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93节

  跟林朝阳聊了一个多小时,林二春吃完晚饭才风风火火的离开。

  据他所说,现在手里那三套院子已经租的差不多了,每年基本净挣三千块左右,而三处院子的房款再加修缮费用也就两万四五,林二春不会算什么租金回报率,但他对这个数字是相当满意的。

  用他的话说,这买卖能干!

  接下来他还得多弄几套四合院往外租,老头子在为他那点租金沾沾自喜,殊不知他儿子图的却是屋价。

  未来这些四合院将会飞涨的程度,哪怕林朝阳再经历一遍也会觉得恐怖如斯。

  晚上,小冬冬已经睡了,陶玉书倚著床头在看稿件,林朝阳劝道:“歇歇吧,回家也工作,你就不累吗?”

  “看稿子而已,有什么累的?”

  像陶玉书这种自我要求极高的人,内卷对她来说已经成了常态,哪有什么累不累的。

  她拉著林朝阳说道:“诶,你看这稿子,写的挺不错的,作者还是我的小师弟。”

  “小师弟?也是你们燕师大的?”

  “对啊,说是大四,我觉得挺有潜力的。”

  她说著将小说递给了林朝阳,他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写的还可以,是挺有想法。不过要是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恐怕还差点意思。”

  “有潜力嘛。哪个杂志都说要培养、挖掘年轻作家,可真正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又有几个呢?

  我听别人说,现在有些省级文学刊物的编辑已经不怎么读自由来稿了。

  我们《人民文学》在这方面更甚,牌子大、名气响,编辑们也有包袱,就怕发的作品水平不够,受到批评。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要想让杂志能够保持长久的活力,适当的为年轻人创作一些条件也是理所应当的。”

  林朝阳说道:“所以老王才把《人民文学之友》的工作交给你啊!”

  过年那会儿,林朝阳去谌容家聚会,王蒙给他谈了要办创作函授中心的事,其中就包括了要为《人民文学》创办一份副刊《人民文学之友》的事,并把这件事交给了陶玉书。

  上个月,这件事已经文协内部通过了讨论,陶玉书也成了《人民文学之友》的副主编,主编还是王蒙。

  让陶玉书这样一个年轻编辑成为副主编,哪怕是副刊,也足可见王蒙对她的器重,不过这件事在《人民文学》内部倒也没掀起什么议论。

  主要是《人民文学之友》暂时的定位还只是为了配合创作函授中心而创办的副刊,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取消了,陶玉书空有个“副主编”的名头,待遇一下没变。

  再就是陶玉书到编辑部以来,工作态度和成果也确实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审稿量,她就吊打编辑部所有人。

  毕竟这年头可不流行加班,也就她这种习惯了自主内卷的人才会乐此不疲的加班。

  “有了《人民文学之友》当然会好一点,但副刊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人民文学》每期的销量一百四五十万份,副刊五万份的销量恐怕都是一大关,影响力与主刊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是给年轻作家了一点锻炼空间,但力度还是太低了。

  人家真要练手,发地方小刊物不是更简单吗?”

  接手《人民文学之友》的工作后,陶玉书的压力很大,同时对于领导的理念也并不很认同。

  “治大国若烹小鲜。你和老王站的位置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站在老王的位置,一切以稳为主,《人民文学之友》的作用更像是一台备用的造血机器。

  要是真一上来就一股脑的挖掘大批新作家、新作品,很容易出问题。”

  陶玉书思考著他的话,点了点头,“也是,我就是想捧出两个名满全国的青年作家来。也许等我当了领导,可能比他还保守。”

  林朝阳笑著问道:“那这回捧捧这个小师弟?”

