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445节

  也许自己是多虑了,王熙凤再吃醋,也不至于做的太过分。

  “母亲还是多关心一下哥哥吧,别叫薛家断了香火。”宝钗说到最后,还是说到了薛蟠。

  自打薛家产业重心南移之后,薛蟠更是放飞自我。跟前的随从,一水的清秀小厮,人数多达二十余,奔放的一塌糊涂。

  什么女人,要女人干啥?

  薛姨妈也头疼的很,买了不少俊俏的丫鬟给薛蟠,他却死活不碰。

  “都怪夏金桂那个贱女人。还是你去求一下琏哥儿,让他说句话,也只有他能让文龙从命了。”薛姨妈说起薛蟠,头疼不已。她人是到广州来了,这都快一年了,日常也没怎么见着薛蟠,一个月能有个三五天见到人,那都是薛蟠事情不多。关键也不能说他,一说就跑,出去就是几天不回家。薛姨妈也是逼着没法子了,这才等门找宝钗出主意。

  宝钗听母亲这么说了,自然不好推迟,点头道:“等老爷下值了,我与他说。对了,宝琴妹妹那边怎么说,让她来住一阵子的事情。”

  薛姨妈听了这话,忍不住皱眉道:“这怎么好的,对宝琴而言,琏哥儿怎么说都是个外男。一个大家闺秀,怎么好随意见外男?”

  宝钗也不好跟母亲说什么男人喜新厌旧,只是笑道:“如今薛家在内地的产业,在我名下,还都是二叔在操持,我与宝琴亲近一些没坏处。”

  薛姨妈一听这话就知道闺女的想法,二叔就一个闺女,拿捏了宝琴,就等于拿住了二叔的命根子。宝钗名下的产业,真要算清楚,不得几百万的数字。真要这么说,就算是至亲也没法完全放心。

  正说着话呢,丫鬟进来通报,老爷回府了。宝钗赶紧起身,快步出来,刚到院内,贾琏已经闪过屏风。

  “岳母来了?”贾琏先给薛姨妈见礼,然后才问宝钗:“老二如何?”

  “睡下了!”宝钗回了一句,贾琏笑道:“这鬼天气,热的难受,先去洗一洗,更衣再说。”

  宝钗招呼一声莺儿,陪着贾琏一起往后面去,自己留下陪着母亲说话。

  薛姨妈见莺儿跟着去了,低声问:“我看莺儿眉宇未开,这总督府后宅里头长久为尊,你可不能没个帮手。”

  宝钗低声道:“自打嫁过来,啥事情都没避着莺儿,还要怎么做?隔壁院子里还有几个虎视眈眈的,我一个妾,还能如何?还能做爷的主?”

  薛姨妈欲言又止,不再提这个事情。毕竟薛家在四大家中,本就是处在低位,更何况如今的贾琏,已经到达了可以不带王家玩的高度,薛家能保证自己不掉队,就已经是万幸了。别说什么家族联姻之类的话,这东西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尤其是王家这种在外有了封地的。

  如果不是短发在这个时代太过另类,贾琏都不想留着长发了,南方的天气太折磨人了,一天不洗头都难受。

  这边管洗澡叫冲凉,贾琏很快就明白了这词的意思。坐在青石板上,任凭莺儿拿瓢打水往身上浇。

  嗯,宝钗的心思和莺儿的心思,贾琏心知肚明,只不过一直没下嘴。

  倒不是贾琏良心发现了,实在是只要进了后宅,就难得安生,跟前总有人晃悠,莺儿与袭人和晴雯,两边玩不到一块。

  以前是为了帮宝钗抢食,互相防备,自然关系好不了。

  天气热,泡在池子里还是很爽的,如果莺儿再放开一点,不是只浇水就更爽了。这点她不如袭人和晴雯,更比不了三姐。

  只能说,宝钗和莺儿,在贾琏看来,总还有点端着。

  家里有客人,贾琏没有多耽搁,泡了几分钟就起来了,更衣后出来招呼薛姨妈。

  宝钗顺势说起薛蟠的事情:“哥哥身边那么些小厮,走哪都带着,家里那么多丫鬟,一个都没音信,老爷还是说说他吧。”

  贾琏也不是没说过,本打算婉言拒绝,看看薛姨妈的眼神,只好点点头:“待我回头见他时,好好说说他。真不像话!”

