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38节

  无数豪杰英雄,蜂拥而至洛阳,想要投靠王景,为他征战厮杀。

  击杀董卓之后,展现无双武力的王景,声望如日中天。

  而且王景的“忠义事迹”,更是传唱天下,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第100章 小本本,记仇

  如今的王景,虽然年轻,却声名鹊起,不仅有实力,还手握大义的名分,因此立刻就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前来投靠。

  名声和名分,并非虚无缥缈。

  董卓就是没有名分,名声更是臭不可闻,因此虽然权倾朝野,却依旧天下皆反,被世人视之为虎豹豺狼,欲杀之而后快。

  但王景不一样,他出身世家,而且参与平定宇宙,又扫灭河东之乱,还成功阻击南匈奴入寇,最近更是震杀了董卓这位乱臣贼子,可谓功勋卓绝,品德无瑕,直接就被许多想要出人头地的豪杰,视之为明主,竞相来投。

  因此哪怕北军的选拔标准堪比魏武卒,依旧很快就招满了兵员。

  一时之间,赫赫威势,洛阳震动,天下震动!

  北军的强大,让旧势力中的许多人开始感到不满乃至恐惧。

  刚刚经历过董卓之乱,黄琬对所有武官都充满,因此更是觉得王景组建的的动机不纯,他便拉着杨彪一起跑到袁隗府上,商议此事。

  黄琬直接就开口质疑王景动机不纯:“祁侯口口声声说要平叛,可是这些天过去了,却没见他有所行动。董卓当初进京,不也打着诛杀叛贼的旗号?可十常侍死了,他比十常侍还狠,危害更胜以往。若是让北军组建完成,我们谁还能制衡于他?”

  袁隗自然明白这种事情,董卓的恶例已开,难保武将里有没有人想要效仿。

  毕竟权力的滋味,实在是太美妙了。

  袁隗看向杨彪:“文先,你如何看待此事?”

  杨彪面露苦恼之色,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气说道:“义真的兵马调度还需要时间,而关东联军还被堵在虎牢关外,不得寸进,现在的我们,无力钳制王景。”

  想要调动皇甫嵩三万边军离开西凉回师洛阳,并非易事,要知道此时韩遂和马腾等凉州军阀还在扯旗造反呢,一旦知道长安兵力空虚,他们还不得派兵攻打?

  因此调兵一事,必须周密部署,这个难题如今就摆在了他们面前,端看他们如何取舍。

  要对付王景,只能得从其他方面下手。

  袁隗捏了捏长长的胡须,心中一番思索,随即胸有成竹地说道:“既然军事上无法钳制,那就从舆论上进行打击,不然等王元旭大势一成,吾等都要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击杀董卓,驱逐西凉乱军,如今的王景在京畿之地的名声和民望可谓是如日中天,无人能及。

  无数百姓将王景视为救世主,甚至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给自发地为王景立生祠,香火祭拜。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洛阳虽非天下,却是炎汉帝朝的腹心之地,权力中枢。

  王景若尽得洛阳民心,对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样的旧党势力绝非好事,甚至在袁隗之人眼中,这可比董卓带来的威胁更加可怕。

  毕竟董卓再能折腾,损害的也多是百姓,世家豪族犹可独善其身,董卓难以在政治上威胁到旧党的统治根基。

  但若是王景掌权,裹挟民心大势,背后又有新党撑腰,到时候他想要对新党做些什么,可就没谁能出面阻止了。

  旧党占据权力如此之久,尽享荣华富贵,大权在握,岂能接受这样任人鱼肉的下场?

