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旅行从摄影开始

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68节

  如果确认游客手里没有任何食物,就会离开人类所在的地方继续和同伴玩耍。

  也是现实得可以了。

  例外也有,有两只土拨鼠跑到了陈星前方看着他,距离很近,让陈星有种想要摸他们的话很轻易就能摸到的感觉,但陈星没行动,只是抬起相机给他们拍了照片,接着继续往前走。

  无论野生动物再怎么亲近人类,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都不要去接触。

  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病菌,那些病菌或许不会对他们本身造成什么威胁,但一旦到了人类身上那就很严重了,艾滋病和鼠疫什么的,不都是这样来的么?

  再说了,人类也不是什么好相处的生物,喜怒无常。

  万一遇到个不讲道理的人,一脚把他们踢飞都不稀奇。

  给面前的小生物拍了两张特写,陈星继续往前。

  他走得很顺利,这种平缓的道路比雪山好走多了,在中午时分,他就提前走到了冈仁波齐极具震撼力的西壁之下。

  这里是一片碎石滩,面积很大,三五成群的游客都在这里自拍,或者拍摄肉眼可见细节的冈仁波齐。

  听说这里常年白云缭绕,当地人一直认为如果有谁能看到峰顶的样子,谁就是有福气的人。

  如今,现场的所有人都是有福气的人。

  这两天冈仁波齐都是大晴天,白云离得比较远,于是冈仁波齐的峰顶也没有了白云遮挡,向转山者们显露了真容。

  从西壁仰视冈仁波齐,这座山就不再是三角形的白色雪壁,而是略显圆弧状,整个山体看起来更像是一尊盘坐的佛,此刻,祂正端坐于天上,宝相庄严,让人难以言喻。

  当你忽然惊醒,想要拿起相机拍摄的时候,就再也回不去之前的那种画面了。

  陈星咔嚓咔嚓的拍了几张照片。

  画面很普通,或者说朴素,冈仁波齐还是那个冈仁波齐,不是陈星见到的那个盘坐的巨佛。

  他苦笑了一下。

  他有无数的想象力,但摄影是真实的艺术,陈星没办法把自己的想象力复原在照片上面。

  继续走吧。

  再走了一个小时,哲热普寺到了。

  这里可以住宿,听说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庙,海拔是5210米,这时候陈星已经走了22公里,从塔钦来到这里,海拔上升了545米。虽然之前的路也不难走,但由于海拔的原因,陈星还是消耗了许多体力,就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这条转山路上有很多补给点,有热水可以泡方便面,甚至甜茶也有。

  陈星买了一瓶,用来配合面包一起吃。

  补给点的餐厅和山下的茶馆结构差不多,都是在一个屋子里,旁边一面的墙壁被改成了落地窗,可以从窗户看外面的广阔世界。

  吃完东西休息了会儿,走出补给点他就看到了两个认识的人,昨晚住在他对面。

  这是两个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找了几个月没找到工作,郁闷得很,所以约在一起来藏地旅游,顺便就来了冈仁波齐转山。但由于资金的问题,他们没有找自驾的车,而是直接坐的北线客车。

  当然,坐客车就没办法见到那些景色了。

  他们正扶着一个五十岁往上的阿姨慢悠悠的往前走。

  陈星上去打招呼道:“李晓波,李彦,你们两不是六点就走了吗?怎么才到这里?”

  两人回头,一看陈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陈星,你几点出发的?”

  “九点左右。”

  “伱怎么走这么快啊?我们也是刚停下来吃了点东西,正准备继续走。”

  说话间,陈星已经走到他们身边了,他看了一眼李彦扶着的阿姨,小声的问李晓波:“这阿姨是谁?”

  “不认识。”

  “不认识你们带着她走?她是一个人来的么?”

  

  “听说是和同伴走散了,我们扶她去前面的补给点,到时候会有人来接她的。”

  陈星看了看前面的路,又问:“你们今晚在哪里住?”

  “尼泊尔大帐篷吧,我太高估我们了,本来想坚持坚持一天就能走完,但现在看来走到尼泊尔大帐篷都很艰难。”

  陈星示意他们看身后的哲热普寺说道:“要不你们就在这里住一晚吧,明天养好精神再来翻越山口。”

  李晓波没同意。

  如果是普通的两天路程,晚上住在哲热普寺绝对是最佳选择,但李晓波和李彦都是早上前几批出发的转山者,要是传出去他们走了一天结果住在哲热普寺,那他们的脸往哪儿搁啊。

  就连旅馆里最后出发的陈星都赶上他们了。

  见他们不同意自己的建议,陈星也没多劝,说道:“那我在尼泊尔大帐篷等你们。”

  接下来才是今天真正的挑战,从哲热普寺到卓玛拉山口一共八公里,全是上坡路段,这两人不但不好好休息,还带着一个看起来已经有些走得没力气的人,怎么好上去呢?

