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吞噬诸天,从功夫开始

吞噬诸天,从功夫开始 第163节

  光他一人处理这些政务自然是力有不逮,于是便找来了长子建成,帮他一起处理政务。

  李建成自幼跟随李渊处理政务,自然是得心应手,而且如今李阀占据关中,进可一统天下,退可闭关自保,他现在是唐国公世子,将来未必不能是一代君王,心中的积极性更是拉满了。

  就在两人与一众家臣商议国事之时,一道英姿挺拔、器宇轩昂的身影大步迈入堂内:“父亲,城中士兵来报,长安城东升平坊内发生一起江湖高手拼斗的事件。”

  李渊微微凝眉,不悦道:“这点小事何必来奏我,你带兵去捉拿那些江湖人士不就行了吗?”

  李世民神情严肃:“孩儿已经带兵去过现场了,根据现场残留的痕迹,我怀疑这群江湖人士当中,其中一人是那位明教教主——顾阳。”

  “什么!”李渊右手一颤,墨汁溅落奏章。

  李建成起身急道:“父亲此人武功深不可测,连宁道奇都败于其手,若是来唐国公府,那……”

  无须他多说,李渊已然心知顾阳的威胁,高声道:“世民,你马上持我兵符去城外大营,调集重兵进城,封锁所有坊市。建成,你速去皇宫找你二叔,让他带人赶到国公府,护送本公前往皇宫。”

  不得不说李渊作为一阀之主还是有几分胆略,在这紧急关头,头脑依旧清醒,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是!”

  “是!”

  李建成、李世民不敢有任何拖延,当即快步跑出了大堂。

  然而,等到此时,已经太迟太迟了。

  李建成与李世民刚刚奔出大堂数步,忽见天降数道白绫如灵蛇般缠绕而来,瞬间捆缚住二人手足。

  两人虽为李阀年轻一代的杰出高手,李建成剑法凌厉,李世民弓马娴熟,此刻却如陷蛛网,越是挣扎,白绫缠得愈紧。

  “这是阴葵派的天魔缎带?!”李世民瞳孔骤缩,认出了这些白绫的来历。

  “嗤!嗤!”

  大堂内骤然响起两道破空之声,只见两道凌厉剑气激射而出,精准斩断缠绕在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上的白绫,将二人从束缚中解救出来。

  “李阀与阴葵派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为何阴葵派要对我的两个儿子动手。”李渊持剑大步踏出大堂,一身贵气如猛虎下山般威势赫赫,双目透发精光,扫向了一旁的房檐。

  四名貌美女子收回白绫,如飞仙般飘然落在了李渊的面前。

  李渊脸色一沉,显然是认出了四女的身份,沉声道:“阴后座下四大长老齐聚在此,想必阴后也来了吧。”

  倏然间,两道绝色倩影如幻影般浮现在李渊面前——阴后祝玉妍一袭玄纱临风而立,身侧婠婠白衣胜雪翩若惊鸿。

  但更令李渊肝胆俱颤的是,这对魔门师徒竟如侍女般左右簇拥着一位俊逸男子,那低眉顺目的姿态,分明是奉其为主!

  “你是……顾阳?”李渊想到方才二儿李世民的汇报,隐约猜出了男子的身份。

  “李渊,既然你已经认出了本教主,那还不想本教主行礼,宇文化及发给你的诏书中,应该已经写明了,本教主为大隋国师,位居百官之上,包括你李渊在内。”

  顾阳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给李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的身上不觉渗出一层冷汗,在脸上凝成了几颗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滑落在了地上。

  沉默片刻后,李渊拱手道:“李渊拜见国师。”

  顾阳负手而立,淡淡道:“既然唐国公认我这位国师,也何必要另立新君呢?莫非是要篡权谋逆不成?”

