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04节

  女人嘴了一声,“没号买什么呀!”

  “有号就能买到吗?”

  女人不耐烦的说道:“有号能买,不过得排著,估计得等一个星期吧。”

  林朝阳也不在乎女人的态度,点了点头,出了门市部,朝隔著几米的小年轻招了招手。

  小年轻朝四周看了看,确认了林朝阳是在叫他,脸上有些不爽的走了过来“嘛呀?”

  林朝阳也不废话,问随:“有号吗?”

  闻言,小年轻的态度立刻亲和了起来,“大哥要买洗衣机?”

  “嗯,有号吗?”

  “有,100块钱。”

  林朝阳斜撇了一眼小年轻,“你当我是棒槌?”

  小年轻嘿嘿笑了笑,辩解道:“大哥,我们这童叟无欺。”

  “五十。”

  小年轻一听,得,碰上懂行情的了,也不再漫天要价。

  他刚才喊一百,纯粹是抱著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的想法,万一遇上个棒槌呢?

  “听您的,五十就五十。”

  “我今天要拿走。”林朝阳又说道小年轻皱著眉头说道:“这个您有点为难我了,厂子里一天就那么几十台洗衣机,都排到一个星期之后了。”

  “再给你加五块钱,帮我协调一下。”

  从西三环跑到东三环,一来一回就得半天时间,林朝阳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还不如多花几块钱解决问题。

  “大哥局气!”小年轻冲林朝阳竖了个拇指,然后喊了个价:“十块钱,我今天让您把洗衣机拿走。”

  就五块钱,今大拿不走,那我就下个星期再来。“林朝阳笃定道他很清楚,他今天提货或者是下周提货无非就是小年轻跟对接的人打个招呼一句话赚五块钱,不少了。

  小年轻犹豫了一下,见林朝阳态度坚决,大有他不同意抬腿就走的架势,“行。”

  两人达成共识,林朝阳花了五十五块钱买号,然后按照小年轻的指示进了门市部找刚才的中年好女付了一百二十八块钱。

  跟刚才进门时不同,这回小年轻领著林朝阳进来,中年妇女的态度热情多了。

  等她开好了票,小年轻跟林朝阳打了个招呼,“大哥,你在这等我一会儿。“说完,他便进了洗衣机厂。

  票都开完了,林朝阳也不怕小年轻跑了,坐在门市部门口等了约莫半个小时。

  就见小年轻用板车,拉著一台洗衣机出了厂。

  “大哥,你的洗衣机。”

  小年轻正打算把洗衣机从板车上卸下来,林朝阳却说道:“别卸了,正好给我送家去。”

  “大哥,我们可没有送货到家的服务。”

  “我给你加点钱。”

  “不是钱不钱的事,我这忙看呢。”

  林朝阳往门市部门口扫了一圈,又看了看小年轻他摸了摸鼻子,“那什么,你家哪儿的?”

  花园桥。”

  小年轻听著这话手脚麻利的将洗衣机从板车上卸下来。

  从东大桥到花园桥,横跨燕京城,来回接近三十公里,他得多爱财如命才接这买卖啊!

  这活儿我真接不了,您另请高明吧。”

  年轻人,一点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林朝阳心里吐槽了一句,退而求其次说道:“那帮我找家伙把洗衣机绑后座上成吧?”

  “行吧。”

  洗衣机重量不算多沉,但体积大,林朝阳骑著自行车速度不敢太快,一只手还得扶著洗衣机,一路折腾了快两个小时才算回到了家。

  他们家两个则所,夹在两个北卧中间,林朝阳把洗衣机放在了靠东侧的那间里,这间平时充作淋浴间,放在这里刚刚好等陶玉书回来,发现家里多了台洗衣机,她一脸惊喜:“你这也太快了吧?昨天说完,今天就搬回来了?”

  “花了钱,当然快了。”

  “多少钱啊?“她问。

  洗衣机128块,洗衣机号50块,我插了个队,要不然得等一个星期,还得再跑一趟,又花了5块钱。”

  闽玉书咋古,为了买洗衣机格外掏的钱都快买半合洗衣机了。

  把衣服换了,止好我试试好不好使。“陶玉书说道夫妻俩换了身衣服,把脱下来的衣服扔进洗衣机这个时候的洗衣机都是单缸的,而且是半目动,只能洗,不能脱水陶玉书看了一会儿说明书,加好了水,又往缸里里面放了点洗衣粉,然后扭动旋钮“嗡嗡嗡.-...”

  沉闷的机械声音响了起来,陶玉书看看泡在水里的衣服被波轮搅动看,雀跃的鼓起了掌,笑容明媚灿烂。

  “呀!真转起来啦!”

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饼

  家里添了台洗衣机,陶玉书当然是高兴的虽然是半自动的洗衣机,而且连上水功能都没有,得自己往缸里面加水,可好岁不用自己手搓衣服了,一个星期至少能省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这些时间用来学习、看书,它不香吗?

