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23节
如果把自己的设想跟老刘同志讲了一下,老刘也赞同他的想法:“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现在经济建设为中心,钱已经成了一些人的信仰,你这么做是防患于未然,没有什么不妥的。”
过年之后第一天上班,副院长就给刘华带来了好消息,这次他跟上级足足要来了五十万的经费。
而且华清同创公司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第一款产品就是数码复印机,所有的专利申请都在走流程。
华清大学这回是豁出去了,申请了全球专利,未来几年是吃肉还是喝汤,就看这一把疯狂的结果。
“四个月,最多四个月,我就可以把数码复印机给拿出来。”刘华对着领导表决心:“同创公司就凭这两个产品,最起码能吃三十年的红利。”
副校长笑的合不拢嘴:“我知道,我知道,你别看公司还在组建当中,但是产品已经在生产了,我们这回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公司架构慢慢来,工厂生产赶紧上。”
黄主任笑着对刘华说:“我们马上还要找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先把声势给造起来了,而且校长提议,今年只要能赚到钱,一定给您发一个大红包。”
“是奖金。”副校长强调的说道:“当初刘教授发明了个人计算机以后,国家奖励了三百万,这一次如果能真的能打开国际市场,校长的意思是向上面申请一百万的奖金。”
“太多了吧,拿着烫手。”
副校长摇摇头:“这是您辛勤科研的结晶,再多也不烫手。”
黄主任插嘴说道:“到时候开新闻发布会,是不是要让刘教授进行主讲啊?”
刘华摆摆手:“我就不上了,让我的学生去吧,陆远山同学就不错,已经是整个科研项目组当中的中坚力量,我就是要把他培养成这一方面的权威,让他来主持新闻发布会,养一养气势。”
“好,江山代有人才出。”副校长点点头:“后天就是新闻发布会了,您得来压场子。”
华清大学数码复印机新闻发布会,中外媒体整整到场了一百多家,现场除了布置了讲台。幻灯机以外,还放了十台刚刚生产出来的复印机。
学校里面一位承担对外联络的主任担任主持人,刘华点点头学生陆远山主讲。
陆远山绝对是人才,科研手拿把掐不说,主持这种大场面也是落落大方,详细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以后,学校让那些记者体验复印机的便利,现场响起各国语言的惊呼。
不到一个星期,同创公司就接待了十几拨国外经销商的参观,一个月之内签订了一点五个个亿的单子,货币单位为美元,订单生产直接排到了下一年。
据小道消息流传,这几天学校领导的睡眠状况都不大好,太高兴了,一不小心就能笑醒了。
倒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在产学研这条路上,华清大学跨出了第一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订单的预付款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学校已经得到公司的第一笔拨款了。
刘华的项目组又得到了二十万的研究经费,当他在实验室忙活的时候,黄主任又来了。
“先停一下手里的活,把实验室先打扫一下。”
刘华皱皱眉头:“怎么了?我们实验室也不算乱呀。”
“有领导来参观慰问。”黄主任笑逐颜开的说:“今天领导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你们实验室,虽然你们实验室不算乱,但我觉得还可以再整洁一些。”
刘华虽然不喜欢表面工程,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远山,你带着同学们打扫一下实验室。”
陆远山现在基本上已经算是整个实验室的实际负责人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都是由他来主持。
虽然这家伙今年才大三,还有一年才毕业,但是华清大学已经给了他研究员的职位,到时候在本校进行硕博连读,顺便进行研究。
当然他的导师就是刘华,学校保留了刘华的一切职位,只是不再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转而带研究生,而他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其中有八个人留校,成为了半导体专业的讲师,未来哪怕是熬资历,他们也能成为教授。
黄主任还是通知晚了,陆远生他们还在打扫卫生的时候,领导就已经到实验室了。
领导玩笑的说:“哦,这是一屋不扫,何以平天下?”
然后领导挥挥手:“行了,先不要打扫了,实验室打扫的再干净,不如你们的科研成果让我耳目一新,给我好好讲解一下你们现在正在研究的东西吧。”
第277章 视察
刘华往后面站了站,把陆远山给推到前面去了,陆远山这会儿就感觉自己脑袋一嗡嗡的,脸上火辣辣的烫。
他小声的回头跟刘华说道:“老师,要不还是你来吧,我太紧张了,我怕一会儿说错话。”
“让你来你就来,你得上得了台面啊。”刘华一本正经的说:“雏鹰再弱小,也得展翅高飞。我现在把舞台给你,就是希望你能够尽快成才。”
领导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师生对话,等他们说完之后,才开口问道:“怎么回事啊?不愿意给我老头子讲解一下,是嫌弃我文凭低,听不懂你讲什么?”
