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49节
这小子本就精力最盛,若不是近些年钻进书堆里,兴许这精满气足之境,早在年前便破了。
不过命功三项,讲的是“精”“气”“神”,一层深过一层,一步紧接一步。
那“神旺”二字,偏又最是玄妙。
连刘庄主当初说起,都有些支吾其词。
只道若能参透修性之法,或许易有所得。
偏偏姜家这大儿,选的又是那条最慢、最苦、最不讨巧的路子。
咬文嚼字、磨砖成镜,若真要见点成色,还不知要几年几月。
晨练一毕,身上那点热气还吊着没散,人却已迈步进屋,进了饭堂。
桌上早摆好了粥碗小菜,热腾腾的雾气往上冒,带着一股药膳特有的香,温厚沉稳。
一家人落座,筷子碰碗的声响轻微,话却不多。
这会儿姜明却放下筷子,主动开了口:
“爹,前些时候和刘庄主说起的那事,就是加种些稀罕药材……后来有消息了吗?”
这话一出,姜义手里捧着的粥碗,轻轻一顿,几乎不可察。
那日山脚下,刘庄主确是提过。
说是凡金贵药材,多有灵性,寻常凡躯之人根本养不住。
非得修至精满气足的地步,才堪一试,不然徒糟蹋了天地造化,也活不出个苗头来。
当时姜明没插嘴,安安静静站在一边听着。
如今看来,怕是那时起便放进了心里。
这孩子如今气息沉稳,精气汇聚,已离“精满气足”不远。
怕也是觉着时候差不多到了,想要替家里分担一分。
姜义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只觉这好大儿,果然是没白养活。
当下便笑着应了句:
“记着呢。等下回刘家庄子来收幻阴草,我就仔细问问,看有哪些稀罕苗子,须得精气调和才能培植。”
姜明轻轻应了一声,带着点少年才会有的郑重期盼。
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声音不高,眼里却亮晶晶的:
“爹爹也仔细问问……那些稀罕药材里头,可有果树一类,长出来能吃的、味道好点的那种。要是能种,就多种点。”
感谢随遇而安91、yuxian的打赏。
祝各位读者老爷长生不死,夜夜笙歌!
第52章 交友 做客
团圆的日子,总嫌过得太快。
转眼间,小儿姜亮便满了十岁,年假也熬到了尾巴尖儿上。
眼见着,又到了去县尉司报到的时辰。
姜义这几日看他气色红润,眼里那股神采,也比年前回来时更沉稳了些。
虽有不舍,倒也多了几分放心。
饭后闲坐,随口问了问州府大选的日子。
心里打着盘算,那时或能带上一家老小,去给这小子打打气。
哪知姜亮听罢,却是连连摆手,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神情里带着股少见的认真。
说是怕一家人都去了,他心里惦记着,反倒绑了手脚,放不开劲儿。
姜义听罢,只是笑笑,倒也不强求。
只是从怀里摸出个小玉瓶,塞进了他手里。
玉瓶温润,小巧一只,刚好握在掌心里,入手却微凉。
“里头是几粒激发潜力的丹丸。”
姜义语气随意,似不甚在意:
“平时揣着也无妨,不急用。真要到了迈不过去的坎儿,再瞧着使不使。”
这几粒丹,是他早在刘家庄子里挑药时,就悄悄为这一日备下的。
姜亮捏着玉瓶,低头看了一眼,又抬头望了望老爹。
视线掠过院子角落,落在探头探脑的大哥小妹身上。
没说话,只是郑重地将玉瓶收入怀中,重重点了点头。
拎了包裹,背脊挺得笔直,像个小小的大人。
与爹娘兄妹一一作别,最后挥了挥手,转身跳上于大爷家新换的牛车。
车轱辘吱呀吱呀地响着,沿着出村的小路缓缓滚远。
出了村,牛车慢吞吞地晃了小半日,晃到集市边,才换上一辆趿拉马蹄的旧马车。
虽说脚程快了些,可也直到日头西斜,才堪堪摸进了陇山县地界。
天边霞光还未收尽,县尉司那座灰扑扑的衙门就静静杵在眼前,门楼陈旧,却自有股子威严。
姜亮背了包袱,脚下微一顿,正要抬步迈过门槛。
行李还未放稳,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已快步迎上来。
笑容明晃晃地挂在脸上,不是旁人,正是县丞家的外甥。
瞧李文轩这架势,八成是特地在门口候着的。
两人不打不相识。
在司里那场对练后,李文轩常三天两头地往姜亮这边跑,张口闭口“姜兄长”、“姜兄短”的。
嘴上甜,手也不空。
不是带汤,就是捧点家中补气的吃食,说是自家熬的,要与姜兄一同分个润养。
久而久之,两人来往倒也渐熟,谈不上生死与共,却也有了几分交情。
“姜兄总算回来了!我就猜着是今日!”
