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249节
又是一曲结束。
主持人上台,拿着话筒问道:
“听得懂吗?听不懂是吧?听不懂就对了,这很正常,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对吧。那么在评弹当中,我们听的是音,听的是韵,如果伱们恰恰好喜欢周老师,陆老师的表演,那么请给两位老师鼓个掌好吗?”
场下的人立刻鼓掌。
一会儿去打听打听,看两位老师在哔站有没有账号,或者能不能加个微信什么的……陈星今天听了评弹,就像当初听腻了国语歌,首次接触到了粤语歌似的。
发现了一片新的大陆啊。
都说很少有古代的旋律流传下来,很多宋词的唱法都快失传了。
评弹完美还原了陈星心里,对古代流行乐坛的想象,如果陈星真的出生在那个时代。没什么别的娱乐方式,那陈星觉得自己大概只有两个追求。
一是当徐霞客,踏遍华夏的江山,二是成为公子哥,每天勾栏听曲。
嗯,他就这点追求了。
不过,如果考虑到穿越到古代没有这个系统,那勾栏听曲应该排在第一,出门旅游排在第二……至于什么十年寒窗功名利禄,那有何用?
就和他现在的想法似的,人死如灯灭,什么权利啊,钱财啊,都是带不走的。
还不如一辈子精彩的活着,安逸的活着。
陈星没怎么听主持人说话,相比两位先生精彩的评弹表演,他的报幕简直就和婚庆公司一样。但陈星忽然听到什么谢谢大家观看,陈星这才惊觉……只表演半个小时吗?
两位老师已经退出去了,接下去是一段说书的表演。
说书……陈星觉得自己说得也好听。
他在自己视频里面的配音被国外很多人喜欢,最近弄出来的非洲纪录片也是陈星配音,目前被福特拿着到处找播放渠道,声音上的抑扬顿挫,情感情绪什么的,陈星很懂。
又很喜欢那两位老师的表演,就起身朝着他们退出去的地方跟了过去。
梨园客栈是没有后台的,除了一些私人房间以外都是游客可以去的地方,就连那位男老师换大褂都是在现场直接换的。所以陈星一过去就看到了举着伞,正要往外走的他们。
陈星连忙喊道:“两位老师,等等。”
他们朝后看了一眼,发现有个帅小伙子朝着他们小跑过来,两人对视一眼,都停住了脚步。
“您找我们有事吗?”
陈星说道:
“很抱歉打扰两位老师了,今天是我第一次听苏州评弹,很喜欢,老师们的表演也令我很惊艳。我能不能留一下两位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后可能想请教一些问题。”
中年男人温和的笑了笑,说道:“多谢你喜欢评弹,不过如果你想了解我们,或者想简单的学习一下评弹,可以在微信上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评新社。”
这么现代化了吗?还有公众号?
但陈星还是想要个联系方式,他也不是只作为一个粉丝要微信的,他还想多拍一拍这项文化。
想了想,就说道:“我是一个摄影师,叫陈星,网络能查到我信息的,我想通过摄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这个传统文化……”
陈星话音刚落,三十来岁的姐姐就笑着说:“不就是要个联系方式嘛,周老师不给你我给你,你要是不嫌弃我长得老,就加我的微信吧。”
“没有的事,姐姐长得好看着呢。”
陈星扫码加上了好友。
“我姓陆,叫陆师安,你叫我安姐好了,这位老师叫周伯俊。”
“你好。”周老师笑着说。
陆师安看了下时间,说道:“我们得走了,景区外面有车在等我们。陈星,你是叫陈星吧?”
“对的老师。”
“如果你想找我们,可以在苏州搜索评新茶馆,我们在苏州平江古城景区里面。”
“好的,两位老师慢走。”
陈星送到客栈的门口才留步,目送他们打着伞往景区外面走,虽然现在雨下得挺大,但是路上却没什么积水,不然陈星真的很担心安姐漂亮的旗袍被地上的水打湿了。
远处,陆师安也在和周伯俊两人聊着陈星。
“我还以为就是个忽然喜欢上评弹的年轻人呢。”周伯俊说道,一边走一边拿出手机搜索搜索陈星。
陆师安提着旗袍下摆走路,闻言说道:
“那也挺好的啊,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传统曲艺的了。还有勇气来找我们要联系方式,说不准还真是想学呢,我看他好像也听得懂苏州音的样子。”
周伯俊出来的时候把大褂脱下来装到了包里,现代的衣服要拿手机也方便。
“找到了。”他说道。
词条很很多,网页上还有陈星的照片,看起来没现实中的他帅气。
周伯俊点进了百科。
陈星(ChenXing),2002年出生于川省甜城,国际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2021年开始接触摄影,并在当年崭露头角,拿下了华人首个法国冬季摄影节故事奖。为香奈儿,路易威登,迪奥,古驰,巴宝莉等等品牌拍摄新品写真,其作品《Snow》(雪山)系列,被巴黎艺术协会永久收藏……
如果陈星经常关注自己词条的话,估计很疑惑为什么编写词条的人对自己这么熟悉。
但很明显是最近才编写的。
因为陈星回国之前才第一次和巴宝莉合作,词条上就已经公布出来了。
百科上的图片也比之前帅气多了。
之前的词条是粉丝编写的,百科上的照片用的是陈星在尼斯拿奖的时候,现在用的是陈星的艺术照,是巴黎高装摄影班的同学帮他拍摄的,一共也没几张。
“嘶……这个年轻人!”
