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148节
入阁的时候,魏良臣很可能还不到五十岁!
秦桧看得羡慕无比,但这种差事他不敢接。
因为太得罪人了,肯定成为众矢之的。
魏良臣敢站出来,是因为自己行得正,不怕任何官员攻讦。
若是让秦桧去做,指不定哪天就被人揪住把柄疯狂弹劾。
赵渊叮嘱说:“湖南地广人稀,又跟江西紧挨着。”
“江西那些大族,留一部分在老家,拆一部分去湖南。”
“腾出来的江西土地,贱卖给当地无田、少田的佃户。”
“升米恩,斗米仇,不要直接分田。”
“让佃户每年多缴一笔田赋抵账,最好是五到八年可以偿还干净。”
魏良臣问道:“迁出地主与赎田佃户的债务怎样处理?”
“超过三年的累欠债务,一律作废。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一律作废。”赵渊说道。
地主哪有不放高利贷的?
即便大明朝廷管得严,但地主放高利贷时,可以绕开法律进行,无非就是九出十三归那套。
如今有朝廷派总督撑腰,佃户们为了摆脱禁锢,肯定集体指控地主放高利贷。
什么债务都能作废!
赵渊又说:“赐你一面王命旗牌,可随意调动江西的驻防军和漕军。”
魏良臣大喜:“有军队在手,臣若治不好江西,提头回来见陛下。”
.....
散会之后,赵渊提前下班,直奔皇妃张锦屏的院子。
“官家来得这么早?”张锦屏惊喜道。
赵渊有些难以启齿,整理措辞道:“我有一件要事,须请娘子帮忙。”
张锦屏预感到事情很大,忙问:“是什么事?”
赵渊把江西的情况详细阐述,又说道:“江西士绅盘根错节,连清丈田亩都极为困难,大明开国将近十年还没办好。”
“这次借着民变大案,正好出手拆分迁徙大族。”
“张氏身为皇亲国戚,理当做出表率。”
“岳父那里,我会写一封信。娘子最好也写一封,劝一劝张氏分拆迁往湖南。”
“国大于家,自该如此。”张锦屏虽然有些不痛快,但还是愿听丈夫的话。
二十天之后,魏良臣还没到江西,皇帝、皇妃的私信已到了张家。
赣国公张根的身体很不好,这两年时不时就要患病卧床。
读罢女儿女婿的来信,张根叹息道:“君令难违啊。”
他把族中长老都请来,还没把话说完,各支各房就反应激烈。
无非就是觉得皇帝冷酷无情,身为外戚家族,居然还要遭受损失。
虽说按照老家的田亩数量,迁去湖南能够等额赔偿,甚至还能多占一些做补偿。
但土地和土地能一样吗?
江西这边都是熟田,迁去湖南还得垦荒。
而且那边地广人稀,肯定难以招募佃户,指不定张家人还得自己耕田。
张根连哄带吓耐心劝说:“别的省份,都能摊丁入亩,唯独江西连丈田都费劲。”
“如今更是搞出民变,天子已然震怒.....”
“这次是右都御史来江西督办,而且带着可以调动军队的王命旗牌。”
“把总督魏良臣逼急了,他是真要杀人的。”
“魏良臣此人,我非常熟悉。他是前宋的太学生,策划叩阙营救当今皇帝。”
“皇帝被编管桂州,他又首倡千里追随。”
“一路跟随皇帝去桂州,又跟随皇帝去金州,在皇帝占领汉中时就投效了。”
“这样的人,他真敢拿我们张氏开刀。”
“如果他在江西打不开局面,恐怕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张氏!”.
第三千五百七十四章 林冲南下大理
张氏族老们面面相觑。
魏良臣的履历一摆出来,他们全都被吓到了。
张家有一个国公、一个皇妃又如何?魏良臣才是真正的皇帝心腹!
张根说道:“朝廷有令,各族拆分迁徙时,都可以留下一半族人。哪家迁走,哪家留下,我们抓阄决定吧。我也参与抓阄,若是中了,抬也抬去湖南。”
....
泥塑宰相,突然就支棱起来了!
