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噬恶演武,诸天除魔

噬恶演武,诸天除魔 第123节

  城外的住户路过,都要看一眼今天有没有开门,然后有点遗憾的摇摇头,走向别家。

  “诶,这不是莫大娘吗?”

  路边的老货郎碰到一个熟脸,笑道,“你早先都是在文家那酒楼帮厨,可有日子没见啦,这是又要开张了?”

  “快了,快了,开张了一定知会你们。”

  莫大娘正是在酒楼帮厨的那位大婶,脸有些圆,身子微胖,笑呵呵的跟路边的熟人们搭话。

  褐色的头巾,跟她的肤色有些相似。

  当时郑回一句话,是请了酒楼所有人都住到郑府去。

  这在清平官而言,只是小事。

  但在酒楼的大伙心中,多少有点不太踏实,每天还是想回家看看。

  好在他们也不是被刺杀的主要目标,出来走动,还算安全。

  莫大娘没有别的家人,但就是放心不下自家那个小屋,家里养的那几只鸡,每天都要回去捡蛋。

  今天她回家,照旧先去鸡舍里摸了几个蛋出来,才推开屋门。

  屋内一个黑影,令她大吃一惊。

  “你谁……”

  黑影背对着她,平伸出一只手。

  红绳挂着的翡翠色小巧令牌,从那人手上垂落。

  莫大娘急忙回身关了屋门,半跪下来,鸡蛋都放在了地上。

  “属下拜见统领。”

  黑衣人回过头来。

  他外面披了一层宽大的黑色布料,连头也罩住,内里却是一套稍有破损的红衣。

  那张脸,眉目寡淡,并不格外英俊,肤色也不算太白,与红衣本不相称。

  但他气色憔悴,依然那么挺立在那里,艳俗的红衣,在他身上也成了一种凛冽的煞气。

  “我是右司的海东来。”

  海东来审视着眼前的妇人,“正如卷宗所述,你当真是一点武艺也没有学过。”

  内卫分左右二司,但人数遍布天下,有大半的基层成员,是不分左司还是右司的。

  莫大娘就是这样一个基层的成员。

  很多人对内卫的印象都是监察百官的跋扈,谍报刺杀的狠辣。

  但是,这种需要长期待在一个地方,隐藏身份的内卫,可能反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人,才最不容易被发现。

  乃至于,某些基层内卫,本就是从当地人中选出来的。

  “起来吧。”

  海东来眼中似闪过很多思绪,语气很淡。

  “酒楼消息比较灵通,前几年你传回的密条,都称你在一家酒楼帮厨,颇知时事,最近王城里有发生什么大事吗?”

  莫大娘起身,有些拘谨:“最近确实出了些事。”

  她说出宇文家族杀手之事,背后可能是段家在配合传谣,以及国君的反制。

  “哦?一个被误以为内卫的郎中?”

  海东来听罢,神色微动,“你说他的医术真的很高?”

  莫大娘诧异道:“楚郎中不是内卫吗?我还以为他也是呢,只是按规矩,我没有跟他联络。”

  海东来睨了她一眼。

  莫大娘醒觉,连忙回到正题,道:“楚郎中医术真的很厉害,而且也是好人……”

  海东来打断她:“至少他站在唐人的立场,这一点,连郑回那个老狐狸也是认可的,是吗?”

  莫大娘思考片刻,肯定的点头:“对。”

  海东来不知想了些什么,数息后,眼神落回莫大娘身上,神色逐渐变冷。

  莫大娘后知后觉,才察觉出他神色中的冷意,不禁有些惶恐:“统领?”

  “你废话太多,知机得慢,判断力也差,已全然是个乡野妇人,不像内卫了。”

  海东来缓缓移开视线,语气听不出喜怒。

  “既然如此,以后你就真的别当内卫了。”

  “忘掉以前的事,不管再有任何联络,任何暗记,一个已经不是内卫的人,都不许响应!”

  莫大娘一时愕然:“可是,属下的卷宗。”

  “你的卷宗本来也不引人注意,而且已经被我毁了。”

  海东来目光一压,使莫大娘忍不住低下头去。

  就在她低头之时,忽觉前方一空,再抬头,屋内已经空荡荡。

  窗户不知何时抬起,正晃落下来。

  莫大娘抓了抓脸,有些不知所措。

  这就不是内卫了?

  是因为,我这些年传的密条,都只是一些南诏普通百姓也能打听到的消息吗?

  当年莫大娘一家人被迁来南诏,路上病死了好几个。

  就是一个老内卫,帮衬着她这个孤女,还把这座屋子留给了她。

  这些年,她是一直按照师父的教导办的事啊。

  莫大娘怅然若失,又发觉自己像是轻松了些,怔忪良久,心头复杂,不知不觉的,就举步往窗户那边走去。

  啪!

  莫大娘听到脚下传出一声脆响,愣愣的低头。

  “哎呦!我的鸡蛋!!”

第101章 生来不见天日

  楚天舒他们去的时候,个个轻骑快马。

  回来的时候,大队车马运送,难免要慢了许多。

  直到下午,众人才回到王城之中。

  郑府的管家好像早就在等候,在他们刚进城的时候,就匆匆赶来,到郑回身边低语。

  不过,他那种压低声音的方式,对于就在三丈之内的楚天舒来说,毫无意义。

  “大人,有人拿着当初你给韦将军那边的信物,过来找你。”

  郑回接过管家手中的一张纸。

  那是一张烫金的小笺,上面只有一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郑回指腹一摸,就知道这纸张确实是自己当年亲手做的一套小笺,上面的字迹,也是自己用左手写出来的。

  除非是那位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将军亲手赠予。

  否则别人就算得到这张小纸,也不会知道,这是南诏郑回的信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郑回喃喃一句。

  南诏国内,局势最近越发紧张,刚刚又有大唐使节团、吐蕃大祭师,这等重要人物身亡。

  在这个时候,得回当年的信物,郑回脸上虽不动声色,脊背却不禁微微一挺。

  众人入城之后,因为街上人群熙攘,都放慢了马速。

  郑回把那张纸收入袖中,依然不骄不躁,将整个车马队伍带向郑府。

  到了门前,下马入门,郑回的步子才陡然快了起来。

  楚天舒一踏进这座府邸,更是已经嗅到了一种药味。

  药味的源头就在后厅。

  偌大一个厅堂,上半部分都翻腾着白色的水雾。

  就好像冬天在那种老式的厨房里面烧饭烧菜,水汽上升积聚,郁而不散的场景。

  但南诏气候温热。

  要烧出这种场景来,恐怕要在短时间内,至少有四五瓦罐的水沸腾蒸发了。

  地上果然有几个空瓦罐,里面全是药渣,但却没有看见火炉。

  披黑布、穿红袍的客人,坐在一张梨花木大椅上,双手捧着一个瓦罐。

  瓦罐中正传出咕嘟嘟的声响,冒出腾腾热气。

  看样子,似乎是这个人用双手就把瓦罐中的药加速煮沸,在短时间内浓缩出药汁。

  那几个瓦罐里煮出来的,应该已经被他喝掉了。

  “是内卫右司的海大人吗?”

  郑回虽然有些猜测,这时仍然不免抽出袖中小笺,“这信物,是从韦将军处所得?”

  海东来道:“是。”

  一个字回了两个问题。

  当年唐军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之时,郑回听说,内卫曾经跟军中争功。

  作为那一战时,两边的头面人物,海东来和韦皋,也在朝中不和。

首节 上一节 123/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婚当天去照顾师弟,我走你哭啥

下一篇:从五禽拳开始肉身成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