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从收徒开始

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172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诸位臣子只能认了,“陛下圣明!”

  ……

  郭靖来到使馆,“拖雷,西征之事我答应了,你回草原之后告诉大汗,出征之时派人通知我便是。”

  拖雷上前,与郭靖拥抱在一起,“好,太好了,安达,上次我们一起打仗还是十几年前,现在我们终于又能一起并肩作战,我得赶紧回去告诉父汗,他要是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听到他发自内心的笑容,郭靖也笑了,“我已经给你备好了礼物,走的时候带回去,大汗的恩情我一直都记在心里。”

  “好!”

  三天后,拖雷带着三千亲卫,在背嵬军的护送下离开了大周国境。

  ……

  接下来的时间里,郭靖一直都在梳理国政,同时培养太子郭承平,他若是走了,太子必然监国,也就是郭承平已经长大了,他才能放手,否则留下一个幼子,恐怕重蹈当年柴宗训的覆辙。

  “什么?你要走?”

  后宫之中,华筝正坐在铜镜面前梳妆,骤然听到郭靖这话,立马站了起来。

  “大汗准备西征了,多年前他就跟我有过约定,我必须要去。”说白了,这件事不仅涉及到他的私事,更是国事。

  难得成吉思汗有成人之美,两国之间关系融洽,不像前朝那样对立,非要忌惮怀疑,引得局势崩坏,双方兵戎相见,那才是真的难以收拾。

  大周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与北方的草原部族开战,没有幽燕在手,至少得维持几十万兵力才能挡住蒙古铁骑,铸造防线。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了,对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一股沉重的压力。

  现在的大周,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只维持了十几万大军,稀稀疏疏的放在边防线上,没办法,大周与草原接壤的边境线太长了,若是有长城在手,压力会小很多。

  华筝也十分惊讶,“父汗年纪都这么大了,西征不是有兄长他们吗?他何必亲自去?”随即,她反应过来,大汗的性格就是如此。

  她看向自己的丈夫,眸光柔和,“去吧,去了帮我照看一下父汗,他的年纪太大了,我真怕他有闪失。大周与蒙古之间也需要缓和,你去了也好。”

  “华筝,朕走了之后,宫里就交给你了,有事情与蓉儿商量,平儿初掌朝政,朕还是有些不放心。”

  华筝反倒是安慰起他了,“你啊,就是想的太多,当年你跟父汗起兵的时候才多大年纪,有朝廷一帮老臣辅佐,不会出事。”

  “对了,你走之前,记得看看蓉儿妹妹。”

  郭靖想了想,也点点头。

  ……

  年近三旬的黄蓉已经变成了美妇人,兼具少妇与人妻的风情,即使生育了两女,腰肢依旧纤细,盈盈一握,脸上肌肤光滑细腻,眉宇间风采照人。

  大殿里,她正抱着一个小女孩看书,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们母女身上,美不胜收。

  “陛下驾到!”门外,太监高呼声响起。

  不多时,郭靖走进来,黄蓉行了个万福礼,“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他来到近前,目光一下子落在旁边,“傻姑怎么在这?”

  

  “老师走了,临走前把傻姑送到皇宫。”

  “幸亏老师出手,傻姑现在不疯癫了,只是神智不高,跟十岁孩童相似,正好给蒹葭她们做个伴。”言语里满是赞叹之意。

  “老师功参造化,朕也深有感触。”

  ……

  “父汗,安达他答应了。”

  王宫大殿之内,拖雷正在向成吉思汗报喜。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不愧是本汗看中的驸马,不愧是你的安达,我没看错人。”声音里满是自得。

  “父汗,咱们何时西征?”拖雷问道。

  “先征兵,木华黎早就想来了,这次咱们老兄弟们一起过去,杀个痛快!西夏,还有那些汗国都要出人,出粮。”

  “传我王令,召集众臣议事。”

  几天后,金帐王宫之内,成吉思汗与诸位部落头人议事,定下了西征之事,休养生息数年,各大部落也恢复了元气,各个摩拳擦掌,要跟着大汗一起西征。

  不多时,蒙古国就像是一座战争机器一样迅速运转起来,放牧的牧民们取出盔甲兵器,选出最为健壮的战马,部落当中青壮们比武,只有最厉害的战士才能随大汗一起出征。

  ……

  然而,征兵的消息传到西夏,中兴府的西夏皇帝和诸位大臣一下子炸开了。

  前些年,蒙古修建王城,西夏派了几万壮丁,结果那些人到现在都还没回来,如今,成吉思汗西征,又要他们派两万军士随行,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命?

  东边的大周一统天下,西夏已经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随着商旅盛行,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开启,他们西夏国正好占据了丝绸之路最关键的节点,河西走廊也在他们手上。

  这条路上漏出的财富,随便一点都把他们吃的盆满钵满,但问题在于,西夏君臣心里明白他们脚下地盘从哪来的,早晚有一天,大周会对他们出手。

  现在把国内兵力抽调一空,那不是找死?

  面对成吉思汗的征调,他们干净利落的拒绝了,把使者礼送出城,还派人带上了一大批金银财宝前往哈拉和林面见成吉思汗。

  然而,他们没想到,这次拒绝没引来大周,却把更恐怖的蒙古引来了。

  “好胆!”

  蒙古王庭之中,年老的成吉思汗望着脚下的西夏使者,一双虎目满是冷意,区区西夏竟然有胆子违背他的命令。

  “大汗息怒,我们真是有苦衷啊。”

  成吉思汗心高气傲,容不得有人忤逆他,“本汗不想听这些,那些金银财宝你们留着自己花,把他们扔出去!”

