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10节
“马先生,您要注意休息,保重好身体啊。”刘华忧心忡忡都说道:“咱们运十项目离了你可不行啊。”
马先生摇摇头:“我现在没有时间休息,运十项目岌岌可危,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从七五年开始麦道公司就接受咱们国内,想要卖给咱们大飞机,现在有一部分决策层因为运十项目迟迟没有大的进展,已经有意向暂停,转而购买麦道的MD-80。”
刘华摇摇头:“狼子野心啊。”
马先生没听清楚,下意识的问道:“什么?”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刘华很严肃的说:“麦道公司的行为,表面上看上去是拓展市场,实际上是想将我们脆弱的民用航空工业扼杀在摇篮当中。”
“这么严重吗?”
“相当严重。”刘华点点头:“这就是老早以前的买办思想,为什么解放之前咱们的工业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那时候人觉得既然买得到,何必要造呢,咱们买他们的东西,然后放弃自己的工业,哪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基础,只需要短短的五到十年年,我们之前的基础全都没有用,到时候哪怕想从头开始发展,都需要投入十倍、百倍的精力和金钱才有可能恢复。”
“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毛骨悚然了。”马先生好像情不自禁都打了个冷战:“用心有点险恶啊,不过是不是把人家想的太坏了,虽然是竞争对手,至少别太贬低对方。”
刘华直接嗤笑:“资本家,能有什么好心眼,要是有一天我能当资本家,我的手段比他还丑恶了。”
“哈哈哈哈。”马先生开心都笑起来:“你要当了资本家,你准备怎么干啊,用什么下作手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刘华摇摇头:“反正我是不信任麦道,更不信任大老美,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咱们要是相信了他,我们就上当了,代价会非常的惨痛。”
马先生点点头:“下个月我要去京城开个会,关于咱们运十项目组前途的会,到时候你作为我的助手就一起参会吧,你是年轻人,思路清晰,好好的帮我反驳反驳这种买办思想。”
“没问题啊。”刘华笑着说:“我感觉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擅长指引迷茫的灵魂,给他们当头一棒,让他们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说正事。”马先生点点头:“你们的飞控系统设计方案我看了,已经在测试了,目前已经送到风洞当中进行实验,风动项目组汇报说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一些数据需要微调。”
“肯定需要调整啊,而且需要不断的调整。”刘华符合的说道:“我们只是纸上谈兵,风洞实验才是沙场验兵,是驴子是马,都得牵出来溜溜。”
“咱们飞机的龙骨已经铺设完成了。”马先生满意的说:“这是江南造船厂使用四点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锻造出来的龙骨经过测试,效果非常棒,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是大老美确实有点儿东西啊。”
“吃了二战红利。”刘华不屑的说:“二战的时候,他吸收了全世界优秀的科学家,又掠夺了汉斯国的科学家,咱们华人也出了很大的力,所以战后三十年,他们发展的非常迅猛,你没发觉吗,他们现在的科研进度已经有些停滞了。”
“这我倒没有察觉。”
刘华皱着眉头说:“我预计啊,未来他们还会经历一个十到二十年年的高速发展期。”
“你不是说他们已经开始停滞了吗?怎么还会有一个高速发展期?”
“因为咱们。”刘华无奈的说:“几年之前,我们国家向大老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并且每年的留学生规模还都在增长,总会有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留学的初衷,在资本主义世界乐不思蜀。”
“不回来了?”马先生脸色大变:“这不就相当于给大老美增加了科研力量吗?”
