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美综世界的大奥术师 第290节
唐朝鼎盛时期,凉州是河西节度使驻地,有士兵七万余人,战马两万匹,是防御突厥和契丹的重要力量。但是到了周国攻占凉州之后,凉州的人口不过三十万,原本超过百万亩的良田更是只剩下不过四十万亩。
为什么耕地会大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回纥人不善于耕种,将农田变成了草场,另一方面则是回纥人并不善于修缮水利,前唐留下的各种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已经损坏了。
水利灌溉损坏,因此这里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气候变化,不过凉州这里还好。大周朝廷在占领凉州之后,开始重新修缮水利,同时下令不许砍伐树木主干,只能砍伐枝丫当柴烧。
同时朝廷开始推广使用煤球。
在李重进、韩通扫灭回纥人之后,朝廷就派遣了官员前来这里,重新设立凉州五县,并且采用半游牧半耕种的模式。
因为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朝廷准备在河西走廊设立十六个折冲府,一万六千人府兵。
此时的西征大军,军需绝大部分还是从后方调运过去,西征路途遥远,为了准备足够多的粮草,朝廷准备了很久。
车队在姑臧城外停下,由于是有军队护送,车队是直接停在兵站。
此时的凉州城已经恢复了一些繁华,城北已经有了马市,附近的牧民会前来进行交易。
如今是春天,卖牲口的很少,主要是卖各种奶制品和皮毛,换取一些粮食。刚刚度过冬季,很多牧民已经没多少粮食了。而除了粮食外,茶叶、盐在这里也非常受欢迎。
看到一支军队到来,这些牧民也不怕,纷纷带着奶制品、皮毛、药材前来兜售。这些牧民已经被强制编户齐民了,甚至穿着、发型、风俗也开始汉化。
李察并没有对这些牧民强制要求,但是他让当地官员制定了很多规定,比如说汉话,穿汉人服饰,前来交易会得到一些优待。
比如可以提前入场,可以少收一些税。虽然优惠并不高,但是这对于一贫如洗的牧民来说足够让他们自发融入汉族了。
军官命令士兵将那些牧民拦下,但是并没有驱赶,而是让他们在外围交易,毕竟军队也会购买一些物资作为补充。
随军而来的一些皇室商人们迎了上去。
“这是什么皮子?”郭珏在一个牧民面前说的停下。
那牧民看不出来是哪个部落,因为穿着汉人服饰,梳了汉人发型,甚至说话也是汉话,只是口音很重。这让他很惊讶,没想到这里汉化推行的这么好。
“雪狼,这狼刚过了冬天,应该是饿坏了,晚上跑到羊圈里,结果卡在栅栏上,被我用棍子敲死了。”
“多少钱?”
牧民眼中闪烁着精光,直接狮子大开口道:“两贯钱!”
似乎担心将人吓跑了,还说道:“这狼皮上可是一点伤口都没,绝对是上等的皮子,您看看,这皮毛摸着多么舒服。”
郭珏听到如此便宜的价格,整个人都感到惊讶,当即仔细检查了一下皮毛,确认皮毛没有任何损伤后,当即说道:“虽然这皮毛不错,但是两贯还是贵了点。”
最终经过一番话调价还价,花了一贯九百文买下了皮子。
郭珏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收好了皮子随口问道:“你是哪个部落的?”
那牧民呵呵一笑道:“现在还分什么部落,我们这里属于石河子乡,牧民按照户数编为保甲,以前的头人都被官府杀了,留下的牧场被官府分给了我们,我家也分了一份,不仅有两匹马还有十几只羊嘞,五亩地。”
“官府还说了,头三年免税,过了明年才开始缴税,税也不高,一户两只羊。”
ps:今天太累了,就一更了。
第430章 吕洞宾:破山伐庙?我道门专业!
