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54节
冯娟眼中闪著光彩,这年头作家的身份在很多普通人眼中是有著光环的“呵呵,没背后说我坏话就成。你们今天这是休息了?”
杜峰答道:“上午我们俩去西单逛了逛,中午吃完饭回来歇一歇,打算晚上去看个电影。”
可能是怕林朝阳再追问下去让冯娟尴尬,杜峰拉看林朝阳出了屋子,“姐天,你别问那么多。”
多吗?我就问了一句。”
林朝阳脸色促狭,让杜峰有些不好意思,“矣,这床搬到西厢房这屋,衣柜也搬过来...林朝阳指挥看让人把西厢房的家具从里到外配得整整齐齐,这个房间是之前留给杜峰的,他不由得冲林朝阳竖了个大拇指。
还得是我亲姐夫!
来回折腾了两趟,林朝阳才把今大买的家具都运到了棉花胡同,等搬完了家具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他请杜峰和冯娟吃了顿饭,聊起了他们文工团的工作和生活
第217章 挥金如土
相比起绝大多数部队来说,文工团的工作和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下基层演出和参加文艺汇演的经历总能让这些文艺兵接触到很多人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文工团里最受关注的就是冯娟他们这些跳舞的女兵,年轻貌美、身姿姣好,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表面的光鲜亮丽,同样也需要付出比常人艰辛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适用。
据冯娟说,她今年才二十岁,但左腿跟腱已经经历过一次伤病,如果以后再受伤的话,说不定就跳不了舞了,这也是冯娟要考电影学院的原因,就是想给目己留条后路,“跳不了就跳不了,换个别的工作也一样。你不是想演电影吗?咱演电影去。“杜峰说道。
林朝阳看了杜峰一眼,看这意思,他是应该还没有把李翰祥的电影告诉冯娟,林朝阳见状也没说什么。
聊了一会儿,杜峰问林朝阳:“姐夫,我看你买的那些家具里,不全是用的?”
“用来收藏的。”
“收藏?”
这个名词在如今还是固很陌生的词汇,杜峰好奇的问道:“家具还能收藏呢?”
“一般的家具肯定不行,得有年头的家具才行。”
“收藏来干嘛?”
冯娟问了一个看似很无聊的问题,但却代表了这个年代许多人的思想他们的脑海里没有“古董会开值”的概念,自然也不理解收藏的意义这个属于个人喜好。”林朝阳说了一句,这种事他也没刃法跟冯娟解释太多。
杜峰问道:“那字画、瓷器什么的,你也收藏吧?”
“嗯,有合适的肯足会收藏。怎么,你有?”
杜峰连连摆手,“我哪有那玩意啊,儿老贵!那回我跟朋友去古玩商店,一幅齐白石的画,要一千五白块钱,还得要外汇券才行,简直是抢钱!”
一千五百块钱确实贵,相当于是如今普通工薪阶层两年不吃不喝的工资了,但要是能拿下一幅齐白石的画,就太值了。
放到三十年后,价值少说也能翻个两三万倍林朝阳感觉他的时间和精力明显有点不够用,今天跑了一天才买了点家具这要是想把燕京大大小小的文物商店、信托商店这些地方都逛一遍,少说也得个一年半载的时间,以后还得时不时的跑去守株待兔,随时看看有没有好东西,他看了看杜峰,觉得小舅子倒是个可以帮忙的好劳力。
不过这会儿当看冯娟的面,他也不好跟杜峰说这些话,等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吧又一个周末,林朝阳这回没去信托商店,有了上周的经验,他觉得自己一个人跑信托商店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他先跑到燕大拉来了阿毛,带著他一起来到了故宫的外宾服务部,他今天打算来一次大采购。
来到养性斋门口,又碰见了之前认识的保卫李天宝,“谈,林哥?你咋来了?“李天宝看到林朝阳很是惊奇。
林朝阳笑看说道:“陪朋友来逛逛故宫。”
李天宝看了一眼林朝阳身边的阿毛,“外宾朋友啊,快请进!”
