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172节
这两首歌都需要大改,只不过《远离家乡》的重点是改编曲,优化她的声音就行。
而《she》不仅是改编曲,还要改刘茜茜的风格,编曲倒是简单,消除舞曲因素,只用吉他作为主要伴奏,后半段加一些大提琴小提琴啥的来烘托悲伤气氛,没啥难度。
有难度的,是让刘茜茜清楚什么是“生存压力”和“出卖灵魂”,引导她唱出那种讲故事的感觉,在副歌部分让情绪层层递进,更安静、空灵,让焦点集中在歌声和歌词上。
这难度可不小。
大改一番后,这两首歌才算是真正为她量身定做。
但这才有挑战啊,洛伊泽现在非常享受这种魔改作品,定制出更适合歌手的曲风。
当然,之所以费这么大周折,主要是想着再找一个女歌手,把《上帝是个女孩》发布了,再把刘茜茜这两首歌的原版舞曲给对方,放进同一张专辑,一鱼两吃!
这年头,电子舞曲真的很好赚钱,不仅是商演机会多,传播速度也快。
让一个成熟的歌手去跑商演、开巡演,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至于刘茜茜,就安安静静地唱点符合她年龄和声音的曲子,满足一下出名欲望就够了。
真要想靠她赚钱,那才是鬼迷心窍,他可舍不得让她去又蹦又跳地受那个罪。
就这么说吧,发专辑赚钱的就三点。
一是卖CD、磁带赚零售钱。
二是电台播放、影视引用收版税。
三是巡演和商演,这才是最大、最直接的收入来源。
而在这个前提下,让刘茜茜这个未成年小女生唱神曲,岂不是浪费了?
根本没办法做到利益最大化啊!
就连洛伊泽自己都不愿意受到处商演这个罪,更别说刘茜茜这个懒货了。
既然不能利益最大化,那就只能走打破传统这条路……
第188章 音乐布局
明年,除了刘茜茜要正式发歌出道,洛伊泽自己也打算下场扑腾一下了。
自从来到漂亮国,歌是写了不少,但自己正儿八经唱的,却没几首。
人还那么年轻,却活得像个中年人。
这合理吗?这不合理!谁家少年不渴望舞台,不向往聚光灯?
身边的刘茜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之前那铺天盖地的媒体报导,就已经让她羡慕得快流口水了。
所以,既然打算维持住“天才音乐人”这个人设,那就必须主动出击,用作品说话。
发新专辑,就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洛伊泽虽然曾经说过要给自己出一张塞满“神曲”的专辑,但仔细想了想,又觉得没必要这么糟蹋自己。
他完全可以像遛狗一样,一首一首地发单曲,去榨干每一首神曲的商业价值和话题热度。
按照现如今传统的唱片工业模式,一般的唱片公司,都会先给歌手发一两首单曲试试水,一旦火爆,就立刻制作一张包含十多首歌的专辑,集中收割一波利益。
那些先发出去的单曲,本质上就是为整张专辑打的广告。
伊菲·洛唱片公司之前就是这么玩的。
但现在轮到他自己和刘茜茜,就没必要再去恰这种可能会稀释口碑的烂钱了。
而且,真要让洛伊泽一次性拿出十首神曲,他也有些舍不得。
金曲出一首少一首就不说了,关键是,一张专辑里塞满逆天级别的作品,很容易让公众的焦点再次转移到“他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妖孽”上,而不是作品本身。
神曲拿多了不行,会捧杀;
拿少了,集合成一张半优半劣的专辑,又容易被人诟病江郎才尽。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只发精品单曲,不恰专辑的烂钱,还能避免他绞尽脑汁地去找十首风格相近的作品。
当然,他本人不恰,是为了维持自己超然的人设。
但公司旗下的其他歌手,就没必要这么清高了。
还是得多签约几个实力派歌手,使劲压榨他们,抓住互联网盗版还没彻底爆发前的最后窗口期,去赚现如今最容易赚的专辑钱!