刘华笑着对领导说:“小孩子还年轻,有些紧张,我开导他一下。”
“让小孩子讲啊?”领导有点疑惑的问道:“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这个实验室你才是带头人,你也是他们的老师,不应该是你这个老师来讲吗?”
“这是对他们的锻炼。”刘华解释道:“之前咱们的人才培养断档了,所以现在培养青年人才是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这小子是块好料,能扛得住压力,压力越大,他的动力反而越大。”
“明白了。”领导哈哈大笑:“原来你这是因材施教啊。”
“没办法,时不我待呀。”刘华指着周围的实验室说道:“领导,您可以让人看一看周围这一片实验室,顶大梁的都在四十左右,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啊。”
“哦?那你认为什么才是好现象?”
刘华想了想说道:“什么时候我们国家大的项目,比如战斗机、航空母舰、火箭、导弹这些项目的总师是三十到四十岁的人,下面的研究员清一色的都是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到那时候,就说明我们这国家的科技开始腾飞了。”
领导叉着腰,陷入沉思,他的脑海中开始憧憬着刘华所说的景象,二十多岁、三十岁的年轻人,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时候,研究员的年龄代表着一个国家科研力量发展程度,科研队伍当中年轻人越多就说明这个国家的科研力量正处于蒸腾日上的阶段。
领导叹了口气:“真是让人向往啊,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如此景象。”
那边陆远山深呼吸了两分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以后,站到刘华点点头身旁。
领导可是密切注意着现场每一个人的,看见陆远山这个样子,于是就打趣的说道:“哦,我们未来的总师同志不紧张了?”
陆远山挠挠头,憨厚的笑了笑。
领导拍拍这小子后背就像拍打自家儿孙一样:“小伙子,你的老师考虑的很长远,也很细致,你可不能辜负他的期望啊。”
“我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的。”
缓解紧张之后的陆远山沉着冷静,一旦他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注意到项目上的时候,立刻就能做到心无旁骛,这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天赋。
他给领导详细的解释了设计的思路、运作的原理、发展的前景,最难能可贵的事。不仅仅说了很复杂的专业名词,也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
哪怕领导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数码复印机,但是也能都听懂了这东西怎么运作的。
领导拍拍陆远山的肩膀:“小伙子,果然是精兵强将啊,你说的我居然都听懂了,给我拿份文件,拿张纸来,我操作一下看看。”
旁边有人递了一张文件,领导放好之后,一按按钮,安静而又悦耳的声音响起,从盖子下面那条缝里面可以看到一道光闪过来。
再然后出纸口就吐出一张印满纸的文件,领导拿起原始文件对比了一下,笑着说:“很清晰,很便捷,也很快速,而且简洁易操作,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啊。”
领导秘书附和着说道:“以后我们这些做文字工作的秘书可就有福了,以前想要复印一样东西老麻烦了,以后有这个复印机,工作会轻松很多的。”
领导笑着对众人说:“听见没有,我的这位秘书在点我呢,他在跟我抱怨他的工作繁重,让我赶紧给他配一台这么高科技产品。”
给领导当秘书,那是绝对的心腹,有些秘书跟家里人就没什么区别,所以即使领导随便的跟他开玩笑,他也不会惶恐。
这位秘书反而也开玩笑说道:“这领导张张嘴,秘书跑断腿,你们当领导的,哪知道我们秘书的工作有多繁重啊,我确实想要一台这样的复印机。”
领导一拍巴掌:“那就可惜了,你这个领导是个穷领导,配不起复印机。”
气氛相当和谐,大家都可以随意的笑。
这时候领导看到半成品的打印机,饶有兴致的问道:“这又是什么东西啊?也是复印机吗?怎么这么小?你们已经在考虑更新技术了?”
陆远山赶紧介绍:“这不是复印机,这是打印机。”
“这个打印机跟以前那个打字机是不是一个东西?”