“没错。”刘华点点头:“您也别上火,这样的事情是避免不了的,这一代人吃了太多的苦,偶尔吃点甜的,会迷失心智的,只有等到我们真正强大富有起来,这种现象才会得到遏制。”
“希望如此吧。”
“航电系统这次我们已经做了一个优化。”刘华转移话题:“应该能够更好的适应新飞机,这一年之内,我们做了很多改变,我相信新的运十肯定会新的表现,只要咱们运十合格了,麦道飞机即使卖进来,咱们的民用航空工业也不会停滞的。”
“我也相信。”马先生点点头:“新运十一定会远远超过之前的表现,你厥功甚伟呀。”
“不敢当。”刘华谦虚的说:“这都是大家伙的功劳,我可不敢独占。”
“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用不着谦虚,你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人。”马先生夸奖道:“如果不是之前上级已经定好了整个项目的价格,我真想推荐你为整个项目的副总师。”
“千万别,我这人喜欢低调。”
刘华可不想惹麻烦,这么大的项目,现在当副总师,那麻烦一定少不了,论资排辈可到不了自己头上,到时候争议肯定大。
第246章 两百万的一根毛
“马先生,我还有点其他事情。”刘华岔开话题:“我就先告辞了。”
马先生坐直了身体:“其他事情?也对,你现在也是半导体方面的权威人物了,忙是应该的。”
刘华笑了笑:“也是阴差阳错,原来我是搞机械的,重工机械的,就是一次行差踏错,反而成了半导体方面的权威,行差踏错啊。”
“墙里开花墙外香,我听说你在重工业方面表现也不错,早晚有你绽放异彩的时候。”
等刘华来到海鸥厂的时候,海鸥厂厂长这边正在接待其他重要客人。
办公室主任把刘华引到厂长办公室的时候,正好双方就撞上了。
“刘工,欢迎啊。”厂长热情的说:“这是你第一次莅临我海鸥,可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好好招待一番。”
“我是来给你们送好消息的。”刘华笑着说道:“镜头的事情有进展了。”
说着刘华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去一个小盒子:“这是我们华清大学实验室里手工磨制的镜头,你看看,是不是有很大的进步。”
厂长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李工,你过来我办公室一趟,华清的刘工带来了最新磨制的镜片。”
厂长的那两位客人拿起镜片,放到眼前仔细观察:“许厂长,这好像比你们厂现有的镜片要好很多。”
“是吗,还得是华清大学啊,到底是咱们国家最好的大学之一。”
过了片刻,有个中年人,应该就是厂长电话里的那位李工,拿了一些比较方便的检测仪器。
“厂长,新镜片了?”
厂长的客人把镜片递给李工,李工用仪器检测了一下,立刻笑的合不拢嘴:“比咱们现有的手工镜片要好一大截,改进了工艺?”
许厂长看看刘华,刘华笑了笑:“不止是工艺,我们还新弄了一款研磨膏,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的。”
客人饶有兴致的问道:“有具体的检测报告吗?”
刘华没有回答,而是看向许厂长,他不明白这两个人的身份是什么,镜片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东西,在某一些敏感行业还是有很大用处的,比如狙击枪的瞄准镜等等。
许厂长点点头:“这两位同志来自科工委,他们现在寻求一款新的镜片,用在卫星上面。”
刘华于是拿出实验室的检测结果,递给这两位科工委的同志,两人立刻翻阅起来,越看脸上笑意越浓。
“太好了。”其中一位同志高兴的说道:“这下子咱们遥感卫星的光学镜头有着落了。”
另一位同志看着许厂长问道:“许厂长,新工艺给你,多长时间能够给我们制作需要的镜头?”
李工凑在一边看资料,想了想说道:“吃透工艺,再加上磨制,两个多月,三个月吧。”
“这位刘工。”那位科工委同志问道:“没请教您是?”
“科学部刘华,现在主要工作是在华清大学搞计算机设计和教学。”
“您好,我是科工委的张汉盛,现在我们遥感卫星项目极度需要一款新的镜片,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将工艺转交给海鸥厂。”
“我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刘华笑了笑:“我们也很着急啊,需要解决一些经费的问题,我们学校好多科研项目都在等米下锅。”
“希望你们能够尽快解决问题。”张汉盛笑眯眯的说道:“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另外这里两个镜片,我们需要带一个回去,许厂长,您帮我们把这个检测报告抄一份,我们也要带回去。”
俩人拿着自己要的东西走了,留下刘华和许厂长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刘工,你也看到了,科工委急切需要这款镜头,希望能够尽快把工艺和研磨膏转交给我们。”
刘华点点头:“我知道,卫星的事情慢不得,但是我们的经费问题,怎么说。”
“好说,一切好说,我们海鸥厂不缺钱。”
刘华点点头:“我知道,那我就狮子大开口了。”
许厂长笑容立刻僵住了,无奈的说:“说错话了,得意忘形了,忘了老祖宗的话,财不可露白。”
“我要的再多,对你们海鸥厂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刘华恭维的说道:“拔一毛而利天下,此乃大功德。”
“您别给我灌迷魂汤,我先听听你这一根毛到底有多粗。”
刘华笑着说:“我又不跟你多要,两百万而已。”
“您咬死我得了。”
两百万,这可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两百万,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其实刘华没想要这么多,但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开价高一点,还的再多,下限也应该低不了多少。
“刘工,一款研磨膏和一个镜头的研制工艺,要不了这么多钱。”
刘华点点头:“没错,这两百万里面不只是买镜头工艺和研磨膏的钱,还包含你们对数码相机的投资,你们要是不投资的话,我们会跟其他厂合作,数码相机跟你们就没关系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还说的过去。”许厂长点点头但是他皱皱眉头:“不对啊,刘工,差点儿让你糊弄过去,如果我们投资了数码相机,那这个镜头是不是也包含在数码相机项目当中,为什么我们还要再花钱去买呢?”
