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72节

  后面的骑兵见状不妙纷纷把转马头,为首的将军向着前方呼喝。
  随着骑兵让开了位置,无数巨矢再度席卷而来,或有火花四溅,或有鲜血喷涌,晋军的车弩不断向着豁口出倾泻巨矢以此将敌军铁栅栏后面的晋军逼退。紧接着,弓弩手上前开始点射,前进的百骑翻身下马移开铁栅栏。
  随着骑兵如溃堤之水一般卷入城中,城上的恶战也渐渐落罢。
  齐军纷纷向着内城撤去,在城中的几条要道构筑防御。
  这一夜终究是血腥的,城中的百姓不敢出门,只能在房中聆听着城中的惨叫和厮杀,蜷缩着祈祷不会被敌军破门而入。
  幸运的是无论攻守双方的纪律性都是极强的,根本没有烧杀抢掠的想法,不幸的是无数箭矢石砲总有误伤。
  千乘,一队齐军快速出城,向着远处的蓼城赶去,蓼城的火光通天,更像是一个天然的预警。
  只是尚未走到半途便遭遇了前来的晋军骑兵,双方当即在这旷野之中厮杀一团。
  
第九百七十一章 蓼城蓼城中
  
  第九百七十一章 蓼城蓼城中
  天渐渐明亮,蓼城的厮杀却尚未停歇。
  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昨夜的战场,熄灭了昨夜的火焰。
  大海之上,巨舰浮沉耀武扬威。
  城中,晋军队列不断向着内城开进,与敌军在城中展开殊死厮杀。
  鲜血尚未汇聚成流,便已经凝固。热血又不断解冻,迅即又被冷冻,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无数形状的血冰,向着四面散去。
  半道,晋军的截击军队被齐军包围在了中间,正准备发动最后的进攻。
  此刻,大地剧烈颤动起来,就像是一头上古猛兽正在快速向着这里疾驰而来。
  尚未冻结的水洼也因为震动而形成一阵阵涟漪,激起水花。
  “东面,敌骑来犯!”
  警报声响彻了齐军的阵地,东面的齐军枪盾步兵快速上前构筑紧密防线,准备迎接敌军的冲击,弓弩手迅速抵达位置准备迎战。
  疾驰而来的军队终于抵达,虎旗随风飘扬,他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齐军的箭矢也无法阻挡甚至射翻他们。
  他们就像是一道钢铁组成的洪流向着阵中冲杀过来,第一列冲杀,人仰马翻,阵破三列。
  齐军还未来得及重新结阵,第二列的冲杀又扑了上来,好似惊涛拍岸层层不绝,阵再破三列。
  在虎贲重骑兵的不断冲杀之下,前方构筑的大阵已经完全崩塌,而此时前面冲杀的重骑兵已经集结在了两翼。
  随着一声喝令,整个大阵冲杀上来,为首的轻骑兵以箭矢压制敌军同时减速,重骑兵则加速穿过轻骑兵,三阵共突一点!
  再这样的冲击方式之下,齐军阵线完全崩塌!
  重骑兵此刻就像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尖刀,直接刺入了齐军的阵列之中,势不可挡。
  轻骑兵并不入阵,反而从两旁掠阵,不断倾泻箭矢灭杀敌军。
  等到重骑兵的劲头过去之后,铁蹄之下留下的唯有一片狼藉,碎肉被马蹄不断践踏与泥土混合,根本不知者是谁人的骨渣。
  或有半颗头颅依旧,许有片片肋骨露出,叫人胆颤!
  此时,中心被围的晋军中心开花,化作无数队列杀入了齐军之中。骑步协同作战,配合得是亲密无间!
  又是两阵呼喝声传来,原先掠阵的轻骑兵也突入阵中,给原本就摇摇欲坠的齐军一计沉重打击,终究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势鸣金收兵。
