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76节

  “哦?”

  李世民身子一震,反应过来,随后有些神情恍忽的说道:“朕在听着,你继续说.”

  “是,父皇!”

  李言接着道:“后来儿臣见他情绪不好,细问之下,程咬金才说父皇有意将长泽、朔方、宁朔、夏州、横山等云中一线府道州县联合起来,设置一个定襄道行营,由行军大总管统一指挥前线防御突厥的战事。”

  “但却没有考虑过他们这些秦府旧将,他也不怪父皇,只怪自己做错了事,恶了皇上”

  “说来儿臣整天在父皇身边,都没有听说此事,程咬金这个一年到头儿回不到长安几次的边疆大将倒是知道。儿臣询问过他是怎么知道的,但程咬金当时喝得有些多了,东一句西一句的,含含糊糊,儿臣也听得不是太真切?”

  说完,李言一脸好奇的看着李世民。

  “哦,是有这么回事儿!”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道:“这是上次李恪从绥州回来,说边疆和长安的距离太远了,我大唐和突厥千里相接,这两年战事很频繁,但边疆各镇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总是被颉利各个击破,来不及救援。”

  “所以建议朕将边疆各府州县划成数道,设置行军大总管统一指挥,这样能更有效的集中力量,相互呼应,保护边镇。”

  “朕当时也没有想的很明白,随口问了李恪,若是在定襄设一个行营,由谁出任这个大总管,他向朕推荐了尉迟敬德,朕也不置可否”

  说到这里,李世民话音一顿,瞳孔一缩,脸色顿时阴沉无比,这事自己连尉迟恭都没有透露过,朝臣中也只是私下和房玄龄商议过,但房玄龄是个稳重的人,断然不会满世界的吆喝的。

  这么说,是李恪去向尉迟恭讨乖卖好儿了,要么就是和他那几个铁杆吹嘘过,那时候程怀亮还没死呢?

  由此,碾转传到了程咬金的耳朵里,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么大的事情,程怀亮肯定会告知其父的。

  想到当时李恪一副公心的样子,自己还赞赏了他,没想到此子如此浮燥,不知轻重,未定下来的军国大事,能到处乱说吗?

  更让李世民担忧的是,像程咬金这些没有参与过玄武门的旧将,在自己登基后,心里肯定会有心结的,他们在边疆镇守了好几年,感情上也不比京中将领。现在要设行营,却从后方调尉迟恭去任大总管。

  这不是摆明着对他们有芥蒂,不信任他们吗?

  这些人不在少数,若是一旦对自己有了心结,久而久之,甚至会因为担忧而导致恐惧,因为恐惧而发展成疏离,最后会离心离德,参加玄武门的只有九个将领,但缺席的却有好几十号。

  缺席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因为当时在外地坐镇,援手不及的;有的被李渊盯得很紧,不能打草惊蛇的;有的则是被李建成调到了李元吉手下,以出征的名义拉到军营的。

  当然也有像李靖李绩这样亲口拒绝了自己的人,这些人不在少数。

  若是这些人整天忧心自己这个皇帝在记恨他们,时间长了,肯定会出大事的?

  刚刚程咬金当着自己哭得那么伤心,当时自己还以为他为儿子傻心,现在明白了,这哪里是在哭儿子啊?

  他这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哭泣,伤感被自己这个皇帝嫌弃和冷落,现在回想起来,程咬金诺大的七尺壮汉,泪眼里分明夹杂着懊悔、不甘、忧虑和不安。

  以至于一个纠纠的武夫,统领几万大军的将军,竟然都被这重重心事给压垮了。

  是啊

  玄武门之事,自己每次都不愿想起,多少次从梦中惊醒,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一刀枭首,鲜血喷的到处到里,眼神绝望不甘的盯着自己,到死都没有闭眼。

  自己有自己的心结,而李靖程咬金他们也有他们的心结,秦琼这两年病的更重了,又何尝不是痛悔当初。

  而这些人里程咬金还有着双重心结,以至于吓得他带着两个儿子三年不敢回京。眼看时过境迁,他好不容易将程怀亮放回长安,结果还因为隐太子余孽的事情意外身亡了。

  这恐怕也是程咬金亲自回京的原因,他是在恐惧,害怕自己算旧帐,更害怕程怀亮是自己授意人干掉的,如此忧心忡忡,日子久了,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承受不住啊?

  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脸色极其冷峻和凝重,站起身在殿内走来走去。他忽然间发现,自己做为皇帝,竟然忽略了这群将领们的心思,只想着玄武门九将,而忘记了秦府旧将。

  或许自己心中也有些忘不下,那些旧将们做为臣子,肯定看得比起自己更重,相互猜疑之下,就会变成一种梦魇和心魔。而且,还有李靖李绩那些人,若是他们一直得不到自己的信任和重用,最后恐怕也会在无奈之下选择背弃自己。

  可这些人自己却是离不开的,这些人实在是太多了,实力也太庞大了,若是他们每次喝醉了,聚在一起,聊的都是玄武门旧事,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

  那最后睡不着的,就该是自己这个皇帝了。

  这件事情,确实是自己疏忽大意了,想到这里,让李世民这个铁血帝王都有些后背发凉!