“你们还分配了田地?”郭珏惊讶的看着眼前的牧民道。
“哈哈,先生不会以为我们不会种地吧?”牧民笑呵呵的说道。
郭珏尴尬一笑,在来这里之前他的确不知道牧民也种地。实际上在河西这里的游牧民族都是半耕半牧的。要知道,在汉朝以前,河西、陇右、西凉这里生活的大多都是羌族,而羌族就是半游牧半耕种的民族。
李察在制定河西的制度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这里的府兵同样是半耕半牧。这里的府兵全部都是披甲骑兵,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将再一次在大周手上绽放。
周国的府兵制度是半世袭制度。父亲退役后,需要儿子成为府兵。
而为了避免府兵质量下降。每一户府兵每一代都必须通过考核才能世袭府兵,而不能通过考核就原本的府兵名额就会暂时取消,接下来三年时间每年都会考核,如果依旧没有通过,就会取消其世袭资格,取消其减免赋税资格,收回部分土地。
也就是说,想要一直拥有府兵资格,就需要他们每一代都要出两个人专门培养。而府兵减免赋税是祖孙三代,府兵想要分家只能是过了三代才行,就是免税免劳役这些一条,就没人愿意提前分家。
为了保证不缴税,府兵都会尽可能避免分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户府兵的实力不会下降,每一代都至少有两个可以通过府兵考核的人。
对于这种制度能够推行多久,李察也不知道,但是至少三代以内是可以保证的。
而郭荣这一次肯定是长寿的人,这套制度也至少能够维持一百五十年,至于以后那就要看后人的智慧了。
凉州这里给府兵和牧民们分配草场,分配牲口基本上没花什么钱,草场原本是那些部落头人的,牛羊也是那些部落头人的。
至于说这里有没有贪腐,自然是肯定有的。但是这里官员贪腐和以前部落头人的压榨完全不是一回事。
以前部落头人压榨完全是将牧民当牧奴来用。他们没有草场,没有牛羊,必须给头人干活,还只能和牲口抢东西吃。
现在虽然也有贪官污吏盘剥,但是比起那些部落头人农奴式压榨,已经好太多了。毕竟再怎么盘剥,也比不上部落头人的压榨。只能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有了以前部落头人、回纥贵族的压榨作为对比,各部牧民对大周居然有了归属感,至少大周让他们过的好了。
在他们眼中,这些大周的官员就是青天大老爷了.
郭珏在和这些牧民聊了一会之后,对于这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牧民居然自发的帮助大周维持这里的统治了。
这些牧民发现其他部落靠近会第一时间告知官府。这些牧民甚至还非常期待西征大军抽调。以前他们是农奴,部落头人打仗就会抽调他们,现在朝廷给他们分了草场土地,这些牧民非常愿意出征。
更何况出征也是有钱粮奖励的,运气好立下战功还会奖励草场土地和牛羊,和以前比起来简直不要太好。
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
因为周国在草原推行了保甲政策,现在草原上那些头人、部落首领对于周国深恶痛绝。以前唐朝的模式,招降这些游牧民族,都是给这些部落头人封官许愿的,从来没有说干掉部落头人给拿下底层牧农好处的的。
结果到了周国这里,他们不仅不给好处,不给官位,反倒是直接将他们的牛羊、牧场直接分给了那些泥腿子们。
这些桀骜不驯的部落头人能受得了这委屈?直接就拉着部落要重新反叛。早就防着他们西征大军可不会惯着他们,这可都是战功啊!
杀了部落首领、贵族、头人,然后将牧场、牛羊分给那些底层的牧农。朝廷制定了保甲制度,一百户为一甲,这些牧民每户出一人,守望相助,一起生活。
同时朝廷在那些草原上建立了不少类似于乌堡的聚集地,这些乌堡很小,城墙也不过四五米高,虽然很简陋,但是足以抵挡草原上其他的牧民部落了。
这些坞堡使用的是夯土和木材建造,面积不大建造也不费劲。朝廷只是派遣过去一些懂得筑城的官员,协助他们修筑坞堡。
这些坞堡也是河西抵挡北方草原的第一道防线。
一百户牧民为一甲,一甲建立一个坞堡,数百个坞堡可以安置十余万牧民,那些草原游牧民族想要进攻这些坞堡,人少了打不过,人多了伤亡又大,草原部落本就不善于攻城,即便是这种夯土坞堡也是如此。更何况即便是攻下了坞堡,获得收益根本不足抵消他们的损失。
数百个坞堡就像是钉子一样,钉在草原上,再加上有朝廷的支持,契丹人、党项人就算是集结大军,也是难以攻克,毕竟一个坞堡一个坞堡打过去,他们要损失多少人?