  除了陶玉书这个女王人高兴之外,陶玉墨也很高兴,这回她又多了个来华侨公寓的理由了。

  周末回家吃饭的时候,听说他们家添了台洗衣机,陶玉成兴致勃勃的拽看赵丽来观摩了一番。

  这玩意儿可真不错,咱们家也该添台洗衣机了!”大舅哥如此说道赵丽没搭他的话,洗衣机她也想买,可也得有钱才行啊!

  就陶玉成一个月给家里那三瓜俩枣,还得要回去点,两人到现在也没攒下多少钱。

  转眼已是七月初,热京各大高校又到了考试季这天林朝阳正在书库摸鱼,就听看楼梯处传来瞪瞪瞪的脚步声。

  只见杜蓉满脸亢奋的上来,手里还挥舞著一张报纸“朝阳,这回你可真是火了!”

  林朝阳不明其意,杜蓉把手中的报纸拍在桌上展开,“你瞧!”

  他定晴细看,发现了杜蓉激动的原由,报纸是《解放军报》,上面有一块豆腐块大小的短信新闻之中的短信报导内容较为简单,篇幅也通常很短,文字精简,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把事实报导出去“豆腐块”的内容只有两百多个字,内容正是之前林朝阳和梁俊书通话时所提到的内容胡总目费买了三千册《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送给了前线将士们。

  官媒的习惯向来是字越少,事越大胡总买书送将士这事对于国家来说当然算不上大事,但对林朝阳本人和出版社、报社、杂志社来说确实是大事。

  之前各地报纸、杂志一窝蜂的找到林朝阳要转载《高山下的花环》,不就是因为听说了这个小道消息吗?

  如今小道消息被证实了,大家目然兴高采烈军报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山下的花环》的影响力必然会随著这条消息的传播进一步扩大,而且是广泛性的、全国性的扩大他们的转载有了读者,出版社印的书也有人买了,林朝阳这个作者还能收到稿费,因著大领导对《高山下的花环》的厚爱,大家都跟看沾了光。

  喷喷喷!你这可是入了大领导的眼啊!“杜蓉语气夸张的调侃道林朝阳笑了笑,“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人家领导是觉得小说可以用来鼓舞士气而已跟谁写的没关系。”

  “不错不错,这就学会虚怀若谷了。”

  开了两句玩笑,杜蓉下了楼。

  《解放军报》的消息传的很快,没到一天的功夫,林朝阳周围的人都知道了。

  家里人听说这个消息目然是感到骄傲的,同事和朋友们也是充满了羡幕这些都是消息对于林朝阳身边人的影响力,军报的消息最大的影响还是在《高山下的化环》这部小说本身。

  本来《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已经出版了四个多月,销量已经经历了最开始两个月的爆发期,逐渐趋于平稳军报的消息一传开后,单行本的销量顿时应声飞涨不仅如此,连许多转载《高山下的花环》小说的报纸和杂志也收到了比以前更多的读者来信,表达对于这部小说的喜爱。

  一时之间,《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发表了快一年的小说竟然再次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广大民众中掀起了一股远超发表和出版之时的热潮,趁著这股热潮,《人民文学》联系上林朝阳.说要给《高山下的花环》举办一个作品研讨会。

  《高山下的花环》本身就是在《人民文学》发表的,不管是出于怎样的目的,他们想办作品研讨会也无可厚非。

  林朝阳推辞不过,只得抽出时间去参加了研讨会,会后,章光年拉住了林朝阳,又跟他聊起加入文协的议题其实在之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过后,章光年就跟林朝阳提过这件事,当时林朝阳没有表态,章光年忙著奖项的事,这事便搁置了下来。

  这回章光年旧事重提,条件更加优渥本来作家要加入文协都得是逐级申请的,先加入区县一级文协,然后是市、省,最后再到全国文协。

  到林朝阳这,没那么多麻烦事,直接就是一步到位,成为中文协成员“朝阳啊,你要是加入了我们中文协,可就是我们中文协最年轻的成员了!”章光年用蛊惑的语气说道。

  加人文协当然是好事,不过我这人不爱开会,平时工作和写作也比较忙。

  林朝阳并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最近跟文协的人接触下来,知道这种官方机构多少是要讲点组织纪律的,而且少不了要在活动和会议上浪费一些时间,他本来就没什么时间,也不想受那个束缚,所以便想拒绝林朝阳手握看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两个奖项,作品影响力巨大,尤其是《高山下的花环》更是引起了大领导的注意,这样的人才不吸收进文协的队伍,那就是文协领导层的失职。

  章光年见林朝阳无心参与文协,心里盘算看怎么才能把他拉进队伍里朝阳,你这个年纪就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进入中文协以后必然是前途无量的别的不说,我们《人民文学》以后要吸收新的编委,你一定是重点吸收对象。”

  一般杂志的编委都是编辑部或者是出版社的内部成员,但像《人民文学》这一类的权威杂志却不同。

  它的编委会成员包括了三类人,一是《人民文学》编辑部人员,比如章光年、葛洛等编辑部领导;二是文学界的老一辈作家比如冰心、孙犁、张天翼、魏巍:还有就是文学界比较有份量的评论家。章光年若是真邀请林朝阳进入《人民文学》编委会,这个决定不可谓不大胆因为这不仪仪意味看林朝阳是《人民文学》复刊之后第一位新增的编委,同时也是《人民文学》编委会最年轻的编委在林朝阳之前,《人民文学》编委会最年轻的编委也是四十几岁,无不是国内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才二十出头的林朝阳要是进入了编委会,恐怕立马会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当然了,编委会这件事目前还只是我的一个设想,前提是你先得是中文协的成员。”

  听著章光年的话,林朝阳本来有些蠢蠢欲动,给《人民文学》当个编委,想想还是挺带劲的但章光年最后的话却让他清醒了过来,说了半天是画大饼啊!

