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从收徒开始

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142节

  大宋政事堂。

  真德秀看着手里的密函,不由得仰天大笑,“天佑我大宋,天佑大宋啊!乔大人,你看!”随即,他把战报递给了乔行简。

  然而,乔行简看完,却不禁深深忧虑起来,“郭靖此子,恐怖如斯,未来必定是我大宋劲敌啊!”

  真德秀自然想到这一点,但他却并不担心,扫视在场几人,眼神里爆发着摄人的光芒,“无论是不是劲敌,金国战败,我大宋危局已解,接下来,咱们该动一动了!”

  “两浙路,江南路,也该拿回来。”

  “金国使者是不是还在使馆?”

  “还在。”

  “给他们下一封战书,向金国宣战!”

  “什么?”政事堂几人面色大惊,向金国宣战,这个时候?

  “宰相大人,此事要慎重啊。”

  真德秀眼神一下子变得锐利,“怎么,金国损失二十五万大军,无异于当年野狐岭惨败,这个时候我们不出兵,难道要等到蒙古打下江南道,从他们手里赎回来?”

  听到这话,几人面皮有些挂不住了,他说的正是当年靖康年的旧事。

  他一脸冷笑的望着众人,犀利的话语如刀子一样刺在他们心中,“唯有尽快拿回江南道,我们才能跟南下的蒙古分庭抗礼,如今大争之世,容不得我们后退,金国已是冢中枯骨,若我们不显露兵锋,蒙古的下一个敌人就是我等,到时候,你们自己想去吧!”

  话语落下,真德秀大袖一甩,扬长而去,留下几位重臣面面相觑。

  经过几日争论,大宋终于是下定决心,难得强硬了一次,无视金国使者的哀求,将其赶出南昌还丢给他一封战书!

  徐州会战失利,金国便让使者向大宋陈说利害,妄图罢兵休战,甚至求援,为此他们不惜放弃刚拿到手的两浙路。

  完颜洪烈本以为大宋会不忘前事,与他们罢兵休战,双方共抗蒙古,然而,他却忘了,这几年金国南下,悍然撕毁盟约,对大宋造成了多大创伤,造成了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更让宋帝二次南狩,堪称是前所未有的耻辱。

  金国终究是为自己的自大买了单,撕毁盟约固然爽利,但带来的后果极其惨重,双方脆弱的信任崩塌,让两方合力抗击蒙古的可能性变成了零。

  而金国倒下,也让大宋找到机会,妄图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

  

  ……

  建康,皇城。

  大殿里,完颜洪磊正在批阅奏折,即使建康城内一副风雨欲来的架势,可他依旧稳如泰山,处之泰然。

  忽然,他看到案上一封奏折,微黄的脸色陡然煞白,随即浮现出一抹不健康的红晕,“噗!”

  一口老血洒在龙案之上,怵目惊心,他也随之昏死过去,不省人事。

  身旁伺候的宫人神色大惊,连忙高呼,“来人呐!”

  宫人的呼声很快就惊动了杨康,他急匆匆入宫,见到了病榻上的完颜洪烈,一进门,他就闻到空气中浓郁的药味,心生不妙,刚来到床头就拜倒在地,“父皇,儿臣来迟了,请父皇降罪!”

  “咳咳,康儿,起来!”完颜洪烈咳嗽两声,声音微弱。

  杨康眼角挤出两滴泪水,神情悲痛,站起身来到龙榻前坐下。

  这时,完颜洪烈睁开双眼,目光游离,杨康会意,对旁边服侍的人下令,“你们都退下,不许任何人靠近。”

  待宫人走完,完颜洪烈长吐一口气,眼神中是无尽的悲凉和后悔。

  杨康这次得以看清完颜洪烈的面目,却是大吃一惊,原来,本来看起来还精神矍铄的完颜洪烈竟然变成行将就木的模样,脸色灰黄,皱纹密布,睿智的目光消失不见,转而变的浑浊不堪,宛如弥留之际。

  “康儿,父皇这次终究是错了。”他抓着杨康的衣袍,眼里满是后悔。

  “父皇……”杨康刚想说什么,又被他打断,“你听朕说完……”

  “父皇太心急了,才休养生息两年就急着撕毁盟约,攻打大宋,却招来了蒙古人,本以为我们的军队能挡住他们,跟他们两败俱伤。”

