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64节

  徐荣三言两语就被李儒说降,并非他心志不坚,实在是西凉军不得人心,失去人和。

  而失了人和,纵使还有地利优势,也终究难逃败亡的结局。

  所以孙子兵法才会说,征战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潼关要塞,守将牛辅在收到李傕败亡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不是请来谋士询问计策,而是找来了他豢养的相士和筮者,为他望气观相,占卜吉凶。

  自从在上次王景袭杀董卓一役中侥幸逃出生天之后,牛辅现在就越来越迷信命理之学,认为自己必是身怀天命,否则岂能逢凶化吉?

  可他哪里知道,纯粹是当时王景忙着四处扑灭叛乱的火苗,没工夫追杀他这个废物罢了。

  若是能够找来一位懂得望气秘术的相士,牛辅说不定这次还真有一线生机,只可惜他本身就是废材一个,找来的相士和筮者也是骗子,只有一些旁门左道的伎俩,偏偏市井小民还可,难登大雅之堂。

  两个骗子既不会看相,也不擅卜卦,炼神修为更是弱得让人难以直视,可他们忽悠人的本事却是不小,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还专门挑牛辅想听的话来说:“将军无须忧虑,此乃天泽履之卦象,看似垂危,实则有惊无险。只要诚心祈祷,将军必可安然度过此劫,从此化险为夷,遇难成祥,将来贵不可言啊!”

  牛辅听到“贵不可言”四个字后,果然开怀大笑,高兴得跟个三百斤的孩子似的:“果真?哈哈哈,来人,给我准备三牲,本将军要焚香沐浴,虔诚祷告上苍。”

  见牛辅已经上当,两个江湖术士对视一眼之后,也乐呵呵地从牛辅手里领走了丰厚的赏金,喜笑颜开地回去准备祭祀事宜。

  牛辅这番举动,落入其余诸将眼中,自然是愚蠢至极,对他的无能更加不满。

  董卓死后,西凉军内部分成了两大派系,其中一派追随李傕,驻扎在函谷关一带。

  而他们这些人,都是与李傕不太熟,又不想被李傕吞并,所以才来追随牛辅,好歹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可以借助西凉董家的威名,安然退回凉州老家,保住一条狗命。

  但是现在他们一看牛辅死到临头还在这瞎折腾,一个个都后悔不已。

  大敌当前,牛辅不聚集众人商议对策,反而去求问于鬼神,这般荒唐的举动,简直将军机大事当成儿戏!

  其实若是能求来鬼神的庇护,大家也没啥意见,可问题是你牛辅何德何能,要让老天爷保佑你啊?

  洛阳的天子刘协在没亲政之前,都不受苍天庇护,你牛辅区区一条丧家之犬,凭什么啊?真当你是老天爷的私生子吗?

  牛辅大肆操办祭祀,底下的兵将却是开始灰心丧气,对未来彻底绝望。

  恰好就在这时,李儒也混在溃兵之中,偷偷溜进了潼关。

  牛辅还在忙着找人跳大神祭天的时候,李儒已经暗中联络到了西凉军内名声最好的段煨,约了他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秘密会见:“段中郎,许久不见。”

  “你还活着?”

  段煨见到李儒之后,大吃一惊,他此前听闻函谷关陷落,都以为李儒已经战死。

  李儒却笑着对段煨,语气淡然地建议道:“叛贼李傕已然授首,段中郎你虽是董贼麾下,却从不伤害百姓,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可见是心怀仁善的义士。如今西凉军败亡在即,不如随我一同归降朝廷。否则天兵一至,到时候悔之晚矣。”

  “什么,你要我投降?”

  段煨闻言悚然一惊,可很快现场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对于李儒的话,段煨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有点心动。毕竟董卓死了,李傕、郭汜和张绣等一大批西凉军的高手也都死了。

  眼下牛辅也不是一位可以依靠的明主,自己有必要给董家陪葬吗?