  薛姨妈再三谢过不提。

  陪着薛姨妈用了晚饭,贾琏以明日需早起为由,早早告辞回去睡觉。

  次日一早天没亮贾琏就起来了,不是简单说说而已,是真的要做到的。

  李元这边迷迷糊糊的也被内侍叫醒了,看看外面天色黑漆漆的,忍不住抱怨:“起的恁早!”

  身边多年的内侍劝道:“王爷,这不比在京城了,奴婢打问过了,军营日日天不亮便早起操练。”

  李元这才起来,眼睛睁不开也只能硬撑着,冷水洗脸后才算清醒了一些,但还是哈欠连天。他可不是贾琏,昨晚上睡的有点晚。在船上的时候,精神不振,总算是恢复了一些,身边带的侍女一个劲的往怀里拱,香喷喷的,又滑又腻,这哪里架得住?

  早饭都没吃上,外头来报,贾代总督已经到了,正在门外等着。李元告诫门子:“贾大人虽然是代行总督职权,尔等却不可以代字相称。此地非京城,本王多有借重贾总督之处,万万不可怠慢了。”

  门子被训斥的唯唯诺诺,连声称:“记下了!”

  都是身边老人了,李元也不忍心过分苛责,他们跟着南下,京城的习惯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以前可都是别人对他们客气恭敬的。

  李元带着随从出来,见门口停着四轮马车,这玩意在京城渐渐流行了,铁制的车身,比以前坚固的多了,就是这马差了点。

  上车之后,见贾琏策马随行,李元心情才好了一些,坐在车内与贾琏说话:“贾大人,此番去何处?”

  贾琏告知去南洋步军第一镇,李元借机问了好些话,贾琏都一一耐心作答。

  还在路上,李元心里就有了个概念,南洋新编步军(陆军)第一镇,下辖三个步军标,一个炮标,一个混编标(含骑兵一队,辎重一营,通讯一队,警卫一队以及医疗等附属编制)总兵力约一万两千人。一镇最高指挥官为统制,由贾琏代领,副统制乃参将张三。另有本省驻军一镇,编制上要驳杂一些,有两个协,省城驻军之外,还有各卫所驻军,或一营或一队。

  总而言之,贾琏在广东采用了兵部尚书岳齐搞的新编制,比照京营四镇,但是在规模上,南洋新军第一镇是三个步军标,京营四镇,则都是两协四标制,要大于南洋新军第一镇。很明显,第一镇才是南下的主力,李元不免好奇生问。

  “贾大人,为何南洋第一镇采取三标制?”

  贾琏听他提问,很耐心的解释:“养兵太费钱了,再者远距离运送能力有限,依靠装备优势,一个标为主力的作战单位,野战时遭遇数倍之敌,也有把握战而胜之。总之请殿下放心,下官不敢拿陛下重托儿戏。”

  生怕贾琏误会的李元,赶紧道:“孤也只是好奇。”

  贾琏又道:“从指挥便利而言,三标制度更为灵活。”

  走了一阵后,马车来到城门口停下,贾琏亲手开门,请李元下来后,介绍了等在此处的祁云等人。

  这时候天蒙蒙亮了,城门口已经有百姓进城,被警卫拦下,绕圈子换个门进城。

  李元见了忍不住问:“日常操练,也拦着百姓?”

  贾琏依旧耐心解释:“日常操练,岂敢如此,今日事关殿下安全,故而如此。”

  李元听了,很想说自己不用搞特殊化,但此时远处传来密集的脚步声,但见一队人马,队列整齐,人人装备齐整,在“快速通过”的号令下,跑步出城门。贾琏在一旁介绍:“殿下,此第一标一营一队,战时前出为先头部队,南洋地形不适合大规模骑兵展开,一镇设骑兵一营为追击力量。”

  “原来如此,在京城时了解过四镇编制,每镇都有骑兵一标,通州镇甚至为骑兵镇。人皆言贾大人带兵有方,今日一见,传言不虚。”

