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77节

  这让李世民十分好奇,他又会怎么完成这场君前奏对呢?

  李言没有察觉到李世民心态的变化,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儿臣倒想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段典故挺有意思的,若是父皇有时间,儿臣可以和父皇一起探讨一下。”

  一听这种方式,李世民虽然面无表情,心里则是暗赞一声,太子小小年纪,却如此聪慧,知道这两位重臣,无论提谁否谁都不是很合适,很有可能就得罪了另一位,所以借着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说了自己的建议,又没有直说。

  具体如何决择,全看当事人自己的感悟了,可以说进退两便,左右逢圆,也没有后患,端的显水平。

第664章 李言的智慧

  2024-07-13

  三国时期的历史李世民也知道一些,但没有看得那么细,太子想讲哪一段儿,又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呢?这让李世民更期待接下来的谈话,甚至连嘴都没张,点了点头,示意李言尽可畅所欲言。

  李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从容不迫的说道:“三国时期汉昭烈帝玄德公刘备,年轻落魄的时候,曾经有过两个结义兄弟,分别是二弟关羽,三弟张飞。”

  “三兄弟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最后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打下了荆州之地,成为了一方枭雄。”

  “后来又得了军师诸葛孔明,在孔明的建议下,为了扩张实力,刘备将荆州根据之地,交给二弟关羽镇守。而自己带领大军西征巴蜀,建立了西蜀政权,与江东的孙吴,与北方的曹操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有其一。”

  略略介绍了一下故事的背景,见李世民颔首认同后,李言继续道:“后来又打下了汉中之地,当时群臣们都认为,刘备有两个结义兄弟,关羽镇守荆襄,那么这汉中,肯定是交给三弟张飞来守。”

  “就连张飞也是这么认为的,踌躇满志的准备收拾行囊出镇一方,可最后刘备经过统筹考量,却下令由出身荆襄势力的魏延镇守汉中之地。”

  “那时候,刘备的势力主要有三部份组成,一个是刘备多年东征西讨蹉跎半生而至死不渝的以关羽张飞为代表的核心势力;第二个就是打下荆襄后,以诸葛亮、魏延、黄忠为代表的荆襄势力;第三个就是西川之地的新投靠的本土势力;”

  “汉中的还不算在内.”

  说到这里,李世民眼神微微一跳,似乎明白了太子想表达的意思,但依然没有开口。

  李言只好继续解释道:“这个命令一下,群臣无不诧异,张飞更是不能理解,整天在家里喝焖酒,甚至醉酒后颇有牢骚之言,隐有责怪刘备不讲兄弟情义的意思。”

  “张飞一个莽夫,自然觉得,当年结义的三兄弟,大哥做了西蜀之主,二哥镇守荆襄之地,这汉中自然应该交给自己,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但诸葛军师却上门劝解道,往日为兄弟,今日为君臣,昔日的大哥现在已经西南半壁河山的君主,心中不能只有两位义弟,还有更多投靠的臣子和势力,还有无数的百姓,都是刘备的子民。”

  “刘备征西川的时候,只是荆襄之主,任命亲信二弟镇守荆襄无可厚非,任谁也说不出来什么。但一干追随刘备攻打西川的荆襄将领们也指望着效忠君主,而后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若是汉中再交给往日的义弟来镇守,那么人心就会散了,大家会觉得刘备任人唯亲,不是论功行赏,而是按远近亲疏依次封赏,那么最早追随刘备的两位义弟封完了,还有糜竺简雍孙乾等人。”

  “随后才是荆州系的将领们,西川的就更排不上号了,剩下的都没得吃,汉中的新降势力,就更远了。”

  “若是这样,刘备的江山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

  “经过诸葛孔明的解说,最后三弟张飞也明白了,大哥是皇帝,但皇帝却不仅仅只是大哥,皇帝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并无偏私,对所有的臣民都要一视同仁,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兴复汉室。”

  李言最后一拱手说道:“汉昭烈帝只是西南一隅之主,而父皇是九州万方的天子,更加雄才大略、英明睿智,儿臣相信父皇一定能做出妥善的决择!”

