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125节
李阳焕当然不傻,立即感觉事情有些棘手,下意识点头道:“太师所言有理。”
张伯玉继续说:“向大明称臣之后,再趁机扫灭北方蛮酋豪帅!”
在越南的北部山区,此时有很多半独立部落。
越南李朝通过联姻,把公主嫁给部落酋长们。
在安抚收编部落的同时,还让那些部落做侵宋先锋,隔三差五不断袭扰中国边境。
但发展到现在,越南君臣想除掉那些部落!
这是因为,越南的制度和思想正在急剧改变。
近数十年来,越南一直在疯狂扩张,时不时就要入侵周边邻国。
不管是入侵占城、真腊,还是出兵十万打北宋,都是其国内政治生态所推动的。
越南李朝的创建者是一個商贾子弟,靠行贿做了黎朝的殿前指挥使,并且还娶了公主。
趁着黎朝内乱,太子年幼,黄袍加身!
越南李朝得位不正,叛乱此起彼伏。
在改制收权的同时,又必须笼络文武官员,并且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内部矛盾。
在全国实行强制兵役制,军队达到三丁养一兵的规模!
还大搞封建庄园制,给文官武将疯狂封爵赐地。
越南朝廷为了支付沉重的军费,文武官员为了获得更多农奴,于是选择积极对外侵略。
而且经常打下了地盘却不要,只抢劫财货和人口回国。
越南出兵十万攻宋,虽然刚开始劫掠无数,但很快遭到北宋的报复。
越南的军功集团就此影响力锐减。
文官们趁机上位,开始采用科举制度,这几年甚至靠裁军来改善财政.
第三千五百三十二章 宗主国
文官政治已经比较成熟,对外侵略扩张难以持续,接下来就该解决国内的割据势力了。
越南北部那些几代娶公主的酋长,不但经常向北袭扰中国,还经常向南劫掠越南百姓,他们是文官政府铲除的首要目标!
张伯玉说道:“只有臣服于大明,我们才能摆脱三面受敌之危。”
“而且,铲除北边山里的蛮夷部落,也是在向大明皇帝示好。”
“只要我们稳住了大明,今后再去攻打占城,大明朝廷就可以两不相帮。”
“此言有理!”
李阳焕被说服了:“立即挑选使臣和贡品,前往大明朝贡请求册封。”
“陛下英明!”.
张伯玉总算松了口气,他生怕这位年轻君主会意气用事。
由文官们掌控的越南,虽然侵略性不再那么强,但绝对不可能就此消停下来。
因为封建庄园制没有改变,封建领主们渴求战争。
他们不敢再招惹北方大国,今后只能拿占城和真腊开刀,持续性的出兵劫掠财货和人口。
杨再兴带着六千新军,路过邕州(南宁)的时候,正好遇到从贵州过来的夏大均。
再加上邕州知州陈可大、通判吴逵,四人开了一个碰头会。
夏大均首先说道:“我奉命招抚西南诸蛮,刚从自杞国和特磨道过来。”
“自杞伪主不愿去国除号,只愿接受大明册封成为属国。”
“特磨道的那些酋长,都表示忠于大明,但恐有三心二意者。”
特磨道是宋代设立的羁縻道,名义上跟邕州属于平级关系,但一直是由邕州知州在代管。
陈可大身为知州,介绍情况说:“特磨道诸蛮,一直都是表面臣服。”
“只有出兵打两场,把他们打痛了,才会真正忠于大明。”
杨再兴问道:“邕州现有多少土丁、峒丁?”
