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66节

第102章 万户侯

  大汉君主来了个少年。

  这是南越国太子赵婴齐此时的心声。

  如果世人对大汉天子刘彻的评价是“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坐在九五至尊之位,刘彻是从心理上把四海之众、天下之财都当成自己予取予求之物。

  “非常之功”,也是刘彻毕生的追求,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立非常之大功,没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快捷、更实在、更能让世人都看在眼里。

  南越国的存在,在刘彻那可能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如果真有人这样问刘彻,刘彻的回答可能会是一句反问,“南越国为什么要存在?”

  建元三年,刘彻尚未大权独握时,没有兵权的他,就想要解决闽越与东瓯的纷争,田蚡和庄助曾在御前有过一番争论,庄助的话就代表了刘彻的意志。

  “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

  有这样的资源,有这份能力,为什么不追求这样的功业?

  为此,刘彻准备了十几年,就为了恢复华夏故土,南越国、越繇国和东越国,大汉的东南之壁。

  但刘彻又是个喜欢阿谀逢迎的皇帝,只要你做的让其满意,他会加大力度压榨,在你还有油水能榨出油的时候,是不会直接挥舞屠刀的。

  当然,有油水却不服压榨的那种人,刘彻会毫不犹豫将之杀掉。

  大汉当国太子储君却不是。

  在完全确立优势后,这位少年君主随时有可能动手,而一动手,便是天崩地裂、雷霆万钧。

  在这点上,大汉天子刘彻都领教过了,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的那种。

  摆在赵婴齐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死亡与臣服。

  在南越国,吕嘉的吕氏,是个相当庞大的宗族,其中担任南越官职者就达七十多人,子孙不是娶了南越公主,就是嫁给南越王子宗室,而且,吕氏还与南越王爵苍梧秦王有联姻。

  简言之,吕嘉,是南越国最大权臣,吕氏是南越国最大豪门,没有之一。

  大汉想让南越国内属,上君却提前给整个吕氏判定死刑。

  上君清醒的程度令人毛骨悚然,一旦南越国内附,变成大汉诸侯国之一,未来的国相就会改由中央朝廷任命。

  南越王虽然内属后会失去生杀予夺的权力,至少可保荣华富贵,所以,真正与南越国生死与共的,不是南越王室,是吕氏家族。

  上君根本没有考虑争取吕嘉、吕氏家族的想法,汉军入南越,就会全国搜捕吕氏宗族,凡是身高超过马鞭的族人,皆是一死。

  当然,吕氏宗族能如此,南越王室赵氏,也可以如此。

  如果赵氏不愿意臣服,等强弩校尉路博德率领数万汉军进入南越,赵氏会流尽王血。

  “上君,南越国不值得汉廷大动干戈。”赵婴齐悲苦道。

  南越是卑湿、烟瘴之地,与关中平原、中原、关东平原完全没有可比的地方,不说要什么没什么,但也不值得汉军大举进攻。

  “我朝干的不值得的事情还少吗?”刘据淡笑道。

  十几年汉匈战争,打空了一个盛世、两代明君的积累,如果非要形容大汉过去的所作所为。

  四个字,所行无忌!

  这是威胁。

  赵婴齐遍体生寒,弱国,在强国君主面前,连平等对话的权力都没有。

  “寡人无意于南越国内的龌龊,但寡人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赵氏一族本是华夏人,祖宗坟墓至今还埋在赵国真定县内,赵婴齐,你不必将自己当成汉家之人,你与赵氏,本就是汉家之人,而那吕嘉,是越人吧?”

  南越王赵佗、赵胡是华夏人,之所以重用越人吕嘉,是看重了吕氏的威望,来调和华越关系。

  “数代的积累,两朝、如果再算上你赵婴齐,已经是三朝丞相了,树大根深,愈得众心,南越朝廷遍地是吕嘉门生故吏,接下来该发生什么,赵婴齐,你说?”

