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93节

  刘华直接掏出五块钱拍桌子:“红小豆还是奶油随便吃,我请客,谁帮忙去跑个腿儿?”

  整个办公室里面人的年纪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换成别人这么说的话,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好像就显得你有钱似的。

  但是刘华这么说就完全没病,因为整个办公室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李教授当年的学生,当年这些人就把刘华当老师一样的看待,现在帮老师跑个腿儿,还是请自己吃冰棍儿,有什么毛病,完全没毛病。

  至于刚才蛐蛐刘华的那个人,其实也是李教授的学生,只不过他是十年期间的学生,靠举荐上的大学,上大学之前可能连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做不明白。

  他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见过刘华,因为刘华那时候为了降低自己的影响力,基本上除了在轧钢厂猫着,其他什么地方都不去,哪怕是首钢请了三四回都不愿意去。

  一个穿着有些发黄的跨栏背心儿的同事举起手:“我去,出不了钱我还出不了力吗。”

  他把办公室里脸盆架子上的盆操起来,先是把里面的水泼掉,然后里里外外冲刷了个干净,抱着盆就往大门外跑。

  不跑没办法呀,回来的时候也得跑,因为这一路上实在太远了,不加快点儿速度的话,可能回来冰棍儿就变糖水了。

  大概五六分钟,他抱着脸盆又回来,把盆往桌上一放:“同志们,吃冰棍了。”

  大家都围上来的时候,这位同志反而后退,先是从盆里面拿了一瓶北冰洋汽水儿,冰镇的,递给刘华。

  “刘老师,您喝汽水。”

  等刘华接过汽水,他又从口袋里面掏出零零散散的票子:“这儿找的钱您收好了。”

  “哎,怎么只有一瓶汽水儿啊?”

  刚刚蛐蛐刘华的那个人,又有发表他的不同意见:“我也想喝汽水儿来着。”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站起来怼道:“你也要喝汽水,你长那个嘴了嘛,一分钱不掏,一分力不出,冰棍给你吃都浪费。”

  被人怼了之后,这位也不多说什么,拿起两根奶油冰棍就回了自己座位,这行为做派直接让其他人翻白眼。

  刘华作为教科书的主编,他每天拟好提纲,然后分发给其余的同事,由他们在这个框架下进行编写,写完之后,再交给刘华审阅。

  每三天交一次稿,所有人把稿子交给刘华的时候,都有些忐忑不安。

  说是编纂教科书,其实跟给他们考试没什么两样,老师出题,他们进行回答,刘华给的题就是大纲,他们的编的教科书就是回答。

  刘华审阅的很仔细,不出意外的话咱们国家第一代计算机从业者都是学这本教科书成长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

  每一篇,刘华都会给予详细的修改建议,然后这些同事再根据刘华的建议进行再三的润色。

  如果有重大失误的,刘华还会现场拖来黑板给他们讲课,先把他们讲通了,未来他们才能给学生讲课。

  “苏卫青。”

  刘华翻着一篇交上来的稿子,看着眼前人,这位就是蛐蛐刘华的那个,他反而是沉容在胸、自信非常的看着刘华。

  刘华直接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圈:“今天不给你们讲专业知识,今天给你们讲一个人生道理。”

  “我们人类,尤其是搞科研的人,就像这一个圈,圈子里面是他掌握的知识,圈子外面,是他未接触的知识。”

  讲的这里,刘华笑了笑:“你们觉得自己这个圈儿能画多大?”

第204章 嫉贤妒能

  这年头的人刚刚经历过迷茫,所以特别喜欢思考哲学类的问题,据说当时市面上卖的最好的书是黑格尔,大家张口闭口谈论的是卢梭。

  众人开始思考这个圆圈,刘华直接画了一个句号:“苏卫青,这就是你这个圆圈,你知道的少,无知的更多,就你这篇讲义,让我打回去修改了七次了,给你讲了不止一回了,你写的这玩意儿跟我讲的有任何关联吗?”

  刘华直接对他贴脸开大,实在是太厌烦了、太疲惫了,就这么一篇讲义,换自己来写,一天两天也就搞定了,这家伙足足写了有小半个月了,依然离题太远。

  “你这篇讲义要是放在教科书里面,你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吧?”刘华严厉问道:“学到你这一段儿,大家会不知所云,讲课的浑身刺挠,听课的如坐针毡。”

  “我写的没有问题,是你的大纲列的有问题。”苏卫青激动的说:“你懂什么叫集成电路计算机吗,也许当中第一台的产生和你有关系,但是后面你有研究吗,我可是参加过我们国家超级计算机项目的人,我要是学识不够的话,我怎么可能加入到这么重要的项目当中去?”