  摇了摇头,告别这两个昨晚刚认识的朋友,继续往前走了。

  走走停停,陈星用了两个小时来到了天葬场。

  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座荒凉乱坟岗的感觉,整座山坡到处都是转山的人留下来的衣服,帽子,鞋子,听说转山的途中每脱下一件衣服就代表经过了一次死亡,也就避免了一次生命的轮回之苦。

  藏族人们相信人都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

  这个苦有两个方式解决,其一是修炼成活佛,这一点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不实用。而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转山了,他们相信转山可以洗去一生的罪孽,避免进入地狱。

  丢衣服这个习惯估计也是某个地方传说当中的事情。

  陈星在这里看到了一个年龄最大的藏族转山者,看面相最少也得有八十岁,但还是用朝圣的方式,三步一扣的在往前走,动作迟缓,让人看着揪心。

  他很是担心的跟了一阵,但最终还是越过他往前走去了。

第96章 日行八百里

  信仰的问题是规劝不了的,而且这个老人这么大的岁数了,这个月份到这里来朝圣,心里估计也是有数的。

  把这里当成神山的人们,不仅相信在这里转一圈能够洗净自己身上的罪孽,同时,他们也相信,最完美的人生归宿就是死在转山的路上。

  因此对于游客而言转山还得选择时间季候,尤其是要避开雨季,否则看不见神山会有遗憾之感。但在朝圣者眼里,四季更替,不分时候,这座寂静的山脚下永远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年老年少,芸芸众生。

  继续往前,陈星还看到了一个二十来岁的白人女孩,戴着眼镜,面容清秀。

  她也在一步一叩的转山。

  陈星小心的避过她往前走,前面就是山口了,飘扬的经幡像是运动员们的终点线一样,仿佛越过那条线,人生就有了新的状态一样。

  但他停了下来,找好角度,等待那些转山者进入镜头。

  是的,他在等人。

  之前那个老者转山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僵硬缓慢的行动和眼里的虔诚,让陈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卓拉山口的经幡很漂亮,但运动员不是陈星这样的转山游客,而是那些虔诚的信徒们。

  陈星等待着他们的冲线。

  很快那个外国女人先到进入了镜头的画面当中,她眼镜比较大,走一会儿就要用手去扶一下,头发是黄色的短发,但路上应该沾了泥水,边缘有些脏,身上穿的是耐破的皮衣。

  不穿这种衣服,估计走不到十里普通衣服就得破一个洞。

  她是一个人来的。

  陈星耐心的等着,等她周围的游客赶紧离开,然后又等她进入最佳的位置。

  咔嚓。

  陈星看了看照片,想着那个老爷爷估计还有很久才会走到这边来,就拿起相机追了上去,问道:“你好,能听懂中文吗?”

  外国女转山者对陈星笑了一下,点点头。

  陈星也笑了下。

  应该是听不懂的,也不知道她以为自己在说什么。

  陈星换成英语又问了一遍,这下得到回应了,女孩说道:“听得懂。”

  陈星慢慢跟着她走,问道:“你是哪里人?”

  “巴国人。”

  “巴铁啊。”陈星用汉语说了句。

  没想到她居然听懂了,咧着嘴笑着点头,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巴铁!”

  女人叫舒克里,比陈星大不了两岁,来华夏的冈仁波齐转山是她的毕业旅行,是个虔诚的信徒。

  在她的口中,陈星知道了相信现代科学和信仰宗教并不冲突,甚至舒克里的信仰还好几次帮她度过了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难关,这让她下定了决心在毕业之后来到这里转山。

  “我来的时候阿里在下雪,也就这几天的天气好一点。”

  陈星点头,看她马上要翻过山口了,才说:“我刚才拍了一张你的照片,伱看看。”

  她站了起来,歪着头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

  “这是我?你拍得真好。”

  舒克里张大嘴,十分,不不,看起来至少有三十分钟的惊讶。

  自己刚才是这样的表情?

  这光看着就和电影一样!

  “你要是喜欢,我一会儿发到你的微信上……对了你有微信吗?”

  “没有,你发到我邮箱里吧。”

  国外的聊天软件在国内也不好用,这么看来邮箱倒还真是个不错的联系方式。

  最后确认过一次邮箱是否正确后,陈星对舒克里说了一声加油,退到路边,看着她的身影慢慢超过那些彩色的经幡。

  就像运动员冲破那条线。

  他发现有明确的信仰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回到之前拍摄的位置,他已经远远的可以看到那个老爷爷了,旁边还有他的儿子或者孙子什么的,四十来岁,在一边跟着走。

  路上偶尔会走过一些人,陈星也会拍几张他觉得不错的照片。

首节 上一节 68/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