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162节

  一夜之间,那个原本在电视上看起来有些遥远的“为国争光的小天才”,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迅速具象化成了一个“金钱”的符号。

  “听说了吗?就电视上那小孩,在漂亮国赚了八个亿!”张大妈磕着瓜子。

  李大爷掏掏耳朵:“多少?八万?”

  “八个亿!”张大妈扯着嗓子,“就是...就是能买下整个王府井的那种!”

  路过的大学生小王忍不住插嘴:“阿姨,王府井的地价……”

  “去去去,”张大妈挥手,“反正就是特别多!听说那孩子会气功,手往钢琴上一放,洋鬼子就乖乖掏钱!”

  “……”

  某学校。

  几个中学生围着最新一期的《知音》杂志,封面上洛伊泽的照片被P得金光闪闪,标题是:《九岁亿万富翁的眼泪:妈妈,我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这也太假了吧!”班长推了推眼镜,“里面说他每天坚持写汉字练书法?”

  体育委员突然举手:“是真的,我表哥的同学的姑妈就在漂亮国,说亲眼看见他在超市买毛笔!”

  “……”

第178章 八亿神话

  八亿。

  就此成了从工厂车间到大学宿舍,从菜市场到办公室闲聊,最热门的开场白。

  什么“钢琴神童”、“电影奇才”、“白金唱片”,这些抽象化的光环,对于当时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太遥远模糊,属于精英阶层的“阳春白雪”。

  人们会惊叹,会佩服,却无法产生切身的感受。

  然而,八亿这串数字不一样。

  它不需要任何艺术鉴赏力,更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

  它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换算成X套房子,X辆汽车,X辈子都吃不完的米和面。

  那个年代,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大概在1万rmb左右徘徊。

  京城二环的房价,每平方米可能还不到5000元。

  对比之下,8亿人民币,是一个普通职工需要不吃不喝工作整整8万年,才能赚到的天文数字。

  这个数字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是任何“天才”的头衔都无法比拟的。

  让每个人都感到震撼。

  洛伊泽的故事,最终在民间的口耳相传中,被简化成了一句话:

  “那个九岁的孩子,在国外,赚到了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什么都不如赚了多少钱重要。

  2000年前后的华夏,社会处于转型期。

  开放的浪潮席卷大地,对财富的渴望,被激发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经济腾飞与财富神话。

  从90年,到现在,正值“下海潮”与“创业潮”的巅峰时间段。

  各种“万元户”早已成为过去式,现在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斥在街头巷尾的报刊杂志里,刺激着每一个不安分的家伙。

  整个社会,都在渴望“致富”,都在寻求可以模仿、可以仰望的成功榜样。

  而洛伊泽的故事,恰好为这种集体渴望,提供了一个最梦幻的“财富神话”。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更是实打实的商业奇迹,是世俗意义上无可辩驳的巨大成功。

  这比单纯的艺术成就,更能激发普通人的代入感和对成功的渴望。

  但最奇妙的一点在于,洛伊泽赚取这笔巨额财富的手段,偏偏是通过“艺术”获得的。

  这彻底颠覆了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印象。

  在传统观念里,搞艺术的、有才华的人,往往与“清贫”、“孤高”、“不食人间烟火”等形象挂钩。

  人们佩服艺术家的才华,却认为他们的生活就该拮据。

  似乎只有那些在舞台上绕首弄姿的“戏子”,才可能和赚钱扯上关系。

  但那在许多人看来,又不算真正的“艺术家”。

  而洛伊泽的故事,彻底打破了这一点。

  他用事实证明,才华可以直接高效地转化为财富。

  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才华本身更令人着迷。

  一时间,国内无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艺术工作者们,心态复杂到了极点。

  他们看到新闻时,无不对此羡慕嫉妒恨。

  或许有的人,骨子里还端着高雅艺术的架子,看不上这种拍商业电影赚钱的,却也只能酸溜溜地嘟囔一句:

  “嗨,不就是运气好嘛,赶上漂亮国人喜欢这套了。”

  语气里的羡慕,怎么也藏不住。

  “一个亿美金”,在当时的魔力,或许今天的人难以想象。

  这么说吧,就在1999年,国外某著名财经杂志首次推出了“福布斯华夏富豪榜”,位列榜首的那个家族,公布的身家也就十几亿美元。

  而洛伊泽,单凭这一两年的收益,论个人净资产,已经足以排进这份榜单的前十,甚至前五。

  关键是,他还这么年轻。

  这自然又给了一些媒体借题发挥的机会,再次鼓吹漂亮国的“强大”与教育的“优越”,论证其教育体系是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全才”的。

  当然,在明眼人眼里,比如杨爸杨妈,还有小姨等真正了解洛伊泽的人看来,这事儿跟漂亮国教育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关系不大。

  这孩子的成功,纯粹是因为他是个无法用常理揣度的天才。

  国内的这股沸腾,远在漂亮国的刘晓丽一家,并没有太多渠道去了解。

  之前倒是收到过一些国内媒体发来的传真,邀约采访,但那时候她们正忙着搬家,焦头烂额,根本没功夫去理会。

  等后来发现这些传真时,洛伊泽的身世已经被扒光,一家人自顾不暇,更没心情去关注了。

  这一拖,眼看着漂亮国这边的热度总算有了降温的迹象,国内的电话反而一个接一个地打了过来,热情得让人招架不住。

  从这些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昔日同事们的口中,还有国内出版商特意传真过来的一些报纸版面来看……刘晓丽意识到,事情有些麻烦了。

  “晓丽,是我!还记得我吗?舞蹈团的老王啊!”

  “哎呀,晓丽!恭喜恭喜啊!你现在可是大名人了!”

  这种平日里因为时差和高昂国际长途费而几乎断了联系的人,如今一个个都“疯”了,不计成本地打来电话。

  而通话的内容,往往在客套寒暄了不到三十秒后,就迅速切入核心主题,那语气急切得仿佛下一秒电话就断线:

  “那个,晓丽啊,新闻上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你家洛伊泽,真有八个亿了?”

  这些混杂着震惊、好奇的语气,隔着太平洋,都能让她感觉到艳羡。

  刘晓丽:“……”

  她不知道该怎么回。

  对方也只当她是默认了。

  “哎哟!那可真是光宗耀祖啊!对了,我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学金融的,你看能不能……”

  啪!刘晓丽面无表情地挂断电话。

  下一秒,电话又响了。

  “喂?晓丽!是我啊,李姐!哎呀,听说你们家在漂亮国发财了?”

  “……”

  “那个,能不能借点钱周转一下?不多,就500万!”

  啪!电话再次挂断。

  刘伊菲趴在沙发上,晃着白嫩的脚丫:“妈,这已经是今天第5个‘借钱’的了吧。”

  洛伊泽翻着报纸:“没事,热度总会过去的。”

  “那要是过不去呢?”刘伊菲歪着脑袋,故意找茬。

  “我看你是在和我过不去。”

  洛伊泽正要起身教训这家伙。

  突然顿住。

  沙发上,刘伊菲正双眼放光地扭来扭去。

  “……”

  一下就兴致全无了。

  他坐回沙发,重新摊开报纸:“算了,跟你计较显得我掉价。”

  刘伊菲顿时泄了气:“诶?!这就完了?”

  洛伊泽并不想搭理她。

  刘晓丽也没理两人,陷入沉思。

  因为这笔巨额财富的曝光,她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让姥姥暂时搬去和家里人住一段时间,远离那个被聚光灯照射的家。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人心叵测,尤其是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

  她不敢去赌。

首节 上一节 162/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美食情报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