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248节
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好以后,餐厅里面没有相机的人都拿着手机过来看效果了。
前面的栏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倚靠,摆拍。
陈星他们不得不换了一张桌子。
孙晓妹看着那边的人群,对陈星说道:“你不会是专业的吧?”
“答对了,我就是专业的。”
“怪不得拍得这么好看。”廖照龙说道。
陈星现在有点自得,不过表面还是很谦虚的,说着哪里哪里,也就一般……
菜上来了。
五个菜,一点红色都看不到。
反正乌镇的特色菜就那几样,东坡肉、白水鱼、马兰头香干,手工鱼丸实际上看着就和昨天吃的鱼圆差不多,但其中肯定加了别的什么,显得更加弹口。
但却没有那种纯正的鱼肉味了。
白水鱼……
怎么说呢,陈星算是替自己的粉丝尝了一点,就再也没吃过这道菜了。
香是挺香的,也好吃。
但刺多啊。
陈星本来就不喜欢吃刺多的鱼,这白水鱼不知道是用什么鱼做的,更是简直了,吃一口鱼肉吐三口刺,所以这道他觉得味道挺好的菜却成了现在这几道里面他最不推荐的。
估计喜欢吃鱼的人才会对这么麻烦的吐刺并不介意吧。
天黑了。
河对面的暖灯更加明亮了,周围也渐渐安静了下来,显得这条河上有些静谧。偶尔有人摇着船桨慢悠悠从河上经过,那种哗哗的水流声,还挺令人回味的。
孙晓妹他们今晚就住在南栅了。
这边小旅馆很多,空的房间也多,关键是便宜。
陈星吃饭的时候刷手机,订到一张西栅民宿的票,陈星就和他们在这家餐厅外面告别,又去买了一张门票重进景区。他主要想看看景区里面的夜景,不然也和他们一起在这边随便找酒店住。
逛古镇要是不看看夜景,那不就是白来了?
南栅地方虽然说也是古镇的一部分,但他更像西安城门下的那些小巷子,有种浓厚的人文气息。但就和小妹说的那样,唯独缺少了属于古镇的那种韵味。
西栅景区人还挺多。
两个收费的景区,其中一个六点的时候就关门了,但西栅这边要十点才停止营业。
东边古建筑,古文化什么的比较多,可以看到传统的木雕,蔑编,蓝印花布等等这样的手工艺表演,更有古镇的那种味道。但是人多,太多了。
而西边,人相比白天的东栅来说行人少了很多,但太亮了。
之前陈星吃饭的时候看到的暖灯就很不多,但西栅里面的灯光难道不是光污染吗?
陈星拿着钥匙牌沿水而上,按门口的编号找到酒店。
民宿的名字就叫梨园客栈,住一个晚上的收费不低,之前也不知道谁退掉了房间才被陈星看到。介绍上说能看到评弹表演,果然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苏州评弹《青蛇传》,晚上八点。
八点也快了。
陈星进去先办了入住。
说是客栈,但陈星怎么感觉他们像二道贩子似的,办理好入住以后客栈让陈星等一下。然后很快就有一个中年阿姨一路笑着,一边和陈星介绍乌镇的景色,一边把陈星带到不远处的一间屋子里面。
客栈统一装修了附近的民居,屋内都按照三星级,或者四星级的标准装修过,每一个入住民宿的人都有不同的房东照顾,比如陈星这间民宿的房东就是带他过来的阿姨。
之前看到的门牌,除了办理入住的手续之外,就仅仅是一个戏院了。
阿姨看陈星想去听评弹,就说道:“其实我们这边还有一个地方听评弹的,是免费的,在前面的水上。”
陈星往她手指的地方看了一眼,顿觉不妙。
那边的光污染更严重了,所谓的水上舞台被屋子挡着,看不到,但房子的上面却能看到那闪烁着弯曲成酒杯与麦克风形状的霓虹灯……完全是演唱会的架势。
这一点也不传统!