“怎么了?”陆师安好奇的问。
周伯俊赶紧把手机拿给她。
看着的时候不觉得啊,就看出来是一个长相帅气,气质非凡的年轻人,但完全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在摄影的行业里面这么厉害。而且名气还主要在国外。
至少词条上没有写陈星和国内的什么机构有过合作。
陆师安看完百科,又刷出去看了看其他的网页新闻,也有点担心的问道:“那你说,他刚才说的想帮我们宣传评弹,是真的吗?免费的?”
要出钱的话,他们可拿不出什么钱来。
出来演出这么一趟,赶时间似的两天在桐乡跑了十几场,这才能多赚一点,而在苏州评弹茶馆那边上班拿工资,每个月都是拿不到多少的。
“看他会不会再联系我们吧。”周伯俊说道。
作为一个普通的曲艺工作者,弹琴唱曲只是他日常的工作,一个赚钱养家的行当而已。但作为传统行业的一个从业者来说,又何尝不希望评弹真正的流行出去呢?
第264章 路经吴江
回到大厅,这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看着有七十来岁的老说书人正在用不知道带着首都味道还是天津味道的普通话,说着白蛇传里面的一段故事。
语气抑扬顿挫,精彩处猛地一拍惊堂木,也比陈星想象中来的有意思。
有些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你光是在网络上那么一听,觉得也就那样,吵吵嚷嚷的,不如躺在床上多刷会儿抖音。但你抱着旅行的态度来到另外的地方,在现场这么听一遍。
居然意外的很有趣。
现场几十号人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说书先生很满意这一届观众,可惜就是年轻人们不是很懂怎么听说书,如果在自己故意停下来的时间里面大喊几声好,那他就更舒服了。
不到十点钟,这里的表演就全部结束了。
陈星在游客越来越少的西栅景区逛了逛,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民宿。
陈星的房间是二楼,布置得很温馨,整体是红色的,但又不像结婚的那种大红色那么耀眼。落地的玻璃门外是一个被柱子支撑起来,面积还挺大的临水阳台。
他把笔记本拿来放在阳台的小桌上,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
西栅的建筑基本都有灯条,如今的很多古建都是这样的,哪怕是西安古城墙上面也有这样显示轮廓的灯条,这样能让他们在黑夜中依旧表现出自己的样子。
但城墙显示出轮廓因为庞大的身躯,依旧显得古朴,让人震撼。
古镇也这样做,那就只剩下绚丽了。
即使夜深了,房间里面不开灯,依旧显得很亮。
事实上乌镇在江南的古镇里面应该算很不错的,东栅的景区可以让外地的游客快速的游览大量和江南古镇有关的文化,知识等等,西栅也有自己的魅力。
不是谁都和陈星一样,以寻找最美古镇的目光一次性旅游好几个知名古镇的。
如果之前他先到了乌镇,再去西塘,估计西塘这种‘小景点’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
但对陈星来说,这里太繁杂了。
如果把东栅的那些旅游项目,分成十份散落在周围的不知名古镇,古村,让游客的数量控制在不影响当地人生活,依旧能看到他们朴素的样子,再让陈星拿着相机去寻找的话。
那他肯定会很开心。
大型的景点适合旅游,适合大众,但对于一小部分的人来说,这里不适合旅行,至少不能成为旅行者的落脚处。
抿了一口茶,陈星点开自己在蜜蜂窝上的专栏。
【图】
夜晚的乌镇灯火璀璨,如同天上的坊市。
旅游推荐四星,这里不能让你一日看尽长安花,但看尽江南各种特色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里的建筑大多傍水而建,小桥,流水,人家,他们就像一组意味深长的水墨画。
和大多数江南水乡一样,水是乌镇的灵魂,这里水流纵横,从镇西南的天目山流下两条溪水蜿蜒辗转,最终汇入车溪。
溪流如同玉带,那这里几十座桥就是玉带的环扣了,他们形式各异,有些桥甚至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上面的花草鸟兽,或是神仙故事,都清晰可见,十分精美。
但随着经济的开发,乌镇的商业气息越发浓厚,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建筑正在侵占原本的古镇风貌,喧哗和浮躁逐渐取代了水乡原本的安静和柔美。
或许这就是我不喜欢景点商业化的原因吧,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古镇啊古镇,须知古老和沧桑应是伱的基调,精巧和优雅才是你的特色……
——
翌日
陈星想要暂时结束自己的古镇之行了。
江南的古镇同宗同源,短时间里面看太多同样的风景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陈星觉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很漂亮的古镇也会被他打很低的分。
这样可不行,别人可以随便旅游,自己必须得客观一点。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