  这个真不是李元吹捧,眼前的行军的队伍,安静的只有脚步声,即便是见到贾琏等人,没有长官号令,脚下不停,快速穿过城门。

  城门口观察军队出城后,李元又在贾琏的安排下,骑马先行跟随队伍一路前行。

  贾琏一路耐心的介绍,何为全副武装二十里行军,这样做的目的,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往往由其机动能力决定。贾琏还举例子,以前面对北方之敌,以骑兵为主,往往以步兵为主的我军,战胜敌人却不能全歼之,敌军靠的就是机动能力逃命,所以各部才有大量骑兵编制,就是为了追击扩大战果。南洋那边的骑兵作用,更多的是野战获胜后,沿着道路快速追击,抢占要点。

  战时,很多战斗就是要打敌人一个立足未稳,措手不及。这样才能减少伤亡。否则等敌人躲在工事后面,即便有炮火进攻一方伤亡也会大一些。

  李元骑马跟着行军大队,感觉到行军速度很快,颇为惊叹:“二十里行军不过一个时辰(两小时),真强军也!”

  贾琏见他大惊小怪,心里虽然得意,还是很耐心的解释:“此急行军也,正常行军,一个时辰也就是八里左右,还有强行军,在指定的时间内,极速前进,如此需视各部操练质量而定。”

  提到强行军,贾琏就忍不住想起人类轻装步兵巅峰在某半岛惊世骇俗的表演!万岁军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的。

  果然,返回时,部队行军速度减慢了,不过李元看的很清楚,每个士兵身后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仔细看他们,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步履稳健,队列不乱,可见这支队伍对于这种程度的操练,已经习以为常了。

  “还有二三两个标的操练,也是这个水准么?”李元惊叹之余,不免追问。

  贾琏点头:“那是自然,操典都是一样的,哪个标都不肯服输,每个月都要比武一次。”

第512章 细节决定成败

  贾琏很忙的,没多少时间陪同李元,所以陪着巡视一天之后,丢一边不管了。

  薛蟠接到贾琏的传唤,屁颠屁颠的过来了。

  赶上贾琏在吃晚饭,看见好像脑袋又大了一圈,顿时胃口就没了,筷子一丢起身道:“走近一点。”

  宝钗在一旁感觉到了杀气,下意识的抱着儿子退后三步。

  薛蟠没有防备的走近,脸上还陪着笑,贾琏猛的抬脚踹过去,猝不及防的薛蟠被踹倒在地,没等反应过来呢,贾琏上前一顿猛踹,当然没奔着要害去。薛蟠吓的不轻,但还是很老实的抱着头,蜷着身子挨踹,口中也不求饶。根据他对贾琏的了解,这顿打只要挨过去了,你就算气出了。

  踹了十几下之后,贾琏停了,转身拿起茶杯喝一口,拍拍手坐下,盯着薛蟠道:“回去之后,给我老实的在家里呆着造人,啥时候有孩子,啥时候才许出门。别怪我没提醒你,身边那些小厮帮闲,全都给我打发了,以后再带着他们胡搞,全都丢你家后院塘里种荷花,给你关院子里头陪他们。MD,薛家香火真要断了,别人还以为是我做手脚,要吞了薛家。坏了名声你赔得起的么?”

  薛蟠是真没想到,因为这个事情挨打,想到要撵走那些男宠,心里还真舍不得,但这是贾琏的话,他不敢不听。

  “知道了,回去就照办。”薛蟠挣扎着起来,贾琏指着门口:“滚!”

  挨了一顿打之后,薛蟠虽然疼的龇牙咧嘴,之前的心是悬着的,这会心里却踏实了。

  没法子不悬着,自打贾琏上任广州之后,薛家得到的好处太多了,多到他都生怕哪天被当猪杀了。

  别看他就是个白手套,但怎么说呢,你见过白手套能拿三成好处的?拿一成是常态,两成就是背后大佬良心发现了。

  现在挨了一顿打,这说明什么,说明贾琏是真拿他当自己人。如果当外人,何必亲自动手打一顿,直接找人给他弄死,丢海里喂鱼不省事么?