  梁邹城,府衙。
  自从知道晋军可能会以蓼城为突破口之后,刘备就将指挥中心暂时迁到了梁邹城。
  快马疾驰入城,急报频传。
  “报!千乘援军被敌军击溃于半道,蓼城外城已被突破!皇子殿下请求援军救援蓼城!”
  “报……确切统计,蓼城之下敌军不下二十万!”
  “报……晋军海军尽数集结在蓼城海湾,似乎是在运送给养!”
  一份份急报传来,晋军攻势之猛可想而知!
  “蓼城粮草充足,戍卫乃朕之精锐,据守半月不成问题,从各部抽调兵力赶赴千乘,准备迎接敌军!”
  “报!!!”
  又是一声急报:“梁国在我边境集结军队已达二十万之众!”
  “报!!!梁国使者求见陛下!”
  “传!”刘备大喜,急忙从堂上下来。
  很快,使臣便被迎入了堂中。
  双方见礼之后,使臣也不拖拉直接表明了来意:“我国陛下不愿见贵国如此,已征调全国兵力集中在三线,随时准备举国之力支援贵国。”
  “难得玄扬有如此盛情,到叫朕羞愧啊!”刘备道:“若是能够击退敌军,某愿割三郡之地与玄扬,以示感谢!”
  “如此,便谢过陛下!”使臣抱拳,再拜。
  双方又闲聊了几句,约定了梁军入境的时间方才离去。
  “传朕令,加大从各部抽调的兵力,一定要将蓼城夺回来!”刘备走到这地图前,面色总算是舒展开来。
  只是戏志才却没有那般高兴,他道:“陛下,梁国虽然举国支援,但却并不知其人心中究竟作何想法。若是对方以援为名,实则为取我之地只怕就……我看,还是不要再抽调兵力了。”
  华歆却笑道:“志才言重了!陈诩何许人也?昔日便知道联诸国抗晋,此刻如何不明白这纵横之道?若是我大汉战败,与他梁国就是唇亡齿寒,这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他陈诩会不明白吗?”
  戏志才似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而着重强调道:“这等事情谁都明白,可是做什么事情总得要留一手才是。”
  “志才不用担心了!”刘备似乎也没有理会戏志才的意思,他道:“玄扬不会如此,定然不会!只要咱们在济水以北坚守一个月,就没问题了。现在蓼城的敌军有二十万,朕已经命令龙宇暂停护送运兵,率海军过来了。朕也打算在蓼城与敌军展开一场大决战,让这渡河的二十万人片甲不归,以此扭转局势!”
  “陛下!”戏志才还要再劝,却见刘备抬手示意,道:“莫要再劝了!蓼城已经成了决战之态势,晋军集中二十万雄兵和水军在此,对朕来说就是一个天赐之机。如果能够里应外合将晋军二十万军队击溃在蓼城,对王辰而言就是一个诺大的打击。彼时就算王辰想要从其他地方登陆,咱们也有能力完全阻挡。朕要借用蓼城,完全摧垮晋军的水陆两军,从而逆转局势!”
  “诺!”
  刘备的心倒是不大,二十万晋军要杀个片甲不归?如此大的局,若真是如此的话王辰的南征大局也就彻底崩盘了。
  此事,正如棋局已入中盘,双方都要在这里倾尽一切激战了吗?
  漯水沿岸,庞大的齐军军阵正徐徐集结,向着南面赶去。
  大海之上,两百多艘黑船正在风浪之中浮沉,向着这里徐徐前进。
  渤海,泉州造船厂,百十来艘大小船只已经完成列装,更有五十多艘商船客舟改建成了战船,合计一百八十多艘大小船只结成队列,向着远海离去。
  开来蓼城已经成为这一场齐国之战的要点,蓼城之战谁能取得胜利,谁将会定鼎整个局面?
  但愿这里不是一个转折点,使得晋军完全落败。
  