  李渊微微低下头,如果不是因为顾阳的武功深不可测,他早已下令将其拿下。

  但此刻,他只能强压怒火,恭敬道:“国师此言差矣。宇文化及弑君篡位,拥立幼主,实乃大逆不道。我李渊拥立代王杨侑,正是为了匡扶社稷,延续大隋正统。”

  顾阳轻笑道:“可是你下发各地的檄文中,可是将我与宇文化及并列在一起了。”

  李渊道:“那是小人作祟,使我误解了国师,我这就命人重新发布檄文,去除其中诽谤国师的言论,并诏谕四方,继续尊奉明教为国教,并将扬州分封为国师的领地。”

  顾阳抚掌大笑:“好一个李渊,果然能屈能伸。”

  李渊躬身道:“多谢国师夸赞。”

  顾阳冷笑一声:“但若我执意要你废帝开关,你又当如何呢?”

  李渊脸色僵硬,一时没了言语。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整齐的脚步声。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低声道:“父亲,在来国公府之前,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了二叔,现在一定是二叔带兵来了!”

  “世民,我的好儿子,你做的好!”李渊闻言大喜,他的二弟李神通掌握皇宫禁军,手下兵马有三千人,只要他们能够来到此地,自己的形势便能逆转了。

  李渊念及至此,心中稍安,腰杆也不由得挺直了几分:“国师,忠臣不事二主,既然我已拥立代王为帝,又岂忍中道将其抛弃。”

  他微微一笑,自若道:“国师不如留在长安,我李渊保证明教依旧是国教,你仍旧是国师。”

  话音落,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入了国公府,为首的正是李渊的弟弟李神通,而整个国公府外,也被他带领的皇宫禁军团团包围。

  祝玉妍眼中寒光一闪,正要出手,却被顾阳抬手制止。

  “大哥。”李神通身披重甲,走到李渊的身边,双目无比警惕地盯着不远处的顾阳。

  “二弟,你来了就好。”李渊心神一松,见周围那么多的李阀士兵,心中终于有了继续与顾阳对垒的勇气。

  他望着顾阳,轻笑道:“国师,你意下如何?”

  顾阳摇头道:“看来唐国公这是执意要做叛逆之徒了。”

  李渊见顾阳身处重重包围之中,仍旧面不改色,想到他击败宁道奇与了空的战绩,甚至还收服阴后,也不敢,对他逼迫太甚,柔声道:“国师,何必固执呢?只要你支持我李渊,那么宇文化及给你的一切,我都能给你。”

  “是吗?”顾阳勾唇一笑,“那我若是想要得到整个天下,你李渊能给我吗?”

  李渊闻言瞳孔骤缩,方知顾阳的野心之大,只是顾忌到顾阳那强横到可怕的武功,一时犹豫要不要让李神通带兵动手。

  “国师说笑了。”李世民忽然站了出来,辩驳道,“天下之大,纵横有万里之遥。朝廷虽有万千官员殚精竭虑,但仍有虑而不周之处。国师就算武功高强,天下第一,也未必能让士子人心归附,到时天下依旧大乱,岂不是仍苦了百姓,亦有负明教‘行善除恶’之宗旨。”

  顾阳闻言,目光如炬地看向李世民,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李二公子果然智慧过人,天下若无我顾阳,你便是当之无愧的济世之君。”

  李世民面色微变,不曾预想顾阳竟然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这倒是让他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连忙拱手道:“国师过誉了。”

  “只可惜今日本教主来这里不是跟你们讲道理的。”顾阳负手踏前一步,纯阳真气如潮汐般漫过庭院,李神通所率兵卒好似稻苗般纷纷倒地。

  他目光扫过李阀众人骇然的面孔,冷笑一声,抬手凝气,一道蕴含着恐怖力量的光团在他掌心凝聚而成,一旦爆发,便是惊天动地,山河皆碎。

  “今日不降,便死!”

第237章 降服李阀

  顾阳掌中凝聚的纯阳光团如烈日当空,灼热气浪吹拂得众人口干舌燥。

  但此时李阀众人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眼前人如天降神魔,一身武功已然超越凡俗,非是凡人能够抵抗。

  “本教主最后问一次。”顾阳踏前一步,青石地砖在脚下化为齑粉,“降,或死?”

