太大。”

  “必须上报官家过问,然后单独立案详查。”

首节 上一节 2997/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