李文轩笑嘻嘻地凑上来,拍了拍姜亮肩膀:
“家里正巧熬了首乌乌鸡汤,走走走,先去暖一碗,也让我舅舅瞧瞧,我这几日练的新招子像不像个样儿!”
嘴里一串串的,手上也没歇着,话音未落便一把拽住姜亮胳膊,半推半拉地往外拖。
瞧这动作,半点不生分,显然也不是头一回了。
姜亮让他拽着走了几步,低头看了眼自己那包袱,略一沉吟,也就没再挣。
其实在一年前,两人虽说往来不断,却也谈不上亲厚。
尤其是姜亮拳法日精,身板一日比一日扎实,武艺的差距也拉开了。
起初还能你来我往地过几招,后来多是姜亮单方面指点。
李文轩也自知差得远了,渐渐不提“切磋”二字。
直到去年休假归来,姜亮带了根箍着铜环的大棍子,一出手,便惊了县尉司一众新丁老兵。
那趟棍法,出得奇巧,收得凌厉,眼见为实,众人只觉气势如龙、招式如画。
李文轩自那日起,待他的神色便更恭敬几分,殷勤也添了几分热络。
三天两头请他去家里坐坐,饭桌上从不缺药膳汤水。
首乌炖鸡、当归羊肉,说是补气补血,全不打马虎眼。
姜亮起初还有些别扭,推说不便,话里话外都带着点客气。
可那李家上上下下,待人是真热络。
尤其是李文轩那舅舅,堂堂县丞,居然也常出现在饭桌上,谈吐不俗,面色温和,竟也没什么官架子。
不说权势,不提门第,更多是随口提点小辈几句,说得风轻云淡,倒也不觉拘谨。
李家人总说文轩这小子气血大长,全仗着姜亮指点得法,逢年过节都不忘提这一茬儿。
来得多了,姜亮也便习惯了这般往来。
想着大哥在村里头,弄了个古今帮,也常教人些拳脚功夫。
他也就不藏私,除了那门呼吸法和棍法,其余的桩功拳路,一一指点,只当投桃报李。
唯一让姜亮觉着有些头疼、甚至犯难的。
是李文轩近半年来,找自己讨教时,总爱带上他那姐姐。
年长二人一岁,听说是李家的掌上明珠,自小养得温润周正。
性子也确实温和,说话轻声细语,一双眼还带着些笑意,看着倒也顺眼。
可惜不是块练武的料。
桩功学了个把月,站着还歪歪斜斜的。
招式一练更是四不像,手脚各奔前程,步子虚得像踩在棉花上。
姜亮每回陪她练拳,神经都绷得比擂台还紧。
怕自己一不小心招式稍快了半寸、力道重了半分,伤了她分毫。
拳也不好抡,脚也不敢踢,动一动都得预判三分,退一步还得留神她绊了自己。
那叫一个拘束,真忒不舒展,忒不利索。
李家府邸,不在县城最热闹的街口,倒也占了块幽静地儿。
门口不摆牌匾,不挂字画,一进门,却是一股书卷夹着药香的气儿扑鼻而来。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