等到未来互联网音乐平台兴起,大家习惯了只为自己喜欢的单曲付费,那种一首神曲带火一张专辑、让听众为一堆凑数歌曲买单的模式,就会被彻底淘汰。
但在现阶段,该赚的钱还是得赚。
而打响第一枪的,就是那首《上帝是个女孩》。
这首歌,光是歌名就自带争议性,话题度拉满,能节省一大笔宣发费用,为后续洛伊泽和刘茜茜的单曲,铺平道路。
演唱这首歌的人选,洛伊泽心里也已经定好了。
那是他一位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姐,主修声乐,声音清澈、空灵,爆发力极强,受过最严格的古典美声和音乐剧唱法训练。
洛伊泽记得,她现在应该还在百老汇的某些二流剧目里担任候补演员,做梦都想成为真正的女主角。
这位二十四岁的大姐姐,长相虽然端正,但在美女如云的百老汇,既不算顶尖,也缺乏背景和人脉,混得可以说相当惨。
洛伊泽和她算不上熟,只是曾经在学校的毕业汇演上合作过。
他帮忙拉过小提琴,说过几句话,对方把他当成可爱的小学弟照顾了一下,就这么点交情。
曾经不签下对方,并不是因为她实力不行,或者说对方还在为梦想努力什么的,纯粹是洛伊泽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如果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出头,那还要伯乐干嘛?千里马自己跑不就行了?
说白了,这就是个需求为王的世界,有了需求,你的能力才有价值;没有需求,你再有能力,又与我何干?
就凭那几句话的交情和一点点照顾,就让自己涌泉相报,那他的感动未免也太廉价了,真不至于。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他需要让《上帝是个女孩》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定录音、MV拍摄和商业演出,并迅速推向市场。
而这位学姐,刚好具备所有条件:唱功顶尖,舞台经验丰富,渴望机会。
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即插即用的“赚钱工具人”。
这时候的她对洛伊泽来说,就有了被利用的价值。
要不然怎么说,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在“大人物”面前露脸呢?
还不就是为了让大人物的脑子里装下“自己”,从而在大人物有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想起自己。
总结起来,洛伊泽的音乐战略其实就一句话:公司旗下的歌手,走传统商业路线,发专辑、跑商演,把短期利益最大化;
而他们兄妹俩,则只发高品质的单曲CD,保证口碑的同时,尝试打破行业规则,引领新的潮流。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
先让那位学姐的《上帝是个女孩》打响第一枪,引爆市场。
然后,他自己接着发一首个人单曲,巩固热度。
等两三个月,他的单曲热度稍微下降时,刘茜茜那首精心改编的《远离家乡》再闪亮登场。
接着,他又可以再发一首……
就这样,兄妹俩如同两架轮番起飞的战斗机,交替轰炸乐坛。
如此反复,用一首接一首的金曲,不断刷新公众的认知,维持住“伊菲·洛”出品,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
最后,当市场被彻底“喂饱”,粉丝的期待值达到顶峰时,两人再合唱一首全新的歌曲,将这五首歌打包,发行一张五首歌的EP迷你专辑。
不是包含十多首歌的传统专辑,而是只有五首精品的EP,价格也比专辑便宜一半。
会有人买单吗?
请不要怀疑粉丝的忠诚度。
如果前面四首火遍全球的单曲,都无法培养出足够庞大的忠实歌迷,那他洛伊泽也算是白混了。
有前面四首金曲打底,第五首万众期待的兄妹合唱新歌,其诱惑力绝对是最强的。
哪怕只是为了收藏,也必定会有无数人愿意买单。
更别提数量庞大的路人粉了。
这些人可能听过前面所有的单曲,但懒得一首一首去买单曲CD,对那些CD的B面伴奏或者混音版本也不感兴趣。
那么,这张价格实惠、一次性打包所有金曲的EP合集,就会让他们觉得非常划算,是“补票”的最佳选择。
这个计划,堪称完美。
第189章 跨世纪音乐蓝图
洛伊泽为自己和刘茜茜规划的这条EP之路,绝对不是心血来潮。
他确信,他挑选出的五首歌曲,每一首都有冲击公告牌前十的实力。
这,才是最适合他们的玩法。
传统的专辑模式,一张唱片十几首歌,宣传期集中在发行后的两三个月,歌手和团队需要马不停蹄地跑通告、开巡演,或许能火个大半年,然后热度就会迅速消退。
但洛伊泽这个“单曲连发”模式,却能将这个热度周期,硬生生拉长到一年甚至更久!
每隔两三个月,就向市场投喂一首现象级的金曲。
在真人几乎不露面的情况下,却能始终保持最高强度的话题暴光。
就是饥饿营销的玩法。
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发行的每一首歌曲都会大火,要是其中一首拉了胯,对洛伊泽来说还是挺致命的。
还好,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审美,这些歌要是不火才怪了。
无非是火遍全球和火遍欧美的区别而已。
作为一个不想亲自下场跑巡演赚钱的厂牌小老板,就只能走这种特立独行的道路了。
新世纪,就得有点新玩法。
虽然,这新玩法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有些惊世骇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