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95节
也不枉刘华专门花了一千积分兑换了光刻机的知识,当然了,一般光刻机的知识不可能这么便宜,刘华兑换的只是初级光刻机的知识,但已经足够这阶段使用了。
光刻机改造完成了,798厂还专门为刘华他们摆了一桌来庆祝,他们厂的厂长心里太清楚了,肉烂在锅里。
虽然这不是自己厂的成绩,但是改造好了以后,你不可能把光刻机搬走啊,最终使用者只能是798厂,既然得便宜的是自己,那对这些技术人员索性大方一些。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华笑着对李教授说道:“咱们花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也设计出来了,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生产出来。”
“到现在我还跟在梦里一样。我原以为这个工作最起码要持续三到五年。”李教授不敢置信的说道:“没想到半年时间就差不多搞好了,我怎么感觉那么不真实?”
798厂有着成熟的技术工人团队,在他们的辅助下,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被生产出来。
因为有刘华成熟的指导,第一次流片就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紧张人心的测试环节。
刘华还有李教授在实验室里紧张的测试,其余的人都在外面候着,哪怕刘华让他们去休息,也没有人愿意离开。
大半年的辛苦,就看最后的结果,没有人希望他们会比别人晚知道。
大半夜,实验室里大部分灯都关了,这时候我国还没要进行大规模基建,电还是个稀缺资源,除了某一些重点工厂以外,谁家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经历过停电。
咔哒一声,实验室的门被打开了,或坐或站或蹲着的学生们,很敏感的看向实验室大门。
刘华和李教授拿着一份只有几页纸的文件,高高的扬起:“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结果我们半年紧张的工作,咱们第一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终于成功了。”
其实第二句话就已经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冷清的校园里,瞬间沸反盈天,也就是华清大学的校园比较大,要不然能把家属区的孩子给吓着。
第二天给学生们放假一天,刘华和李教授一人再出了一百零五块钱,两人就是二百一,均摊每个人头上,每人十块钱。
“去玩儿,去吃去喝,反正今天好好享受吧。”
这年头,十块钱可是一笔巨款,一天吃喝玩乐,十块钱都不一定能花完。
而刘华和李教授带着成果直接去了科学部,昨天他们连夜给上面打了电话,科学部和司机部组织了人手,今天对他们的芯片进行审核。
审核现场非常的严肃,大家都有些激动。既怕又喜,喜的是超大规模基建都成功了,标志我们国家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怕的是万一这个消息是个乌龙,或者审核没有通过,白白浪费了大家的一腔热情不说,很容易造成诸多不好的影响。
刘华和李教授自信的上交了资料和芯片样品,让这些专家们进行检测。
有人把芯片拿进实验室体体检测,有的专家拿着资料开始翻阅,一时之间,会议室里很安静。
刘华和李教授两人小口的喝着茶,有时候还互相交流两句,等了大概得有一个半小时,负责检测的人回来了。
会议室中所有人都盯着他,只见他狠狠的点点头:“没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且运行状态良好。”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热情的掌声,为首的两位领导在起来跟刘华还有李教授重重的握了握手。
“我代表组织和国家祝贺你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
三分钟过后,领导对信息的众人说道:“第一个环节就到这里吧,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听刘教授和李教授讲课,咱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第209章 真男人就该喝酒
面对专家质询,李教授充当主讲,刘华作为补充,四机部很周到的准备了黑板、粉笔,让李教授讲了一个彻底。
这要是在三十十年以后,这一切都是高度保密的,但是现在咱们还没有专利这一说,也就无需隐瞒了。
这一讲就要好几个小时,涉及到设计思路、目的、生产方法等等,领导可没有这么多时间陪着。
领导听了一会儿之后笑着问道:“李教授,你一个人讲没有问题吧?”
“没问题。”
领导点点头:“那正好了,我这个有一件事要跟刘工谈一谈,既然你没有问题,刘工就跟我去办公室吧。”
到了领导办公室,秘书给端来了茶,等刘华喝了一口之后,领导笑眯眯的问道:“刘工,你坐过飞机吗?”
刘华摇摇头:“还没那个福分,而且我都没出过京城,也用不着坐飞机。”
“那你知道我们国内现在使用的民航客机是什么吗?”