  刘据的问话,让赵婴齐毛骨森竦,他自小就接触汉家教导,知道权臣是什么样的,就是吕嘉这样的。

  权臣的下一步,便是弑君、废立、篡位。

  如果不尽快行动,南越王室赵氏,将亡在吕嘉宗族的手中,死状,会比汉廷攻灭南越更恐怖。

  “我朝可以什么都不做,静静地等个几年、十几年,南越国亡不亡的不好说,但南越王室是肯定亡了,到时候我朝趁乱进攻,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之所以愿意将战略提前并告诉你,一是迟则易生变,二是我朝也有过诸吕之乱,我刘氏一族也险些万劫不复,同祖同源,又有相似的经历,寡人这才愿意拉南越王室一把,我朝与南越王室不是敌人,吕嘉才是我朝和南越王室共同的敌人。”刘据郑重说道。

  “臣代赵氏一族谢过上君!”赵婴齐似是恍然大悟,五体投地道。

  大行令的张骞看到这一幕,竟是那么熟悉,当初他奉旨西行,正是这样忽悠……劝说西域诸国与大汉一同攻打匈奴的。

  但很可惜,大宛国、康居国太弱小了,对匈奴起不到战略威胁,而实力还行的大月氏,早就在时间冲刷下,忘记了久战的故土和不快乐的仇恨。

  同样的招数,为什么上君用就可以,他用就没有效果呢?

  不过,张骞忽然想了起来,在被匈奴俘虏的时候,还听说了个与匈奴有恩怨纠葛的另一国都,乌孙。

  既然大月氏人对组成抗匈联盟不感兴趣,那乌孙人会不会感兴趣呢?

  远交近攻,或许值得走一趟。

  张骞向往原野的心,又动了。

  但大殿里没人注意到。

  “臣愿与大汉一道,共诛吕嘉,而后率领南越国众,举国内属,甚至愿意卸去南越王族之名,化为大汉子民,只是、只是……”赵婴齐在少君注视下,显得十分犹豫。

  刘据却看出了他的想法,“内属之后,封列侯,邑万户,终我之世,赵氏一族,富贵绵长!”

第103章 纵横

  没落的国度,遍地的敌人,强横的臣子,破碎的他。

  这几乎是南越国太子赵婴齐的真实写照。

  不过。

  都要结束了。

  大汉太子储君刘据同意了赵婴齐回国继位,甚至准许其妻樛氏及子赵兴一同返回南越国。

  赵婴齐当场表示,他继位后,樛氏为南越国王后,赵兴为南越国新太子。

  但谁都知道,这是暂时的,赵婴齐最终会成为大汉万户侯,樛氏是列侯妻,赵兴是少侯。

  南越国王室赵氏,真正的身份有且只有大汉列侯。

  刘据召集中、外两朝心腹大臣当殿商定了返回南越国的细节,大汉校尉张次公会率领两千汉军与赵婴齐和妻儿一道回到南越,既是保护,也是防备。

  在赵婴齐继位南越国王位当日,于新王大典上,汉军会接过南越王宫护卫,赵婴齐会当场宣布吕嘉、吕氏反叛,张次公会予以诛杀,然后对整个南越国臣进行清洗,同时,会以南越国王令撤去与大汉接壤的所有关卡,让南越国王军放弃抵抗,就近投降大汉郡县,最后,由大汉强弩校尉路博德率领汉军正式接管南越国,对南越国中所有反对内属的臣民予以大清洗。

  恩威并施,南方大定。

  赵婴齐以大汉列侯身份向刘据行了臣子之礼,随后,便按照原计划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南越。

  张次公、路博德遵照大汉皇太子令整军待发,在计划之外,另有几条密令。

  尽一切的可能,让陛下十几年的努力化为现实,让武功盛德如数归于上君。

  宣室殿内,灯火迟迟,直至凌晨方歇,整个计划归档封存,全程参与“南略计划”的大行令张骞,对陛下深表同情,也对大汉天下有了新的展望。

  “上君,臣想再度出使西域。”张骞见到南越国事毕,恭声说道。

  君臣们稍感疲倦的精神,立刻又打了起来,望向张骞的目光,有佩服,也有质疑。

  建元二年,也是陛下即位第二年,张骞奉命由长安出发,以甘父做为向导,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

