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红尘尸仙

红尘尸仙 第321节

  只见信封上写着‘文才兄亲启’的字样。

  打开信封,信笺上的内容大致如下——

  文才兄台鉴:

  当今雍朝腐朽,民不聊生,君素怀才,岂忍见天下沦丧?徐青兄昔日送我锦囊妙计,乃归心于吾,不日将共举义旗,图谋大业。兄久负鸿鹄之志,何不来我军中,共襄义举?昔流觞之乐,当化身革故之声;愿携手戮力,一扫污秽。诚邀共赴,期君速决。

  此致——朱怀安敬上。

  吴文才眉头紧锁,思忖多时,最终握拳自语道:“徐兄向来有高明远识,若连他都认可朱兄,我未尝不能投靠北襄.”

  黔州,平邱县治所。

  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南厝贼军的吴志远也收到了一封信——

  志远兄启鉴:

  而今朝纲崩坏,已至极矣。朝廷奢靡,奸佞当道,不分贤愚,以致民不聊生。前闻兄在平邱清正为民,然今官贼四起,忠臣难容。

  徐青兄及令弟文才兄深明大义,已投愚弟,共举义旗。兄若迟疑,恐失良机。

  愚弟素知兄刚正,诚望兄速来,同整朝纲。天下汹汹,我等当救苍生于水火。

  专此急告,待兄如饥如渴。

  ——朱怀安,顿首。

  吴志远看完信件,只迟疑片刻,便持笔写了封回书。

  上面写的是:雍室昏聩,民瘼深重,弟与文才、徐兄高举义旗欲救苍生,此诚大义所向,愚兄岂能不知?

  然今事有急变,南厝蛮夷包藏祸心,秣兵历马欲北上伐谋。平邱乃北上要冲之地,而愚兄治所恰是其兵锋所向.

  蛮兵残暴,所过处城邑荡然。若弃城而走,则一县妇孺必遭屠戮。

  愿弟稍待,待某驱除夷狄,护得城内百姓安危后,即星夜驰赴共谋大业。

  若违此约,天地不容!

  吴志远涕泣手书,顿首。

  未隔几日,临江县城。

  今日是戏班义演的最后一日,台上保生救婴、猫儿家神、八旗将军的戏码轮流演出,柳素娥和绣娘也将总共七折的护婴记唱到了最后一折。

  “井底寒,风似刀!儿啊……莫啼哭,莫惊扰。娘血暖你三春袄,娘魂守你到破晓。”

  “保生娘!若怜我儿命如草,求您引那善心人,救他出荒郊!”

  最后一日,附身孙二娘,登台与柳素娥对戏的绣娘刚一开口就是直击所有人心魄的绝世唱腔。

  那声音如抽丝剥茧,尖细处仿佛能刺入骨髓,素白水袖甩动间,似是有着说不尽的哀恸。

  绣娘一句三叹,尾音颤巍巍地拖长,又猛地低伏下去,化作气若游丝的呜咽,当真是声声泣血,字字含情!

  待最后收声时,还伴有一丝若有似无的气声漏出,像是唱得人已伤心欲绝,难以续接。

  泪湿裙衫,伤心欲绝,谁解其中味?

  “我的亲娘,这梨园戏苑是从哪又请来的名角儿?”

  台下不少心软的女子被台上气氛触动,已然哭成了泪人。

  哪怕是铮铮铁汉,也仰起脑袋,看向天空,说今日的风沙可真大。

  徐青瞧着台上柳素娥、绣娘师徒二人对戏,心里同样感叹。

  这水准要是唱冥戏与客人,不得全部好评啊!

  当护婴记全场唱罢,台下落针可闻。

  也不知是哪个粗嗓门的二百五开口说了声好字,这才打破了台下寂静。

  “好!真是好戏!”赵中河掏出怀里才捡不久的银锞,丢上戏台,一时间底下看客铜板、玉佩、银子、镯子、毡帽、毛巾,不管贵的便宜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一股脑的往台上撒。

  戏班负责收撒钱的武生哪见过这阵仗,台子底下陪县尊看戏的戏班班主都恨不得自个上去亲手帮忙。

  到了夜场,戏班里的角儿不再登台,此时只有个半截身子埋土里的老头晃晃悠悠的上台,接着拿起醒木往桌上一拍,折扇那么一打,就开始说起戏词里没唱到的,关于保生娘娘和猫儿神之间的故事。

  这是徐青特意想的收尾节目,绣娘和柳素娥日场那一出戏太过出众,夜场唱什么都缺点意思,想来想去,也就说一说戏外边的事,当做补丁番外来讲。

  这样一来不光大伙愿意听,也不会因为夜场没戏,就觉得没意思。

  徐青坐在台下前排,正听得乐呵时,一个头戴瓦楞帽,穿着宽阔长衫,身体却瘦的像麻杆的人,凑到了他跟前。

  “这里有掌教一封信,来人挺急,说什么也要亲手送到掌教手里”

  “那人呢?”

  徐青压低声音,问向赤尾马猴。

  后者嘻嘻一笑道:“被我丢到一边打呼去了,这信是在他衣裳里找着的。”

  “.”

  徐青摇摇头,起身来到戏台一侧,借着灯烛光亮,看向信笺。

  徐兄台雅鉴:

  而今雍室衰败,奸佞横行,兄明达之士,必忧国殇。吴文才兄及吴志远兄已投我麾下,同心戮力,共谋义举。君若归心,则大事可成;四海烽火,犹可换新天。念流觞曲水之风雅,今化雄豪之愿。邀君共举,勿作迟疑。

  此致——朱怀安敬上。

  徐青撇撇嘴,伸手一道阴燃火,把那信笺烧了干净。

  这小胖子一天天的怎么就净做美梦呢!