御前会议表决的时候,柳瑊其实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即:原则上赞同拆分迁徙江西大族,并表明自己支持皇帝的立场。
又强调做这件事情不能太急,必须循序渐进的稳妥谨慎处理,然后在具体施政上一直扯皮。
如此一来,皇帝要么让他滚蛋,要么把他当成空气,不论怎样都可以顺利退休.
并且在退休之后,还能获得“直臣”美名,赢得江西大族及其姻亲的赞誉。
但柳瑊没有这样做。
在陈东表态支持以后,柳瑊也当即决定支持,引导阁部重臣放下顾虑。
如此做法,等于柳瑊自愿背锅,承担巨大的舆论压力。
江西大族不会骂皇帝,只会仇恨三个人:一是身为群臣之首的柳瑊,二是督办此事的魏良臣,三是首倡此事的李邴。
这位年轻时刚直不阿的老臣,躺平多年终究还是不忘初心。
既然摊上这么大的事,接下来还小心谨慎个屁啊?
次日上班,柳瑊就一改作风。
若非严重分歧的大事,他不再天天投票表决,总算有了身为首相的担当。
数日之后,柳瑊穿着新缝制的官服,走路带风变得精神奕奕,跟之前的老迈不堪判若两人。
心态变了,精气神自然也变了。
.....
又一次御前会议,今天主要讨论军事。
李宝代表枢密院发言说:“根据西南各族酋长,还有来往商贾,以及我国密探的消息汇总。“
“大理国东部的那些蛮夷,即其所称三十七蛮部,唐末五代时就已强盛,还曾求娶唐朝公主想要和亲.....”
“三十七蛮部皆出自爨氏乌蛮,他们内部极为团结,很少互相攻伐吞并。而是对外侵占土地,把多余的族人分出去,在新获的土地建立部落。”
“矩州(贵州)南边的罗殿国,是三十七蛮部的于矢部,分拆族人经营百年所建。”
“广西最西边的自杞国,是三十七蛮部的弥勒部,分拆族人经营百年所建。”
“大理国的石城郡,遍布三十七蛮部,他们跟罗殿国、自杞国是一体的。”
“十多年前,三十七蛮部起兵反叛大理,罗殿、自杞两国也曾出兵相助。”
“当然,那时自杞还没建国,名义上臣服于前宋。”
“杨再兴的新军已训练一年,请求趁着冬天发兵,把自杞国给灭掉。”
“但我大明出兵之后,大理国的三十七蛮部,甚至是那罗殿国,也极有可能兴兵作乱。”
“牵一发而动全身,开打前须有万全之策。不能杨再兴一路出兵,还得让林冲带兵南下矩州(贵州)。”
“林冲南下,粮道太远,须得蛮酋宋氏协助运粮。”
“可那宋氏虽然已经臣服,是否背叛却未可知。”
“万一前线打得热闹,宋氏突然作乱,林冲所部就危险了,兵粮断绝全得死在那里。”
“罗殿国和自杞国必须同时打,打之前还要解决矩州宋氏。这是枢密院商量出的方略。”
张广道代表兵部说:“须向矩州移民实边,至少得迁徙过去三五万人。”
赵渊说道:“蜀中人口太过稠密,尤其是成都周边,那里大族豪强众多,摊丁入亩也搞得很有问题。”
柳瑊是治理过一段时间四川的,他现在已经不怕背骂名了,反正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当即建议道:“派一总督严查四川田亩,恶意瞒报土地的大族,分拆迁徙一些去矩州。”
“再征发全川的罪犯,就连死刑犯也可赦免,通通迁徙到矩州耕种。”
张镗说道:“只是四川还不够,把淮南的罪犯也算上,必须凑足五万人过去。这些移民去了矩州,通通实行军管。”
“各村编制保甲,由保甲长操练民兵。忙时耕种,闲时操练,战时为兵。”
赵渊说道:“须得多派南方医士,防暑防瘴气的药物当准备充足。”
钱琛说道:“接下来几年,四川的支移(转移支付),当分出一部分到矩州。”.
第三千五百七十五章 攻打你的借口
“从四川到矩州,沿途应当修通官道和驿站,”.
秦桧补充道,
“虽然朝廷勒令川南各蛮部修路,但恐怕有很多部落阳奉阴违。”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