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第30节

  江叶如实回道:“陛下这个恐怕有点难,不过可以试一试。”

  泡面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技术含量的,就说那调料,还有制作的面饼,首先要解决面的问题等等。

  乔文柏四人见状,心里高兴。

  他们就知道祖龙大大,肯定会喜欢泡面。

  四人秀完,终于轮到另外六位老总。

  周兴福上前一步,拱手一礼,开口道:“陛下,草民周兴福,也给您带了一样利在千秋的好东西。”

  “哦!是何物?”嬴政来兴致。

  是否真的利在千秋,嬴政不甚在意,他只要知晓此物,利于大秦,便是好物。

第41章 利在千秋

  周兴福打开自己的行李箱,从中拿出了三个沉甸甸的袋子。

  在确定要来秦朝,且有机会面见秦始皇。

  他便在琢磨着送什么礼物为好。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有太多的底层百姓死于饥荒,他们忙忙碌碌一生,为得就是吃一口饱饭。可太多太多人,到死都不一定能吃一顿饱饭。

  自古以来,整个华夏民族讲究得便是‘民以食为天’,可见粮食多重要。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他先拿起最左边的一个灰布口袋,缓缓打开。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献上的,是足以改变整个华夏文明进程的珍宝。

  “陛下,请看此物。”周兴福解开第一个口袋,倒出一把饱满的稻谷在掌心,“这是后世培育的优质稻种。”

  烛光下一颗颗稻谷饱满圆润,比秦朝现有的稻种大了整整一圈。

  嬴政微微前倾身体,玄色冕旒垂下的玉珠轻轻晃动。

  “此稻种耐旱抗病,亩产可达……”周兴福顿了顿,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十石以上。”

  “十石?!”纵然是李斯这等人物,在听到这个亩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

  蒙毅、冯劫二人猛地瞪大眼睛,连呼吸都为之一滞。

  赵高藏在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握紧。

  十石,这是何等的高产!

  赵高赶忙从周兴福的手中接过稻谷。

  嬴政缓缓站起身,冕旒上的玉珠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从赵高手中接过稻种,在指尖轻轻摩挲:“当真?”

  周兴福郑重点头:“只多不少。此稻最适合在江南水乡种植,若配合适当的灌溉之法,一年可收两季。”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嬴政的指尖微微发颤,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秦的粮仓将充盈,意味着再不会有饥民造反,意味着他的江山将固若金汤!

  “继续。”嬴政的声音低沉得可怕。

  在他们还未消化时,周兴福解开第二个黄布口袋。

  这次倒出来的是一堆奇特的块茎,表皮呈淡黄色,形状不规则。

  “此物名唤‘土豆’,耐寒耐贫瘠,可在北方干旱之地种植。”

  他将一个土豆托在掌心:“亩产约三十石。”

  “三、三十石?!”蒙毅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

  李斯顾不得形象,急急的向前,小心翼翼的从周兴福手中拿过一个土豆,仔细观摩起来。

  就连一向不轻易流露真实情绪的赵高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不自觉地向前迈了半步。

  嬴政目光如炬,紧盯着那些其貌不扬的块茎:“此物,当真能有此产量?”

  “千真万确。”周兴福肯定道,“此物不仅高产,而且营养丰富,可作主食。寒冬时节埋在地窖,能储存半年不坏。”

  最后一个红布口袋被解开时,周兴福已经轻车熟路。

  他取出一把暗红色的块根:“此乃‘红薯’,耐旱抗虫,山坡旱地皆可种植。”

  赵高接过手,将红薯轻轻放在御案上。

  周兴福继续说:“亩产二十石起步。且藤蔓可作饲料,块根甘甜可口,生熟皆可食用。”

  李斯的胡子剧烈颤抖着,这位向来沉稳的丞相此刻竟说不出话来。

  冯劫情绪激荡,声音哽咽:“陛下!这当真是天佑我大秦!”

  嬴政缓缓坐回龙椅,冕旒下的面容晦暗不明。但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位千古一帝的胸口正在剧烈起伏。半晌,他低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这些可都能在大秦种活?”

  周兴福深深一揖:“回陛下,只要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定能丰收。我已经将种植的方法,施肥之法,储藏之法,整理成册。”

  嬴政突然大笑出声,笑声回荡在大殿内,“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转头看向李斯,“李斯!”

  “老臣在!”李斯跪伏在地。

  “即日起,在骊山划出良田,专司试种此三物!”

