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25节

  先铲逆臣,再除叛军,谁还敢再反对摄政王?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太傅苏宪诚,已经被满门抄斩了,罪名是勾结杜英武谋害先王.

第三千七百零九章 忠实走狗

  第三个站出来反对的御史郭颖,同样被满门抄斩,罪名是攀附杜贼、出卖忠良。

  第二个……嗯,那位智明王殿下,现在是摄政王的忠实走狗!

  苏宪诚有好几个心腹,被当成杜贼余党逮捕入狱。

  其中两个还没被刑讯逼供,就告发苏宪诚勾结杜英武。

  他们立即被释放,由于戴罪立功,全部官升一级.

  苏宪诚的其他心腹,皆被满门抄斩!

  ……

  黎氏被软禁在宫中,已一个多月不能跟外界接触,就连亲儿子小国王也见不着。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改嫁给了大明豫王。

  “王父摄政王驾到!”

  黎氏恍恍惚惚被带去迎接,只见一个英俊少年阔步而来。

  “太后,这位就是大明豫王、安南王父摄政王殿下。”宫女提醒道。

  黎氏连忙跪拜迎接:“妾身拜见殿下!”

  赵康没有去扶起,而是说道:“跟你一起回来的杜嗣武,因谋害国王被满门抄斩了。”

  “看在杜太后的面子上,杜家还保留了一支。”

  黎氏吓得浑身颤抖,连忙磕头求饶:“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由于太过恐惧,她甚至忘了分析“王父摄政王”的含义。

  这个女人既聪明又蠢,甚至有时候智商为负数。

  历史上,杜英武最初是被下狱了的,大臣们闹着要将其处死。

  黎氏害怕情郎在监狱里饿着,还专门派人去送饭,哄骗儿子把情郎放出来,只是给了个罢官的处罚。

  接着又哄骗儿子给情郎一个小官,小国王当时才十五六岁,稀里糊涂就答应了,百官怎么劝谏都没用。

  为了情郎,最终害得儿子一直做傀儡。

  杜英武甚至把自己的正妻,经常送到宫中陪黎氏,夫妻俩长期一起留宿王宫。

  黎氏身为太后,竟然跟情郎的妻子亲如姐妹……

  赵康说道:“黄道吉日已近,我将正式纳你为大明豫王侧夫人。”

  惊恐中的黎氏猛地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

  赵康问道:“还要我再说一遍吗?”

  黎氏是一个颜控,她此刻的第一反应,竟是比较赵康与杜英武的相貌。

  杜英武皮肤白皙,而且晶莹如玉。

  赵康长期在军校,皮肤被晒得有点黑,这一点似乎是输了。

  相貌可以打成平手,都非常英俊。

  身高则是赵康完胜,而且在军校久经训练,体格极为健壮魁梧。

  或许是心理因素,黎氏觉得赵康有一种贵气,而且生杀予夺威风凛凛,让她下意识就想臣服跪拜。

  反复比较之后,黎氏越看越顺眼,再想到自己即将改嫁,一颗心居然怦怦直跳。

  “好生准备大婚。”赵康说完转身就走。

  黎氏忙问:“殿下今日不在此留宿吗?”

  赵康懒得理会,径直离开王宫。

  黎氏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好威风的男儿,不愧是大明贵胄,改嫁给他倒算是高攀了。”.

第三千七百一十章 毒蝎女人

  这女人花痴脑残且自私,只要让她锦衣玉食,

  又把她哄得服服帖帖,她可以国家和儿子全然不顾。

  哪天如果大明吞并安南,若安排好她的富贵退路,黎氏估计能举双手赞成。

  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种稻之时。

  刚刚由升龙府更名的大罗府,还有被申利叛军肆虐的天德府,

  大量肥沃良田赐给赵康带来的官吏、工匠、医生和将士.