  所以袁隗和杨彪等人,不惜与王景为敌,也要采取行动。

  三天时间,一万大军正在休整。

  而王景也在西园校场中足不出户,秘密训练北军的万余新兵,主要是借助军心和士气,恢复一下此前大量消耗的兵煞。

  就在王景专心练兵之时,洛阳城中忽然流言四起,声称王景击杀董卓,是想取而代之,成为董卓第二。

  不少百姓还真相信了这个说辞,并且闹得人心惶惶。

  书房里,王景叫来荀攸和贾诩,商议对策。

  贾诩抚须而笑:“看来是藏在暗处的老家伙们,按耐不住了。”

  一直通过暗卫观察洛阳时局的荀攸,也对整个事件洞若观火:“能如此迅速的散播消息,不是太傅袁隗,就是司徒杨彪,又或者是两人已经联手,想要断折主公的天命。此乃谶纬经学的看家本事,计谋甚是毒辣。”

  自从扩建北军开始,私底下交流,荀攸已经渐渐没了顾忌,现在更是直言天命,将王景当成了有资格问鼎中原的潜龙。

  对于袁隗和杨彪,王景虽然心中鄙视,却也知道他们是最能扯后腿的那种人,因此冷笑说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看来他们是真的恨不得除我而后快啊。”

  舆论的强大杀伤力,王景遍览史书,自然知道厉害。

  历史上,汉献帝元年初,长安有就童谣说:“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还有每逢乱世,都会流出那么几句偈语,挑动人心,使天下皆反。

  谁说言语不能杀人?

  人心大势,很多时候,都不可小觑。

  而见王景这般处变不惊,不被谣言所动,荀攸和贾诩则是心中暗暗佩服:“不愧是主公,遇到这等大事,非但不怒,反而沉稳大气,果然有明主气象,是未来真龙。”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王景根本没把袁隗和杨彪等人放在眼里,而是一门心思在琢磨着该如何强化自己的天命帝星。

  对王景而言,虚名不重要,重要的其实是洛阳的民心向背。

  只要洛阳的百姓相信自己,愿意追随自己,那么天命帝星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袁隗想要用谶纬经学的手段阻断自己的天运,就必然难以成功。

  但这件事可不容易,毕竟十八路诸侯讨董之后,天下便已经进入乱世阶段,人心动荡不安,再加上袁隗和杨彪暗中动用世家的人脉搞事,各种败坏王景的名声,想要将民心归附,难如登天。

  但王景却一点也不慌,因为他还有底牌。

  心有了策略,王景随即淡定开口:“为今之计,想要破局,唯有开启西征。”

  这本就是计划好的事情,荀攸笑道:“文和,这假道伐虢、李代桃僵的连环计效果若何,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贾诩自信一笑:“必不叫主公失望。

  相比于洛阳的喧嚣吵闹,虎牢关前却是一片平静如水,以助于让吕布都无聊得直打哈欠,提不起干劲。

  忽然,数骑风尘仆仆而来:“祁侯有令,命中郎将吕布西征平叛,虎牢关交由扬武将军徐晃驻守。”

  “让我去西征平叛!?”

  吕布听完有点愣神,而且心里老大不乐意。

  毕竟坐镇虎牢关,只需要和关东群傻对峙即可,袁绍等人被董卓的西凉兵打了一耳刮子之后,如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龟缩在酸枣按兵不动,每天就派人过来吼几嗓子应付一下差事。

  反倒是西征平叛,那可是真得带着兵马去啃李傕和牛辅这些硬骨头的,甚至还要面对绵延百年的西凉羌乱。

  吕布给董卓当儿子的时候,可没少听说羌人的厉害,知道他们比匈奴和乌桓还能闹腾,自己手下的虾兵蟹将都是当初跟着何进混的,后来被董卓收编,如今归附自己,妥妥的三姓家奴,根本没有多少斗志可言,而且裁汰老弱之后,眼下连一万人都没有,去了纯属白给。

  然而军令如山,信使冷笑着看向吕布:“温侯,难道你想抗命不成?”

  徐晃的一万河东兵已经进驻西园校场,还带来了三千北军洛阳老卒,王景手中已然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再需要依赖吕布和他手下的何进旧部来维持洛阳城的治安和秩序,形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吕布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哪怕心里再不满,再不乐意,也只能服从军令。

  不多时,虎牢关以西的地平线上,飘扬的军旗开始浮现。

  随即是一支阵容齐整的军队,四千步卒,八百骑兵,散发着惊人的肃杀之气,让吕布看得头皮发麻,心中惊疑不定。

  如此惊人的锐气,真的是新兵?