  嬴政的眼中闪烁着骇人的光芒,“若有半分差池……”

  “老臣提头来见!”李斯重重叩首。

  周兴福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献上的不只是一袋种子,而是改变整个华夏民族命运的钥匙。

  从今往后,或许大秦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饥荒。

  往后的历朝历代,或许不会再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嬴政从王座上起身,慢慢走到周兴福面前,竟微微俯身:“周卿,朕代天下苍生谢过了。”

  这一礼,重若千钧。

  这一声“周卿”,承载着帝王少有的敬意,更似跨越千年的认可。

  这一幕看得江叶等人动容万分。

  待嬴政直起身,江义军上前一步,开口道:“草民江义军,亦有礼物送于陛下。”

  嬴政温和的目光转向江义军,“哦,何物?”

  江义军打开自己的行李箱,取出几块黑黝黝的矿石和几块经过加工的精煤,整齐地摆放在御案上。

  他开始解释:“陛下,这‘煤炭’,一种比木柴更高效的燃料。”

  嬴政拿起一块原煤,在手中掂了掂:“此物朕倒是见过,但民间鲜少使用。”

  “这正是我想说的。”江义军语气诚恳,“在我们那个时代,此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用于取暖、烧火做饭。古之有云‘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柴放在第一位,因为生火做饭、取暖御寒都离不开它。”

  江义军在准备此物时,专门查过资料,知道秦朝已经少量使用露天开采的煤,用以高温锻造,但因为技术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未成为主流燃料,那就更别提普及到百姓。

  普通老百姓要取暖,得用木柴。

  但木柴并不是,你随便到哪座山头砍柴,就有得砍。但凡城池附近,或者村落附近的山头都是有主之物,你但凡敢上山砍柴,等待你的便是牢狱之灾。

  故而,古时形成了一种职业,柴夫。这些人都是穷苦百姓,到几十里外,或者无主的深山之中砍柴,再放到集市上贩卖。

  可见柴之难,柴之重要。

第42章 不贪功

  李斯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每年寒冬,诸多百姓因缺柴受冻而死。”

  江义军不由的想到刚建国之初,自己的老家,虽地处偏僻的山沟沟里,但村落周围的山都光秃秃的,之后的青山绿水,那都是当年响应号召全村人一起努力种植,养护才恢复的青山绿水。他所处的江南地区都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

  “木材有限,可随着人口增长以及日积月累的使用,千年之后,太多山林因为过度砍伐,很多地方已经变得光秃秃,导致水土流失,土质恶化等各种问题。”

  他顿了顿,接着道:“而这种煤炭,经过加工后燃烧效率更高,时间更久,且燃烧温度更高,对锻造兵器也大有好处。”

  “此物的缺点便是,燃烧时,若不通风,容易产生毒烟。”

  不等嬴政等人发问,江义军将早就准备好的图纸拿出。

  “不过,配合烟囱使用,就能把烟气安全排出屋外。”他指着图纸详细解释,“这是通风原理。”

  “我还为陛下,准备了一份如何简单精炼煤炭技术,以及煤矿的分布图。”江义军取出精心准备册子,上面详细标注着山西、陕西等地的煤矿分布:“这些地方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

  嬴政接过地图,仔细端详,眼中的疑惑渐渐被惊叹取代。

  “若真如你所说,我大秦百姓将不再受寒冬之苦!”

  江义军又补充道:“开采时要注意安全,我这里还准备了井下支撑的技术图纸。”

  说着又取出一叠资料。

  这些资料,那可是连夜让公司里的人准备好。至于文字略有不同,无伤大雅,反正有江导在,他肯定时常来此,届时问他就是。

  蒙毅凑近观察那些图纸,惊叹道:“这些结构,精妙绝伦!”

  江义军言辞恳切的说道:“陛下,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此煤炭开采后,能以最低廉的价格售卖于百姓。能让百姓买得起,用的起。”

  说着江义军双膝弯下,准备跪拜请求。

  只是身躯刚下弯一半时,便被嬴政亲自扶起身,“江卿,大义。朕记下了。”

  江义军献完礼后,林如款款上前,向嬴政行了一礼:“陛下,民女林如也有一物相献。”

  她打开行李箱,从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布袋,解开系绳,倒出里面的东西。

  “此乃‘棉花’种子。”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她手中那些细小的褐色种子。

  嬴政微微前倾身体,冕旒上的玉珠轻轻晃动:“此物有何妙用?”

  林如又从箱中取出一团雪白的棉花:“这是棉花成熟后的样子。它比麻更柔软,比丝更易得。”

  她将棉花递给蒙毅呈上,嬴政接过轻轻一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如此轻盈柔软?”

首节 上一节 30/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港综:玩脑筋,我大傻鬼灵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