  李渊见状,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弯膝跪地:“国师神通盖世,李渊愿降。”

  其他人也纷纷下跪,便是李世民也在苦笑一声后,选择了跪地臣服。

  人心的欲望与执念往往是随着身份的不同而变化,现在的李阀众人名义上都还是大隋的臣子。

  作为一名大隋臣子,投降顾阳这个大隋国师,心中虽然有些抵触,但也并非无法接受。

  顾阳掌中光团渐敛,目光扫过李阀众人:“既已归顺,明日我便要在太极殿见到杨侑的退位诏书。”

  “李渊遵命。”李渊俯身一拜,内心苦涩。

  就在方才,他还坐着登基称帝,一统天下的美梦,仅仅数刻之后,这场美梦便已宣告破碎,其中的残酷唯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走。”顾阳带着祝玉妍与婠婠等人离开了国公府,庭院外的皇宫禁军迅速让开了一条道路,无一人胆敢阻拦。

  待顾阳离开后,李渊依旧跪伏于地,额头紧贴青砖。

  国公府内陷入一片死寂,唯有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响。

  “父亲。”

  李世民起身欲要将李渊搀扶起来,忽见李渊猛地抬头,脸色一青,随即哇地吐出一口鲜血。

  “父亲!”

  李世民疾呼一声,其他人也快步围了上来

  “我无事。”李渊伸手示意众人不要惊慌,挣扎着站起身来,痛苦地抹去了嘴角的血迹。

  “大哥,如今长安城内外都还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调集大军围攻,说不定……”李神通虎目微沉,不甘心地说道。

  “万一失败了呢?”李渊用一句话便堵死了李神通的心思。

  的确,万一失败了呢?

  李阀今日投降,所失去的不过是未来成为皇族的可能,但若是负隅顽抗,那便是真正的灭族大祸了。

  二者权衡,李渊作为李阀之主,自然知道轻重了。

  “罢了罢了。”李渊轻叹一声,“只当天命不在我李阀。”

  见李渊彻底放弃了争天下的心思,其余人也说不出什么劝阻的话,因为他们谁都不是顾阳的对手。

  翌日,一份檄文从唐国公府发出,迅速传遍了长安城。

  檄文内容大意是唐国公李渊忠君爱国,只是一时误信奸人谣言,方才拥立了代王杨侑为帝,犯下了滔天大罪。

  幸好国师顾阳仁慈智慧,孤身前来长安解除误会。

  从今日起,关中之地仍奉江都朝廷为尊,而僭帝杨侑退位,仍为代王,囚禁王府之中,等待朝廷发落。

  对于这场另立新帝的闹剧,普通百姓也只当是吃了个大瓜,只在茶余饭后,私下里当个谈资笑料。

  但对于朝廷、江湖上的那些上层人物来说,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可谓是意义深远。

  当今天下,大隋朝廷还能令行禁止的地方,只剩下了扬州江南之地,其他地方要么已经被叛军攻陷,要么是离心离德、坐观成败。

  原本李阀从太原南下占据关中,另立新帝,已经是给大隋这座即将倒塌的房子补上了一脚,消磨了大隋朝廷仅剩不多的权威。

  然而,随着这一纸檄文发出,大隋朝廷这个架子不仅得到了稳固,还比之前增强了许多。

  另一边,宇文化及率领的朝廷大军也即将到达洛阳。

  一旦打通了关中、洛阳、扬州一线,各地大隋官员重新听从大隋朝廷的号令,那么摇摇欲坠的大隋江山俨然便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

  一时之间,各方势力纷纷调整策略,暗中观望或重新权衡立场。

  原本占据中原要地、势头正盛的瓦岗军迅速收缩防线,暂停对洛阳的攻势,转而加固荥阳防御,以防朝廷大军北上。

  李密更是派使者联络南方的杜伏威、李子通等义军首领,试图组建反隋联盟,在宇文化及的大军到达洛阳之下,便将其彻底消灭。

  杜伏威答应李密的提议,了却后顾之忧,随即亲率十万大军陈兵扬州城下,打算一举断绝宇文化及大军的后路。

  而洛阳城的王世充见叛军不再威胁洛阳城后,非但不出兵与北上的朝廷大军汇合,反而收敛士卒于洛阳城外,严禁任何人随意进出。

首节 上一节 163/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遮天:红尘成仙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