  薛蟠的理解,什么香火不香火的,其实就是在点他一句,不会谋夺薛家的产业,不过这个没孩子的事情,确实需要上心了。

  没再婚不是问题,家里那么多丫鬟呢。

  哎,那么多细皮嫩肉的小厮,真的舍不得啊。算了,多给点钱打发了吧,省的回头母亲去告状,到时候多半是要被打断腿的。

  回去的路上坐在马车上,看到窗外一个曾经的烟馆,如今改成了店铺,薛蟠不禁暗暗惊叹,琏哥儿是真会下狠手的,王家人开的烟馆,全都被关了不说,走私大烟的王家人,一旦被发现,都是打断腿送到王家。若非当初抱紧了贾琏的大腿,又把宝钗弄过去做了妾,估计自己的腿也保不住。

  回去见了母亲,薛蟠一五一十的回报,薛姨妈听的泪眼涟涟:“我的儿,你莫要怪琏哥儿,他是真的为你好。”

  薛蟠见了又有点不耐烦,转移话题:“宝琴妹子赶紧送去贾家陪妹妹,薛家的产业给二叔二成的股份,薛蝌也到了独当一面的年龄了。”

  薛姨妈停止哭泣,恢复了一点精明,低声道:“我的儿,是不是太多了?”

  薛蟠无语的看看母亲,摇头道:“给少了显不出诚意,就这么办。”

  总领大局的贾琏最近忙的很,晚上回来早早睡下,早晨起来早早就出门了。事关重大,贾琏半点马虎都不敢有。别说家里了,李元那边都没管。

  李元自有一套做事的方式,他是钦命的观察使,有权利要求去任何地方。

  不过他没有指手画脚,而是到处转悠,小半个月下来,李元去了很多地方。

  贾琏这边每日有人报信,自然知道他的去向,也仅仅是知道,其他的一句话没有。

  本以为四处流窜一阵子,李元该消停休息一段时间,没曾想这位殿下弄了一身新军的制服,一大早就到了参谋处。

  根据李元的观察,贾琏对参谋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第一镇中有参谋处,巡抚衙门下也有个参谋处。嗯,他不知道的是,贾琏更愿意叫省总参。只不过目前也没这个编制,在贾琏的麾下,也只能挂一个直辖参谋处的牌子。

  能找到巡抚直属的参谋处,说明李元是个聪明人,能力不差的。他很敏锐的发现,贾琏对军队的控制方式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以京营各镇为例子,李元在京城时发现,各镇的事务,基本都是由统制说了算。南洋新军这边则不同,各镇的主官只管训练和指挥作战,其他的一概由参谋处负责。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发饷,京营都是各镇主官去领回来,然后分发各级军官,最后再下发。

  南洋新军这边发饷都是参谋处亲自送到队一级,拿着花名册,点一个发一个。这个区别就大了,李元观察之后得出结论,此举有效的避免了兵为将有。至于会不会成为贾琏的私兵,李元倒是一点都不担心。贾琏想养私兵,在京城时就能做到。

  如果贾琏知道他的想法,会说一句:还是太嫩了。

  就南洋新军第一镇而言,贾琏要变成私兵,那就是一道命令的事情。李元看不出来,只能说明贾琏隐藏的够深。

  京城的时候在皇帝的眼皮底下,贾琏当然不会揽兵权,毕竟皇帝这种生物,很难对任何人放心。

  人在广州组建新军就不一样了,弄一个参谋处顶在前面,只要把握住参谋处的人心,这军队实际上就是贾琏的私兵。

  贾琏没太大的野心,但架不住一家人的前途命运都维系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不会把个人安危寄托在皇帝的信任上。

  类似的情况也体现在神机镇上,别看贾琏在京城时与神机镇来往不多,但是他创造性的搞出参谋处,并且为最基层的官兵所接受,上面的各级军官,真要让下面的人去打贾琏时,多半是要被下面的人先弄死的。

  神机营还有点不一样,自上而下利益绑定的太深了。相比之下,神机营不算私兵,但也不差太多了。

  一身新军军官打扮的李元,每日早早来到参谋处,要求不高,我就看看。

首节 上一节 445/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