  林朝阳顿时有些意兴阑珊老章这人,不厚道啊!

  “给《人民文学》当编委,想都不敢想啊。中文协的事,我看还是算了。”

  再次被林朝阳拒绝,章光年满心遗憾,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一点也不追求进步呢?

  几天之后,林朝阳在《文艺报》上看到了关于《高山下的花环》作品研讨会的报导内容。

  文章写的花团锦蔟,可以看出文协和《人民文学》对于这次研讨会的重视,想必也是呼应之前大领导的举动最近放暑假了,图书馆的工作也清闲了下来,林朝阳有大量的时间来看书本来年后那段时间因为买房子,他还有点写作的动力,没成想作品太受欢迎,稿费越赚越多,不仅房子尾款赚出来了,连积蓄也越来越多,甚至给林二春老两口买房子的钱都有了。

  这段时间以来,林朝阳又陆续接到了来自各地的八家报纸、杂志转载《高山下的花环》的请求,再次收获了超过两千五白块钱的稿费,稿费收入日益丰厚,林朝阳的创作动力本来就没那么足了,陶玉书又怕他写的太多,太快,会影响以后的创作状态,让他多看书、多观察体验生活如此一来,林朝阳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上班就是看书摸鱼,最近他迷上了儿本明清文人写饮食的杂文集和菜谱,下班回家就琢磨著做菜的事,经常几天也不动笔写一个字。

  这天傍晚下了班,他骑著自行车先去了趟菜市场刚到菜场门口便看见有农户挑著担子卖桃子,燕京郊区有农户种桃,每年一到七八月份便能在街头巷尾看到这些人卖桃子。

  桃子两毛五一斤,看上去远不如后世的溜光水滑,可胜在纯天然林朝阳尝了个桃子,味道清甜、汁水又多,他便买了三斤,花了七毛五进了菜市场,又发现有卖鱼的,恰好他今天看的菜谱里便有鱼的做法,就买了一条,繁鱼八毛一斤,他买的那条鱼快两斤,刚好一块五又手买了点青菜,林朝阳这才回家到了家,他便张罗著做饭,陶玉书想伸手却被他推开。

  “今天我给你做一道干炸鱼。”

  “又是看了哪本菜谱啊?”

  林朝阳要做菜,陶玉书乐得轻松别管哪本菜谱,保准你吃的流口水。”林朝阳信誓旦旦的说道。

  陶玉书没把他的话当回事,最近他沉迷做菜,菜谱钻研的很透,但贯彻到具体行动中,成功概率比较低,做三回也就能成功一次。

  激鱼跟黑鱼一样,是吃鱼的鱼,热京这边叫花。肉厚刺少,肉质鲜嫩一般清蒸、糖醋、做松鼠鱼,味道都很好。氽汤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比之一般的鸡汤、鸭汤更加鲜美。

  林朝阳今大要做的是他从菜谱上新学的干炸花,是江苏那边的做法陶玉书焖好了饭,林朝阳先把青菜炒出来,然后收拾好繁鱼起锅烧油,待油温合适,将整条繁鱼入滚油干炸,厨房里弥漫看一股鱼腥味和香味混杂在一起的味道他正在炸鱼,陶玉墨回来了,一进门便晒道:“在楼道里就闻见味儿了,今天做鱼啊?”

  她来到厨房门口,嗅了嗅鼻子,咽了口口水,“真香!”

  “盛饭!”

  陶玉书吩咐了一句,她立马放下包,手脚麻利的去盛饭,摆好碗筷林朝阳将炸得金黄的瞬鱼端上桌,香气四溢,陶玉墨馋的就差流口水了,问道:“姐夫,这是什么鱼?”

  “干炸鱼!”

  饭菜上桌,三人吃饭既然是干炸瞬鱼,自然没有什么浇头和汤汁,黄灿灿的鱼躺在盘中,旁边撒著椒盐。

  陶玉墨夹下来一块鱼肉,沾了点椒盐,塞进口中“嗯~”她忍不住发出一声幸福的鼻音,眼睛都快眯起来了,“姐夫,这道瞬鱼味道绝了。”听看她的评价,林朝阳没有高兴,而是让陶玉书也尝一口,这丫头很有吃白食的自觉,平时只要是林朝阳做菜,一律是“好吃”、“美味”。

首节 上一节 104/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