  陶玉书将稿子收回去,“算了吧。你都说差了点功力,我也不能总去跟领导争取,先跟他保持联系,指导指导他。”

  时间一晃到了五一,《闯关东》发表至今,外界的反响已经逐渐热烈起来,林朝阳到陶家吃饭,在朗润湖公寓楼下碰上了谢勉,谢勉还拉著他讨论好一阵小说。

  住在楼上的吴祖缃听说林朝阳来了,特意跑到了陶家来。

  见到林朝阳,他满脸笑容的夸奖道:“你小子可以嘛!这回的小说当真不一般。”

  吴祖缃叱咤文坛的时候还是在近半个世纪前,能让他忍不住找来跟林朝阳聊起来,可见《闯关东》在他心目中的份量。

  至少林朝阳写了这么多年的小说,这还是头一回。

  “能得您老一句夸奖,我这小说没白写。”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

  吴祖缃又拉著他饶有兴致聊起了小说里的一些细节,听著他的解释,吴祖缃不住颔首。

  “嗯。你在创作上真是成熟了,有些东西我都没有想到。”

  “这都是跟你学的好嘛!”

  林朝阳恭维了老头儿几句,哄的他得意洋洋,眉开眼笑。

  其实他的恭维也是实话,早两年林朝阳住在陶家时,时不时的就要去楼上跟吴祖缃交流交流,也算是受了吴祖缃的栽培。

  他这样的待遇别说是现在的学生了,就是77级的学生们也未曾享受过,几乎就是亲传弟子的级别。

  聊了一阵,吴祖缃又忍不住问起了林朝阳后半部的故事,这一期《花城》上只发了小说《闯关东》一半的内容,不光是吴祖缃,所有的读者都一样,对后半部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林朝阳简要的给吴祖缃讲了讲后续的大致情节走向,吴祖缃听了听,摆手道:“好了。知道个大概我就放心了,我就担心虎头蛇尾,现在看来故事还是完满的,保持住了前半部的高水准。”

  两人又聊了一阵,陶家准备吃午饭了,陶父留饭,吴祖缃欣然答应。

  吃饭时,他对陶父说道:“老陶啊,你们家这个女婿可没白找,给你长脸了!不对,以前人家说朝阳是你女婿,现在得说你是朝阳的岳父才对。”

  吴祖缃与陶父是二十年的邻居,楼上楼下住著,关系甚好,听著他的玩笑,陶父脸上的得意很内敛。

  “朝阳自己有才华,又肯努力,走到今天都是靠他自己。”

  “果然是自家女婿自己夸!”

  等吃完了饭,吴祖缃正打算告辞,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陶玉墨去开门,发现竟然是谢勉、洪子成等几位中文系的中年讲师。

  原来是刚才洪子成等人从谢勉口中听说了在林朝阳出现在了燕园,立马纠集了大部队来到陶家。

  自从变成了图书馆的吉祥物后,林朝阳出现在燕园里的频率比以前少多了,基本就是来陶家吃饭才会出现。

  本来平时谢勉、洪子成等人也没什么见他的需求,可最近这些天《闯关东》发表,立刻便在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追捧的潮流来。

  这部小说在学生们中间引起的反响尤其热烈,评价极其的高,洪子成等人都是中文系的老师,小说他们也看了,确实名副其实。

  今天正好逮到林朝阳出现,他们自然想跟林朝阳好好聊聊这部小说。

  弄明白了情况,吴祖缃哈哈笑道:“这成接力赛了!你们跟他聊吧,我先走了。”

第366章 燕京,我跟你一起去!

  第376章 燕京,我跟你一起去!

  洪子成、谢勉等几人在陶家待了快两个小时,直聊到下午三点多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今天这番谈话,过一阵少不了要产出几篇评论或者论文出来。

  在他们几个面前,林朝阳就跟游戏里的BOSS一样,纯纯是用来刷经验的。

  等几人走后,陶玉成语气中带著惊叹说道:“《闯关东》一发表,朝阳这声望看起来又上了个档次啊!”

  “哪有什么档次,只是大家对作品好奇,都想找我聊聊而已。”

  陶玉成道:“你就别谦虚了。我在我们学校都听到不少讨论你这部小说的声音,好评如潮。

  本来前一阵寻根文学那股风起来的时候,我们学校还有些学生骂你呢。这回《闯关东》一出,全没动静了!”

