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39节

  吕布心中一惊,慌乱间连忙单膝跪地,语气惶恐地说道:“属下绝不敢有二心,日月可鉴!”

  王景拍了拍手,笑着走到吕布身边:“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忠诚,而我也不在乎你的背叛。不过你现在好歹效忠于我,该给你的赏赐,我不会吝啬。”

  说完王景挥了挥手,叫人拿来一份官文,还有官印,一并交给吕布:“从现在起,你就是骁骑将军了,良驹、宝甲乃至粮草,该给你准备的东西,一样都不会克扣,若能立下战功,更高的官职和爵位,也未必没有可能。”

  吕布先是惊恐不安,得到王景的承诺之后,又彻底放下心来,随即抱拳说道:“愿为主公效死!”

  “嗯,去吧,军情如火,我在洛阳等你的好消息。”

  吕布起身,大步流星地离开。

  随后贾诩出现,虚着眼神看向吕布的背影,对王景说道:“主公,吕布此人有虓虎贪狼之相,恐怕不会真心臣服。而且西凉军中,有李傕、徐荣这等旧历战阵的名将亲自领兵,吕布纵使骁勇,恐怕也非他们的对手。”

  王景对此似乎并不意外,反而露出自信的笑容:“放心吧,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离开西园的吕布,快马加鞭地回到军中,果然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兵器,甚至王景还特意给他送来了千余匹健壮的河东战马。

  虽然心中并非真心向王景臣服,可是即便连吕布这么心性凉薄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王景对待属下确实是没话说,出手大方还不瞎折腾,如此主公,为他效力着实让人放心。

  成廉和魏越听说吕布回营,立即凑上前来:“温侯,情况如何?”

  吕布想也不想就下令:“点齐兵马,立即出发!”

  “温侯,怎可如此?为谋大计,还请三思啊!”

  “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吕布并不傻,知道王景手上握着八千兵马,亲自坐镇洛阳不动如山,又调来了徐晃这样年轻却沉稳干练的猛将,明显是防备着自己搞事情,所以吕布现在无论如何都不敢反叛,只能遵照命令行事。

  成廉和魏越苦劝无果,也只能遵命行事。

  大军随即开拔,浩浩荡荡杀向函谷关。

  而随着吕布西征,洛阳城中谣言不攻自破,原本泼向王景的脏水,现在完全不起作用。因为王景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自己一心为公,心系天下。

  反倒是那些对着王景口诛笔伐的人,瞬间成了众矢之的,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来自百姓的愤怒。

  “就是这些人,居然敢污蔑祁侯是乱臣贼子!”

  “我看他们才是乱臣贼子!”

  “打死他们!”

  城南集市,臭鸡蛋烂菜叶如雨而下,两名到处说王景坏话的太学学子,他们仗着家世大放厥词,如今却是切身地体会了何为百姓的愤怒。

  两人的锦绣衣袍上不仅沾满了秽物,人还被当街追打,甚至有暗卫藏在人群中默默记下这两人的姓名和来历,以后必然会展开报复,毕竟王景的心眼向来不大。

  而在集市旁,一座风格清幽的酒肆二楼,三个穿着华贵的男人,他们的目光正透过栏杆,将下面发生的事情尽收眼底。

第101章 TNND跟我玩衣带诏是吧

  “祁侯当真是好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洛阳民心已尽为他所用矣。”

  三人中,神色最为傲慢的男子品着黄酒,感慨说道。

  董承一听同伴提起王景,便想起上一年董氏的倒台,就是始于王景的突然发难,虽然他这个太皇太后董氏的侄子见机不妙跑得快,跑回老家河间郡,等到刘协继位,董卓当权之后,才又风风光光的回到京城。

  前不久,董承等一众河间董家的人正准备大展拳脚呢,结果关键时刻董卓死了!

  这次,又是王景!

  新仇旧恨之下,董承能对王景有好感就见鬼了,甚至不少人都觉得河间董氏命里犯“王”,不然王景怎么就跟是董家的克星一样,每次都是他坏了董家的好事?

