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22节

  “原因是多方面的。”刘华摇摇头说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咱们国家没有企业感兴趣。”

  老刘很好奇:“为啥?”

  “这属于一个环保的概念,咱们国家还没有兴起,二十年以后也许会有企业很感兴趣,但不是现在。”

  刘华耐心地讲解:“现在欧洲那边环保闹的挺厉害,所以我交给欧洲那边的企业生产了,之所以授权给巴斯夫,是因为他们公司有钱,当然他们赚的更多。”

  老妈点点头:“环保这个事儿我知道是保护环境,不能造成污染,对不对?”

  “没错,就是这意思。”刘华竖起大拇指:“没想到我妈还与时俱进呢,连这么新的名词儿都知道。”

  “那是没事儿的时候,我也会翻翻杂志,读者杂志上曾经说过这事儿。”

  一听这个杂志名字,刘华的脸色顿时就不好了,摇摇头:“看杂志你得有选择性啊,读者的杂志不看也罢。”

  “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挺好的呀,开拓了我的眼界。”老妈有些纳闷的说:“讲了好些国外的事儿,不看这个杂志,咱咋知道外国人的精神面貌呢?”

  “就跟您说一句,这杂志屁股是歪的,上面那些所谓外观的积极向上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编的。”

  老妈吓了一跳:“编的?屁股是歪的?那我得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了。”

  刘华摇摇头:“没用。人家也没说这是真事啊,就给给你讲个故事,他的目的是美化西方,潜移默化的美化,真的放到明面儿上,人家经得起查。”

  老刘摇摇头:“不聊这些东西了,聊一聊你有什么计划吗?这才是咱们家以后的头等大事儿。”

  “我计划是先找一个可靠的集体单位。”刘华笑着说:“我有一点小道消息,明年应该可以个人挂靠集体,这样就可以大规模招聘了。”

第274章 师母

  “胡说八道,哪个集体不可靠啊。”

  老爸奋斗了一辈子,原则性的还是很强的,对于刘华的话,他是非常的愤怒,哪怕刘华是自己的亲儿子。

  “现在各单位都很穷,这我要是做的有点起色,就有人想来摘桃子,那我的买卖还做不做了?”

  老刘眉头紧锁,刘华怀疑这是个人,不是集体,这就跟他的原则性没有什么冲突。

  而且他做了一辈子的公安,也是了解人性的,工作当中也遇到过这种见好处就上的人,他也是极其的讨厌这类人。

  老刘想了想说道:“那我来帮你扫听吧,市里边儿我还有点儿关系,再不用以后就真的用不上了,好在不违反原则,应该容易解决。”

  把家里理顺了,这叫安顿后方,刘华准备在辞职之前再送华清大学一份大礼。

  前世在复印机、打印机方面,小东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垄断了绝对多的专利,这回刘华就要抄他们的根儿。

  刘华写了个立项计划书送给了学院,没过两天就被领导喊过去谈话了。

  “刘华同志,能详细解释一下数码复印机和打印机吗?”

  能,当然能,太能了,必须要好好解释一下,争取把这个项目批下来。

  刘华事先已经兑换了21世纪以前的所有数码复印机和打印机的资料,足足四千积分,花的虽然多,但是能撅了小东阳的根,那就能解恨。

  刘华详细的给解释了一下数码打印机和复印机的原理,并且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市场都解释了一遍。

  当领导听到刘华的估算,二十年以后,光国内市场可能就上百亿,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现在经费很紧张。”领导先定个调子:“但是,对于这种先进的高科技,尤其是还能出口国外,给国家换来外汇的高科技,我们是举双手赞同的。”

  另一个领导清清嗓子说道:“这样我们在学校里面挤一挤,凑个十来万,再跟上面申请一笔,好孬凑个二十来万,刘华同志你千万别嫌少,这已经是尽了咱们最大的努力了。”

  “我明白领导的难处。”刘华点点头:“有这二十多万,我有把握就把最初的雏形给做出来,等有了简化的样机以后,我相信上面要是批钱的话,也会爽快一点的。”

  经过了一个多礼拜的筹措,二十二万的经费到账,刘华又从大二大三的学生中挑选了几个精兵强将,作为自己的助手。

  第一次组会,刘华很严肃的对这几个学生说:“我选择你们,是因为你们平时有灵性,而且吃苦耐劳,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国外也有企业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现在就是要抢时间,跑在他们前面。”

  “刘老师,你放心吧,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有个男同学高声说道:“全年无休,我也要把这个复印机、打印机项目在外国人成功之前啃下来。”

  “那你就滚蛋,我真怕你会猝死。”刘华笑着说:“做科研并不是说一味的下苦功,你得会变通,得有想法,一条路不通,要会走另一条路。这才是选你们的原因,得有灵性。”

