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55节
林朝阳拿来的这幅字是沈尹默目己写的一首诗,诗名《秋明室杂诗》:少读溶翁诗,每发下士笑。晚学差有味,犹愧未闻道。雾雾干载间,斯人惜怀抱。森泓不可言,悲深知语妙。
《秋明室杂诗》用的是楷书,沈尹默的书法取法二王,书体庄重又不失活泼,法度严谨、线条功夫一流。
陶父仔细观察了半天,面带欣喜,回味著说道:“清隽秀朗,风度翩翩,沈尹默的楷书,好啊!”
一旁的陶玉成看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只觉得这字写的确实是好看。
这字是怎么来的?”陶父问道“在故宫服务部买的,他们那现在卖书画。”
沈尹默的字也卖?”
陶父听到这话有些不太高兴林朝阳如实道:“傅抱石、李可染、吴作人、启功....-.这些大家的书画都卖,都是面向外宾的,不过老外不太认这些东西,反倒是对工艺品比较感兴趣。”
陶父闻言啃然叹道:“明珠暗投,暴天物!”
林朝阳笑著说道:“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存世太多,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再过三五十年,估计就不是这样了。”
陶父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林朝阳将卷轴慢慢卷起来,放到陶父桌上,“您平时爱写字,多看看沈尹默的字参详参详,说不定什么时候福至心灵,功力又能更进一步。”
看看就行了,拿回去吧。”
我又不懂书法,放我那不是白瞎了吗?”
林朝阳要是送他别的,陶父恐怕想都不想就会拒绝,可林朝阳送的是沈尹默的字,这恰恰摇到了陶父的痒处,因此拒绝的意志并不坚定。
陶玉成看看父亲的神色,说道:“爸,这是朝阳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是啊,爸。您看沈尹默的字,端正平和,跟您的为人相得益彰啊!”林朝阳说陶玉成深深的看了林朝阳一眼,妹夫,过了。
陶父见猎心喜,本来意志就不坚定,被两人这么一劝,便不再矜持,收下了这幅字。
“谈,爸,沈尹默跟你也算是半个同事吧?“陶玉成问道他在燕大的时候我还没上大学呢,面都没见过。“陶父说“哦。”
送完了字,陶玉成和林朝阳从房间出来。
“朝阳,你不说故宫的字画都是卖给外宾的吗?你怎么买到的?”
找个外宾不就行了吗?“林朝阳轻笑道还能这样啊!“陶玉成恍然。
这时陶母从厨房出来,陶玉成对她说道:“妈,朝阳送了爸一幅字,沈尹默的字。”
好端端的,送字干什么?”陶母不解的问道我去买画,正好看到有沈尹默的字,想看爸不是爱写字嘛!”
陶母微微颌首,脸色欣慰,“朝阳有心了。”
正监督陶希文写作业的陶玉墨问道:“姐夫,沈尹默的字得不少钱吧?”
没多少钱。“林朝阳敷衍了一句。
他走了过去,将一个五彩斑斓的方块放到书桌上,立马就吸引住了陶希文的目光“魔方!“陶希文激动的大叫了一声,立刻一把抓住一个立方体的塑料玩具,六个面有六种颜色,每个面都由九个正方体组成,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六个面调成相同的颜色。
今年以来,这样既益智又有趣的玩具仿佛一夜之间就在中国的青少年之间流行开了。
陶希文喜滋滋的摆弄看手里的魔方,连作业都顾不上写了,另一旁的陶希武眼巴巴的看著哥哥的新玩具,满眼都是羡慕,林朝阳又从兜里掏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魔方,“给!”
陶希武这才喜笑颜开,掌看魔方就鼓捣了起来,“姐夫~”陶玉墨抱怨了一声,她正监督两个侄子写作业呢,被林朝阳这么一搅和,还怎么写作业?
你都多大的人了,没礼物了。“林朝阳玩笑道。
陶玉墨气急道:“我是那个意思吗?”
赵丽走进房间,看到两个儿子手里的魔方,对林朝阳说道:“朝阳,让你破费了。”
嫂子,都是一家人,那么客气千什么?正好那天进城看到商店有卖的。”
赵丽又冲着两个儿子喊道:“你们两个,谢没谢姑父呢?没礼貌!”
两兄弟刚才看到魔方早就忘乎所以了,被母亲这么一说,才乖巧的说了一声,“谢谢姑父!”
林朝阳笑著说道:“不客气,玩吧!”
这会儿陶玉书才刚到家,见林朝阳用礼物把一家人哄得高高兴兴,她脸上也满是笑容。
陶玉成偷偷的问她,“朝阳给爸送了一幅字,沈尹默的,你知道多少钱吗?
字画是从故宫买来的,买回来之后林朝阳把票据都交给了陶玉书,以她的性格当然要清点,所以对林朝阳买回来那些字画的价格,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邮一幅?“陶玉书问。
“《秋明室杂诗》。”
陶玉书说道:“花了八十五块钱。”
“外汇券。“她又强调了一句。
“斯~”陶玉成吸了一口气,“朝阳为了拍爸的马屁真是下血本儿啊!”
