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92节

  这帮小子还真没这个本事,他们只要有这个本事,不靠家里吃喝穿戴,那就不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闹腾了。

  后来城市的人口渐渐增多,因为建国以后迎来了好几波出生高潮,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可问题是,没有这么多工作安置这些小伙子。

  这要是放在古代,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小伙子每天无所事事,在大街小巷乱窜,这是什么概念,皇帝就是有百万大军,他心里也得想,是不是有刁民要害朕。

  于是号召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再教育,其实就是缓解城市里的人口危机,温铁军说过,农村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刚开始还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后来发展到十五六岁的孩子也得下乡。

  四合院里就有好几个,比如刘光福、阎解旷,比如棒梗,这都是街道动员的对象。

  可惜在城里虽然吃不好,但是也吃不孬啊,这些个怂货哪肯去乡下吃苦,一直推脱。

  技术科也有几个同事的儿子、女儿也到年龄了,不是他们搞不到工作名额,实在是孩子年纪没达到,根本进不了厂。

  这帮家长忧心忡忡的在办公室里议论,让刘华给听到了。

  “华子,你给出个主意呗。”

  “要我说,晚去不如早去。”刘华笑着说:“早去,地方比较多,还能挑个好地方,晚去的就等分配吧,到时候让你去西南就去西南,让你去西北就去西北。”

  马玉山的三儿子、四儿子也要下乡,于是关切的问道:“华子,你说啥地方比较好。”

  “可以去京郊。”刘华点点头:“不过那地方也比较苦,可能以后就需要你们补贴了。”

  “还可以去啥地方。”

  刘华想了想:“去东北,那地方虽然比较冷,但是物产丰富,而且我听说现在建设兵团在开垦荒地,那也算是当兵,还有工资可拿。”

  马玉山一拍大腿:“那就去东北,好歹算是当上兵了。”

  那年头当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城市兵,国家招兵是相当照顾一些老区的,城市当中能去当兵的,都是凤毛麟角。

  马玉山请李怀德帮的忙,一个办公室里共计七个孩子,全部去了东北,当上了建设兵团的战士。

  去的第一年,这帮孩子叫苦不迭,但是后来跟自己的同学一通信,再一比较,发现自己简直掉进蜜罐里了。

  再后来,上面开始让游手好闲的孩子必须下乡,像棒梗这样的,想躲也躲不掉。

  秦淮茹都快疯了,他是农村来的,知道农村过的什么日子,哪舍得让棒梗再去农村。

  于是她想搞个工作给棒梗,可惜他们家棒梗才十六岁,怎么进厂啊。

  秦淮茹又想到了李怀德,当年她眼一闭,给自己逆天改命了,现在她要再次眼一闭,给儿子换个活法。

  不过这都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当她找到李怀德的时候,李怀德连正眼都没瞧她。

  李怀德一边看报纸、喝茶,一边不屑的问道:“秦淮茹,当年咱们做了个交易,我把你调去铲车车间了,咱俩应该是互不相欠吧,你怎么又来找我?”

  “想求厂长帮忙办个事儿。”秦淮茹冲着李怀德抛媚眼:“能不能帮我们家棒梗解决个工作,这样他就不用下乡了。”

  如果是几年前的秦怀茹,李怀德说不定还是可能会上钩的,但是这几天在车间里,秦淮茹是真的下力气工作。

  早就苍老了几分,虽然在车间工人眼中,她还是个西施,但李怀德吃过见过,标准早就提的很高了。

  “为了下乡,给你儿子准备个工作,我要是记得不错的话,你儿子初中都没有毕业吧,现在也就十五六岁吧。”李怀德笑着说:“现在这半大的小子都要去农村,我帮你开了后门,别人会怎么议论?别人要是也想这么干,我帮还是不帮?”

  “咱们俩谁跟谁呀?”秦淮茹套近乎的说道:“凭咱们俩的交情,这个事儿对您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一,你儿子没有达到进厂的岁数,从原则上来说就不好办。”

  “第二,一个正式工作,现在最起码千把块钱,你空口白话一张嘴就想让我给你个工作,你觉得世界上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秦淮茹就开始解自己的领口,她笑着说:“我不会让厂长您白忙活的,必有重谢。”

  “行了,别瞎忙活了。”李怀德冷笑一声:“我要是没听错的话,刚刚你话里话外的意思可是在威胁我呀,这要是我再跟你捣鼓一回,不得砸你手上啊。”

  秦怀茹只能尴尬的停下手里的动作,李怀德撩下报纸:“我劝你收起幻想,给你儿子收拾行李,趁早报名让他到乡下去。”