  同学们点点头,刘华接着说道:“这一次,我也是自作主张,没有征求你们的意见就选了你们,因为同时这也是圈定了你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不是说要让你们成功的在这个组里面研究出一个什么东西,而是希望未来你们成为这方面的权威或者大拿。”

  对于老师挑选他们作为研究助理,这帮人是万分欢迎的;对于老师私自给他们确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们也没有任何意见;对于老师刚刚振奋人心的讲话,他们是热血沸腾。

  这帮小家伙儿,听刘华讲完了以后,巴掌都拍红了。

  “老师,您放心吧,未来这个领域我们说了算。”

  刘华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我就是要的你们这个士气就是要你们斗志昂扬,我的时间不多了,大概明年这个时候,我就会把工作重心转向其他方面,你们仅有一年的时间,看看你们以后能不能挑起大梁。”

  现在这帮能考上大学的孩子,比二三十年以后的要好太多了,当然了不是说二三十年以后华清大学的学生不努力,而是他们不但努力,风气也好,非常的有正能量。

  这个时代的硬件条件也就那样,虽然物资丰富了,但是普遍都还穷,学生们每个月的点补贴是真舍不得吃的。

  再加上这几个学生每天那是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学习,除了本来的课要上以外,还要到实验室听刘华开小灶。

  精神消耗太大,营养又得不到补充,几个孩子的体格子眼看着就日渐消瘦了。

  刘华也是为人父母的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每个月又私人给他们每个人加了一些补贴,隔三差五的还用自己的桑塔纳把这几个孩子拉回家打打牙祭。

  这几个孩子也懂事儿,一到刘华家就帮着柳霏霏做家务,张口闭口就喊师母,把柳霏霏给开心的,她是从那个多子多福的年代过来的人,可惜只给刘华生了两个孩子,一直觉得家里人丁稀少,这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学生喊他师母,心里面美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隔三差五的,她就要提醒刘华一下:“今天把孩子们接回家来吧,昨儿我跟卖肉老冯说了,让他帮我留一个后腿,给孩子们好好补补。”

  刘华打趣的说:“你这不是师母啊,你这就是亲生父母。”

  “人家父母把孩子交到你手上,回去看见孩子瘦了,得多心疼啊。”柳霏霏埋怨的说:“你说你教孩子就教孩子,给他们那么大压力干嘛,上一回魏红跟我说了,说老师教的功课太深奥。再快一点儿她就快跟不上了,有的时候半夜急的在被窝里哭。”

  “我也不想啊,时不我待,当年他们大师兄那一届压力比他们还大呢。”刘华无奈的说:“他们好歹还有你这个师母疼的,他们大师兄当年只能自己疼自己啊。”

第275章 合乎规矩

  看着已经渐渐成型的数码复印机,李教授一个劲的感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好像很多事情到你手上就变得简单了一样,就好比超级计算机一样,我接手项目的时候,千头万绪,一团乱麻,到你手上就变得条理清晰。”

  李教授指着复印机说道:“还有这个数码复印机,你看你的思路,条理清晰啊,我估计这是一种天赋,反正我是没有这个能耐。”

  刘华笑着问道:“你也是老科研了,这点本事没有吗?”

  “建立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科研体系我也办得到,但是没有你这么快。”李教授皱着眉头说:“半年时间,可能我刚刚把体系建立起来,带着学生进行探索,但是你半年时间已经有雏形了。”

  李教授笑了笑说道:“你知道我有多羡慕这种本事吗,得省多少经费啊,现在我们经费不足,你这个本事简直就是为时代而生的。”

  “我感觉你说我这种天赋是一种小气的天赋。”刘华打趣的说:“我也挺有烧钱的本事的,只不过暂时你看不出来而已。因为没有钱让我烧,等明年我的买卖走上正轨以后,我让你看看什么叫做花钱如流水。”

  “好,到时候让我见识一下,要是真的有钱,也照顾照顾我这个老同事。”

  过年之前,刘华把已经具备不少功能的数码复印机展示给学校领导,看着操作这么方便,复印的这么清晰。

  几位领导都激动了,副校长激动的说:“这个好,这个好,原本你说这个未来有很大的市场,我还不大相信,现在看见这个功能,我坚定的相信,未来的市场肯定很庞大。”

  “不过说实话啊,经费已经用的七七八八了,年后你们得继续给我批经费,我才能研究打印机。”

  副校长点点头:“这你放心,有这么一个成品在,再找上面要经费,我就方便了,这个我们是不是应该申请专利啊?”

