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摸鱼就变强,这系统我认了

综武:摸鱼就变强,这系统我认了 第16节

  彼此投缘,自然亲近。

  徐天顺刚踏进屋子,徐国公便笑着开口,言语间满是赞许,说他近来行事稳重,没给家族抹黑。徐天顺微微含笑,静静听着。谁不喜欢被人肯定?他也不例外。

  “朱七七?洛阳城里‘活财神’家的姑娘?”

  话音未落,徐天顺猛然抬头,目光直愣愣地盯住眼前这位身材魁梧、气势十足的舅父。

  他原以为今日不过是寻常一聚,顶多又被念叨几句婚事,却不料对方竟直接点名提亲,对象还是那位名声在外的朱七七。

  朱七七的名字,他怎会不熟?那是古龙笔下最耀眼的女子,仿佛天地灵气都集于她一身。多少英雄豪杰为她倾倒——金无望痴心不改,徐若愚黯然神伤,王怜花风流半生也难掩心动,连熊猫儿那般洒脱之人,见了她也不由自主放软了语气。

第11章 面对旧识

  可如今的朱七七,不过十六七岁,尚在豆蔻年华。让自己去相亲?这事传出去岂不惹人非议?实在不妥。

  他连忙摆手推辞:“舅父,姻缘之事急不得,容我再想想办法。”

  “不行。”徐国公一掌拍在桌上,神情不容置疑,“我和老朱已经说定了,你必须走这一趟。”

  徐天顺心头一紧,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那个白衣胜雪、冷若冰霜的身影——无情。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我……心中已有意中人了。”

  出口即悔,但话已无法收回。

  “哦?”徐国公眼睛一亮,满脸喜色,“是谁家的姑娘?快告诉舅舅!”

  面对这满眼期待的目光,徐天顺耳根发烫,低声道:“是……六扇门的无情姑娘。”

  “无情?”徐国公略一沉吟,随即点头,“诸葛正我的义女嘛,确实不错。”

  他捋了捋胡须,大手一挥,语气豪迈:“那就两个都要,娶回来做一对姐妹花!”

  徐天顺顿时怔住,脑中一片空白。

  既成定局,再争也无益。他索性顺水推舟,答应前往洛阳一行。反正他也未必能入朱七七的眼。那姑娘眼界极高,从不因皮相动心。

  洛阳首富之女,什么人物没见过?

  徐若愚锦衣玉冠,俊美无双,人称“武林第一美男子”;金无望面如冠玉,不知牵动多少闺中心事;熊猫儿英气逼人,行走江湖无人不识;王怜花更是妖冶动人,男装女装皆令人神魂颠倒……这般人物尽数倾心于她,她却始终不动声色。

  自己一个默默无闻之辈,又能掀起几分波澜?

  反倒正好借此机会,独自远行,走一趟江湖路。闲云野鹤,自在逍遥,岂不快哉?

  第二天一早,徐天顺到衙门寻诸葛正我请假。

  未曾想,这一去,又惹出一段新麻烦。

  诸葛正我一听他要动身去洛阳,立刻点头应允,还笑着说:“正好,洛阳府刚递来一桩案子,你顺道过去瞧瞧,省得再调别人跑一趟。”

  看着眼前笑呵呵的诸葛正我,徐天顺心里直嘀咕,“真当我好糊弄?”

  寻常民间琐事,地方官府自会料理。能送到六扇门案头的,不是牵连朝局,便是背后有江湖势力搅动风云。

  他心知肚明,这差事绝不像老头说得那般轻巧。

  但对方也没逼他定要破案,只说“查查”,他也乐得接下。

  再说,真有麻烦也不怕,他又不似冷血那般愣头青,大不了到时叫上帮手便是。

  诸葛正我给的文书没写时限,无情又外出行事,衙门里清冷得很。徐天顺索性撂挑子不干,回了自家宅子,同福伯提了一嘴。

  福伯一听少爷要去洛阳相亲,顿时喜上眉梢,立马翻箱倒柜替他收拾行李。

  倒是曲非烟听见后,小脸拉得老长。

  一是因徐天顺说要查案,不许她跟着;

  二则在她心里,早把“鱼哥哥”当成自家未来的夫婿,岂容旁人插足?

  福伯建议带上林平之,被徐天顺一口回绝。

  林平之虽已踏入后天一流,却尚未窥见先天门槛,随行无益。

  不过那《辟邪剑谱》确有奇效,短短十余日,竟让林平之又进一小境。

  古人讲究早出晚归,图个清爽。

  次日天未亮透,徐天顺便跨上一匹雪白马,离了京城。

  某种意义上,这是他头一回独自闯荡江湖,心头不免泛起波澜。

  一出城门,他便策马疾驰,意气风发。

  可惜这股劲头没撑过几天。到了第三日途经小镇时,他脸上只剩疲惫与苦笑。

  江湖路远,岂止是凶险二字可概括。

  光是日晒风吹、餐风宿露,已让他叫苦不迭。眼下才走不到一半路程,后头还不知有多少磨难等着。

  官道无碑,马无指引,岔路口前两条土路伸向远方,他竟分不清哪条通向目的地。

  头顶烈日灼人,树影摇曳,蝉鸣如针扎耳膜,扰得人心神不宁。

  忽而林间步出一位背着柴草的老汉。

  徐天顺连忙上前拱手,“老丈,请问前方是何地?走哪条路能到镇上?”