  李儒的眼力何等老辣,一眼就就判断出了段煨此时内心伸出的想法,当即便趁热打铁,再下一记猛料:“我来的时候,听闻牛辅的筮者占得一卦,称从忠明你的身上卜算出了‘外谋内’之凶兆。牛辅听后,已经打算要杀忠明你来祭旗啦,,顺势还能吞并你麾下部曲。”

  这话自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那个帮牛辅占卜的筮者,已被李儒重金收买,自然是想要他说啥就能让他说啥。

  段煨显然是个老实人,他哪里知道谋士玩起计谋来会有多脏,因此不明就里地就对牛辅十分愤恨:“牛辅不当人子,我忠心耿耿为他卖命,他如今居然因为江湖术士的一句话就要杀我?”

  “忠明,当断则断啊,否则沦为鱼肉,悔之晚矣。”

  “还请文优救我!”

  “为今之计,只有先下手为强。”

  在李儒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下,段煨左思右想一番,最后还是决定点齐兵马,去找牛辅算帐。

  他在西凉军诸将里头,向来都是最人畜无害的一个,对谁都没说过重话,更未与人起过争执。

  可老实人也不能任由你这么欺负啊!

  段煨这次是真的怒了。

第121章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牛辅正带着一众亲信举行祭祀,三牲都已齐备,几位身穿巫祭服饰的祭司正在跳着怪异的舞蹈,她们服下有着强烈致幻作用的迷心草药汤之后,便朝火中撒盐,进行作法占卜。

  火堆旁,牛辅一脸虔诚,正准备祭拜上苍,为自己祷告祈福。

  很可惜,苍天似乎并没有听见他的祷告,更不打算庇护于他。

  只见祭祀举行到一半的时候,段煨便带着数百亲兵冲入现场,怒气冲冲地喝骂道:“牛辅,我为你卖命,你居然要杀我?”

  “啊?”

  牛辅被段煨一语道破此事,顿时整个人都惊慌失措起来,眼见段煨人多势众,自己身边并无多少护卫,连忙掩饰说道:“忠明,此事定有误会。”

  然而段煨已经看出了牛辅的心虚,再加上本就不愿与牛辅这群董卓的余孽一同陪葬,因此根本不信牛辅的解释:“我羞于与尔等为伍,牛辅逆贼,你背弃朝廷,残害百姓,今日就是你的死期,纳命来吧!”

  “段忠明你敢!”

  牛辅身边只有十余名亲信,再加上武艺平平,能够上位全靠裙带关系,此刻哪是段煨的对手?

  只见他被数百亲兵一拥而上,立即砍成了肉泥,死得不能再死了。

  段煨在砍下牛辅的脑袋之后,便立刻打开潼关的城门,率领全军向王景投降。

  王景再次不费一兵一卒,只凭李儒这个内应,就接连夺取两大雄关,在吕布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他完全无法理解,为何自己前来攻打,结果却是损兵折将,丧师失地。

  王景一来,西凉军内部就各种内讧,这胜利的果实就跟白捡的一样。

  只能说这就是名声和威望的重要性了,吕布原先不过是丁原的主簿,后来得到董卓的赏识,才得以封候拜将。

  虽然个人武勇强横无比,舞蹈天赋就连董卓都为之惊叹。

  可吕布本身在这时候还未能打出什么战绩,加上吕布的身份卑微,李傕等人根本就从心底里瞧不起他。

  因此王景能招降徐荣和段煨等西凉军将领,换成是吕布来招降,有人搭理他就怪了。

  王景笑着对吕布说道:“奉先,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最忌讳的就是不动脑子,能够通过谋略和外交达到目的,就不要盲目动用武力,否则事倍功半不说,万一作战失利,则更是有不测之祸。”

  吕布输了赌局,只能郁闷地点头:“主公教训得是。”

  率兵进驻潼关之后,王景看到了身着甲胄的王方和段煨。

  两人自然也是认得王景的,当即单膝跪地,神色恭谨。

  “罪将王方。”

  “罪将段煨。”

  “见过祁侯。”

  这两位,王景并不陌生、

  王方没啥名气,就是董卓麾下的一名普通武将而已,基本上没啥恶行,主要是没那个作恶的机会。

  至于段煨,这个人就比较厉害了。

  段煨出身武威当地大族段氏,他本人更是太尉段颎的同族兄弟,与贾诩、张济、张绣等人是同乡,在西凉军中素有威望,手底下也有一支对他绝对忠诚的部曲,都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族人。

