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163节

第179章 “父母们”

  在互联网还没大规模普及的年代,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想短时间内平息,基本不可能的。

  有些新闻,甚至可以持续好几年!

  更别说是洛伊泽这样的,简直太有话题了。

  再加上有媒体这种最擅长放大和聚焦话题的存在,想让它冷却下来,很难。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公众焦点被媒体转移到了另一个更贴近普通人生活、也更充满争议性的话题。

  “他的亲生父母是谁?”

  这个问题一经推出,一场财产争夺的大戏就从许多人脑海中冒了出来。

  “我的天,要是那家丢了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家孩子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会怎么样?”

  “会不会上门去抢孩子?”

  “那可真是……”

  八卦,永远都充满吸引力。

  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八卦,它是一场融合了财富、伦理、骨肉亲情与人性考验的大事。

  在国外,当人们知道洛伊泽是被拐卖的时,或许更多的是心痛他的身世,感叹其养母的伟大。

  但在“事发地”华夏,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一场席卷全国的、混杂着同情、贪婪与窥私欲的“全民寻亲”狂潮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场由多个动机完全不同的群体,共同推动的社会大戏。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那些真正丢失了孩子、内心早已被撕碎的家庭。

  对他们而言,洛伊泽的故事,不只是一个新闻,而是他们无尽黑夜中,陡然亮起来的一道充满希望的光。

  那些感觉孩子年龄相仿的家庭,纷纷找出泛黄照片,与新闻上那个沉静的、漂亮得不像话的男孩,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比。

  “你看!你看这眉眼,是不是有点像?”

  “别瞎想了,全世界丢了多少孩子,怎么可能就那么巧……”

  “万一呢,万一就是呢!”

  在无数个家庭里,相似的一幕正在上演。

  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开始给洛伊泽在国内的家写信。

  当然,除了这些饱受折磨的父母,还有另一批动机不纯的家伙。

  他们从这场寻亲狂潮中,嗅到了“商机”。

  “兄弟们,想想看。”

  某个网吧的角落里,一个染着黄毛的青年压低声音,对周围的同伴说:

  “这可是亿万富翁啊!要是咱们能帮他找到亲生父母,甭管是真是假,只要运作得好,让那家人给咱个几百万的报酬,咱们这辈子不就发了吗?!”

  于是,各种各样的民间寻亲团冒了出来。

  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主编!大新闻!”记者小刘冲进来,“荷南有个农民拿出1990年的出生证明!”

  老主编扶了扶眼镜:“这月第几个了?”

  “第十三个……”小刘讪笑,“不过这次有接生婆作证。”

  “写!”主编拍板,“标题用《千里寻子八载,老农泪洒纽约》!”

  很快,各种各样的专题报道和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一个个“疑似”家庭被找到,被请到演播室,在镜头前声泪俱下地讲述着自己的寻子故事,赚足了全国观众的眼泪和收视率。

  与此同时,互联网论坛上,也开始讨论这事:

  “如果真的找到了,那他的亲生父母有资格要回孩子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情与法”、“生恩与养恩”的网络大辩论。

  观点迅速分化成两大阵营。

  一方是坚定的“同情养母派”,他们的观点旗帜鲜明。

  “抢?他们有什么资格抢?孩子被偷走,最无助的时候他们在哪里?是人家养母一口奶一口饭把他喂大,给了他新生,给了他爱和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现在孩子出息了,有钱了,就想跳出来摘桃子?还要不要脸。”

  “我话放这儿,如果他们现在跳出来认亲,百分之百就是为了钱!太无耻了,这种人不配当父母!”

  另一派开始反驳。

  “话也不能这么说,那毕竟是亲生骨肉啊!再说了,他们也是受害者,孩子被万恶的人贩子拐走,他们也痛苦了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线索,想找回孩子,人之常情嘛。”

  “血浓于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让孩子找到亲生父母,认祖归宗,也是应该的。”

  在这场大辩论中,大家最担心的,其实还是洛伊泽本人。

  如果真的找到了亲生父母,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将如何面对如此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会被撕裂吗?他那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会成为一场惨烈家庭战争的导火索吗?