  因而此时听到有人夸耀王景,董承便一脸不爽,愤愤不平地说了句:“子由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而在董承身边,还坐着一位身形魁梧,满面虬须的彪形大汉。

  只不过在此人粗犷的外表下,竟还带着几分优雅的儒士气质,只见他附和董承说道:“祁侯虽然勇冠京师,但与吾等相争,终究必败无疑。”

  王服、董承、种辑,三人皆出身名门望族,而且都是旧党的中间力量,妥妥的既得利益团体。

  此时上面有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顶着,他们这些旧党势力内部的中小世家,也已经偷偷地结成了政治上的攻守同盟,打算围绕在刘协的身边,巩固乃至扩张自身的权势。

  从这上面就能看得出来,所谓新党和旧党,内部同样并非铁板一块,各有各的利益和目标。

  当目标一致的时候,还能共同行动,可一旦利益出现了分歧,只怕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而王服、董承、种辑三人,显然与袁隗和杨彪不是一路人,至少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只不过在对抗王景这件事情上,暂时有着相同的利益诉求罢了。

  而面对坐拥北军三万兵马,本身还具备强大个人武力的王景,他们似乎并不十分惧怕。

  只因为如今的炎汉帝朝,仍是世家与豪族的天下,世家豪族不仅高手众多,底蕴更是厚实,掌握着大量的粮食、人口、土地和物资。

  以十八路诸侯联军为例,袁绍和袁术振臂一呼,轻易就能集结起十倍于董卓的兵力。

  虽说这些兵力都是仓促间召集来的地方乡勇和郡国兵,可只要肯砸钱,再经历几次战火的洗礼,他们完全能蜕变成为一支强军,即便有所损失,也能得到快速的补充。

  由此可见世家和豪族的根基是何等根深蒂固,而这也是他们能够与炎汉帝朝的皇权抗衡的底气所在。

  对于北军,区区武人罢了,哪怕再强,他们这些名门子弟也不放在眼里

  要知道炎汉帝朝的各州各郡的名门望族,已经垄断了整个天下的知识和教育,垄断了人才的举荐和晋升。而普通百姓根本难以接触到书籍,绝大多数人连读书写字都不会,更遑论是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了。

  因此天下人才,几乎九成以上皆出世家。

  王景大量重用寒门人才,在董承三人眼里,就是对世家的背叛,是在动摇世家的根基,属于自寻死路,自绝于天下。

  故而董承和王服等人和他们背后的世家势力,根本就不看好王景未来前景,反而将筹码都一股脑地投注在了刘协身上,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权力,掌握权力,甚至在未来借助刘协亲政的这股东风,飞上他们原本高攀不起的位置上。

  如今炎汉帝朝眼看着都要大厦将倾了,他们非但不想着扶危济困,反而想要换个更好的位置从帝朝身上吸血。

  只能说,这很世家。

  王服目光幽幽地看向董承:“你的图谋已经告破,祁侯调动吕布率领何进旧部前往西凉平定叛乱,显然是已经知晓了你暗中拉拢吕布身边两位部下的事情,可惜成廉和魏越,终究无法劝降吕布投靠吾等。”

  不提这事儿还好,一提起来,董承就一肚子火,气得眉毛都在颤抖:“这两人当真废物,吃我的喝我的,好处没少拿,事情却没给我办成。”

  王服冷笑:“我早就提醒过你了,祁侯身边,必有智谋之士为其谋划献策,伱这粗浅的计谋,绝无成功的可能。甚至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带着我们之前在何进旧部中拉拢的许多努力都跟着白费了。”

  何进的旧部里,有大量洛阳本地的军官和士卒,这些人对王景并无多少忠诚度可言,所以在王服看来,都是可以拉拢的,而且他早已暗中收买了不少人,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起到作用。

  只可惜,经过董承在暗中煽风点火,王景直接来了一手釜底抽薪,把人全都调去追击李傕等人。

  到时候谁有问题,谁没问题,就很容易鉴别出来了。

  种辑出言建议道:“既然拉拢吕布不成,我们或许还可拉拢徐晃,此人练兵的本事不差,吾等以陛下的名义发出招揽,想必他不会拒绝。”

  王服没有说话,自顾自地拿起酒杯,默默喝着。

  而董承听了种辑所言,却是心中一动:“或可一试!”

  徐晃手里,握有五千河东精兵,加上河东大营也是以他为主,若是能够拉拢过来,自己等人辅佐陛下的从龙之功,那是十拿九稳了啊!