  “哪成想,此战居然会如此惨烈,我本想与大宋和谈,去掉伯侄之国,把两浙路还给大宋,与他们平而论之,但他们拒绝了。”说到这,完颜洪烈声音里满是遗憾。

  “撕毁盟约让我大金失了信义,双方不再互信,徐州会战失利,大宋更是对我们下了战书,如今,我们就要面对蒙古与大宋联合进攻。”

  “朕,悔啊!”说完,他不禁老泪纵横,哭声一片。

  当年撕毁盟约时有多得意,现在就有多后悔,他想在最快的时间吞并大宋,恢复实力,却没想到郭靖没有坐山观虎斗,反而火速出兵,打破了他的谋划。

  徐州会战,他本以为金国就算打不赢,蒙古也未必落得好,顶多惨胜,无力进攻江南。

  而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他也气急攻心,倒下了。

  杨康见他声音微弱,连忙安慰道,“父皇,先别说这些,您好好养病,朝中有儿臣在,不会出乱子。”

  完颜洪烈长吐一口气,“你放心,父皇还撑得住,只是如今的局势太难了啊。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放弃其他各路,死守京口,以水师封锁江面。”

  “蒙古不善水战,此前他们的战船损失殆尽,就算要调船,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即使生病,她的头脑依旧清醒,不紧不慢的向杨康陈述他的部署:“两浙路布防的大军尽数撤回,还有与大宋对峙的大军都撤回来,集中到江南路,只要撑过这一阵,我们就有机会。”

  “你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

  “去吧!”说完,完颜洪烈闭上双眼,不再言语。

  杨康看了他一眼,朝他深深行礼,转身离开了。

  ……

  大宋宣战的消息很快在南方不胫而走,久违的热血再度在大宋军民心中流动,士气高涨,同时,大宋还向蒙古派出使者,送去了金国水师和战船的资料,还将长江沿岸的布防图交予蒙古,指点他们如何跟金国水战。

  金国的水师本是大宋水师投降而成,如今大宋使者派来了全盘资料,金国水师在郭靖他们眼里已经全无秘密,这让他们省去了不少事。

  大宋失去江南不过数年,金国很难在长江布防上改动,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体系,很难再改,就像是北方大战,很多战例都可以沿用,路线也固定。

  因为地形地貌摆在那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条路,战例自然不会变,而长江驻防也是如此,适合大军过江的地方就那几处地带。

  有这份诚意在前,双方坐到谈判桌上,约定一起出兵灭金!

第217章 水师投靠

  与大宋约定好之后,汉军便开始准备过江事宜。

  一日,郭靖与陆冠英带领士兵在江边巡防,江面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寒风呼啸,深冬的气息冻彻骨髓,呼出的水汽在空气中凝成一道道长烟,久久未散。

  一行人来到一处渡口,郭靖指着渡口里停放的小船,笑道,“冠英,当年我们从这里过江北上,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重新回到南方,这次,咱们不用再偷偷摸摸啦。”

  陆冠英看到渡口,面上露出复杂之色,“哼,那帮士大夫要是能早点做决定,何至于连地盘都保不住,被金人撵的到处跑,现在眼巴巴的要约定一起灭金,还不是怕咱们占他们的地盘?”

  “放心,倘若这次灭金,要不了多久就能灭掉大宋,为陆伯父,为岳王爷,为那些死去的仁人志士报仇,他们的血不会白流!”郭靖抬头凝视着南方,声音坚定,有种说不出的锐意。

  当初,他就是在太湖群岛,在陆家庄之事后才决定踏上征途,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回想这些年的历程,他从不后悔,即便在这条路上死了太多人,他从未后悔过。

  成大事者,必有一颗坚韧不拔之心,妇人之仁成不了大事,更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世里为自己的同胞争取一席之地。大宋代表不了广大汉人,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或者说,当南宋王朝选择偏安一隅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郭靖在徐州会战之后感受到了时代的脉络,仿佛整个中原和天下的走势都将掌控在他手中,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这,就是权利的本质。

  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在于拥有多少兵马,而在于他本身能影响到多少人,能调动多少资源,小到一个官吏,大到宰辅甚至是皇帝,他们拥有的权利便是来源于此。

  一开始,郭靖想的是带领广大汉人崛起,最终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但在这些年当中,这个目标始终没变,却越来越清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该怎样去完成,但对于未来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有些茫然。

  此战之后,金国覆灭,大军班师,到时候,失去金国这个敌人,一切又将变得不同。

  江面倒映着他的面孔,郭靖心思百转,最终归于平静,他转身拍了拍陆冠英的肩膀,“走,我们回去!”