  李世民听到这里,已经完全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心里都忍不住暗暗叫好,喜不自胜,看着长子就像在看一个宝贝。这样的智慧,就算不是自己的儿子,做为臣子,也是宰府之材啊!

  太子不但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倾向,而且并没有纠结于尉迟恭和程咬金才能武勇忠诚这些细节上的东西,考虑问题的眼光颇为宏大,竟然能从不同派系的平衡和稳定朝中的势力的角度来看待一个将领的任免。

  这正是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视野和格局,小小年纪,殊为难得,自己在这个年龄的时候,还没有这种大局观呢?

  李世民自己也知道,其实现在的军中,又何尝不是分了三个派系,玄武门九将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些年下来,个个都是手握大权,身肩重任,镇守一方,被自己倚为臂膀。

  第二个就是没有参与玄武门事件的秦王府旧将,这些人有的病了赋闲在家,有的镇守地方,有的被派往边镇,从大面上看,是有些失宠了,但仍然掌有部份军权。

  第三个就是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的遗留下来,但又没有参与为乱的那些将领,还有一些李氏皇族和自己不亲近的,一些关陇大族没有站队的,这些人多半都有爵无位,有名无实,算是被自己架空了,但这些人的群体数量却是最庞大的,几乎无所不在。

  太子是在委婉的提醒自己,不能过于倚重玄武门九将,他们混身是铁,再能干,又能打几颗钉,分派出去,一个镇守一个大州,现在人都凑不齐。过于亲近他们,实际上是在人为制造远近亲疏,变相的将后面两派的人往外推。

  毕竟,自己是天下人的皇帝,不仅仅只是那九将的皇帝,要笼络团结绝大部份力量,才能驾驭好朝庭。

  没想到自己刚刚才想到的问题,太子旁观者清,却看得明明白白,真是不易啊!

  这一点儿,就连房玄龄都没有提醒过自己,可见太子之才,还是被自己低估了。

  三国时有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今我李世民也有不输孙仲谋的麒麟儿。

  李世民此刻心中欢喜的仿佛要炸开了,嫡长子有如此才能,必然能克继大统,自己这孤身奋战的父亲,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希望,老天总算不负我李世民。

  李世民现在心里发自灵魂的舒了一口气,自从玄武门靠着铁血上位之后,世人都只看到自己君临天下的荣耀,可天知道自己怕别人有样学样,整天心里也是担惊受怕的,谁也不敢信任。

  生怕自己万一出点儿意外,自己的儿子们掌握不了局面,一旦失去了皇权,自己这一支脉必然被天下唾弃,就算李世皇族也饶不了自己,所有妻子儿女只要是自己的血脉,全都会被赶尽杀绝,以为大逆不道者戒。

  如今看到自己的儿子慢慢长成,还有着超乎自己期望的智慧和眼界,再加以培养,以后必定不会输于自己。若是有了两代人的接力,天下就会安定下来,不复前隋的覆辙。

  这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后,第一天有了一种,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的感觉。

  看着拱手低着头站在御案前恭恭敬敬的少年太子,李世民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和兴奋,深吸了几口气,慢慢将眼中的光彩敛去。

  良久,李世民恢复了一个帝王的理智和威严,满意的点了点头,控制着语气,平心静气的说道:“嗯,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你能看到这一层,朕心甚慰。”

  “不过,也不能太过骄傲,朝庭任命一个行军大总管,要多方考虑,面面俱道,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伱这个年龄能有这个见识,想到这些,也是很难得的。”

  “这件事情,朕会综合考量的!”