  “还有,以后别说咱们有交情,咱俩之间没交情。”李怀德语气有些冷冽的说道:“当年你是被易中海算计了,我看你可怜,把你调到新车间,摆脱他的控制,以后嘴上有个把门儿的,别到处乱瞎说,其实你说了也无所谓,没有人会相信你的。”

  秦淮茹沮丧的往外走,李怀德加了一句:“当年我能把你调到新车间,今天我就能把你调的清洁队,你好自为之吧。”

第202章 当老师

  最终棒梗因为报名比较晚,好地方都让人家占了,棒梗被分配到河西走廊再向西一点点的地方。

  那地方黄沙漫天,吃棒子面儿都不敢大口大口的吃,到时候每天风沙管饱,早上能吃二斤半,吃不够下午再补。

  贾张氏打听了一下棒梗分配的地方,知道了真相以后,在家里面呼天抢地,一个劲的骂秦淮茹就是个没用的东西,可惜再怎么骂,也更改不了铁一般的实际情况。

  街道办的负责人听说贾张氏在家里阻挠孙子去乡下,直接上门兴师问罪,贾张氏胡搅蛮缠半天也没有用处。

  最后他用手一指小当:“让她去,让这个赔钱货去。”

  “胡闹。”王主任大喝一声:“张小花,你敢重男轻女,还有,你孙子的名字已经报上去了,去得去,不去也得去,再敢胡搅蛮缠的话,我不但把你孙子送到河西走廊,我也把你赶回乡下去。”

  “还让你孙女去,她今年才多大呀,十二三岁,她能吃这个苦吗?”

  当贾张氏听说要把他赶回农村的时候,当时就不说话了,孙子吃苦就吃苦吧,反正也改不了了,自己可不能跟在后面吃苦。

  别人都是高喊的口号,雄赳赳气昂昂的上的火车,唯有棒梗,哭天抹泪,整个火车站都能听见他的哀嚎声。

  这种小儿女作态,上了火车以后,自然受到别的知识青年的鄙视,别人是去战天斗地、改变世界的,棒梗他直接给自己挂了个废物的名头。

  所以他在农村这几年,可就有苦头吃了,最起码,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搭理他的,嫌丢份儿。

  半大的孩子都去乡下了,院子里面就有一些死气沉沉的,好在小孩子们也在慢慢的长大。

  何建国、刘国栋,还有许大茂的儿子许卫东,阎解成因为营养不良导致难以怀孕的,为了大孙子,闫阜贵狠狠心不再跟儿子要钱了,最后,经过两年的调理,闫家也生了个大孙女,叫闫桂红。

  这帮小家伙存在院子里面欢乐的源泉,看着他们渐渐的长大,院子里面老一辈儿也意识到自己终于变老了。

  十年在人生当中是非常漫长,尤其是青壮年时期,因为人一共也没有几个十年,但是在历史长河当中,十年连一个小水滴都算不上,就像一晃而过,时间之主一闭眼再睁眼,十年就过去了。

  十年后的大院儿依然如故,当然也有不一样的,易中海已经退休了,他的工作职位保留着,将来给他儿子继承。

  易大妈本来心脏不大好,但是因为有了儿子女儿以后,心情开朗,这个身子骨反而越发的健壮。

  傻柱的厨艺的越发的精湛,实在是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李怀德经宴请各路贵宾,就算没有宴请,也给自己开个小灶,把傻柱的手艺给锻炼出来了。

  李怀德虽然在这一段时间有些堕落,但好在他掌控着轧钢厂的生产,一切都有条不紊,说他有过,那是肯定的,但是说他有功,那也不能抹杀,至少砸钢厂作为全国最大的冷轧钢生产基地,一直为各行各业提供的冷轧钢板,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现在工作、生活和社会都回归了正轨,李怀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跟刘华聊天儿。

  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两张纸:“你我的调令都下来了。”

  “什么调令?”