  而后,便有士兵进来,不顾西夏使者的哀求,强行将其拖走。

  西夏违抗命令不过是一个借口,问题主要就在于,西夏占据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之前他第一次西征,西夏就没有派人跟他,新仇旧账一起算,西夏迎来了灭亡倒计时。

  很快,成吉思汗召集诸部落头人,宣告了西夏违抗大汗王令之事,引得群雄激荡,开启了灭夏之战。

  1231年十月,成吉思汗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

  他亲自率主力部队至兀剌孩城西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击溃夏将阿沙敢不,最后屯军浑垂山。

  此战,成吉思汗宝刀未老,蒙古铁骑依旧犀利,西夏大军难以抵挡。

  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与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

  围攻甘州时遭到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且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

  十一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陀,进军黄河九渡,攻占应理。而后分兵攻陷夏州,主力包围灵州。西夏皇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而后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李德任会合,最后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并且分兵南下攻陷积石州、西宁等西夏领地,并驻夏六盘山。

  至此,西夏只剩中兴府,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在中兴府被围两个月后投降蒙古,西夏亡。

  从开战到灭国,蒙古只花了四个月。

  与历史相比,这一战迟来了好几年,而成吉思汗也并未死在六盘山。

  1232年四月,蒙古班师回朝,同时,郭靖收到蒙古信使,七月份大汗将西征。

第249章 桃花岛一行

  西夏覆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洛阳。

  甘露殿。

  一班大臣拿到蒙古攻打西夏的进军路线和战果,都沉默了。

  良久之后,枢密使陆冠英蔚然一叹,“蒙古铁骑威风不减当年,如此强军未来必是我朝劲敌啊。”初开围攻中兴府的两个月,也就是说蒙古用了两个月就攻取了西夏全境。

  换做是大周,很难做到这一点,大周的军队以步卒为主,骑兵为辅,广袤的土地和地理形势决定了大周需要步卒守城戍边,步卒的性价比远远比骑兵要高。

  陆冠英跟随郭靖多年,更是军中枢密使,对大周的家底再熟悉不过,他心里很清楚,大周的骑兵不是蒙古的对手。

  郭靖目光在诸位臣子身上扫过,心知蒙古的战绩令他们忌惮,“无妨,我大周不会轻易与蒙古对上,朕不在洛阳,由太子监国,政事堂共同署理政务,三司六部各司其职。”

  本来,诸位大臣还有异议,可蒙古的战报一来,反对的声音消失了许多。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民心已安,朝廷也不想打了。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再加上蒙古这样的强敌,没有人想跟他们闹翻,如今朝堂反对郭靖去蒙古的人太多,西夏覆灭的消息总算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无论如何,现在的大周暂时不是蒙古的对手,这不是夸赞,是铁一般的事实,草原上千年以来,大一统的草原势力有不少,但像是蒙古这样强大的国家还是第一次出现。

  新朝初立,武德充沛不假,但要是对上蒙古,固然能守住疆域,但代价之大,难以想象。

  黄药师,裴安道等人起身拱手行礼,“臣领命!”

  ……

  东海之畔。

  苏铭离开洛阳,来到舟山一座小岛上,岛上有码头,渔民船夫正在卸货,他走上前,要雇佣船只,一听要去桃花岛,众人头摇的比拨浪鼓还快。

  一连数人都是如此,正当他打算使用强硬手段时,有人迎上前问道,“阁下可是苏先生?”

  眼前是一个皮肤黝黑粗糙,一副渔民打扮的中年人,苏铭微微颔首,“我就是。”

  “黄大人飞鸽传书命我在此等候,说是先生风姿世上罕见,只要我一见到就能认出来,没想到黄大人说的话竟是真的。”

  “先生叫我阿兵就好,这边请。”说着他掏出一个卷轴递到苏铭面前,“这是黄大人的信,请您过目。”

  苏铭接过卷轴,上面正是黄药师的字迹,请他帮忙给亡妻上坟,释放岛上的哑奴和老顽童。

  “走吧,直接上船。”

  “请!”

  不多时,阿兵领着苏铭登上一艘海船,远方的大海碧波无垠,风中弥漫着咸湿的气息,海鸥翔集,波光如金。

  “你如何与黄药师相识?”苏铭站在甲板上,扶着栏杆,微风吹拂起衣衫,他感受到了空气中浓郁的水汽。

  阿兵摸摸了脑袋,露出憨厚的笑,“当年我家里遭了兵灾,老妻生病,一贫如洗,若非黄大人我已经家破人亡,桃花岛名声凶恶,可黄大人却是个好人,给我们留了一批钱财和府兵的身份,每个月都有人送来物资,让我送到桃花岛。”

  “算算时间,也有好几年了。”

  桃花岛的名声,苏铭也知道,左近的渔民都不敢进岛四十里以内,如说出桃花岛的名字,之前他任凭出多少金钱,也无海船渔船敢去。

  听到这话,苏铭也笑了,“你说的不错,黄大人确实是个好人。”

  曾经的黄药师脾气古怪,行事随性而为,不拘礼法,如今入朝为宰辅,行事越来越有章法,再加上他不拘礼法和过人的才能,堪称是郭靖的左膀右臂,国之柱石。

  要是洪七公看到现在的黄药师,恐怕很难把他跟以前纵横江湖的黄老邪联系起来。

  沿路经过数个岛屿,数个时辰后,前方海域一座大岛隐隐若现,还未上岛,苏铭已闻到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

首节 上一节 172/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