通判吴逵回答:“共有土丁、峒丁八万余,多数是诚心归附。”
“若有战事,可以招来打仗。”
“这么多?”杨再兴惊讶道。
陈可大微笑解释:“多亏了玉米和红薯。”
“劝农官带着玉米红薯种子,传授各族百姓耕种之法。”
“许多山地粮食产量猛增,各族首领和百姓皆沐皇恩,对于邕州官府的命令也更愿服从。”
邕州境内,少数民族遍布。
侬智高叛乱之后,北宋朝廷在此修改征兵制度。
王安石变法时期,更是勒令邕州编立保甲,各族百姓通通都要搞保甲制。
编立保甲,抽丁为兵,意味着进一步控制少数民族部落。
那些部落酋长肯定有瞒报,但又不敢公然对抗朝廷,纷纷选择报一些、藏一些。
一直到北宋末年,邕州的土丁、峒丁数量,始终保持在五万人以内,官府随时可以抽调他们当兵。
但大明建国不到十年,邕州在籍的异族丁员就近乎翻倍。
这主要得益于玉米红薯的推广,让少数民族部落切实获得好处。
他们境内遍地山区,太适合种植玉米红薯了,而大明还派了劝农官去指导。
吴逵说道:“八万多丁,肯定不能全征,否则各部必然叛乱。”
“征募一万丁当兵,再征募一万丁做民夫,这就已经是邕州的极限。”
“邕州另有驻防军三千,还能临时募来汉兵数千、民夫两三万。”
杨再兴点头道:“已经足够了。”
“临时招募的汉兵和土兵,也不奢望他们出城作战,能守住打下的城寨即可。”
“我奉命编练新军,需要一年时间。”
“一年之内,我能保证邕州不出大乱子。”陈可大斩钉截铁道。
杨再兴说道:“如此最好。”
陈可大是一个能臣干吏,但他出自仙游陈氏。
他的家族,上次被抓了两个贪官,其中一个还是他的亲兄弟。
陈可大是被罢官之后,再由皇帝特赦启用,贬到邕州这破地方来的。
他心里对朝廷多少有点怨怼,但更想立功升迁洗刷污点,而开疆拓土便是最好的方式!
邕州太特殊了。
西北边挨着刚刚自立的自杞国,西边又是不听话的特磨道,西南部与越南李朝有漫长的边境线。
陈可大问道:“朝廷对安南边境是怎样看法?”
杨再兴说:“安南暂时不必理会。”
“下的意思是,先灭自杞国,收服特磨道,接着川南、湘西与广西四路合击大理。”
“灭了大理,再去处置安南。”
闻得此言,陈可大、吴逵两人瞬间精神振奋.
第三千五百三十三章 上贡
他们都属于被贪腐案牵连的官员,惨遭贬谪至此。
皇帝现在想对外扩张,他们身为邕州的一二把手,只要好生配合就必定立功。
……
就在杨再兴带着新军,即将启程继续西行之际,一条快船从左江飞快驶来。
杨再兴和夏大均,都被陈可大派人留住。
“发生了何事?”
夏大均已经准备回京复命了,在城外码头被请回州衙。
陈可大解释道:“安南国主派人来接洽,希望臣服大明、请封国王。”
“贡品礼单都送来了,使者下個月就能到。”.
安南国王上贡或请封,都是先跟邕州知州接洽,再由邕州官员上报朝廷。
夏大均说:“此乃邦交大事,肯定要如实上报。”
陈可大却想立更多功:“朝廷一旦册封安南国王,广源就很难再拿回来。”
“那是当年侬智高父子的老巢,不但突出于交趾北部大山,而且还盛产黄金。”
“不管是财税还是军事,都对安南大大有利。”
“即便朝廷要册封安南国王,也应当重新划界,朝廷借此收服广源。”
广源州,也叫顺州,是越南高平省的东北突出部。
这里本来是北宋疆土,由于盛产黄金,被安南国反复入侵。
当地部落请求宋朝保护,但宋朝哪有空管这些羁縻部落?
无奈之下,广源州各部只能一边臣服北宋,又一边含泪咬牙给安南上贡。
侬智高他爹当年起兵叛乱,就是因为在宋朝莫名其妙丢官,回到广源州又被安南国扒皮盘剥。
哪边都靠不住,干脆自立建国。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