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826节
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位“许神医”会亲自出席,看来李老夫子平常说的那些话也不是吹嘘啊。
只是再一看主位上沉默如石的西门县令,众人又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上前搭话。
毕竟以往来钱塘上任的县令,哪个不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
可这位西门大人简直像块冰坨子,连句客套话都懒得说。
再联想到桐庐那桩“子弑父”的案子,以及民间疯传的流言……
众人交换了个眼神,草草敬了杯酒,便纷纷找借口溜了。
晦气!
然后……许宣找了上去。
他拎着一壶酒,慢悠悠地踱到县衙后院,秉烛夜谈嘛。
论及话疗,不是他吹,上到千年大妖,下到张三之流全都被斩落马下。
仆役引着患者到来,可以看出西门县令那张憔悴的脸显得更加苍白。
许宣刚想开口寒暄两句。
“砰!”
西门县令直接跪下了,咣咣就是两个响头。
许宣:“……?”
纳头就拜?!
他这辈子坑过不少人,可还真没遇到过这种开场。
不是,大哥……你比我大二十岁呢!
古代人不是很看重这个的吗?面见皇帝都只是作揖,你上来就磕头?
许宣一时语塞,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你要入伙?!
后来才知道,是老沈这人比较上道。
把“某人因友情而暗中运作西门县令调任钱塘”之事,讲得清清楚楚。
不仅讲了,还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许宣塑造成一个“雪中送炭”的义士形象。
某种程度上这位义士还拯救了西门全家性命。
毕竟若没有这纸调令,怕是真要在家乡被唾沫星子淹死,社会性死亡也是死亡。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既然老沈这么说了,那咱就不得不承认白鹿山长看人真准。
第877章 钱塘教父
是的,就是友情,以及仁义的关系。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许汉文践行仁义之道,所以才能和五湖四海的道德人士成为朋友。
“山长说……你很不一般。”西门县令低着头继续说着来自远方朋友的评价,声音沙哑道:“让我多跟你学一学为人处事,以及如何坚定信念。”
这话有一半是真的,另一半西门县令自己还在疑惑中。
因为他收到的山长书信里对许宣的描述,根本不像是在说一个年轻人。
“智近于妖,心若渊海,行事如雷霆,布局似弈棋。”
这哪是评价一个二十多岁的举人?
这分明是在形容下一个“于公”。
西门县令甚至怀疑,山长是不是写错名字了……毕竟在桐庐见面的时候好像没有这么厉害啊
按常理,此时许宣该趁热打铁,直接把西门县令拉上贼船。
可他没有。
反而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温声道:“西门大人,今日先好好休息。明日……咱们去书院再谈。”
既然有了这么棒的开头那就换个更激进的疗法吧。
第二天,许宣带着西门县令上了南山。
他要让这位新县令见识一下,什么叫“崇绮书院的人脉”,什么叫“许教习的威望”,什么叫做“钱塘教父。”
几位教授对新县令的拜访反应平淡。
毕竟,每个钱塘县令上任后都会来书院拜一拜山门,以示对文教的尊重。
但崇绮书院向来高冷,通常只派个普通教授出来应付一下,连杯茶都懒得奉上。
而像西门县令这样,刚来就自带负面光环的待遇就更惨了。
可今天不一样,因为许宣在场。
而且他还很“热情”地介绍:“这位西门大人,是我的至交好友,曾在桐庐与我一同除过淫祠庙祝,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效果立竿见影。
几位老教授的眼神顿时和蔼了许多,甚至破天荒地提点了西门县令几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钱塘文风鼎盛,莫要辜负了百姓期望。”
这已经是崇绮书院对地方官的最高规格待遇了。
殷夫人更是隐晦地表示:“西门大人日后若有公务上的疑难,可直接联系许教习。”
翻译一下:“教学以外的事情,别来烦我们,找许宣就行。”
这三年下来,书院所有大佬都发现一个很好的事情,那就是许教习,真的太好用了。
无论是协调官府关系,还是变革教学体系,还是处理书院杂务都能安排得妥妥帖帖,根本不用旁人操心。
既然如此,谁还愿意多费心神?
西门县令大感震撼。
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个“污点县令”会处处碰壁,可许宣只是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让他得到了崇绮书院的认可……
这就是“许汉文”的能量?
许宣表面谦逊,心里却微微一笑:这才哪到哪?
第三天,许宣带着西门县令去了觐天书院。
某人继续展示自己的“风采”。
作为“于公的忘年交”,许宣在觐天书院也是能刷脸的。
从门卫到教授,再到扫地的老仆,他一路打招呼过去,人人见了他都笑脸相迎。
这排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觐天书院的教习。
走到半路,他们遇到了一棵歪脖子树。
树下还站着个人。
那人一见到许宣,脸色骤变,转身就要溜。
许宣眼尖,笑吟吟地喊住他:“周举?你不是在锦天书院当教习吗?怎么跑觐天书院来了?”
周举浑身一僵,以袖遮面,一边往后退一边干笑:“许、许公子!巧啊!我、我是来探望老师的……”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溜了,脚步快得像是背后有鬼在追。
西门县令:“……?”
这个和他年纪相仿的人,怎么好像很怕许汉文?
许宣倒是毫不避讳,直接揭人老底:“他叫周举,原东海郡守,于公的弟子。”
西门县令倒吸一口凉气。
于公的弟子?!这身份可不一般啊!
可为什么见了许宣就跑?
许宣微微一笑,语气轻描淡写:
“他干的事天怒人怨,自然是被罢黜到此,从小书院的教书先生开始,重新学习做人。”
这话说得既婉转,又直接。
书房之中,传来一声轻喝:“那还得多亏你许大人的手段了得,才能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话音未落,狂暴的浩然正气如潮水般涌入,一浪接着一浪,拍得门窗簌簌作响。
西门县令本就心神不宁,此刻被这磅礴气势一冲,双腿发软,几乎要跪倒在地。
信念动摇之人,如何扛得住“儒侠”的威压?
就在这时,一只手稳稳摁在了他的肩膀上。
是许宣。
他神色如常,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那滔天的浩然正气不过是春风拂面。
西门县令心头一震,身形跟着稳了下来。
于公叹了口气,目光复杂地看了眼西门县令。
此时此刻,亦如彼时彼刻。
这个新县令……也是要走运的人啊。
接下来的场面,让新人看得心惊胆战。
书房里,老头子和许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言语交锋。
于公句句如刀,直指许宣这些年“手段过激”“行事诡谲”。
许宣则从容应对,时而引经据典,时而以退为进,甚至还能抽空给西门县令递个“别慌”的眼神。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