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78节
王熙凤在后面喊:“早点回来,快吃晚饭了。”
贾琏没言声,继续走他的。王熙凤嘀咕:“偏心眼,从不抱儿子。”
巧姐非要下来自己走,贾琏放她下来,牵着一只手,让巧姐在路上跌跌撞撞的飞奔。
贾琏不担心,边上的丫鬟婆子急的不行,想劝又不敢,生怕她摔着了。
回头王熙凤知道巧姐摔着了,她可没贾琏这么好的脾气,也不知道为什么,生了小少爷后,二奶奶脾气坏了不少。
东跨院的大老爷,二奶奶说话都不太客气。
陪着巧姐走一段,看看天色黯淡,贾琏准备回转,贾赦从拱门后闪出来,看见贾琏,贾赦便大步上前,眼睛里没孙女,径直对贾琏说话:“你最好说说你媳妇,不让我抱孙子,说我手上没轻没重的。”
语气有点冲,巧姐有点害怕,脸趴在贾琏的肩膀上。
贾琏很不高兴:“父亲说话轻点,吓着巧姐了。”
贾赦道:“跟迎春一样的赔钱货,只有你当做宝贝。”
贾琏微微皱眉,冷眼对视,贾赦自知说错了话,悻悻的讪笑:“迎春也不小了,该讲人家了。正好,有人看上了迎春,还是个翰林。”
贾琏淡淡道:“父亲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迎春的事情,不用父亲操心。”
贾赦的脸掉地上,捡不起来,顿时要发怒,贾琏恶狠狠的瞪他,威胁之意很明显。
贾赦缩了缩脖子,他就是个色厉内荏的货色。他也知道贾琏是个狠角色,真给他逼急了,鬼知道会出什么狠招。别的不说,断了花销就受不了。
“昨日我在东城看见一个宝贝,需五百两银子。”贾赦的燕国地图真不长。
贾琏知道他没好屁,不过怎么说呢,只要不给自己捣乱,养着他就是了。
“朝廷已经不让用银子交易了,你要银子作甚?”贾琏语气缓和,吊他一下。
贾赦急了:“赶紧给钱,我等着用。”
贾琏故意为难他:“身上没带,明天再说。”
贾赦眼珠子一转,又道:“老二外放了,你何时搬回荣禧堂?”
这厮当初没跟老太太闹,搬去了东跨院,如今撺掇贾琏去闹,真不是东西。
“我现在住的挺好,不想搬,你想搬自己去跟老太太说。”贾琏直接封死他的所有话题。
“你当我不敢么?”贾赦丢下一句狠话,悻悻的转身而去,临走还一句:“明日记得我的银子。”
贾琏无奈的摇摇头,转身回去,巧姐稚嫩的声音道:“祖父凶!”
贾琏笑了笑,也没教孩子对贾赦不礼貌的话,柔声安抚:“别怕,没事,有爹在呢。”
想轻松的人,往往不得轻松,贾琏就是个劳碌命。
这不,次日刚在衙门里坐下来,门口内侍进来:“贾大人,陛下传召!”
刚坐下的贾琏只好起身,跟着内侍进宫,路上问了问,到底何事?
内侍低声道:“开春以来,一个半月没下雨水了,长安的李总督上奏,请求朝廷免除陕甘税赋,并放粮赈济。辽东那边,也有消息具体不知。”
贾琏熟练的递过去银票,内侍袖子一拢,熟练的接过去。
至宫里,直接去了内阁会议上,这边已经在争吵了,只听到潘季驯在大声道:“户部没钱,就停工程的银子,这是哪家的道理?今年雨水少,正好是修缮河道的好时候,不能等雨水多了,才知道修河,未雨绸缪的道理,还要本官来叫宁相么?”
“本官不是说不修河,只是说暂缓。黄河哪年不修?停一年又何妨?”
“宁尚书此言大谬,若黄河决口,算谁的责任?”
“此事难说,黄河年年修,海量的银子投进去,谁知道有多少银子用到了实处?”
听到两人争执的激烈,贾琏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是现在进去,还是等他们吵完?