  刘华转头看看其余人,好奇的问道:“这货真的能加入到超级计算机项目组中去?我怎么那么不信呢?国家没人了?”

  有个女的点点头,刘华认识她,当年就是他给自己倒茶的,一下午喝了一热水瓶的水。

  “刘老师,其实前后一共有两次超级计算机项目。”

  这位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她笑着说:“第一次就是当年您跟李教授提出来的时候,当时项目名称叫精卫,寓意的积少成多,因为您当时提出的原理是,多加处理器,那次成功了,处理速度达到八千万次每秒。”

  “那第二次了?”

  “第二次项目叫红日,是五年之后又提出来的,当时还是李教授作为总工程师,但是第一次项目参与的人员大部分都已经分散各地,所以当时就在华清大学里面重新挑选人加入项目组。”

  这位女同事也是贴脸开大:“你也知道那年头儿的教育质量,加入项目组的很多人都是良莠不齐,所以最后项目直接失败了,就连李教授也受到了牵连,苏卫青当时就在项目组打打杂、跑跑腿。”

  刘华冷笑一声:“所以,苏卫青,你参加一个失败的项目,还就是个跑腿的,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至少我参加过超级计算机的项目,你参加过吗?”苏卫青不服气的说:“你连超级计算机什么样都没见过吧,空降到我们华清大学来,你还成了教科书的总编,你配吗?”

  刘华笑了,摇摇头说道:“超级计算机的理论和架构都是我提出来,所以可以这么说,李教授是实际总工程师,我是理论总工程师,你说我配不配。”

  不等苏卫青说什么,刘华直接一摆手:“你不要再狡辩了,你的具体工作我会跟黄主任探讨一下的,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申请调走,这样面子好看一些。”

  “你嫉贤妒能,我要去告你去。”

  对于他无能的谩骂,刘华直接嗤之以鼻,连反驳都不屑反驳,这种人以后到了社会上是要饿死的,刘华向来不喜欢跟死人较劲。

  也不知道是黄主任知道了这件事,还是苏卫青自己打了申请,反正没两天就看不见他人了,整个华清校园都找不到这个人。

  当刘华把教科书的初稿审定之后,李教授也从外面公干回来了。

  很明显,他看见刘华时非常的激动:“刘工,想死我了,咱们可有小十年没见过面了。”

  “我这人懂得藏拙,所以这十年我过得相当滋润。”刘华笑着说:“我前几天才听说,原来你们搞了两次超级计算机项目,第二次失败了。”

  “哎,贪功冒进,再加上科研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李教授叹口气说道:“本来只打算研究一款浮点运算速度三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但是项目开始以后,上面指挥的人层层加码,加到最后,运算速率要达到十亿次每秒。”

  李教授摇摇头:“但是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这么急匆匆的架构十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哪有一丁点成功的可能性啊?”

  “没关系。”刘华拍拍他的肩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时不行,不代表现在不行,现在我可以正式加入到项目当中去了。”

  “有你在,我就放心多了。”

  刘华把教科书递给李教授:“这是我来华兴的第一项工作,编纂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教科书,说实话,我觉得有点过时了。”

  “过时了?”

  刘华点点头:“虽然这些年我并不知道外面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根据我对集成电路发展的预估,普通的集成电路早已经无法承受现在的计算量了,国外应该已经发展到超级规模的集成电路了吧?”

  “确实,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大漂亮就开始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初英特尔设计出了一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4004。”

  刘华一拍桌子,气呼呼的说道:“好不容易在这个赛道上,我们占据了一点优势,这下子又落后了,真的是不甘心啊。”

  李教授凄凉的笑了笑,然后振作精神的安慰刘华:“半导体本来就是西方首创,我们现在仅仅落后他一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当初我们是赶上来了,现在依然能够赶上来。”

  刘华摇摇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想要手搓出来恐怕是不可能了,必须要有专业的设备。”

  “这你放心。”李教授笑着说:“我这次出去公干,就是考察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虽然还达不到现在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但我们已经有了工具了,还怕搞不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吗?”