  只见五千大军,行进间不发一言,唯有如同雷霆一般的脚步声,喧嚣尘上。

  任何一位久经战阵的名将都看得出来,眼前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气势如虹,只要经历几次血战,立刻就能转化为一支强军。

  徐晃骑在马上,举起右手,示意停止前进。

  随即大军立刻静止不动,五千士卒鸦雀无声,唯有掀起的烟尘,仍在弥漫。

  徐晃单骑出列,来到关下:“我乃祁侯麾下,扬武将军徐晃。”

  一开口便是声如洪钟,气势惊人。

  吕布一眼就看出了徐晃的实力,虽然比不得自己,却也称得上是当世第一流的武将,一身武艺非同凡响。

  自己麾下的武将,也就高顺勉强能与之较量,其他人对上了,十个回合之内必被徐晃斩于马下。

  为此吕布心中无比震惊:“没想到主公麾下,竟然还有这等厉害的人物!”

  原本的一些不满,顿时消弭无形。

  关门开启,吕布亲自出来迎接:“徐将军,久仰大名,布已命人准备酒菜,为将军接风洗尘。”

  吕布是个非常实在的人,向来只敬重强者,而徐晃的实力,显然得到了他的承认和尊重。

  而徐晃面对吕布,却是不苟言笑不假辞色:“酒宴就不必了,军情如火,主公有令,吕中朗伱交接防务后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吕布无奈,只得领命。

  徐晃随即下令麾下士卒进驻虎牢关,接管城门、兵器库,以及各处关卡。

  成廉和魏越两人乃是吕布亲信,向来骁勇善战,但也不愿意离开虎牢关去和西凉军拼命,便私底下跑来劝说道:“温侯,乱世将至,你手握雄兵,何必为王元旭卖命呢?”

  “是啊,以温侯之能,天下大可去得!”

  两人的话,说得吕布心中躁动。

  但想要背叛,又冥冥之中有种不安,吕布终究还是没有选择与王景为敌,拒绝了成廉和魏越的提议:“此事休要再提,我已背叛丁原和董卓,现在若再背叛祁侯,天下哪里还有我吕布的容身之地?”

  吕布并不知道,他是受到了天命帝星影响,气运压制之下,此刻才没有生出反心,选择背叛。

  气运之力,乃是思能的凝聚,而纵使是吕布这样的绝世猛将,只要炼神修为不足,也依旧会受制于命数和运势的干涉,难以完全自主。

  吕布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因此交接防务非常顺利,徐晃成功率军进驻虎牢关。

  几日后,洛阳外城,西园。

  吕布应召而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步而入。

  此时春暖花开,西园之中鸟语花香,醉人的美景随处可见,不愧是灵帝所建行宫,奢华至极。

  然而吕布却无心流连,在守卫的带领下,趋步来到一处庭院,果然看见了身穿玄色红纹锦衣的王景,袖袍上展翅高飞的鸿雁,正如王景此刻意气风发的运势。

  吕布当即行礼:“见过主公。”

  王景正在给池子里的锦鲤投喂食物,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我调你去西凉平叛,心中可有不满?”

  吕布一听这话,顿时心惊肉跳,低头连道:“不敢!”

  王景看着池子里蜂拥而来,不停争抢食物的锦鲤,嘴角勾起,微微一笑:“只是不敢,意思是心中确实有所不满?”

  吕布不敢辩驳,只是脑袋垂得更低了,想要将自己的心思隐藏得更深。

  然而王景对他的了解,恐怕还要胜过他本人。

  不过王景没有因此而动怒,反而是依旧不紧不慢的投喂水池中的鲤鱼,语气淡然道:“人啊,就像这池子里的锦鲤一样,不能一次投喂太多,多了吃不完会坏了水质。但又不能太少,少了这些锦鲤就会吃不饱,说不定就会想要反噬我这个主人。”

  说完王景转过身来,看向吕布:“你说我说得对吗?”

首节 上一节 138/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