  李言心里微微一笑,看着李世民一脸焦虑的样子,装做不知内情一脸慌恐的问道:“父皇,是不是儿臣做错了什么,或者是说错了什么?”

  “还是儿臣昨日不该留程咬金在东宫吃饭,若是父皇觉得儿臣私自接触这些边疆重将,犯了朝庭的忌讳,儿臣向父皇请罪!”

  “不,乾儿伱做的很好,若不是你提醒父皇,父皇恐怕会误了大事,现在朕总算知道刚刚知节为什么一幅失魂落魄、神情崩溃的样子了。”李世民回到御案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慢慢恢复了过来。

  幸好,自己在北伐之前发现了这个问题,还能从容料理,甚至这个问题没解决,还可以拖延大战的时间。

  若是真的拖到大战开始,谁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数?

  “没事儿,乾儿勿须担忧!”

  李世民看着被自己情绪影响,一脸忐忑不安的长子,笑着说道:“若是别的普通皇子和这些领兵大将们接触犯些忌讳,但你是太子,是我大唐明正言顺的储君,多接触这些将军,了解一些兵事和边疆的军情,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朕不会介意的。”

  “哦,多谢父皇!”

  李言像是忽然想起一件事情,说道:“儿臣还有一事禀报,上次儿臣代父皇前去吊唁程怀亮将军的时候,程咬金就拉着儿臣说了半天的话,并且还专门给儿臣介绍了他的幼子程怀弼。”

  “当时儿臣不解其意,但昨日在东宫,他说有意让幼子入东宫给我当伴渎,父皇,不知道儿臣是该接受还是拒绝?”

  李世民一愣,脸上顿时一阵苦笑,看来自己还真的是天天忙朝务,忽略了这些将领们的心事,程咬金这分明是在努力向自己示好,修复君臣之间的关系,而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真是失败啊!

  或许这也不是程咬金一个人想法,而是一群将领们的试探。

第663章 太子,你推荐谁呢?

  2024-07-13

  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发现了储君存在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为自己和文臣武将们之间做一个缓冲,于是断然吩咐道:“这是好事儿,你就收下吧,若是以后再有将领们要将子侄送到东宫侍读,你也照收不误。”

  “另外,你是皇储,平时也要多和这些将领们接触,代表朕和他们搞好关系。有些事情,他们碍于朕是皇帝不敢轻易说出口,而当着伱的面却可以畅所欲言,你也可以无所顾忌的多和他们交交心,一来代表朕去笼络他们。”

  “二来,若是发现他们有什么心事或者忧虑,你也可以及时的转达给朕,知道吗?”

  李言心里大喜,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这等于李世民又给自己松了束缚,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触那些文臣武将们,而不用担心他的猜忌了,于是恭敬道:“是父皇,儿臣以前忽略了,以后一定注意。

  “嗯”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想到刚刚的事情,带着些考较的问道:“承乾,你觉得李恪的建议怎么样?”

  “父皇,这种大事一向都是您乾纲独断的,儿臣年幼,这些事也不便发表意见.”

  李世民脸色一板的说道:“你怎么也跟李恪一样?你是太子,不是普通的亲王,以后要继承大唐这万世基业的,军国大事,怎么能不了解呢?你平时也算博览群书,就算纸上谈兵,也应该有些想法。”

  “怎么,对父皇还藏着掖着的吗?尽管直言,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的。”

  “即然这样,那儿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若是有不对的,还望父皇指教?”

  见李世民点了点头,李言这才假装思考了一阵,说道:“父皇,边疆离长安距离遥远,若是设为各道,从效率上来说,确实会好上很多;可蔽端也很明显,权力集中,又地处边陲,容易形成番镇割剧,尾大不掉。”

  “若是再有些野心勃勃的将领,私下主动挑恤突厥,引得管辖之地不断发生大的战役,这样朝庭的资源就会不断向那里汇集,就更容易使得将领坐大,引起祸乱,后患无穷啊!”

  李言的回答,很是让李世民满意,做为储君没有像李恪那样,只见其利,而不见其蔽。

  李言也是做过皇帝的人,虽然有些投机取巧,水平也未必有那么高,但在大局上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实际上边镇互不统属,皇上和朝中大臣们都知道这样会造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效率低下?可集中权力,又会尾大不掉,最后平乱所耗费的代价会远远超过了节省的那部分资源。

  是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边将军权过重,主动牺牲了一部份效率,来确保朝庭的稳定和安全,从长远来看,完全是值得的。

  后世有句名言,稳定压倒一切!