  陶玉书疑惑道:“还有这事呢?”

  “那可不?学生嘛,听风就是雨。前段时间寻根文学吵的凶,有些人纯粹是想要标新立异,跟著凑热闹也要批判朝阳两句。

  这几天《闯关东》一出,大家都说《闯关东》是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那些反对者想批评都找不到角度。

  写的实在是好,我最近也看呢。”

  陶玉墨附和著说道:“本来这个月燕京出版社出了《百年孤独》,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间闹的沸沸扬扬,那些爱好文学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

  可这回姐夫的《闯关东》发表后,《百年孤独》在我们学校学生群体中掀起的动静都小了,全是讨论《闯关东》的。”

  《闯关东》的发表压制了刚刚出版的《百年孤独》的讨论声,这当然不能说明前者就要优于后者。

  《百年孤独》再火,也只是外国作家的作品,林朝阳出道这些年,积累的读者基础肯定不是《百年孤独》能比的。

  不过从舆论传播的角度而言,《闯关东》发表后所表现出的影响力确实已经超出了一般当代文学作品所应该有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以往林朝阳任何一部作品发表、出版后的效果。

  就比如五一结束后的《燕京文学》上出现了一篇文章《<闯关东>: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文章署名为李拓。

  这篇文章是之前李拓在林朝阳家看完了完整版的《闯关东》后所写的,全文洋溢著对这部小说难以抑制的喜爱,充斥著溢美之词,对于林朝阳这个作者,他更是吹捧到了令一部分人感到不适的程度。

  “……这是一部宏大的的民族史诗,一轴斑斓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全文六十余万字横跨清末民初直至抗日战争爆发,跨越了封建时代与民主共和两个历史阶段。

  三十年间世事沧桑,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列强欺辱……古老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残酷惨烈的磨难。

  许灵均将这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浓缩的化为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构思精巧、跌宕起伏,家仇国恨交错缠结。

  在许灵均精心结构的历史舞台上,古老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振聋发聩的人生活剧。

  就笔者侥幸提前纵观全文的观感,《闯关东》无疑是一部集历史深度、宏大叙事和民族文化价值于一身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作者许灵均的贡献,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已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充分的将复杂的历史与民间传说、地方风俗巧妙结合,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精湛的叙事技巧使得故事层次丰富,引人入胜,文字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享受……

  《闯关东》的成功证明了许灵均已经站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他的思想深邃、情感丰富、充满人文情怀,他为中国文学宝库中贡献了一部杰出的瑰宝,为中国当代文坛树立了一座难以跨越的艺术高峰,值得所有读者为之欢呼!”

  《<闯关东>: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的内容无疑是具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对于许多理想的作家、评论家而言,李拓这样的举动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以至于会让大家生出几分反感来,简直是毫无文人风骨。

  对于绝大多数单纯的读者来说,他们看的却有一种莫名的爽快,这种爽快来自于价值观和审美层面一致的强烈认同感。

  但在感到爽快的同时,读者们也有不满的地方,许多读者纷纷给《燕京文学》编辑部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夸奖文章内容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来信里主要是控诉李拓在文章中提前剧透小说后半部情节的,读者们的信里充满了不满和愤慨。

  《闯关东》分两期在《花城》发表,读者们现在才看了一半内容,得6月20日才能看到完整内容。

  《<闯关东>:震撼人心的艺术高峰》全文上万字,虽然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论述性的,但难免提到一点小说的情节,其中就有一百多字概述性的讲到了小说后半部的情节。

  本来小说分两期发表,读者们还盼著后半部早点发表一睹为快呢,李拓突然搞了这么一出,那些看过前半部的读者顿时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剧透这种事,你要么一点别露,要么就全露,便秘一样挤驴粪蛋,半遮半掩的,你恶心谁呢?

首节 上一节 293/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