陆远山想了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但是打印机的功效要比打字机好太多了。”
“现在有了个人计算机,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处理文件,进行修改、排版,等计算机上文件处理好了以后,可以通过连接打字机,由打字机把计算机上的文件给打印出来。”
领导高兴的说:“又是一样高科技啊,你们复印机已经拿到了一亿多的订单,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打印机的订单要比复印机更多。”
刘华接茬说道:“从应用场景来说,打印机的应用范围要比复印机更广,虽然价格要稍微低廉一些,但是未来的市场更为庞大。”
领导握着刘华的手笑着说:“我听懂了。刘教授的意思是,这台打印机将来赚的钱更多。”
刘华点点头:“没错,从商业角度来说,打印机可以卖便宜一点,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耗材,也就是打印机用的墨水赚更多的钱。”
领导哈哈大笑:“听人说,刘教授你要下海,本来我是有意见的,但是看到你这么会做生意,我觉得不妨试一试,这也是一条新路。”
第278章 开张
有领导的支持,刘华这个海算是下定了。
领导夸奖的说道:“刘教授,我是万万没有想到,你是有商业头脑的,这个方法我似曾相识。”
领导按了按太阳穴:“我想起来了,海鸥的傻瓜照相机,不对,是智能照相机,机器简直就是赔本儿赚吆喝,但是在胶卷上面赚的盆满钵满。”
刘华笑了笑:“这主意也是我出的。”
“哈哈哈哈。”
领导大笑起来:“你跟我说说,你怎么会给海鸥出这么个主意?”
“从他们那儿想办法搞了些研究资金,研究的数码相机。”刘华无奈的一摊手:“受限于现在计算机的硬件条件,这个数码相机其实不怎么赚钱,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不能让人家白亏钱呐,所以就出了这么个主意。”
“主意是好主意。”领导点点头:“就是多少有点,不怎么好评价啊。”
刘华笑着说:“国家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刺激消费,太大的消费我刺激不起来,这三五块的胶卷钱,我还是有把握的。”
领导左右看看,正好看到陈列架上的数码相机,指着问道:“那个是不是就是你们研发的数码相机啊?”
刘华示意陆远山把相机拿过来,然后交到领导手上:“这是我们实验室应该做出来的,但是效果一点不比成熟产品差,唯一可惜的是,现在硬件发展还跟不上,只能存储二十张照片儿,照片清晰度也只能说是凑合。”
“不着急,慢慢来,科学发展也是讲究规律的。”领导笑着说:“最难的是从零到一,从一到一百就没有这么难了。”
转过头,领导对学生们说:“你们很幸运,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给我们国家半导体事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他完成了最艰难的从零到一的过程,而你们就要在从一到一百这个过程当中锦上添花,你们都是年轻人,是冉冉升起的朝阳,希望你们不负韶华,再创佳绩。”
全场掌声,听懂的掌声。
国家终于下了文件了,私人企业可以挂靠集体单位,这样员工就不用限制在七个人以下了,从现在开始,私营企业才开始迈大步的向前跑。
刘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一个合格的厂长,其实李怀德应该是一个很合格的人选,但是现在人家在部里面做的如鱼得水,怎么可也不可能屈尊到刘华这个厂里面。
李怀德知道刘华需要这样一个人,就给他推荐了一位,李怀德是这么关照刘华的。
“这家伙,你要说有能力,他也没多大能力,但是他完成任务不折不扣。”李怀德可惜的说:“但凡他要是再有一点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灵活变通的能力,轧钢厂厂长的位置轮不到老杨回来坐,因为我的缘故,他现在也坐冷板凳了,你就看在跟我交情的份上,顺便拉他一把,他没几年也快退休了,正好可以撑过你刚创业这段时间。”
鞠伟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他就是李怀德推荐的人,他在李怀德时代是负责生产的,但是因为一直是不折不扣完成李怀德交给的任务,所以一直不怎么引人注目。
“老鞠,就麻烦你了。”
鞠伟有些拘谨:“刘工,是我麻烦您才对,我这人窝囊,让那姓杨的欺负了也不敢还手,,最终也只能从轧钢厂灰溜溜的走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不要想之前不愉快的。”刘华安慰道:“我知道你担心养老的问题,从公家单位出来以后,这退休工资也没了,不过没关系,你放心吧,在我这儿干个十年,那点儿养老金你不会放在眼里的。”
刘华带着老鞠参观了他们的新厂,这凄凉的厂房让老鞠看着都摇头。
“这地儿一穷二白呀。”老鞠摇着头说道:“就这几台破烂设备,咱们轧钢厂十年以前就已经淘汰了,啥也干不成啊。”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