  刘华点点头:“实验室要尽快搭建起来,GK3型达不到要求的话,我们就改良,实在不行,我们可以推倒重建,这方面我可是很擅长的。”

第205章 永不误差的钟表

  华清大学开学的那天可热闹了,当时虽然不是十冬腊月,但正好在冬天的尾巴上,二月份开学。

  很多人就纳闷,怎么会搞到二月份开学的,因为当时恢复高考的文件是十月份发的,所以考试是十二月份。

  这就很合理了,因为毕竟突然发的通知,而这些诸多考生可能这十年都没怎么学习过,所以这帮准备考大学的学生,在这两个月的期间,那是真的拼了老命了。

  这些人可以算是毫无基础,虽然当年的考试可能比较简单,但是从零基础都可以考入大学,你想想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不要说现在的高考冲刺残酷,七七年的时候更残酷。

  当年报名有五百七十万人,但是录取只有二十七万,这淘汰率更称得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刘华这些年轻的老师都被动员起来,接待来报名的学生,当年华清大学一共招收了八百多名七七届的本科生。

  刘华负责的学生就更少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半导体是讲什么,那时候收音机就被称之为半导体,不少人还以为半导体讲的就是收音机。

  当时分到刘华那个班的一共只有二十一个人,刘华长的少兴,还被有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同学,因为那一年参加高考年龄最大的甚至达到三十六岁,有些学生到了大学上学的时候,家里可能都已经有两个娃了。

  作为半导体专业最专业的老师,李教授让刘华给新生们上第一课。

  为了能够不在新生们面前丢脸,刘华还特地花十个积分兑换了一个粉笔板书的技能。

  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后,刘华潇洒的把粉笔扔进粉笔盒儿里,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开场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华笑着说:“作为咱们华清大学乃至整个全国大学里,第一届专业的半导体也就是计算机硬件专业的学生,你们人数虽然少,一共只有二十一个,但我相信未来你们会取得极大的成就。”

  “老师,你早就能肯定我们未来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刘华笑了笑:“我刘华的学生,我不允许他平庸,未来你们将是我们国家计算机设计的人才,国家也需要你们不平庸。”

  这群没多少见识的学生,直接被刘华如此霸气的话给镇住了。

  “有人知道,所谓的半导体专业,主要是讲的什么吗?”

  有人高声喊道“收音机。”

  听的他的口音有点豫南的特色,刘华笑着说:“咦,恁还会抢答嘞。”

  逗的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刘华敲敲黑板擦:“跟你们提个要求啊,既然到京城来上大学了,那就尽快的学会普通话,不是我是觉得方言不优美,方言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的传承方式和组成部分,但是你要方便沟通,我们国家太大了,方言太多了,你说豫南话我还能听懂一样儿,要是有江浙地区的同学说个吴言楚语,那我是一点儿都听不懂。”

  看见底下的学生点头,刘华继续说道:“现在呢,我就要作为老师正式给你们授业解惑了,所谓半导体专业,不是单指的收音机啊,作为咱们专业的学生,以后不能这么出去说,丢人。”

  “半导体专业,是一个非常高科技的专业。”刘华直接开大:“所谓半导体专业,你们要学习什么了,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制造工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

  “你们还要学习高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等。”

  刘华一拍桌子:“可能你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专业到底有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么跟你们说,导弹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学生们点点头,刘华笑着说:“导弹里边控制导弹飞行轨迹的用的是电子管儿,集成电路等等,这些都属于半导体,半导体技术不发达,以后导弹都打不准。”

  “还有雷达、卫星,以后舰船、飞机、战车、坦克甚至炮弹都会应用上半导体技术。”

  这一段开场白直接打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很多人并不明白半导体专业是怎么回事儿,是调配过来的。

  刚开始还有一些抵触,但是一想到华清大学还行,错过这个村儿,就没有那个店了,于是半导体专业就半导体专业吧,设计收音机就设计收音机吧。

  现在让刘华这么一讲,他们就热血沸腾了,原来不是收音机,是比收音机要高大上的多的东西。

  “你们要学习的就是芯片以及计算机的。”刘华笑着说:“未来你们要开发我们国家新的计算机,也许你们会觉得这个词儿很陌生,但是我告诉你,这个东西未来会在全世界有非常大的应用范围,只要你学好了,你们不止拥抱了未来,你还会拥抱了整个世界。”

  李教授一直站在门口听,他觉得刘华以前没有教育经验,所以不大放心,刘华来讲课,万一有什么出纰漏的地方,他好进来救场。

  万万没想到,刘华直接一炮而红,彻底给这群学生的激情给点燃起来了。

  第一天上课并没有讲什么正经的玩意儿,刘华就是负责给这些学生们科普一下半导体的知识。

  临下课之前,刘华看看手表,一挥手说道:“快下课了,我这个人有个好习惯,就是不会拖堂,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就讨厌拖堂,所以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大家做好准备,我跟咱们系主任商量了,明天去参观一下我们学校研究的第一台计算机,也让你们好好长长见识。”

首节 上一节 93/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