  历史上的段煨,后来向汉献帝效忠,亲自率兵击杀李傕,灭他全家。凭此救驾之功,最后官至光禄大夫,是西凉军中少数最后能得善终的将领,许多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最让王景看中的,倒不是段煨带兵打仗的本事,而是他极为擅长屯田,在农业方面很有一套。在乱世中会带兵打仗的猛将不少,但是能带兵种地的可不多吗,段煨恰好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位请起。”

  王景将王方和段煨从地上扶起,随后和颜悦色地与他们交谈。

  这两位,在西凉军中名声都还算不错,和李傕郭汜之流不是一路人,没多少劣迹。

  尤其是段煨这个人,别的西凉武将喜欢抢劫,而他偏偏喜欢种地,直接是走到哪里就种到哪里,是董卓手下唯一一个不搞破坏,专门搞建设的奇才怪才。

  一番交谈之后,段煨的见识和经验让王景非常满意,因此王景二话不说直接就任命他为弘农太守,命令他率领降卒驻扎在当地,开展军屯。

  王景拿出一本记载着屯田事项和土化肥制作方式的助农手册,交给段煨:“北军在河东地区开展屯田已有一段时日,成果不少,如今流民遍地,因为战争而导致大量良田抛荒,还请忠明在弘农县扎下根来,为我军开展屯田,保证粮食供给。”

  段煨本身就是种田小能手,得到助农手册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随后面露狂喜之色:“主公,此屯田之法当真妙极!”

  王景随后又嘱咐了他几句:“既如此,在弘农县屯田一事,吾就交托给忠明你了。”

  此时此刻,段煨对王景也已经是心悦诚服,再无二志,他朝王景深深鞠了一躬:“煨愿为主公效此犬马之劳。”

  在段煨看来,王景心系百姓,又重视农业生产,必是一位明主,值得他效忠和追随。

  乱世之中,粮食才是最终极的大杀器。

  因而得粮食者的天下。

  而眼下各路诸侯,一个个都忙着争权夺势,又有几个低下头去看看那些匍匐在地的百姓有何诉求呢?

  如此自绝根基,段煨对他们是十分鄙夷的。

  他不知道什么朝廷大义,更不知道什么世家的荣耀,他只知道人不吃东西就会死,一方势力如果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无法获得稳定的粮食产出,那么这个势力不管看起来再如何风光再如何强大,都是空中楼阁,一吹就散。

  西凉军是这样,虎牢关外的所谓十八路诸侯,也必然如此。

  历史上,曹操就是靠着招募了百万青州黄巾,然后疯狂开展屯田,才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相比之下,什么袁绍、袁术之流,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都成了过眼云烟。

  殷鉴不远,王景自然对粮食问题十分重视,所以才会让段煨好好留在弘农郡好好种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来年攒够了粮食,北军才方便继续对凉州用兵,向西推进。而弘农的位置,恰好位于洛阳与长安之间,是很好的前哨站与粮食中转站。

  王景为了未来能对关中用兵,眼下就开始积极进行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李儒正好带着一队甲士,押着几个俘虏来到王景面前。

  “主公,抓到了几条大鱼。”

  李儒现在满脸春风,很是得意。

  而被他抓住的大鱼,则是一男一女。

  男的是董卓的侄子董璜,另外一位,则是董卓的孙女董白。

  果真都是大鱼!

  “祁侯饶命!”

  牛辅被段煨斩杀之后,二人被一网成擒,现在全都跪倒在地,拼命磕头。

  然而王景的心中,没有怜悯,他的目光深处,流转着冰冷的杀意:“董璜,你也有脸求我饶命?董卓当权时,求伱们饶命的洛阳百姓可曾少了,你们饶过他们了吗?”

  想起洛阳无数因为他们而家破人亡的百姓,王景心中的怒火,就始终无法平息:“来人,把他拖出去,斩首示众!我要让天下人知道,谁敢作恶,谁就不得好死。”

首节 上一节 164/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