刘华还是摇摇头:“不知道,没事也不敢瞎打听这个啊。”
“我们现在使用的客机有大毛熊的伊尔十八,伊尔六十二,还有从不列颠进口的三叉戟后来咱们跟又买了一些波音707。”
领导笑了笑:“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咱们用的武器是万国造,现在治天下了,用的飞机竟然还是万国造。”
“领导,您说笑了。”刘华玩笑的说:“会点钳工技术,能手搓出一把枪,但是绝对搓不出一架飞机。”
领导笑了笑:“是啊,所以咱们到现在都造不出自己的喷气式客机,技术难度确实很高。”
“领导,您就别跟我转弯抹角的,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领导笑着点点头:“到底是年轻人,有点急不可耐,我们希望你参加到一个飞机设计工作中去。”
“我可不会设计飞机啊。”刘华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我虽然不懂设计飞机,但我知道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而且要分很多子项目,可来不得半点虚假。”
“你也说了,还分很多子项目。”领导笑着说:“你先别忙着拒绝我,听我慢慢把话说完。”
“其实七零年的时候呢,我们就已经成立了大飞机的项目组,并且为此特地成立了魔都飞机设计所。”
刘华点点头,领导继续说:“现在是三机部跟我们请求援助,在航电这一块,魔都的设计并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希望我们科学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
“可是我压根儿不懂航电的设计。”
“我是相信你肯定能够胜任的。”领导肯定的说:“本来我一直在物色人选,但是今天你们来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也许你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领导不等刘华说什么,就摆摆手继续说:“你看你懂机械,还设计过汽车,又懂半导体,你是一个多面手,我本来考虑过李教授的,但是他只是在半导体这一个方面有建树,所以我想你加的项目的话,可能要比李教授加入这个项目的效果要更好。”
“承蒙领导您夸奖,但是机械、汽车这些东西跟飞机可没有多大的关联,飞机要比我设计的机械和汽车复杂一百倍。”
“我选择你是经过慎重思考的,你除了这些优势以外,你比李教授还要年轻,能够承受得住这么高强度压力的工作。”
刘华想了想问道:“那我如果接了这项工作的话,是不是还得搬到魔都去?”
“这倒不必,虽然说总设计所在魔都,但是其实很多项目都分发给其他研究所,只要隔一段时间去魔都做一下汇总就可以了。”
话都说到这里了,刘华只能点点头:“那我暂时就先接一下这份工作,领导您也继续物色其他人选,万一我做不出成绩,您也有后备力量可以顶上去。”
“行吧,那咱们做两手准备。”领导微笑着说道:“既然您答应了,那就麻烦您要出趟差了,先去魔都跟航电设计组的同志们交流一下,部里面会帮你定机票的。”
“那我也能开开洋荤,坐上大飞机了。”刘华乐呵呵的说:“什么时候出发,我回去收拾一下,在家里交代一下情况,学校里面的工作也得做一下安排。”
“紧着你来。”领导贴心的说道:“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了,给我来个电话,我让人给你订机票,送你去机场。”
离开科学部,领导还交给刘华一份文件,正是有关于大飞机项目的一些资料,让刘华尽快熟悉一下。
原来新设计的大飞机就是传说当中的运十,刘华没有听说过运十的名米,上一辈天也没有听说过,但是他知道运二十,人见人爱的胖妞。
刘华回家跟媳妇儿说了要出差的事情,但是没有说具体问题,媳妇儿也很懂事,并没有追着问,从当年上班带枪开始,柳霏霏就明白了一件事情。
刘华的工作很重要,能让她知道的,肯定会让她知道,不能让她知道的就不要再追问了。
安排了一下学校里的工作,刘华就坐上了飞机,飞往魔都。
这是一架伊尔六二,空姐推着小车走过,刘华觉得自己真是活见了个鬼了,飞机上提供饮料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这个饮料车上面怎么还有茅台?