  其目的有二,一,打通大汉通往西域诸国的道路,二,寻找失踪的大月氏人。

  一,不必多说,就是“丝绸之路”。

  二,河西走廊原先不在大汉境内,位于中原王朝的西面,其中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两国人。

  乌孙在“走廊”西部,实力较弱,大月氏在“走廊”东部,实力较强,他们的北邻都是匈奴。

  在发展中,大月氏先攻灭了乌孙,占有其地,乌孙人逃入匈奴,后乌孙族人与匈奴人卷土重来,击败了大月氏人,迫使大月氏西徙,离开了河西走廊。

  在那时,陛下和大汉臣民都认为,大月氏人一定非常仇恨匈奴,找到他们,说服他们回到故土,与大汉结盟,一起攻打匈奴。

  自此,张骞踏上了出使西域诸国的艰难道路。

  但等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大月氏后,却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月氏人离开河西走廊的时间,基本和大汉建立的时间相差不远,虽然数次西迁,但月氏人本就是“随畜移徙”的族群,得到一块适合游牧定居的领地,比什么都重要,恰好,他们所在的位置,正是梦寐以求的新家园,土地肥沃,族人安乐。

  被迫迁徙的仇恨?故乡情结?别闹了!蛮夷不讲这个。

  所以,任凭张骞口舌再好,也始终“不能得月氏要领”,在月氏待了一年多,说服不了他们的张骞,无奈黯然离开了大月氏。

  从出行目的来看,张骞的使命算是失败了,但有感张骞西行路上的功劳、苦劳,特封为太中大夫。

  在元朔六年时,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战匈奴建功,陛下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其为博望侯。

  大殿里没有外人,御史大夫张汤闻言,不由得打趣道:“博望侯,冠军侯马上率军北征匈奴,你作为前引为大军引路,便可获功无数,何必再意奔波?”

  张骞的经历,已经很传奇,也很令人艳羡了,君不见有人三朝为将仍半侯无封?

  张骞是太子宫的一员,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在大将军,在冠军侯出征时,随军而走,指指路,就有无数功劳,张汤不明白,其他人也不太明白,张骞折腾的是什么劲?

  “张骞。”

  “臣在。”

  “你该明白,在北征之中,有个认路的前导的重要性,冠军侯点名你要随军,由你随军指路,寡人也放心,如果你出使西域诸国的目的,不在覆灭匈奴之上,寡人以为,不妨暂缓些时日。”刘据说道。

  “上君,臣想出使西域诸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绝灭匈奴。”

  张骞上前一步,进言道:“臣上次出使中,曾经流落匈奴,听闻乌孙与匈奴的往事,两族仇恨甚而在大月氏与匈奴之上……”

  根据张骞所说,在乌孙和匈奴联手驱逐了大月氏后,匈奴冒顿单于又攻杀了乌孙,乌孙国王昆莫的襁褓之子猎骄靡刚出生就被遗弃荒野,但猎骄靡没死,有乌鸦衔肉来给猎骄靡喂食,还有母狼主动来给猎骄靡哺乳。

  匈奴人被这一神迹惊呆,便收养了猎骄靡,等其长大之后,还让他领兵作战,最后把原先的乌孙族人都全部归还给他,但猎骄靡却不忘族群之耻,立即西迁远避,不愿再去朝会匈奴。

  “臣以为,在猎骄靡心中,也有我朝‘大复仇’之念,猎骄靡虽由匈奴养大,但其父难兜靡昆莫为匈奴所杀,杀父之仇,生离之恨,猎骄靡对复仇之念,远在大月氏之上,我族不是游牧之民,寻找匈奴人时总有所欠缺,如果能说服乌孙从后方给予匈奴致命一击,于瀚海之地广捕匈奴人,才是真正的匈奴之亡!”张骞提出了“以乌孙制匈奴”的纵横战略。

  既然大汉在漠北瀚海之地找匈奴部落能力欠缺,那就让同为游牧部落的乌孙人来,前后夹击,共同捕奴。

  这一刻,张骞展露出强大的纵横家风采。

第104章 威服

  “断匈右臂”。

首节 上一节 66/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