前世沙俄对付哥萨克人就是用这种办法,沙皇俄国使用堡垒战术,不断在草原上修筑堡垒,最终彻底占领草原,征服了哥萨克人。
这种方法也不是没有缺点,其一是耗费时间长,沙皇俄国征服草原用了将近两百年,其二就是花费很高。
李察并不打算用这种方式来占领草原,而是用来进行防御,所以投入要小很多,只要第一个坞堡发现敌人点燃烽火,凉州集结大军,到时候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主动权都在周国这里。
郭荣同样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若是真能有效,以后草原想要入侵就难了。
李察派遣的工匠们帮助这些牧民们建立坞堡,所有的坞堡中都打了至少三口水井,同时规划了羊圈、牛棚和马棚,同时告诉这些牧民们怎么在坞堡中生活,免得他们不注意卫生,生病得瘟疫。
对于这些坞堡,朝廷则是以盐、茶叶、铁器等物资控制,为了防止这些坞堡被下面官员们的肆意盘剥,李察特意在城外设立了马市,这一出马市将会由皇室的商队来控制。
这些牧民全部都打散,划归一个部落,部落的可汗由皇帝担任,所有的牧民都是皇帝的私人部落。这些牧民也是皇帝的私兵。
中原的天可汗就不能有自己的部落了?所以这些牧民就是大周皇帝,伟大的天可汗的私人部落。
这些部落的互市贸易也是由皇家商队来负责,商队获得的收益归皇室所有,当然税收还是归朝廷所有的。按照这种模式,皇室差不多可以掌控数万户牧民。
每年皇室会给其中一些表现好的牧民发放一些布匹、食盐、肉食作为赏赐。
如果能够持续下去,这些牧民很快就能汉化。如果能持续两三代,这里就彻底安定下来了,汉人的人口也会彻底占据绝对优势。
除了这些之外,李察还打算让人在河西、西域推广佛教和道教。西域政治、军事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但是宗教问题也需要解决。
当初那些大食人为了解决宗教问题,采用的是屠杀,直接强迫那些人改信大食教派,李察这一次打算使用经济手段再用佛教和道教配合。
对于西域的那些人来说,基本上都要信仰一些什么才行。所以信仰的高地你不去占据,别人就去占据。
正好佛教和道教一天天的窝在中原,要不就是内斗,要不就是侵占农田、放高利贷、收取信徒供奉。虽然李察和郭荣通过整顿佛道教义,收拾了一番佛教和道教,但是以后这些佛门肯定会卷土重来。
李察干脆直接将他们送去西域传教,免得他们在中原无所事事。
于是郭荣下令召集天下佛道高人前往京城汴梁。就连吕洞宾也听说这些事情,跑来向李察询问。
“道友,这一次人主在汴梁召集天下佛道高人是准备安排两教斗法?”吕洞宾问道。
“吕道友好久不见,不知在哪里潇洒呢?”李察并没有回答,而是让胡三娘去给吕洞宾倒茶。
吕洞宾看了看李察旁边的胡三娘,又看了看李察笑着说道:“道友好兴致,这是一只修行三百年的狐狸吧。”
“哈哈,道友好眼力,正是一条三尾灵狐。”李察道:“这是我游历东瀛,遇到的一只狐狸,看她不错就收下它,让她在身边助我修行!”
吕洞宾听着李察的话,眼神怪异的看着李察,似乎想要说什么又有所顾忌,最后只能说道:“道友修行之法异于常人也!吾不能及也!”
“哈哈哈!”李察笑着说道:“道友不觉得它漂亮吗?单论美色诱惑,有几人比得上狐族?”
“狐族天赋如此,人族不及也。”吕洞宾摇摇头说道。
“所以喽,这么好的条件,自然是要利用起来啊!”李察笑着说道:“有这样一个美人,天天在眼前晃着,习惯了这倾城美色以后遇到情劫或者色欲,也更容易渡过不是?”
“或者,还能用来考验弟子的心性,何乐而不为!”
吕洞宾听到李察的歪理,下意识的要点头,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三百年的狐妖美色诱惑,除了那些天才弟子和老修行外,有几个扛得住的?
若是定力差点,只怕当场就要被迷的神魂颠倒了。
“道友还没告诉我这次人主召集两教高人来这里做什么呢?”纯阳真人吕洞宾将这些杂念扫出脑海道。
李察端起胡三娘刚刚送来的茶水,冲吕洞宾摆了个请的姿势,然后品了一口茶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
“道友不用担心,这一次不是要搞什么两教辩论。”
两教辩论,实际上也叫三教论法,就是儒、释、道三家大德进行辩论,几乎每一次辩论都是声势浩大。能够极大提升影响力。但是也容易让佛道势同水火。
好不容易天下要太平了,吕洞宾不想挑起两教之争。
“那是要干什么?”
“朝廷不是整顿了佛道戒律,借此机会清理了大量假和尚道士,拆了大量寺庙和道观,天子觉得这些大德高僧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准备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
“安排事情?安排什么事?”吕洞宾道。
“很简单,让他们去传教去!”李察嘿嘿一笑道:“这些年来,佛门道门都是留在中原享福,丝毫都不想着向外传播我华夏文化。”
“几百年来固步自封,早就没有了进取之心,也正是如此,才会有那么多奸邪之辈混入其中,欺压百姓,蒙骗朝廷,所以我上书朝廷,让这些和尚道士们去河西、西域甚至是泰西传教,将佛教和道教发扬光大!”
听到这话,吕洞宾半晌没说话,好家伙,这是谁出的主意,真够损的。那些大德高僧们一个个都是六十岁往上,跑到草原、西域去传教,这一趟去了十有八九是回不来了。
而且这还不能说不好,毕竟这可是传教,甚至吕洞宾清楚,很多人即便是知道如此,也会前往。
“吕道友觉得如何?”李察问道。
上一篇:吞噬星空: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从镇妖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