  刘华点点头,拿出一大叠文件出来:“这里面涉及要申请专利的技术,一百二十二项,我都已经列举出来了。”

  “这么多。”

  “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复合型科技产物,涉及的专利会越来越多的。”刘华笑着介绍起来:“再往后发展二三十年,说不定一项产品就能涉及上千项专利。”

  “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啊。”副校长满口夸赞:“刘华同志,你眼光比较长远,这是我们人所共知的,你给我说一说,我们该怎么推广这样的产品?”

  “要不成立一家企业吧,华兴大学以技术和专利入股,最近这两年,在中关村那边有不少人成立了数码科技的企业,学校遴选一下,找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出资金,咱们出技术。”

  副校长看看身后的人,然后问道:“刘华同志的这个建议怎么样?”

  有人谨慎的说:“步子会不会迈的太大了?”

  “我觉得可以啊,产生的盈利可以作为我们学校的经费,咱们虽然每年已经能从上面得到很多拨款呢,但还是杯水车薪啊,一个大学要出类拔萃,可不就得看科研成绩吗,没有足够的经费,怎么出成绩?”

  副校长点点头:“这个意见我是赞同的,不过还需要开个会商讨一下,沈主任,你既然赞同,那你写个这方面的报告单交上来。”

  晚上副校长做主开小灶给刘华庆祝一下,酒过三巡以后,副校长拉着刘华的手说道:“说实话,刘教授,我是万分不同意你辞职的,要是实在想下海做生意,可以,直接跟咱们学校联合,就做复印机可不可以?”

  刘华摇摇头:“不是我这个人不识抬举,而是我要研究的东西跟学校研究东西不是一个类别,跟学校联合创办企业,到时候学校的意见我必须要考虑,而我自己独自创办企业,我可以自己做主,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我的研究。”

  “可惜呀。不过好在学校还保留了您的学术头衔,即使您辞职了,依然是我们华清大学的教授。”

  刘华笑着点点头:“是啊,当初上当了,答应要带四届学生,以为是四年,后来答应之后才想明白原来是八年,而且好像科学部也把我给忘了,基本上没什么任务交给我了。”

  副校长哈哈大笑:“不是没什么任务交给你,是有任务让我们给推了,科学部这几年来想要给您派发的任务数不胜数,有一些任务压根儿就是鸡毛蒜皮的东西,直接让校长给顶回去了,您是大才,不能把精力浪费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任务上。”

  “那我真是要谢谢领导的关照了。”

  过年的时候,老刘同志告诉刘华,已经帮他寻摸到一个比较可靠的集体单位,旧的海定区,原先是个机械维修厂,这两年效益不好,全指着上面拨款活着。

  问题是区里面现在也困难啊,现在就想把这个厂赶紧找个能人盘活,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易手也可以。

  “现在想脱手是不可能的,政策不允许,最多只能我承包交他们管理费,还得等一段时间才会有这样政策出来。”

  老刘点点头:“我也说了,人家说可以等半年,其实现在已经有人这么做,民不主官不究的事。”

  “我可是想做成百年老店,未来世界500强的。”刘华乐呵呵的说道:“所以,从我的公司一开始,就必须要合乎规矩。”

  “前怕狼后怕虎的。”老刘摇摇头:“你这做事太拖泥带水了,很多事情你先干起来,万事开头难。”

  刘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爸,你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能进步的如此迅速?我们的文明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我们的文明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老刘哪想过这么深刻的问题,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因为咱们会反思啊,时时警醒自查。”刘华感叹的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走向,万一往前查违规的事情,被当成典型怎么办?”

第276章 太一

  过年之后,刘华亲自去跟区里谈的,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所以这时区里的头头脑脑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消息的。

  经过两天的扯皮,双方达成协议,刘华每年上交五万块的管理费,另外区里面以地皮和厂房入股,占了一层的份子,不参与管理,只参与分红。

  当然这个协议只签了五年,刘华如果反悔的话,他刚开始交的保证金十万就要全部没收掉。

  总的来说,刘华对这份协议还是很满意的,至于一成的分红,就当是花钱买平安吧,就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人眼红,想要跳出来摘桃子。

  苦思冥想之后,刘华觉得要加一个双保险,他先成立了一家公司太一重工,这家公司目前就是个空壳子。

  但是刘华雇了六个人,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这就是这家公司初步的框架和所有的员工。

  在他的设想当中,这是总公司,而那个机械维修厂定义为一个代加工厂,将来所有的订单由总公司发包给代加工厂,而机械维修厂将来所需要的所有机械都由总公司购买,然后租赁给代加工厂。

  这样一来,就等于那个代加工厂什么资产都没有增加,即使有人想跳出来摘桃子,把刘华给挤走了,他什么也不会得到。

  而且将来等合同到期了以后,到那时候政策也放宽了,可以以直接以总公司为框架开始扩张,真是一举三得。

首节 上一节 122/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