第263章 苏州评弹
八点还没到,陈星在外面拍了会儿照,等到天上开始下雨了陈星才回去。
水上舞台的声音他站在外面听得到一些,但那并不是纯粹的评弹,感觉主要还是戏曲,评弹只是穿插在其中而已。
好在他们客栈的小舞台很正宗。
陈星拍完照回去的时候前面的位置已经没了,整体的布局是和茶馆类似的,只是前面的位置摆了两张椅子和一台桌子,桌子上放着三弦琴。
椅子上坐的应该就是评弹演员了。
两位先生一男一女,三四十的样子,女先生穿着水蓝色的旗袍,与外面的水乡夜色配合十分融洽,她拿着一把琵琶,表情不多,但眼神很温柔。
另外一位穿着朴素的衬衣牛仔裤,一双手却显得比别人优雅,掌大而软。他不看风景,时而闭目养神,时而望着窗外的流水,神情略带疲惫。
估计这两天表演得有些多了,陈星心想。
陈星没他这样的定力,见表演还没开始就频频望向外面。
江南的古镇,总是和水脱不了关系。
这里的格局和之前他吃饭的地方类似,进屋以后都有一面墙是空的,临水的,正好下雨,对面的路上还有人撑伞雨中步行,在这样古镇的景色下,情调拉满。
陈星被对面的行人吸引了很长时间的目光,回过神来时有人上台说表演快开始了。
再看舞台的时候,那个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正在往身上套一件大褂,他并不是把长衫随便套在身上,而是仔细扣好每一粒扣子,并用手抚平褶皱处。
所有动作,都是寂寞而利索的。
主持的人上去问了问,见他们都准备好了,这才对台下几十个观众说道。
“那么好,现在请大家听评弹,青蛇传……”
陈星之前以为牌子上写错了,没想到这出曲目真的叫青蛇传,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故事。
演奏开始了。
陈星刚听了一个开头,然后就睁开眼心道——完了,坏事儿了,我听不懂!
但他们唱起来的感觉是很好的,男声的唱段总让陈星觉得是在很轻柔的哼歌,舒服到陈星只想全身放松的躺在椅子上听曲子,甚至都不想拿着相机录制了。
女生唱起来的时候更是让陈星浑身一激灵。
嗓子太好了!
系统说陈星现在是好嗓子,但他觉得唱戏的人才是真的好嗓子,其中的技术含量远超近些年的流行歌手,简直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这就是艺术家和明星的区别吗?
陈星这一段时间都在听歌,听音乐节,听评弹。
但听音乐节的时候情绪是激动而混乱的,不用去思考,不用去想,只用去听就好了,如果碰到节奏好一点的,就和身边的人一样,一边听一边蹦起来就好。
但坐在这个戏楼当中听评弹,就和之前听音乐节是两种体验了。
听着吴侬软语,听着窗外的雨声。
陈星忽然想起红楼梦中,贾母说的一段话,她说——听戏就要借着水才更好听,陈星今天总算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窗外小雨淅淅,屋内歌声悠扬婉转,和湖面上的风景一片和谐,浑然天成。
一粒粒圆润的音符,在波浪中一步三摇,滑过我们慵懒的神经,又随着细碎雨点落在古老的大运河上。
【夜里乌镇听评弹,有多少人听,又多少人听得懂。重要吗?不重要。寂寞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余韵悠长的琴声,是吴山越水的背景,也是吴山越水的灵魂】
【看,那对靠窗情侣依偎在一起的耳语,再温软的评弹也软不过他们的呢喃】
陈星看到这句话后朝着那边看了一眼,确实有一对情侣,颜值很高。
你给奖励就给奖励,不要加多余的话!
继续看系统,后面还有——
【最美古镇TOP100:乌镇】
【你发现了乌镇的美,获得了技能:苏州方言】
“……”
你给这个还不如给我十万块钱呢,我学苏州话来做什么,来听评弹吗?在国内会普通话就可以走天下了好伐?需要其他的方言?
陈星本身的语言天赋就不错,在西疆混了没多少时间,一些简单的西疆话他都会说了,想来如果自学苏州话陈星也用不了多长的时间。
他很想吐槽,但忽然听得懂两位演员唱的歌曲了。
繁杂的思绪瞬间被清空,暂时被他忘掉了,又认真听起了戏曲。
放到以前,陈星完全想不到传统的戏曲居然也会吸引住自己,难道这就是提前步入了老年的生活吗?
应该不是。
越是读书,越是了解华夏的传统文化,就越能理解戏曲在文化传承上的含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也就能静下心来听戏曲了,这和年龄无关。
只是可惜,属于青蛇转的几分钟已经唱完了。
现在唱的已经是第三段,听主持说的,名字叫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谁还能想起家里的长辈们在听戏的时候是个什么反应?
靠在沙发上。
闭着眼。
如果正好有个扶手,那手就一定放在扶手上,食指随着戏曲的节奏缓缓轻点。如果恰好还会唱,那一定会轻声的跟着唱,但一般不会发出声音。
只听。
因为这时候就是耳朵最享受的时候。
陈星现在就是这样的。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这声错,唱得百转千回的。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