  城西,洛阳大市。

  纵使已是深夜,醉月楼内依旧欢声笑语,歌舞喧嚣不断。

  世人皆以为醉月楼只是偎红倚翠饮酒作乐之地,却不知晓,这里同时也是暗卫的总部,整座城市的情报传递中枢。

  “谋主,这是今日整理出来的情报。”

  “嗯,下去吧。”

  荀攸随手拿起一把两指宽的匕首,轻轻挑开密信上的封漆,借着摇曳的烛光,逐字阅读着里面的内容。

  看完之后,荀攸忍不住冷笑:“王服、董承、种辑?这三人的胆子倒是不小,居然想要扳倒主公。”

  原来,董承和王服等人的密谋,早就被人暗中监听,他们还以为自己行事周密,却不料暗卫接手了袁绍的班底,再加上王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早就派人在洛阳城中建立起来一套严密的谍报系统,等同是布下了天罗地网。

  也许街边一个卖烧饼的老汉,酒肆里拿着抹布给人点头哈腰的小二,甚至乐坊中以色娱人的娼女,都是暗卫散出去打听消息的探子。

  而客流量越大的地方,类似这样不起眼的探子就越多,甚至说不定街边的小乞丐,都在为暗卫传递情报!

  严密的监听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搜集着情报信息,然后汇集到醉月楼这里,汇集到荀攸的手上。

  随后荀攸又看到了密信中提及董承私底下试图拉拢吕布的消息,知道事关重大,必须要向王景汇报,因此急匆匆赶往西园。

  密室里,王景一目十行的看完密信,便将信件丢入火盆,而目光之中也泛起了冷芒:“看来我们的陛下,有些不太安分啊。”

  董承、王服和种辑,这三人现在还不算出名,可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底细,王景难道还不知道吗?

  这三人分明是日后衣带诏事件中的几位主谋啊!

  没想到现在曹操还没当上丞相,董卓也已经提前被杀,自己反倒是成了这群人的目标,成为了要被他们扳倒的大魔王。

  “主公,这几人要如何处置?”

  荀攸也是世家出身,自然明白世家的可怕,杀人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强如董卓,在洛阳城内大开杀戒,非但没让世家屈服,反而引来了诸侯讨董,闹得天下皆反,盘踞于州郡之内的世家和豪族,纷纷选定支持的对象,调集兵马对洛阳实行兵谏。

  哪怕是董卓死了,袁绍和袁术等人也拒不退兵,仍在不停地质疑着刘协继位的合法性问题,想要再次另立新君。

  而历史上的曹操,不过杀了区区一个所谓的名士边让,就直接丢了陈留,被世家引来吕布这个外援,之后群起而攻,差点因此而兵败身死。

  这些可都是血淋淋的借鉴,王景自然不能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

  比起董卓这种看得见的敌人,躲藏在暗中不知何时才会捅过来的软刀子显然更加可怕。但王景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公达,你可知世家的根基是什么?”

  荀攸颔首细思,片刻之后才说:“书籍,自仓颉造字以来,世间的一切智慧和知识便有了传承,可以一代代累积,产生质变。而书籍何其昂贵?只有世家豪族才有能力收集和保存,从而让自家子弟接受最良好的教育,与普通百姓拉开本质的差距。”

  古人并不愚蠢,也许见识和眼光不及后世大爆炸时代的现代人,但他们依旧十分清楚的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

  尤其是这个高武三国里,各种神功妙法,可谓是把“知识就是力量”这六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力量。

  谁掌握了书籍,谁就掌握了权力。

  在文盲率超过九成九的古代,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几乎可以说是两个物种。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在世家和豪族眼里,大概率就是一头能够站立的牛马罢了,甚至就“身价”而言,都未必能比得上一头耕牛。

  由此可见,世家和豪族早早就认识到了书籍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往往会垄断藏书,只允许“自己人”阅读和抄录。

  至于普通百姓,甚至是家境富裕一些的寒门子弟,想要接触珍贵的藏书,想要获得知识,都难如登天,甚至可以说是在做春秋大梦。

  要如何打破世家和豪族对书籍的垄断呢?

  造纸术的改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这对别人来说是难于登天之事,但对于王景而言,却是易如反掌。

首节 上一节 139/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