  “永通渠虽然已经正常通船了,但一些收尾工程要做好,不能大意,夏季的暴雨更猛烈,趁着这个机会,你要在把关内道这三百里渠道全部检查一遍,该整修的整修,该加固的加固,别弄得下场雨又被冲垮了。”

  “另外,边疆和京师的粮食转运差事,你要继续管理着,一旦战事开启,粮道是重中之重,若是前线断了粮,朕拿你是问。”

  李世民绷着脸,本着好兵就要多练、好铁就要多打的心态,压制了一下李言的气焰,让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叮嘱了几句后,就将李言打发走了。

  李言一脸的诚惶诚恐,出了承庆殿后,一边思索着刚刚的奏对,一边想着李世民的反应,最后脸色不变,眼中微微浮现出一股笑意,此事估计成了

  翌日,太极殿朝会!

  每月朔望二日是大朝会,在京所有大小官员都要参加,往往规模达几百人之众,说是议政,其实只是将朝中重要事项发布一下,各个部门涉及的都有,主要是整肃一下纪律,督促一下工作态度,展望一下美好未来。

  这种朝会一般都是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主要体现了天子的威仪和加强百官对朝庭的拥护,并没有具体商讨议论的环节。

  而平时的朝会才是议事的,只需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及各部负责人、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参加议论一下朝中重要事项,甚至无切身职责的官员们也可以请假缺席。

  若是再重要的事情,就是李世民召集几个宰府重臣到承庆殿商议了。

第665章 尉迟恭的愤怒

  2024-07-13

  第二天,李言和李恪都照例参与了朝会!

  等到李世民将最近朝中的事项与各部大臣商议妥当,眼看一个时辰都过去了,马上要下朝,众臣们神情也放松的时候。

  “接下来,朕宣布两件事。”

  李世民咳了两声吸引了百官的注意力,然后脸色严肃的说道:“左屯卫五千禁军在北苑已整顿完毕,三军不可一日无主,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尽快挑选出主将,以安众将士之心。”

  “柴哲威!”

  在右边靠后的一个年轻人迅速走出班列,来前御前,一脸激动的行礼道:“臣柴哲威,叩见吾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

  李世民微微颔首笑道:“朕任命你为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你要勤勤恳恳,将这只禁军带好,不要再出任何乱子了.”

  “臣一定不负圣上所托,谢皇上!”柴哲威恭恭敬敬的跪下领旨谢恩。

  皇上竟然驳斥了太子的意见,支持了蜀王的人,百官顿时有些愕然,看来蜀王依然得宠啊?

  站在文官之首的李言看到不少朝臣诧疑的望向自己,脸色不变,端端正正的站着。

  而旁边的李恪则是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看着接旨的柴哲威,仿佛打了一个大胜仗,脸上的笑容都有些掩盖不住了,心道父皇还是看重自己领兵的才能,并未因为上次的事情责怪自己。

  柴绍看着儿子的荣耀时刻,听着身边同僚的小声恭贺,也让他没有太过激动和兴奋,反而神色间有些忧虑,欠了太子老大一个人情,儿子以后也不好死心踏地的为蜀王卖命了。

  恐怕会夹在太子和蜀王之间,左右为难了。

  众臣小声的议论着,李世民却继续说道:“另外,朕与左仆射房玄龄商议,一年半载之内,与突厥就有可能一战,而云中定襄一带与突厥牙帐遥遥相对,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打好这一仗。”

  “朕决定将长泽、朔方、宁朔、夏州、横山等云中一线府道州县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定襄道行营,设置临时的行军大总管统一调度管理指挥前线抵御突厥事宜。”

  “嗡”的一声,这下朝中文武众臣没人再管什么左屯卫军了,被李世民发布的新消息给震摄住了。

  此时站在右边的一列武将们更是兴奋莫名,面面相嘘的使着眼色,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也从皇上的话中听懂了,一旦开战,这个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会举足轻重,必然会担负更加重要的使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伱,从一开始的兴奋都转于警惕,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但等仗打完了,这个大总管必然会走向更高的位置,就连柴绍也是跃跃欲试。

  李恪微微一笑,一种先知先觉的优越性涌上心头,借着大殿里群臣的动静,微微撇头看了一眼对面站班的一个面色漆黑,身影威武如铁塔般的汉子一眼。

  那人正是右卫大将军尉迟敬德,李恪提出这个建议,又推荐了尉迟敬德,这个人情怎么能悄无声息的划过去呢?