  这些田产的原主人,要么被赵康抄家灭门,要么被叛军屠戮抢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户,还有那些战争流民,

  也被分配给赵康的手下,让他们佃耕刚赏赐出去的土地。

  杨再兴分给赵康的五百将士,当初全部挑选的还未娶妻者。

  这些人也通通被赵康赐婚,婚配女子主要来自罪官的女眷。

  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几个族妹,还有叛贼申利的女儿,就被赐婚给几个大明军官。

  其余将士,即便在大明已有妻子,赵康也鼓励他们在安南纳妾。

  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安南百姓很多,其中不乏失去家庭的女子,

  还有罪官家里的丫鬟女仆,将士们都可以去任意挑选。

  初春时节,先后有两支船队,在太平江入海口登陆。

  一支船队来自广州,一支船队来自钦州。

  他们有些是赵康麾下人员的家眷,有些是朝廷安排过来的士子,还有些是赵康招来的两广商民。

  那些士子,皆屡试不中之辈,以超过三十岁的秀才为主。

  秀才身份只能维持三届乡试,连续三次都考不上举人,秀才身份就自动取消了重考。

  很多三次不中的两广秀才,已经考得心灰意冷。

  听说到了安南,就能做教授、教谕,还能分到肥沃土地,他们就报名来投靠赵康。

  还有一些两广商贾,以前就有跟安南贸易。

  得知豫王殿下摄政安南,而且还能在大罗府(升龙府)白捡商铺,也让家中庶子带着伙计来安家落户。

  随着这些家眷、士子、商民抵达,赵康心里就更有底了。

  但让本地贵族和官员极为不满!

  “殿下,赐田时多有纠纷,只能快刀斩乱麻。”谢洪说道。

  赵康问道:“都是什么纠纷?”

  谢洪说道:“彼此言语不通,又不熟悉本地情况,赐田时依靠本地官吏执行。”

  “有本地官吏趁机占田,也有胡乱划田之人,侵害大明将士和安南地主之利。”

  “臣虽派人一直监察,但很难完全查清楚,只能杀鸡儆猴处死一批。”

  “那些被胡乱占田的安南地主,有人做官的自然要归还,没人做官的就只能自认倒霉。”

  “初来乍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都要尽快熟悉本地事务。”

  赵康理解执行难度,由于言语不通,他在跟本地人交流时也很郁闷。

  安南是五代独立出去的,虽然读书人都会写汉字,

  但能说汉话的越来越少,已渐渐生出民族自主意识.

第三千七百一十一章 交趾的来历

  赵康拿出一本书:“这是翰林史馆编撰的,刚刚跟将士家眷一起送来,朝廷足足印刷了五千册。”

  谢洪双手接过,一看书名就大喜:“有此书在,十年之后,安南定矣!”

  这本书的名字,叫《交趾志略》。

  开篇讲述华夏起源,把百越也视为华夏分支。

  而交趾人的祖先,则属于百越当中的骆越。

  因此,交趾百姓也属华夏族裔。

  交趾地区的第一个国家,是古蜀国被秦所灭之后,蜀国王子泮南奔而建立.

  都城为古螺城(升龙府城附近),唤作瓯雒国,也叫安阳国。

  接着又是秦国南征、赵佗自立、汉设三郡、隋唐统治、五代割据……

  也即是说,《交趾志略》这本书,把上古时期的安南,也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从此一直属于中国,分裂出去还不到二百年!

  赵康问道:“该怎样推行此书?”

  谢洪说道:“把会说汉话的读书人,召集起来每天学习,考试合格就给他们授官或升官,再让他们拿着《交趾志略》去传播。”

  “还要勒令朝中文武大臣,选送家族子嗣到国子监读书,”

  “让这些官宦子弟学会说汉话,每个人都必须背诵《交趾志略》。”

  “这样还是有点慢。”赵康不太满意。

  谢洪笑道:“那就对外出售此书,今后安南的初授官员,还有升官之前考核,通通都要考《交趾志略》。”

  “如果《交趾志略》考得不合格,新科进士就不得授官,已经做官的就不准升迁!”

首节 上一节 3225/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