有了阿毛在身边,林朝阳轻松的进入了养性斋内。
这里的装潢和布置与如今绝大多数国营商店都差不多,商品都摆放在柜台和货架上想要查看商品得经过售货员才行。
阿毛事先经过了林朝阳的指导,表现的像模像样,进了养性斋之后对著那些商品指指点点,林朝阳在旁边假模假式的介绍,然后阿毛再让售货员将东西掌出来看看,这个不错!”
“哦,这个也很好!”
“我的天!这简直是一幅杰作!”
外宾服务部出售的商品主要是珍稀古董字画的复制品、工艺品和当代书画家的字画。
对于林朝阳来说复制品和工艺品基本没有收藏价值,所以他的目光都锁定在了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上面。
阿毛表情夸张的展现出对于这些书画的欣赏,言语之间满是赞美,仿佛发现了艺术宝藏。
绝大多数来故宫旅游的外宾对于中国书画并不感兴趣,尤其是当代书画,他们对瓷器、玉石、宝石之类的东西更感兴趣今天难得看到一个老外对于中国书画如此痴迷,让外宾服务部的几位售货员忍不住产生一种自蒙感。
“太美了!这些画简直是太美了!我要买下他们,通通买下来。”阿毛看似激动的忘乎所以。
林朝阳忍不住”提醒道:“先生,这些画作都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价值开不高。”
“你到底在说什么?”阿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著林朝阳,“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我要把他们都买下来。”
见阿毛如此坚持,林朝阳只好无奈的对售货员说,“我朋友想多买一些字画,我看你们这里的画作也没多少,就这些了吗?”
售货员连忙说道:“还有还有,我们这里还有很多。”
有徐悲鸿、齐白石这些大师的作品吗?”
“有是有,不过他们的作品都是藏品,不对外出售的。我们这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比他们晚一辈的当代知名画家的,比如陆俨少、吴作人、李可梁、蒋兆和这些人。”
林朝阳有些遗憾,说道:“那你先紧售价高的掌,我这位朋友不差钱。“售货员闻言大喜,还以为林朝阳是在帮他们的忙,连忙去取画。
故宫服务部展示的这些当代书画作品的创作者如今大多在世,作品保有量庞大,光是他们这里积累的作品就有数干件之多。
往日这些书画作品的销量向来不好,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有钱的傻老外,他们怎么能不积极呢?
没过一会儿,售货员抱来了一大堆画作供阿毛挑选,他几乎来者不拒,无论是看见哪幅作品都说好,没用一个小时的功夫,身边已经堆了超过五十幅作品了。
一旁的售货员低声对林朝阳说道:“这位同志,你朋友看了这么多书画,是打算都要吗?”
林朝阳明白,售货员这是怕他们只是一时兴起,光看不买,到最后不付帐。
林朝阳便假装跟阿毛耳语了儿句,然后对售货员说道:*那你先把这些书画作品算一下多少钱我们把这些先付了。”
售货员闻言大喜,扒拉了一会儿算盘珠子,最后得到一个数字。
五十五幅作品一共9063块外汇券,其中最贵的是一幅傅抱石的《湘天人》,售价高达750块,其他的作品售价从三四百到一百多不等。
听见售货员的报价,林朝阳心里一跳,才五十五幅就要这么多钱,不过他想到售货员拿来的都是售价高的画作,这个总价也很合理,这些作品估摸著也算是故宫服务部对外出售商品里面的精品了。
他摸了摸兜,好在今天带的钱足够多林朝阳对阿毛说道:“就这些吧。”
阿毛从善如流,“好。“来的时候,林朝阳带了一万块外汇券来,走的时候剩下不到一千块,眨眼之间挥金如土。
五十多幅画作包装完之后光是林朝阳两人可拿不了,故宫服务部特地派了一辆车帮他们送东西。
车子停在华侨公寓院门口,林朝阳和阿毛一趟一趟的往楼上搬东西“买了这么多?”
最近林朝阳一直在鼓捣收藏的事,今天一大早出门的时候还跟陶玉书说了要去故宫服务部买画,她也没当回事,没想到才一个上午的时间,竟然抱著这么多画回来了。
“买的都是故宫服务部的精品画。”
林朝阳一脸占了大便宜的喜悦之情,让陶玉书哭笑不得“钱都花了?”