  这个话题,盘根错节,在短期内绝无平息的可能。

  当然,这场国内的舆论风暴,暂时还吹不到纽约来。

  但刘晓丽已经吃上了这个热乎的瓜。

  刘伊菲更是乐此不疲,时不时就蹦出来播报最新进展:

  “洛小泽,你又多了六个爹妈。”

  洛伊泽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着,不想理她。

  “真的!还有人说你屁股上有胎记,还会遗传性抖腿。”

  洛伊泽的手指顿了一下。

  “所以到底有没有嘛~”刘伊菲眨巴着大眼睛,一脸求知若渴。

  洛伊泽缓缓转头,露出核善的微笑:“你这么关心我的屁股,要不你亲自来检查一下?”

  刘伊菲瞬间涨红了脸。

  “妈!洛伊泽耍流氓!”

  “???”

  刘晓丽现在可没时间管这两人的破事。

  马上,一场无法回避的官方采访就要来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媒体邀约,而是由CCTV一位副职领导亲自带队,通过使馆官方渠道向刘晓丽提出的专访请求。

  用词非常讲究,不叫“采访”,而叫“探望”。

  他们在请求中反复强调,此行的目的,是“代表……看望和慰问这位流落在外的杰出孩子”,是来倾听他的心声,而不是来挖掘新闻。

  言下之意,我们是来帮助你的,有任何需要国内协助的地方,比如寻找亲人、处理舆论等,国家都会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好挖掘的了,洛伊泽一家早就被国内外媒体扒得底裤都不剩。

  说白了,这次探望,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来巩固成果。

  洛伊泽的爆火,对此刻的华夏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

  他的天才属性,满足了压抑已久的民族自豪感。

  华人血统,满足了深刻的文化认同。

  在国际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更是满足了国家形象宣传的迫切需要。

  在这临近新世纪的历史节点,出现这样一个耀眼的存在,不就是一张现成的、递给世界的“华夏新名片”吗?!

  本来央视早就想来了,但联系不上是个问题,后来内部还要反复开会沟通,确认报道基调和规格,又浪费了一些时间。

  一直到洛伊泽的身世曝光,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他们也不想在这一家人最痛苦的时间段,去揭开他们的伤疤。

  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风波渐息,也是时候由他们来收官了。

  按捺不住了!

第180章 家是她们在的地方(9K大章)

  这次专程赶来采访的是央视王牌栏目《东方时空》。

  从93年开播以来,该节目就承担起社会观察的重任,由上到下,没啥不敢说的。

  口号是“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

  国内很火爆的节目,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刘晓丽一家还在国内的时候就经常看。

  没想到有一天能亲自上这个节目

  专访安排的时间也很巧,恰好是漂亮国感恩节当天。

  整个节目都很赶,对于央视而言,他们需要抢在所有西方媒体之前,拿到洛伊泽的全球首次深度电视专访。

  这个“首次”的含金量,在现阶段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特事特办,这个带有明确正治任务和宣传任务的专访,自然不需要去走常规流程。

  而对于洛伊泽一家来说,能有这么一个国内最权威的发声渠道,来帮助他们平息那场愈演愈烈的“全民寻亲”狂潮,同样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感恩节这个时间点,是一张打给国内外观众的王牌。

  对内,可以向亿万观众传递“感恩养育之恩”的双关主题。

  对外,符合漂亮国本土的节日文化,并不显得突兀。

  节目的标题都想好了,就叫《东方时空特别节目: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感恩节》。

  采访地点被安排在了总领事馆的会客厅,安保严密且具有官方象征意义。

  预计的总录制时长,达到四到五个小时,以确保能剪辑出足够份量的深度内容。

  详细的采访提纲,也早已通过使领馆渠道,提前送到了刘晓丽的手中。

首节 上一节 163/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美食情报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