自己说丈夫拍马屁行,别人说她可不乐意听,陶玉书给了哥哥一个白眼球,人家送东西就叫拍马屁?那你也拍啊!”
陶玉成汕笑道:“我不是没钱嘛!”
他理直气壮的语气让陶玉书懒得说话,兄妹俩正嘀咕的时候,朱光遣也来了,淘父见他来了,又把刚才已经卷好的字展开,装模作样的看看,“嗯,不错,不错。”
这顿时引引起了朱光遣的注意,凑了过去问道:“看什么呢?”
没什么,朝阳刚送了我一幅字。““哦。”
朱光遣本来并未在意,可眼晴扫过字迹,露出几分讶色,“沈尹默的字啊?”
嗯。”陶父的眼神放在字上,看起来十分专注,只应了一声。
朱光遣鳖了一眼老友的状态,咂摸咂摸嘴,“沈尹默的字啊,一般。”
口气可真不小,你比他写的好?“陶父挪输道你这话就属于抬杠了。我说菜不好吃,是不是还得会烧菜?
“那他的字怎么就一般了?”陶父追问。
他的字用笔太实,运笔跟抓烧火棍一样,少灵动飘逸。“论挑毛病,你是大帅级的。这叫谨守笔法,这才是书家。一味追求飘逸灵动,好比一个姑娘,明明身形脸蛋已是上上之选,却偏偏还要作出矫揉造作的媚态来撞首弄姿,才叫落了下乘。”
两人拌了儿句嘴,谁也说不过谁,最后鸣金收兵朱光遣幽幽的对林朝阳说道:“你小子还挺会拍马屁!”
林朝阳笑眯眯的说道:“朱伯伯,您要是喜欢,我也送您一幅。”
“稀罕!“朱光遣表情不屑,“我那好几幅于右任的字呢,就你爸把沈尹默的字当个宝。”
“我这是女婿送的!”
陶父一句话让朱光遣陷入了沉默。
有女婿了不起啊?
七月之后,又到了高校的考试季,家里两个大学生,都在筹备考试,林朝阳说话都得注意不能太大声,好在上班依旧可以自由自在的摸鱼。
这日上午,他正捧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梁佐和李彤找了过来,说是要请他吃饭,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两人写的那篇文章发表在了《红楼梦研究集刊》上。文章原本七千多字,经过林朝阳的指导,两人扩充到了一万五千字,稿费也足足翻了一倍,两人今天刚收到稿费,特地跑过来要请林朝阳吃饭,林朝阳欣然应允,本来以为就他们三人,结果到了校外的长征饭庄才发现,77级中文系的男生竟然来了十多个,还有儿个78级、79级的。
“你们俩这点稿费算是白领了!“林朝阳调侃道没关系,就图个高兴。“梁佐笑起来眼晴眯成了一条缝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酒量、饭量都是人生最巅锋的时候,聚在一起气氛异常的火热。
吃吃喝喝过后,不知是谁提起了毕业的事,饭桌上突然弥漫起了惆怅的情绪77级的学生是78年2月份入学的,毕业是在82年1月份,这个学期马上结束,再有一个学期,他们就要毕业了。
按理说距离毕业还有半年,大家的愁绪来的有点早可这段时间,班里几个准备出国留学的女同学已经陆续收到了各自申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查剑英去了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英语系、吴北玲去了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东亚系,张玫珊去了伊利诺伊伊大学东亚系,八月开始就会陆续前往美国另外班里儿个同学也会在九月份参加研究生考试,虽然距离毕业还有半年多,但77级中文系全体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却很短了。
在一起相处三年多,一想到马上就要天各一方,离别的愁绪自然涌上了心头。
林朝阳对于他们这些人的心情没有太多共鸣,他与77级的学生们相熟不假,但身份不一样,没那么多感触。
吃完饭后,男生们带著几分酒气回了学校,林朝阳与众人分开,回到图书馆后,杜蓉交给他一封信。
第219章 《棋圣》
信是刚送来的,寄信人是在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上认识的陆文雨,授奖仪式后,林朝阳请那些获奖作家们吃了顿饭,他的手艺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前段时间,刘听武来找林朝阳帮《渴望生活》写个序,还提到了陆文雨,不知道这次来信是有什么事。
朝阳文兄:展信佳。前几日收到听武的来信,说待我下次进京,你要隆重款待一番,上次招待之情尚未答谢,实在是不胜感激。
想来想去,不知礼尚往来该回些什么。本想给你寄点茶,又想到仲春已过,不是时候,明年开春定当送上二斤新炒的碧螺春给你品品陆文甫身上有传统文人的风气,深刻的贯彻进了他的为人处事之中,他在信里聊了请客吃饭和送茶的事,然后才说了这次写信的目的原来是三月末那次请客吃饭让他有了点灵感,他本人也爱好美食,想写一部关于美食的小说。
写美食当然不能只写美食,其中必然要涉及到社会变迁、历史发展和人性脉搏,林朝阳既懂小说,又懂美食,所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陆文甫便想来信与林朝阳交流交流,看完陆文甫关于小说的设计和想法,林朝阳立刻联想到他最为人所知的代表作《美食家》。