旁边一个干部一样的中年人,轻车熟路的让空姐给斟了一杯茅台酒,看刘华嗔目结舌的样子,笑着问道:“小同志,你要不要来一杯啊。”
刘华摇摇头,平常在家,他都很少喝酒。除非偶尔心情郁闷或者心情高兴了,就着菜喝两杯,就这样子,让他干剌一杯白酒,刘华可做不到。
“给我来杯果汁吧。”
空姐给刘华倒了一杯橙汁,那位干部笑着对刘华说:“你这是小孩子喝的玩意儿,真男人就应该喝酒,而且得喝白酒,色酒都不行,那是娘们喝的。”
刘华尴尬的笑了笑:“我这人不怎么喝酒,没怎么量,而且喝醉了张牙舞爪的,会闹事儿,这出门在外,而且是在飞机上闹出点什么事,不是给单位丢人吗?”
第210章 融会贯通
这解释堪称完美,这年头要是给单位丢人了,那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而且查起来非常方便,因为都是用介绍信出门的,介绍信还是单位开的。
于是他旁边这位就举起茅台的酒杯,跟刘华的果汁杯子碰了一下,笑着说:“小同志,旅途愉快。”
“愉快,愉快。”
下了飞机,有魔都飞机设计所都让来接机,举着块牌子,上面写着科学部刘华的字样。
刘华走到跟前伸出手:“同志,你好,我是刘华。”
接机的人吃了一惊,很忙伸手来握:“你好,我是魔都飞机设计所的张玉强,没想到刘专家这么年轻。”
“过奖了。”刘华笑着说:“我就是显得年轻,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那也年轻啊。”张玉强接过刘华的行礼恭维的说道:“领导告诉我来接一位半导体方面的资料专家,在我们所,能够上专家这个级别的,最起码都四十五岁向上了。”
“以后的专家会越来越年轻的。”刘华笑着说:“咱们之前培养人才断档了,现在又开始高考了,人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年富力强的。”
“那是。”张玉强笑着说:“我们所长已经磨刀霍霍了,今年刚高考,他就已经打着四年后毕业生的主意了。”
“这就是领导,考虑的比咱要深远。”
张玉强是坐着一辆京城121小吉普来接刘华的,但其实具体型号应该是吉普212,六五年产的。
现在魔都的基建条件也不算太好,当然已经领先全国各地了,但是对于刘华来讲,这还是不够的,他见识过什么叫做马路纵横、高楼林立。
张玉强把刘华送到招待所洗了把脸,刘华发现这个招待所入住率挺高的,因为柜台里面的钥匙差不多都拿空了。
刘华玩笑的说:“咱们研究所平时挺多人来串门啊?”
张玉强点点头:“没错,有很多像您一样的专家,人家有本职工作,只能跟您一样,过一段时间来一趟,我们本来是没有招待所的,就是为了这些专家才特地建了招待所。”
从招待所出来,张玉强直接带着刘华来到航电研发办公室,里面坐着很多最起码四十岁向上的人,都在伏案工作。
“利组,这是科学部新给你们推荐的人才。”
一个五十左右的男人抬起头,这应该就是张玉强招呼的利组长。
听到是科学部推荐过来的,利组长立刻起身迎过来:“刘工是吧,欢迎、欢迎啊。”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虽然利组长对刘华表示了欢迎,但是不代表每一个航电组的人都欢迎刘华,有人看刘华这么年轻,就已经有了三分蔑视。
“利组好。”刘华跟组长握握手,然后微笑着跟所有人点头:“大家好,我是刘华,目前就职于科学部,主要工作是在华清大学教书。”
这么年轻,所有人已经想当然都认为刘华是在那十年间上的大学,然后因为现在因为现在大学里面教师队伍短缺,刘华就堂而皇之的窃居了不属于他的位置。
利组长前两天已经得到上级通知,要分配一个高级人才帮他们工作,而且看了刘华的履历,知道刘华的厉害。
作为组长,他有义务来调节整个组的工作气氛,于是笑着跟大家介绍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刘华同志,十年以前就是全国最年轻的六级工程师,虽然没有大学的学习经历,但是自学成才,是我国PLC和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也是华清大学计算机项目的总顾问,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款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在半导体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是获得过最高科学奖的。”
这么一介绍,大家立刻就知道刘华的厉害了,PLC是咱们国家首创,在国际上那也是赢得了很多荣誉的,引起过轰动的。
十年以前,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PLC,当时的感觉是惊为天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脑袋才会有这样的天才构思。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