正犹豫呢,肩膀被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是皇帝,赶紧见礼。承辉帝摆摆手,低声道:“出去走走。”
出来后,君臣二人缓步慢行,承辉帝淡淡道:“都听到了?”
贾琏答:“听到了。”
承辉帝又道:“岳齐上了一份奏折,西山大营装备齐整了,想要拉到山海关去转转,震慑辽东。你觉得如何?”
贾琏稍稍思索后,低声道:“关外地域辽阔,区区一镇之兵,谈何震慑?微臣以为,此事当缓。”
承辉帝叹息一声:“岳齐是个将才!王子腾倒是个帅才。”
一句话,把皇帝内心的矛盾,说的清清楚楚。
贾琏赶紧撇清自己:“微臣是个文官!”
“小小年纪,忧谗畏讥,大可不必。”承辉帝看似大度的摆摆手,实则内心,还是在想,传统勋贵将门的底蕴,还是深厚啊。岳齐这种野路子出身的将令,差了一些火候。做事情,总是看不够长远。
贾琏没说话,承辉帝继续道:“朕当初随大军东征,大战罗刹国与辽东冰雪之地,当年虽然打赢了,但是却没法乘胜追击。地盘太大了,几万人马撒进去,根本翻不起浪花来。只能据守几个河边的要点。当初太上皇秉承太祖遗训,漠北不毛之地,矣华夏故土,停战可以,合约不能签。”
“太祖圣训,后人当谨记。”贾琏不知道皇帝的真实意图,所以非常谨慎。
承辉帝透了点底:“探子来报,李逆窃据北海,朕考虑,赦免李逆!你以为如何?”
这个北海,贾琏知道时苏武牧羊的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
第439章 雄才大略承辉帝
承辉帝的想法是和平解决辽东割据的问题,以此为模版,可以解决西域的问题。
为此,不惜赦免逆贼。
当然现在也仅仅是一个想法,只不过他拿这个问题来问贾琏,并不好回答。
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都不能让出去。
这个道理,换谁来都得这么说,否则即便眼下没事,今后也会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
正如某空一格,一边实实在在的卖国,一边又大声叫嚷秋叶海棠。
真是只要我地图上坚持,就不算卖国。
承辉帝也知道贾琏不好回答,所以自言自语:“朕拟设漠北都护府,只要李逆承认国体,朕可赦免之,准其死后藏于皇陵。”
贾琏听懂了,这决定一但下了,承辉帝承受的压力将非常巨大,谋逆都可以赦免,太过惊人了。小忠义亲王的情况还好点,是叔侄关系,血脉之争。东平、西宁二王,则为异姓王,这个就很难整了。万一王子腾拿下安南,也要求要称王呢?
不能不说,作为一个古代人,承辉帝的想法很大胆。毕竟分封制都过去快两千了,现在重新捡起来么?
“今后但有能臣,开疆拓土,朕以王公爵位待之。”
听到这句,贾琏真的惊呆了,这皇帝的想法,不能说太超前,毕竟长期以来,国家主体讲大一统,周边国家都是朝贡制度,名义上分封。
承辉帝的想法,不过是把名义上的分封,变成实际的分封。
“如有皇子愿意西出或南下开海,朝廷支持他,并遵循此例。”
贾琏大概明白承辉帝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了,完全就是因为两代太子没有好结局,眼前的老二老三,又有了争斗的苗头。
既然如此,不如让争位失败者出去,或者先立太子,告诉其他的皇子,想有所作为,自己出去闯。
内心深处,贾琏是赞成这个想法的,毕竟现在是满世界争夺殖民地的时代,就西方人玩的那套抢劫掠夺,跟这个没法比。
可惜,作为臣子的贾琏,只能一言不发,因为说啥都可能留下隐患。
好在承辉帝也不需要贾琏回答,他无非是在下决心之前,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内心的压力。
承辉帝开始往回走,口中还在继续:“王子腾如能平定安南,并愿意留在那,朕也可以封其国公,待日后再晋王爵。”
贾琏终于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皇帝,具体微操可能次一点,上升到国策层面,可谓雄才大略,胸襟惊人。
内阁会议倒是没继续吵架了,但大家都不说话,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不顺眼,首辅张庭恩倒是很淡定,默默的看着俩人的对立。
承辉帝出现后,众人起身行礼,贾琏赶紧退出门,等礼毕了再进来,给诸位阁老一一见礼。
“吵完了?”承辉帝笑呵呵的问一句,众人起身,张庭恩领衔:“臣等不能为君分忧,臣等之罪也。”
承辉帝笑了笑道:“张卿不必自责,张氏一族,五百余口,田不过万亩,平摊下来,人均小康。算了,不提此事,陕甘赈济,发内帑吧。”
承辉帝的内库其实有钱,大家也知道有钱,张庭恩迟迟不出面平息争论,也是希望出内帑。毕竟赈济的事情,迟不得。
“陛下圣明!”张庭恩带头抱手说话,众人整齐的跟上。
“具体到赈济,如何采购粮食,如何运输,都需要诸卿辛苦!”承辉帝的语气变得严肃了起来,拨内帑容易,如何把钱换成粮食,如何运输,如何下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可以买十成的粮食,过一手,变成七成,再过一手,变成了四成,三五手下来,灾民吃进嘴里的就是糟糠。
林如海起身道:“陛下既出内帑,可令龙禁尉监督,但有坏陛下圣名者,斩之!”