“去年我们只是商谈定了,你又没给钱。这个镜头工艺的研究,完全是我们用我们华清大学的经费研制的,严格来说它是独立在整个数码相机项目以外的。那你们怎么就不用花钱了?”
许厂长点点头:“这么说的话,那还说得过去,但是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是我又说不上来。”
“就两百万。”刘华强调的说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知道整个数码相机未来会有多大市场吗,全球每年最起码几百万上千万台的购买量,你们哪怕是占据百分之十,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有道理,但是您知道现在我们写两百万经费的申请报告有多麻烦吗?”许厂长为难的说道:“就算我们不嫌麻烦,把这个报告交上去了,上面也不一定批的。”
第247章 钱到账
刘华玩笑的说:“有句话怎么说的肉食者鄙,这些整天吃现成的人能有什么眼光,他们要是不批,你就直接跟他们干一仗。”
许厂长直接让刘华给说呆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刘华这是在开玩笑。
“刘工,咱们俩远日无仇、近日无怨,您这是把我往死里整啊。”许厂长笑着说:“是不是老孙这么教你说的,我知道他一直想坐厂长的位置,这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倒把刘华吓了一跳,自己开个玩笑,别把老孙给弄死了,赶忙解释:“开个玩笑,你可别当真啊,我跟老孙就见过一次,他没这个胆子说这些,不过他想进步到真的。”
“哈哈哈哈。”许厂长笑着说:“吓着你了,老孙是我一手提拔的,那是我的老部下,我也希望他能进步啊。”
许厂长说完之后,沉默了一小会儿:“两百万是不可能的,顶天一百万,就这我还要开个会商量一下,另外跟我上级单位也要扯皮好久,反正你先别预期这么高,不过我可以保证,至少五十万打底。”
“成交。”刘华点点头:“有您这句话就行了。”
许厂长一愣:“你刚开始筹划的就是五十万吧。”
“这做买卖,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刘华笑嘻嘻的说:“我要是直接提五十万,你也会划价的,我提两百万,至少这五十万应该能保住,说不定还能多要一点。”
许厂长直接竖起大拇指:“刘工,你应该是个生意人。”
“也许吧。”
接下来的几天,刘华就一边在魔都飞机设计所进行航电优化工作,一边还要跑到海鸥上跟他们沟通赞助资金的事。
华清大学的同事们一天打三个电话,就关心资金有没有着落,只要资金有着落,他们就可以投入到下一步研究当中,颇有一种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心酸。
航电优化工作其实不算难,大家都已经合作这么长时间了,相当有默契,再加上他们本来的行业设计已经非常出色了,只要进行细节上面的优化就是可以了,飞控系统在风洞当中的测试相当顺利。
能不顺利吗,刘华加入的这些数据可是系统提供的,虽然不一定十分契合现在的飞机,但最起码是已经经过实际情况检验的。
马先生接到风洞那边的反馈,就找刘华谈话:“你设计的飞控系统看上去要比欧美的要完善啊,我也了解了一点他们那边的情况,跟你这个飞控系统比起来,那就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简陋。”
“你可千万别夸我,我这当中也有一些异想天开的设计。”
马先生点点头:“不算是异想天开,你想到前面儿去了,有一些问题我们没有遇到,但是你提出来了,我们也进行了设想,未来真的可能会有出现的麻烦。”
比如说,刘华在他的飞控系统当中就加入了远程锁死功能,欧美的飞控系统有这个功能,那是在911以后。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