第279章 丧门弟子,五影道人

  戏班义演结束当晚,陈光睿做东,请戏班大拿,还有一众富贾乡绅在望江楼赴宴。

  说是赴宴,其实就是一场解决县治发展问题的官宴。

  陈光睿为官清正,却不迂腐守旧,往日这些士绅想让他收受贿赂,获取便利,但都无功而返。

  今日陈县尊决定趁着众人齐聚一堂,索性将事情摆在明面上一块儿解决了。

  徐青虽不是乡绅,可也算临江县一霸,不仅垄断了所有白事生意,且还发展出了许多新兴产业。

  更重要的是,徐掌柜肯捐善款,肯为临江县百姓谋福祉,像这样有觉悟有操守的人物,当然要请来当做标杆!

  此时县里乃至津门的名流同处一室,大伙举杯换盏,表面和和气气,可心里的算盘声隔着老远徐青都能听到。

  不过这些和他没什么关系,他做的是死人生意,在场的人将来都是他的潜在顾客,所以他和众人并没有太直接的利益矛盾。

  人活着早晚要入土,在场的士绅名流又都是体面人,活着的时候要面子,死的时候更要面子,而今仵工铺的冥戏业务已经彻底落实,这些人为了死后的体面,十有八九都会选择徐氏丧葬行。

  是以,在场众人没一个人不给徐青好脸色,谁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句徐先生、徐老板。

  “咳,徐掌柜不妨说几句。”

  当陈光睿谈到募捐银两,用来扩建县学宣讲圣言律法,并设立社学教育民众等一众举措后,宴席场瞬间就安静下来。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没一个肯当出头鸟。

  陈光睿眼看气氛不对,便把目光转向了正给柳素娥看手相的徐青身上。

  徐青是被陈光睿硬拉过来凑数的,他对场上的官绅商洽,各种议事并不感兴趣。

  听到陈光睿问话,对易学命理充满兴趣的徐青,意犹未尽的放下柳老板的手。

  见众人投来目光,柳素娥脸色微红,急忙将手缩进袖子里。

  “增建县学、社学是好事,筹备赈灾银为流民夯土筑基,重建家园更是难得善举。诸位若是肯出钱出力,我想县尊一定会在县学内立碑纪念,在新坊外立功德碑。届时列位姓名刻在碑上,必然会名扬津门,倘若将来这些受到恩惠的人里出来一位不世之才.”

  “各位伯乐将来名垂青史也不是不可能。”

  徐青呵呵一笑道:“在下不才,愿意拿出近几年所得,为临江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仵工铺比不得真正经商的商贾富绅,徐青于是讨了个巧,没说具体捐输多少银两,而是拿出态度表明立场,同时给陈光睿一个借题发挥的由头。

  至于剩下的事,便和他无关了。

  陈光睿知晓商人重利,单是徐青说的好处,多半不能轻易让这些貔貅张嘴。

  一众人等讨价还价,最后陈光睿利用商人转运物资,以垄断茶、盐等货物资源来换取利益的限制,半胁迫半哄劝的让这些商贾与官家合作。

  宴席散场时,徐青朝陈光睿拱手道:“我徐氏铺子最擅刻碑书文,将来的功德碑不如就由我来承办,大人也可省些心力。”

  “那就有劳徐掌柜了。”

  离开望江楼,徐青带着柳素娥回返井下街。

  如今柳老板不在梨园戏苑居住,而是暂住在棺材铺里,平日里还能代为打理生意。

  “这几日唱的那几出新戏,柳老板得空时可以教给梨园戏苑的同行,这戏传唱的越广,对咱们的铺子就越有好处。”

  柳素娥不大明白里面的关联,不过既然恩公这么说了,那她就照做。

  两人路过花楼赌坊最多的长灯街,当来到街头路口时,有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胖道人,正旁若无人的杵在街道中间。

  在两名道人身旁,还有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

  那标志性的双刀双剑,徐青一眼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两位道长,圣上所托之事刻不容缓,我们需尽快找到邪魔所在,破除反贼阴谋”

  “左将军,你并不是门道中人,未曾踏入修行,哪知我玄门手段?圣上所托之事,贫道自然记在心里,如今贫道不就在寻找那法王的踪迹?”

  说话间,胖道人手中镜子往街口随意一照,接着他便难掩欣喜道:“贫道运气当真不错,虽说只有两个影子,但却是异类成形,不枉贫道逗留许久!”

  “居士留步。”胖道人略过徐青,看向一旁面若桃花的柳素娥,眼前又是一亮道:“贫道观居士步履轻盈,一身清气,绝非俗尘中人,居士何不随贫道一起入那众妙之门,参修我道?”

  柳素娥停下脚步,客客气气道:“小女子出身凡尘,无心出家,道长见谅。”

  胖道人不依不饶道:“贫道乃是天师府璇玑阁弟子,深得闾天师真传,你若随贫道入门,则可保你前路广阔,永脱凡俗!”

  当听到天师府三个字后,徐青一把将柳老板拉到身后,眯眼道:“道长来晚一步,她已入我门下,去不得别处!”

  “你门?敢问道友是哪门哪派?”

  “丧门。”

  “.”

  胖道人脸色一黑,还当是徐青故意拿他开涮。

首节 上一节 321/3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