  老汉见他虽风尘仆仆,却面如冠玉,衣料华贵,料是富贵人家子弟,不敢怠慢,低头答道:“回公子,左路去十八里铺,右路通七侠镇。”

  徐天顺一愣,竟是此处。

  嘴角悄然扬起,心头阴霾散了几分。

  只因此地,他熟得很。

  七侠镇,出自《武林外史》中的一个地名,被许多穿越者调侃为“江湖入门之地”。

  这里有一家客栈,每日笑语不断,住着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徐天顺原想替一位老农把草捆驮上肩,老人慌忙后退,双手乱摇,说什么也不敢劳他动手。

  徐天顺只好拱手道谢,翻身上马,朝七侠镇方向而去。

  小镇规模不大,主街只是一条贯穿东西的长路,但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进了镇口,他牵马缓行,并无古籍中描写的“人流如织、汗落成雨”之景,可沿街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此地毗邻官道,是南北商旅必经之所,外来面孔早已司空见惯。

  可像徐天顺这般容貌出众之人,镇上居民却是头一回得见。

  于是他走过之处,路边女子纷纷停下手中活计,目光黏在他身上。

  羞怯者掩唇低头,指尖微分,偷偷窥视;大胆者则凑在一处,低声议论,指指点点。

  爱美乃是天性。

  古时之人也不例外,对俊美之人生出好奇与倾慕,一如今日追崇名士。

  徐天顺虽未到“观者如堵、为之倾城”之境,但也被盯得耳根发热,略感窘迫。

  幸好不久之后,目的地便出现在眼前——

  门面朴素,毫无张扬之意,与寻常客舍并无二致。

  徐天顺牵马立于门前,仰头看了看匾额,正欲抬脚迈进,忽听一声轻快招呼从旁传来。

  “哟,来客人啦!您几位?吃饭还是住店?”

  说话的是个年轻小伙,满脸堆笑。

  徐天顺目光一扫,唇角不禁微微扬起。

  那人手里攥着抹布,穿着标准店小二衣裳,头发向后梳拢,两侧留着散碎刘海,模样周正,却自带一股滑稽劲儿,让人一看就想笑。

  看似平凡市井之徒,实则身份非同一般——

  此人正是白展堂,江湖旧称“盗圣”,本名白玉汤,葵花派门下,其母乃名震一方的“钩子”白三娘,如今隐姓埋名,在此当个跑堂伙计。

  徐天顺心知此人警觉异常,只略看了一眼便收回视线,将缰绳递出,语气平淡:“都办。”

  白展堂利落地接过马绳,转身朝内院扬声喊道:“小郭,有客到了!”

  随后弯腰伸手,做出引路姿势,“里面请!”

  徐天顺轻应一声,迈步入内。

  待他背影消失在门后,白展堂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咂了两下嘴,抬手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珠,暗叹:这公子长得也太俊了些,若不是瞧见脖子上的喉结,真要以为是哪家小姐乔装闯江湖来了。

  他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马——通体雪白,神骏非凡,正是传闻中的“夜照玉狮子”。

  啧,这种坐骑,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配骑的。

  此时正值午后,饭点已过,客人稀少。

  徐天顺走进大堂,只见七八张木桌横列其间,大多空着,冷清得很。

  楼梯上传来急促脚步声,“噔噔噔”几响,郭芙蓉慢吞吞地走下来。

  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手里抓着块脏布,顺手在最近的桌上胡乱划拉两下,干巴巴吐出一句:“就坐这儿吧。”

  徐天顺无声一笑,轻轻摇头。

  他略略打量了她两眼,觉得面容还算清秀,只是嘴略宽了些。

  “拿菜单过来瞧瞧。”

  郭芙蓉轻应一声,转身走向柜台,抬手拍了两下,“秀才,把菜单拿出来。”

  吕秀才正低头念书,摇头晃脑地沉浸其中,冷不防被这一声吓到,手一抖,差点把书扔了,忙捂住胸口,结巴道:“夫子曾言……”

  话未说完,就被小郭粗声打断。

  “说啥夫子啊,赶紧的,菜单!”

  吕秀才立马蔫了,从一堆书里抽出一张油纸菜单,刚递出手,小郭已一把抢过,白眼翻得老高,嘴角一撇,满脸不屑。

  “喏,给你。”

  她将菜单甩在桌上,双手插进裤兜,鼻子朝天,身子斜靠桌边,腿来回晃着,活像个街头混混。

  徐天顺看在眼里,心知她是故作张扬,不过是遮掩心里那点别扭。他也不点破,顺手拿起菜单翻了翻。

  也是,堂堂郭巨侠的女儿,哪能轻易在人前坦然面对旧识。

  “来壶好酒,红烧肥肠一份,蒜泥拌黄瓜,再加两碗米饭。”

首节 上一节 16/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修仙界趋吉避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