  不管在任何时代,治理天下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先求稳定在图发展。

  而李恪却只懂得收买将领的人心,将军国大事当儿戏,不知道他是看不到这些缺点,还是刻意的忽视了。但无论哪一种,李世民都觉得这个儿子还是太莽撞了,也有些愚蠢。

  牺牲朝庭的利益,去换取众将对他的拥护,实在是可恶之极。

  “当然,这些事情,父皇打了一辈子的仗,肯定是心里清楚的。”

  说到这里,李言话锋一转的说道:“儿臣猜测,父皇有意设置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一职,也是因为今冬明春的北伐,将定襄一带定为北伐大军的后勤基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也是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北伐的胜利。”

  “等到北伐之后,这个定襄道肯定是要撤掉的,以免其他边镇有样学样,为朝庭的长治久安留下隐患。”

  李世民眼睛一亮,脸上浮现一股欣赏的神彩,赞叹的道:“乾儿果然聪明灵透,一眼就猜到父皇的用意了,这证明平时你的心思还是用到了正道上,学业也是卓有成效的。”

  “朕过段时间,要奖赏李纲、于志宁、陆德明他们,为大唐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太子.”

  “父皇过奖了,儿臣也只是胡乱猜测,倒是几位老师确实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整天辛苦教导儿臣,当得父皇的奖赏。”李言一幅乖巧的样子,让李世民老怀大慰。

  “对了,朕再问你,这个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人选,你觉得谁最为合适?”

  “父皇,这种边疆重将的任命,儿臣可不敢置喙。再说,儿臣都不认识几个将领,哪能知道谁更合适一些?”李言照例先做推辞,一幅不予置评的样子。

  李世民微微一笑,太子的回答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这几乎已经成为君王和臣子讨论重要事情的流程了,每个人都是先谦虚,以示谨守本份,绝无野心,最后百般推让之下,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越重要的事情,推让的次数越多。

  这个套路,李世民有时候一天都要玩儿个好几遍,熟得很,就连房玄龄遇事也不例外,要推让一番。

  是以也不奇怪,继续打着太极:“你也不小了,和其他人自是不同,这事儿李恪做为亲王不该多嘴是本份。”

  “但你却不能避免,因为你是太子储君,这大唐终有一天要交到你的手上,这文武百官内外臣僚,无论是朝中庶务还是军国大事,你都有资格参与,也应该承担起责任。”

  “像这次的事情,你倒是不想干涉,可程咬金却借着醉酒,将你拖了进来。你是太子,又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若是一点儿想法也没有,恐怕会被众将们小瞧。”

  李世民感叹道:“朕进这太极宫也有三年了,办了不少事,总结出一个规矩,这大事往往都是从小的症兆开始的。这办错一件事,威望就减一分,错的多了,这皇帝在臣子们心目中,也就没有了对九五之尊的那份敬畏了!”

  “父皇说的是,儿臣谨受教诲!”

  李言试探的说道:“不过儿臣确实对那些将军们不太熟悉,不如父皇将打算任命的将领说出来,儿臣在这几名将领中,再做一些思考,然后再给父皇答案怎么样?”

  “哈哈哈,你啊!”

  李世民笑着说道:“真是个小滑头,难道玄龄说你外表敦厚,实则通透,外柔内刚。”

  “房大人真是过奖了,儿臣愚鲁之资,多亏父皇和母后倾心教诲,父皇更是在儿臣身上下了一番心血。”

  李言一脸谦虚恭敬的说道:“房大人恐怕是碍于父皇的颜面,对承乾多加褒奖,也有鼓励鞭策之意,儿臣一定更加努力,不负父皇母后还有房大人的期望。”

  “托父皇的福泽,若是能达到父皇才智的三分,儿臣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略一思忖,随后说道:“要是在尉迟恭和程咬金之间做一个选择,你觉得谁更为合适?”

  果然,程咬金的一番哭诉和李言的暗示,还是让李世民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李言假装闭起眼睛思索起来,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李言说道:“儿臣与尉迟将军和程将军接触的都不多,对他们两人没有偏见,但他们即然被父皇任命为大将军,这份忠诚和能力自然是不必多说的。”

  “两位将军任行军大总管,都是十分合适的”

  李言略微整理了一下言词,御前奏对,可不能轻忽,刚刚不涉正事,就是父子交谈。现在议到边疆重臣的任用,可就是关系利害了,不能再口无摭拦。

  虽然李言觉得李世民任命尉迟恭不太妥当,但如何说服李世民听取自己的意见,则十分考较一个臣子的进谏水平,哪怕自己是太子,在这种事情上,也不会比普通臣子要占优势。

  不过幸好自己提前就对此有所准备,不至于太过突兀。

  听着这种油光水滑的开头,李世民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知道重点在后面,也不打扰,饶有兴致的等着太子的表现,甚至心中还微微有些期待。

  作为皇帝,从朝中栋梁的宰府重臣到精于世故的基层老吏,李世民接见的都数不清,心中自然对各个层级的官员们怎么面圣心里有个谱,自己的太子,会处在哪个层级呢?

首节 上一节 476/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