  ……

  与大宋约定一起出兵的还有木华黎,他是成吉思汗亲封的太师国王,几乎可以全权代表蒙古在中原的统治,这样的盛事少不了由他出面。

  双方碰头,打算一起联合出兵过江。

  木华黎再度在徐州城见到了郭靖,一见面,他便热情的上前,拍着他的肩膀称赞,“郭靖,打得好啊,不愧是大汗的金刀驸马!”

  在他面前,郭靖依然是一副谦虚的姿态,“叔父言重了,要不是您猛攻敌人侧翼,逼得他们调动重兵,我也不能将他们击溃,走,这边请!”

  见他神态依旧,木华黎眼神微凝,笑了笑,“走!”

  郭靖又看了看他身后众人,朝其中一人打招呼,“孛鲁兄弟。“

  木华黎身后,一个身形魁梧的青年朝郭靖咧嘴一笑,露出白森森的牙齿,十分和善,此人是木华黎的亲子,也是跟郭靖他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拖雷随成吉思汗西征之后,郭靖就是通过他的消息渠道陆续得知大汗西征的情况,对西域有了模糊的认知。

  府里,郭靖指着地图道,“叔父,此战我打算动用七万大军,从采石矶以及徐州地带过江,金兵军力大损,无力防守偌大江防,只要在江边以投石车驻防,对方水师战船必不敢靠近。”

  “好,这件事可以交给孛鲁兄弟办。”

  木华黎看了看他,又看看自己的儿子,大笑道,“好,你出七万,我也动用七万大军,但是南方水路纵横,骑兵难以发挥太大作用,你可有策略?”

  到了这个关头,已经不必用什么计谋策略,直接莽就行了,“徐州战败,金国元气大伤,只要能过江,我们合兵一路,直奔建康,只要拿下金国都城,万事可定!”

  这就是兵法当中的堂皇大势,昔年隋朝灭南陈,正是以堂皇大势碾压,更别说是一个偏居南方一隅的金国。

  木华黎又问道,“灭了金国,他们的地盘怎么分?我看那宋国倒是胃口不小。”言语中倒是多有不屑。

  大宋在金国面前接连战败,蒙古上下都非常轻视他们,此战即便没有大宋,他们也能拿下金国,只是伤亡大一些罢了。

  “叔父,凭他们那点兵力,我还怕他们把牙给崩了,想占地盘,总得问过咱们才是。”

  木华黎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说得好,早在大漠的时候,我就听说江南繁华,若还在宋国手里也就罢了,可他们偏偏守不住,我们拿下,也不算是违背盟约。”

  有郭靖这句话,他此行的目的也算达到了,没办法,郭靖是汉人,他手下的人也多是汉人,而宋国也是汉人王朝,若双方联合起来,麻烦不小。

  木华黎在蒙古诸多将领当中是最顶尖的几人,也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莽夫,要不然,成吉思汗也不会把北方事务全权交由他处置。

  很快,双方商谈好了出兵事宜,木华黎在徐州待了三天就带着儿子和亲信回到下邳。

  城墙上,郭靖带着华筝与黄蓉望着木华黎车队离去的方向,神色幽幽,“看来,木华黎叔父是对我起疑心了啊。”

  华筝美眸闪过一丝紧张,“郭靖,叔父他真是这么想的?”

  黄蓉心思玲珑,立马解释,“华筝姐姐,夫君的实力太强了,太师国王怕我们跟大宋合谋,否则,只是商议出兵的小事,他何必亲自来一趟?”

  “哼,那宋国软弱无能,被金国打的狼狈溃逃,夫君就算是找盟友,又何必找他们?”华筝皱了皱鼻子似是有些不满,而后又气呼呼的说道,“要我看,咱们还不如顺手把宋国也灭了,反正他们这么弱,也打不过咱们。”

  郭靖闻言,不由得会心一笑,伸手将华筝揽入怀里,“放心吧,等我灭掉金国,完成对大汗的承诺,这宋国也就不远了,到时候,我给你们挣一顶凤冠戴戴。”

  华筝倒在他怀里,身子软了下来,声音带着几分娇嗔,“那就说好了,不许骗我!”

  “哈哈,放心吧,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

  “侯爷,我们在江边抓到一个金兵,他声称要见您,有大事禀告。”

首节 上一节 142/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