第九百七十二章 蓼城蓼城下
  
  第九百七十二章 蓼城蓼城下
  北岸,晋军大营。
  比起刘备的焦虑,王辰又何尝不是夙夜难眠?
  纵然已是深夜,他却没有丝毫睡意,披着狐裘手上攥着黑子在这油灯之下思索着面前棋局。
  对面的蔡琰连连打了两个哈欠,似已有困意,但却强打起精神陪着他。
  “怎么?考虑了这么久,还没想到怎么落子啊?往日里博弈可都是你让这我哦!”蔡琰笑着打趣道。
  只是王辰却完全没有笑意,他嘴角挂起一丝苦笑,道:“现在咱们的战场就像是这一场棋局,已经到了中盘,下错一步都有可能会满盘皆输,甚至是和。越是到了这中盘,胜负一切皆有可能啊。”
  他说完,叹道:“现在蓼城打成这样,二十万大军到现在还拿不下一个区区蓼城。每天传来的战报,不是在巷战就是在攻内城,也不知还要打多久。晚一天,我就难眠一天。”
  “蓼城现在已经是关键了,只怕刘备也会趁势加大投入,最终蓼城将会化作敌我双方的一场决定性战场。一旦我们失败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难以再入河南。而我们赢了,那么蓼城将会成为我们南进的要点,齐国甚至将会丢掉整个济水北面。”蔡琰道。
  “你说的不错!”王辰颔首:“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越发的难眠。蓼城啊蓼城,但是我总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士元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组织这么一场决定性战役,除非是局势使然,不然我更相信士元有其他的打算。”
  “那你的打算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蓼城已成定局,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蓼城倾注更多的兵力!”蔡琰道。
  “你这样想就错了!”王辰这时候总算是想明白了,面上露出笑容,道:“刘备不得不在蓼城倾注更多的兵力,那是因为他一厢情愿的想要将这里化作他的转折点。而这里确实也是他与我的转折点,可我的转折点不是在蓼城增加兵力。”
  “那是什么?”
  “是什么,你到时候就明白了!”王辰站起身来,将棋子尽数丢在了棋盘上,拍了拍手,道:“你早些休息吧,我去寻士元有点话说。看这样子,也是时候了!”
  “哦!”蔡琰也懒得再过问,王辰愿意说的他自然会说,不愿意说的必然有他的想法。当然,她心中似乎也猜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庞统,原本轨迹之中一个早逝的英才,在这一个局势上,面对那么多的鬼才,他又将作出什么样的计策?
  平舆,梁皇宫。
  二人对坐,这天下少有的两个英才也在这房中温酒商谈着面前的计策。
  “齐国现在加大了在蓼城的投入,似乎打算与晋国在蓼城展开决战!晋国毕竟在蓼城集结了二十万兵马,我觉得晋国极有可能会再加大投入。”陈诩道:“现在晋国这头猛龙已经咬上了蓼城这块肥肉,很难让他松口啊。”
  “从增派水军来看,晋国似乎是打算会在蓼城增设兵马!”诸葛亮道:“从王辰历来用兵的习惯来看,他就像是一个战争的赌徒,往往会将整场大战的胜负赌在一场大决战上。就如昔日王辰与董卓争斗来说,若是王辰推进再慢些等到关羽的军队偷渡关中,断掉董卓大军后路,再与董卓在弘农决战的话,他早就控制关中乃至天下了!也不至于让天下成为如今的模样,可是他偏偏自负武功,提前与董卓在弘农决战,意图从正面击溃董卓从而夺取战争的胜负,结果可想而知?”
  “诸如此例比比皆是,其人用兵如神则如神,但却改不掉这个坏习惯。几乎每一场用兵,都可以看到他有意的组织正面决战,以此来击溃敌军从而取得胜利。这是他王辰自负的结果,也是他王辰的一大缺点!”
  “是啊!”陈诩笑道:“朕与王辰交手那么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此人善于决战,但决战结果很少有不如他意的。况且天下精锐尽在晋,他王辰能不自负吗?于他而言,这正是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这样看来,他组织这一场蓼城之战也不出意外啊。”
  “每当战事胶着的时候,王辰总是以决战来改变情况。但是蓼城之战,他王辰只怕是输不起的,刘备也是输不起的。所以几乎双方都已经倾注了全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直接关乎了双方在济北一线的结果。”
  “可是刘备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要不朕调派军力支援他?”陈诩问道。
  诸葛亮沉思片刻,道:“刘备几乎调动了整个青州的兵力,常年驻守在青州的部队有不下三十余万人,也就是说他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调动二十五万人左右抵达战场。这样说来,战局之上人数或有欠缺。这样吧,可以先派五万先遣军支援刘备的决战,剩下的军队以准备尚不充分唯有暂不进军!”
  “朕明白!蓼城之战,不管胜负决定的只是济北的局势变化。从刘备的实力而言,朕也相信他刘备能够集结更多的精锐兵马。”
  “对!咱们不能在这猛虎还没有被击伤的时候就动作,我也希望这一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结果是最好的。”
  说完,诸葛亮又补充道:“吴国已经掉周瑜负责荆州方向的兵马,另外从江左调集了约莫八万人进入荆州,周瑜派人送来了信件,陈述了此番用兵的计策与用兵之后彼此要得到的东西。这事儿是派人送给刘备,还是?”
  “先准了吧!”陈诩道:“这样的事情到时候朕在与刘备说吧,紧急时候,让晋军退兵才是重要的。再说,这不是哪一家的事情!”
  “诺!”诸葛亮抱拳,道。
  果然,这各国都已经卷入了这一场大战之中。只是不知周瑜的用兵方略究竟是如何的,这等天才也不知会在将来的战场之中作出何等的结果来。
  正如诸葛亮所言,王辰似乎不愿蓼城的决战失败,已经诏令各路军队集结。
首节 上一节 57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