《美食家》是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时间线贯穿了解放前到改革开放之后,但并不是那种反应历史斗争的鸿篇巨制,反而是从细微处入手。王角朱目治一生忙看的就是如何吃,如何让自己吃的称心如意。
旧社会他能靠著祖产过的有滋有味,因为不抽鸦片、不赌博、不嫌唱,只对美食情有独钟,反倒让他在嘴嗡嚼中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后,时代变化,朱自冶竟然从一个浑浑噩噩的吃客变成了社会名流美食家。
这篇小说表面上大讲“吃经”的小说,在一大堆有关吃喝的有声有色的描绘中却隐藏著非常深刻的思想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多变、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发表之后便迅速受到了文学界的好评,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陆文雨在信中描述的情节,与林朝阳读过的《美食家》有许多相像之处,想来应该是同一部小说了。
林朝阳没想到一顿饭竟然能让陆文雨提前写出了代表作,他心情愉悦的给陆文雨回了封信,在信中肯定了他的想法,鼓励陆文甫一定要将这部小说写出来。
又过了两天,燕京各大高校的期末考试陆续结束,陶玉书、陶玉墨两姐妹没了学习任务,家里的气氛也轻松了下来。
陶玉墨规划著名准备趁著这个暑假去一趟北戴河,林朝阳问:“看样子没少攒钱啊?”
陶玉墨立刻警惕的看了他一眼,好像护食的小松鼠,“没攒多少钱。”
“跟你姐一样财迷。”
“你信不信我告诉我姐?”
“你个小叛徒!还想不想赚钱了?”
听到林朝阳的话,陶玉墨的眼睛亮了,“又有信了?”
今年一月,《梵高之死》在《当代》以专号的形式发表,小说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发表小说的当期《当代》最终销量达到了115万份。
单纯从数字来说,《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杂志时不时销量也能破百万份,但这期《当代》的不同之处是在于,杂志原本的销量基础并不高《当代》1979年创刊,第一期销量7万份,第二期13万份,销量涨幅平稳,但跟其他知名文学杂志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80年《当代》发表林朝阳的小说《赖子的夏天》,销量一举突破50万份,此后杂志销量就一直徘徊在三五十万份之间。
近几年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代》创刊一年就有如此成绩,固然是值得肯定的。
但问题是,这份刊物背靠的是人文社这个庞然大物,自筹备之日起,《当代》对标的便是《人民文学》和《收获》这样的顶尖文学杂志这样的成绩,终究是差了两者不止一筹。
别说是跟《人民文学》和《收获》比了,就是与同在燕京的《十月》和《燕京文学》相比也略显逊色《十月》可是创刊号就卖出了55万份,《燕京文学》影响力不如一线文学杂志,但杂志销量一向不俗结果今年一月开始,平地一声雷,《梵高之死》发表,迅速引爆了读者们的阅读热潮,一举将《当代》的销量带到了百万份以上这期之后,杂志的销量虽然有所回落,但依旧达到了七八十方份,足以与人民文学》《收获》这两份顶尖杂志媲美恐怖的销量带来的是强大的影响力,《梵高之死》在读者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在文学界取得了不俗的评价。
如果不是一小撮人上纲上线的对《梵高之死》里面的部分内容进行泛政治化批评,这部小说在读者群体和文学界的评价可以说堪称完美也因著超高的口碑评价,这半年来编辑部隔段时间就会送来成包成包的读者来信,仔细算算,少说也有一万五六千封信了。
如此海量的信件,林朝阳当然不可能自己全部处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小姨子这个廉价劳力处理的这半年靠看帮林朝阳处理信件,陶玉墨赚了四五十块钱,陶玉墨两眼放光的盯著林朝阳,他笑了笑,“快了,下部小说不是马上要发了嘛!”
“那不著急。就算是发表了,少说也得半个多月才有大面积的反馈,那时候我都玩完了。”
陶玉墨又问道:“对了,前段时间我姐不是说暑假你们俩也要去参加笔会吗?”
林朝阳一脸不在意,“章德宁那人说话就没个准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林朝阳这话有点武断,他跟小姨子说完这话的第二天,章德宁便跑到了华侨公寓来,说《燕京文学》准备在下周举行笔会,地点定在了黄岛“黄岛在哪?“陶玉墨从章德宁口中听到了这个名字忍不住问了一嘴。
“黄岛就在青岛,以前是胶南县,现在变成了青岛的黄岛区。”
“哦,就是青岛呗。”
章德宁又说道,“这次笔会大概半个月时间,我们先在黄岛住几天,然后去到济南、泰安。”
“半个月啊!“陶玉书沉吟了一下,她现在放暑假,时间倒是有,半个月用在笔会上,回来学摩托车驾照也赶趟。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