  李怀德骄傲的说:“凭借着我十年如一日的管理,再加上一直维持稳定,我也进步了。”

  “至于你嘛。”李怀德打开另一份调令:“让我意外,你不是去一机部,而是去了科学部。”

  “嗯。”刘华有点惊讶:“科学部,怎么会让我去科学部。”

  李怀德摇摇头:“现在到处缺高科技人才,你就是一块金字招牌,精通炼钢、轧岗、机械、半导体,你这样的人才,不是科学部,又能去哪里,据说咱们一机部的领导差点跟科学部的领导打一架,最后还是上面的领导拍板的。”

  跟接手的人交接了一下工作,刘华跟李怀德同一天离开了轧钢厂,据说新厂长还是以前那个杨厂长,他的老领导又杀回来了,正好你李德进步了,腾出了空位子,于是顺势就让杨厂长回归轧钢厂。

  据说,上任第一天,杨厂长就想找刘华谈论技术发展的事情,当听说刘华被调走以后,他脸上的表情好复杂,有窃喜,也有悲观。

  当年他能被李怀德挤走,刘华在其中是出了力的,要说不介怀,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厂里少了这么一个技术权威,他又不免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玩的转这么大的厂。

  刘华到科学院报了第一天,领导表示了热切的欢迎。

  “刘工,你现在是我们科学院里面最年轻的六级工程师,其实我知道,按道理来说,你的级别应该远不止如此,但当时你实在太年轻了,上面有意压一压,希望你不要介意。”

  刘华摇摇头:“挺好的,人要多沉淀,要不杂质太多,就不纯了。”

  领导笑着说:“很有意思的说法,我现在跟您宣布一下您以后的工作,部里面希望以后你把侧重点放在计算机和PLC方面,当然了,重工业机械您也可以带着研究。”

  “领导,您这是逮着蛤蟆挤出团粉来呀。”

  “哈哈哈哈。”领导哈哈大笑:“实在是没有办法,现在到处缺科研人员,但凡我们工程师队伍再能壮大一倍,我也不至于这么使唤您。”

  “没关系,有工作做,我很开心。”刘华摆摆手:“我已经憋了十年了。”

  领导高兴的一拍桌子:“我就知道,一个年富力强的工程师不可能颓废下去,另外还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

  刘华本能的感觉到这件事儿可能有些麻烦。

  领导试探着说:“你也知道,现在开始恢复高考了。”

  “好事儿啊,这是人才队伍培养最关键的一环。”

  领导搓搓手:“之前你是华清大学计算机项目的顾问,现在华清大学希望你能到他们那里当教授,开两门课,讲计算机和PLC。”

第203章 圆圈

  因为科学部刚刚开始恢复正常工作,刘华又是刚调进科学部的,所以一时半会儿他还没有项目。

  于是刘华进科学部点了个卯以后,就直接被华清大学半导体专业教务处主任给接走了。

  “黄主任啊,学生还没有入学,你着急忙慌的把我找过来干嘛?”

  整个校园是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学生,但是老师办公室里面是非常热闹,隔老远就能听见他们争吵的声音。

  教务处黄主任嘿嘿一笑:“刘教授,你也知道,咱们国家集成电路计算机和PLC都是您发明的,我们学校的研究刚刚起步,就不得不停止了,这一停就是将近十年。”

  “这我知道啊。”

  黄主任有的尴尬的说:“今天我们虽然招收了相关专业的学生,但其实到现在我们连教材都没有,所以,这不就需要您……”

  “临上轿子现扎眼儿啊。”刘华无奈的说:“抓壮丁没你们这么抓的,要知道,我可荒废了十年。”

  黄主任点点头:“这话说的没错,可是谁又不是呢,您作为PLC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者,举国上下,还有谁能比您的研究更深刻,这教科书您不编,其他人也不敢也没有这个资格编写啊。”

  刘华点点头,这确实值得小骄傲一下,自己这是摇身一变成为半导体方面的权威了,内心中暗暗的窃喜。

  于是刘华就苦逼的在华清大学教研室里面编辑的教材,这个破办公室,这可不是贬低大学。

  那时候可是到处缺钱,华清大学哪怕每年领的教学经费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但是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修办公室。

  偌大的一个办公室,就头顶上一台吊扇,吱呀吱呀,慢悠悠的转着,就这么点凉风可不够办公室里的人分的。

  一气之下,刘华直接去供销社买了一台长城电风扇,专门供自己用,就这还有人说闲话,说刘华光顾着自己享受,忽视同志之间的关系。

  刘华可不惯着这种人,读什么年代了,该给人扣帽子,有瘾是吧,那刘华就举起道德大旗对其进行制裁。

  “我不顾着同志们之间的这样的关系,那你顾啊,同志们现在很热,四脖子汗流的,你倒是让大家凉快凉快啊,给一人配一个电风扇,实在不行,你倒是一个人配个冰棍儿啊。”

  抠门的人不一定小肚鸡肠,但是大部分小肚鸡肠的人都吝啬,他蛐蛐别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占便宜,自己哪肯掏一分钱啊。

首节 上一节 92/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