没有,还剩一干块。”
陶玉书抱怨道:“照你这么个花法,家里的存款两大就得花光了。”
林朝阳连忙说道:“这回买完暂时就不买了。”
陶玉书敏锐的察觉到了他话里的潜台词,“暂时不买了”不代表“以后不买了”
丈夫走上收藏这条道路,是条不归路啊!
照他这么个花法,以后家里还怎么攒钱。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陶玉书将林朝阳拉到沙发上,严肃的对他说道:“就算是这些古董字画以后能升值,可你也不能把钱都花在这上面啊!”
林朝阳今天见猎心喜,一下子花了家里超过三分之一的积蓄,被陶玉书这一提醒,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目己了解未来趋势,但陶玉书和家人并不了解,让他们完全理解目己是不现实的“你说得对,那就这样,以后稿费的四分之一用来搞收藏,你觉得怎么样?”
对林朝阳来说,花一千块钱搞收藏还是花一万块钱搞收藏区别开不大,他总不能把所有宝贝都收拢到自己手里来,陶玉书想了想,觉得这个提议还算合理,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办,你以后注意点。”
“嘿嘿,见猎心喜、见猎心喜。”
陶玉书又忍不住问道:“你买这些画,以后真的能值钱?”
以前林朝阳就跟她说过收藏这个话题,陶玉书当时并没有什么概念,可如今前前后后上万块外汇券花出去了,她心里总感觉有些没底林朝阳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道:“你知道李翰祥来燕京以后都买了什么东西吗?”
陶玉书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指了指那些画作,“这个?”
“不光是这个,瓷器、玉器、文房四宝、漆器、家具、绣品-.----只要是跟古董沾边儿的他都买。”
林朝阳说的是真事,李翰祥来内地拍电影,闲暇之余最喜欢逛的就是琉璃厂、荣宝斋、中国画店这些地方。
因为拍戏的原因,他对唐、清等朝代颇有研究,因而也有了艺术品收藏的爱好,每次到内地来,他只要有时间就会买一些古董字画就我现在买的这些东西,要是拿到香江去,立马就能翻几倍。”
林朝阳的说法很保守,现阶段香江那边对于国内的古玩字画认可度还不算太高,可即便如此,也足够让陶玉书安心了。
林朝阳将书房腾出了一个角落,专门用来放画。字画不像家具,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苟刻,现阶段华侨公寓是最适合这些画的地方。
他这次选择去故宫买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些画不像瓷器、家具那么占地方。
我看以后得专门找个房子来给你放这些收藏!“陶玉书说道林朝阳拍手笑道:“你这个提议好,争取以后多买几所房子,把里面都装满。”
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你先把这里和棉花胡同填满再说吧。”
第218章 有女婿了不起啊?
周六这天一早,去上班的时候林朝阳掌了一幅卷轴出门,陶玉书问道:“你上班拿这东西干什么?”
“你不懂!“林朝阳冲她神秘一笑。
陶玉书略一思考便知道他要干什么了,“你不会是要拍我爸的马屁吧?”
“庸俗!我这怎么能叫拍马屁呢?我这是请爸给品鉴品鉴!”
陶玉书眼波含笑。
下班之后,林朝阳来到陶家,进门陶玉成就看著他拿的卷轴,问道:“朝阳,这什么呀?”
“前几天去商店买画,正好看到有一幅字不错,我让爸帮我看看。”
陶玉成闻言满脸好奇,跟看林朝阳进了陶父的卧室这会儿陶父正戴著老花镜在看书,“爸,朝阳给你带了好东西来!”
陶父摘下老花镜,笑呵呵的问道:“什么好东西啊?”
林朝阳将卷轴徐徐展开,陶父又戴上老花镜凑近仔细观察,沈尹默的字啊!”
沈尹默生于1883年,早年留学日本,后任燕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他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在书坛与于右任并称”南沈北于”,到四十年代又有“南沈北吴”直说。
五十年代之后,其书法水平臻至大成,被徐平羽先生谓之:“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故宫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他的书法:“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