张庭恩颇有担当的起身:“臣也是这个意思!”
别的事情上动手脚,还有机会活命,但是在灾民的救命粮上动手脚,张庭恩也觉得罪不可赦。
“贾琏,有何建言?”承辉帝没立刻说话,而是把角落里瑟瑟发抖的贾琏揪出来。
一直想隐身的贾琏,就知道难逃被点名,无奈的起身:“陛下,可以招商,让商人把粮食运到地方,给以一定的利润空间。考虑到路上不太平,可以严令各地官员,确保赈济粮食安全抵达,若真出了问题,连带责任,沿途各府县的官员,八品以上,一律严惩。”
一个地方受灾了,自然有好汉聚啸山林,土匪的现象,自古以来就没断绝过。
贾琏不提议让官府来负责运输粮食,原因自然是不信任这些官员。
这个建议,不单单是皇帝听着脸上难看,内阁诸位也难下台阶。你这是有多看不起官员群体?
“户部组织官员采购运输粮食,督察院、龙禁尉负责监督,宁卿亲自负责此事,出了问题,自请告老。林卿负责监督,御史知情不报,林卿自请乞骸骨。但有赈济,素来是一笔烂账,朕欲刷新朝政,当自此事起。”
承辉帝还是给官员留了面子,但是话也说的很重。宁克,林如海,会不会因此被牵连而获罪,那都是皇帝说了算的事情。尤其是宁克,他要是再办砸了此事,承辉帝多半是饶不了他的。
灾情如火,解决了钱的问题,国家机器开动。
粮食采购,有两条路线,一个是湖广,一个是河南,两个都是产粮大省,在当地采购之后,转运关中,远远要比在京城买粮食便捷。
没有铁路的时代,运输陆路运输很麻烦,花费也大。还有一条路是走黄河水运,潼关上岸,这不是上游干旱,水路不通么?这条路等于没有。
唐朝的时候,因为长安人口压力太大了,尽管关内反对激烈,李治和武则天,也坚持跑洛阳就食。这里面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那个另说。
赈济的陕甘的事情,贾琏绝不沾手,这种事情,搞不好就要死人。
莫名其妙被叫来,听皇帝一通说话,打了一趟酱油,贾琏却一点都不轻松。
承辉帝的想法很好,但是要想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贾琏必须做好一切准备,等皇帝需要的时候,能拉出一支让周边割据势力不得不从的武装。
随后的日子里,朝廷忙着赈济,贾琏除了去军校上课,剩下的时间盯着研发司下属的工坊,发明创造的事情都先放一放。
贾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年底之前,京营三镇,基本完成换装,明年,御马监和九门镇,基本完成换装。
其中最大的难度,起身是火炮的生产,新式火炮为青铜炮,原材料不足,根本供给不上,只能慢慢来了。
赈济陕甘的事情,按部就班的进行中,承辉帝在下一次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赦免小中医亲王,分封北海的构想。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