  他早就吩咐权万纪私下接触过尉迟恭,悄悄暗示了此事,而尉迟恭也是激动莫名的表示了对蜀王的感激,并且表示若是自己当了这个行军大总管。

  到时候一定将蜀王亲近的几个臂膀调到关键的位置,在对突厥一战中,获得更大的战功。

  等到权万纪回府后一说,李恪虽然略有些遗憾,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可能感觉到夺嫡的残酷和血腥,早已不再参和到一下代的争斗当中,不与任何一个皇子过于亲近。

  做为皇上最看重的亲信,尉迟恭一向持中立立场,不但是他自己,而且他的三个儿子,也并没有与任何一个皇子特别亲近。

  这让几番拉拢的李恪觉得无处下手,这次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故做公正的推荐了尉迟恭,就是想尽一步位住这个掌了半个十六卫大军的将领,一旦尉迟恭投靠了自己,那自己就是有实而无名的太子了。

  而且此人性情刚烈,侍主忠心,为了君主,可是谁都敢杀的。

  李恪让权万纪私下接触尉迟恭,卖了这么大一个好儿,虽然对方没有明确自己的立场倾向,但能获得对方的一些感激之情,并且承诺为自己安排几个立功的机会,已经算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了。

  只要自己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再多次示好,不怕这员虎将最后不偏向自己,李恪微微看了看站在身边一脸淡然的太子,心里噬笑一声,撇了撇嘴角,微微不屑。

  整天溜须拍马,假仁假义的,弄些个侍读,有个屁用,那些人要长到能济事儿的程度,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呢?

  这次的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一职,自己都已经收入囊中了,恐怕自己这便宜大哥还不知道吧?

  这么重要的事情,父皇只会找房杜那样的重臣们商议,而不会去问一个文弱太子的意见,若不是这个建议是自己提出来的,自己也是没资格参与的。

  不管怎么说,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胜过太子一筹了,也会更被父皇看重,想到这里,李恪心里一阵激动。

  众臣闹哄哄的,还在思考着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利弊得失,李世民就断然下了旨:“程咬金”

  呃.

  大殿里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顿时傻了眼儿,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了心头,纷纷惊讶的看着走出武将行列,来到御前参拜着的纠纠大汉。

  “臣程咬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眼神亲切的点了点头:“朕任命你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管理长泽、朔方、宁朔、夏州、横山等云中一线府道州县,统一调度兵力,安排防务,你勿必要确保这些与草原相接的城池,不再被突厥攻破。”

  “臣遵旨,谢吾皇信任,臣一定不负皇上所托,谨守皇上的命令,加强戒备,不使颉利越过雷池一步。”程咬金轰然应诺谢恩。

  见到这一幕,尉迟恭豁然转头,双眼如电般射向李恪,眼中闪过浓浓的愤怒。

  他尉迟恭身为皇上的亲信大将,在玄武门立下拥立扶保之功,在京中又被皇上委以右卫大将军之职,在众将中的地位也无人可以替代,本也不奢求别的,一个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他也不是很在意。

  但他却不能容忍蜀王一个小小的稚子随意戏耍,幸好自己为人稳妥,若是提前泄漏出去,那现在还不被人笑死,职位无所谓,但脸自己却丢不起。

  可此时的李恪也有些傻了眼,一脸的慌张,不对啊,当时父皇不是很高兴吗?还夸赞了自己,尉迟恭不是他最信任的将领吗?是玄武门九功臣之首,父皇不用他还能用谁?

首节 上一节 477/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