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228节

  “藏之一心为甚微,而散之万用为甚博矣,中其天下之大本乎。又自夫喜怒哀乐之既发,而皆中节也,谓之和焉,是和也,情之德……”

  郎朗出口,洋洋洒洒。

  二阁臣肃容开释,诸讲官欣然捋须,两宫懵然无知,中书舍人聚精会神记载起居注。

  只有翰林学士、王世贞等文坛雅士,神情惊愕,交头接耳。

  殿内瞬间视线交织,目光中掩饰不住的异彩。

  不少五十才中进士的老翰林,几乎忍不住掩面。

  只这一题,皇帝哪怕是提前准备的答案,其解也可称得上层接递卸,虚实相参,不凌驾而局自紧,不矜嚣而气自昌。

  这水准,距离进士也就只差一层桎梏!

  虽差点火候,但只要考个两三届,打磨一番,就是进士之资!

  这当真是皇帝!?

  而不是备考明年会试的举子?

  王世贞眼中更是异彩连连,他十五岁中举,二十二中进士。

  皇帝这水准,几与他十二岁时,一般无二!

  神文秀姿,果有天授乎?

  ……

  考试考了整个上午。

  即便是事先有所准备的作秀,也给朱翊钧累得够呛。

  好在没出什么纰漏,把秀做完了,然后就只需要等著今日的事,被刊载成新闻,撰写成题记,慢慢发酵了。

  一干翰林学士、文坛泰斗反应还可以,问题应当不会太大——没白瞎他提前准备的破题。

  结束后,朱翊钧赐宴诸臣——其实就是在文华殿吃个便饭。

  当然,他跟张居正、高仪,只露了一面就溜了。

  一来免了下面人不自在,好好吃个饭,二来,自然是还有正事要商讨。

  烈日曝晒,朱翊钧也不好意思将两位先生叫去西苑,干脆就在皇极殿找了个偏殿,凑合吃点。

  路上朱翊钧听著高仪见缝插针:“陛下,乡试就在眼前,还请陛下定主官典顺天府乡试。”

  会试是明年开春,全国统考。

  乡试则是各省自行安排,八月考试,因顺天府天子脚下,主官的地位,也略高一些,由皇帝亲自定夺。

  朱翊钧想了想:“让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范应期,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何雒文,典顺天府乡试。”

  左右春坊,老东宫属官了。

  好歹是日讲官过来的亲近人,该给人刷刷资历了。

  张居正则是递上一份奏疏:“陛下,臣疏乞罢免。”

  朱翊钧轻车熟路接了过来,交给一旁的张宏。

  随意道:“嗯,朕知道了,所请不允,说正事罢。”

  这场景,别说两名当事人,旁边的张宏跟高仪都习惯了。

  许是临近考成法大察之日,最近弹劾张居正的奏疏,实在有点多。

  一会是臣下考校君上,乃是欺君之举,僭越皇权。

  一会又是张居正结党,按照大明律《职律》十八条,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当坐死。

  虽然都是无稽之谈,但没办法,弹劾就得疏请罢免。

  这才有皇帝跟首辅两人走过场一样的场景,反复发生。

  张居正也习惯了。

  他将奏疏递给皇帝后,就说起了正事:“陛下,近日考成法大察日近,疏请致仕不履职者众多。”

  “位职空悬尚且有补,只是耽搁了正事,却无可挽回。”

  “臣请追责。”

  朱翊钧忍不住冷笑一声。

  请致仕?怎么不干脆挂印弃职?

  这些虫豸,任内吃干抹净,如今还想保留退休待遇?

  哪个钱袋子,能任由这些虫豸乱掏?

  他当初微末时,上午多领了二百块,工资津贴补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午休都省了,紧急开会,下午就给他那二百追了回去。

  如今他作为大明第一会计,能让这些人这么舒服,那才是白瞎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让申时行上奏,朕给你批。”

  张居正拱手谢恩。

  不得不说,眼前这位小皇帝,是当真舍得放权。

  如今无论是威望,还是班底,都有了亲政的资本,却仍是一如既往,从未干涉过内阁的诸多决定。

  哪怕申时行多次优容乡人,蒙胧推升,小皇帝仍然信重不减。

  只说“元辅所荐,朕用人不疑。”

  实在令张居正感慨不已。

  三人一路谈论著政事。

  如发明年年例银,六万两于延绥镇,预备粮草缓急支用。

  升贵州按察使刘侃为福建右布政使。

  天气暄热释减各罪犯人,共三百五十一名。

  女直夷人进贡,贺皇帝万寿诞辰等等。

  不一会,一行人来到皇极殿。

  皇帝坐上御阶,赐座辅臣。

  张居正,高仪对视一眼。

  前者酝酿了一下气势,颇有兴师问罪的感觉,开口道:“陛下,近日湖广入京的奏疏,通政司为何将之直入皇宫,不曾送来内阁?”

  “何永庆隔绝内外,一而再,再而三,实乃国之大奸,请陛下明鉴!”

  明著再说通政司,实际是在跟皇帝抱怨。

  侵蚀内阁权柄就不多说了——不能因为关系好,就丢内阁面子不是。

  还有他张居正好歹是湖广出身,不说隔空插手吧,好歹知情权总要有,怎么就连奏疏都不给看了?

  朱翊钧闻言,做出恍然状。

  清了清嗓子,回应道:“元辅莫急,朕正要与内阁说这事。”

  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是在想,他一再这样,那通政使何永庆恐怕这次大察,恐怕是干不下去了。

  下一任通政使,选谁趁手呢?

  高仪也追问道:“陛下,湖广如今局势到底如何,还请陛下莫要遮掩。”

  此前湖广就闹得有些大了,如今皇帝秘而不宣,显然是出了大事。

  就怕皇帝过于自信,不让内阁插手,一意孤行,让局势恶化。

  朱翊钧见首辅次辅,言辞恳切,颇有些心急,也不再卖关子。

  他今日召对辅臣,本来也没打算瞒著两人。

  朱翊钧挥了挥手,张宏立马会意。

  后者一个闪身的功夫,就将湖广留中的奏疏,送到了两位殿阁大学士面前。

  张居正当仁不让,直接拿到手中,翻阅起来。

  高仪告罪一声,也拿起一份奏疏观览。

  朱翊钧等著他们翻阅奏疏,自己在旁叹息道:“张楚城案云遮雾绕,如今好在是大致水落石出了。”

  “宗室、按察司、都指挥司、地方州衙,大大小小,不少人牵扯其中。”

  “按察司按察使杜思、都指挥司指挥佥事毛汝贤、岳州知府钟崇文,押解进京。”

  “些许末吏,就地正法。”

  话还未说话,就听高仪打断了皇帝,他神色凝重抬头道:“陛下,一位亲王,六位郡王,也是微不足道的末吏?”

  朱翊钧欲言又止,再三斟酌措辞。

  张居正也看完了奏疏,不知在思忖什么。

  似乎灵光一现,突兀开口道:“陛下要等的奏疏,等到了吗?”

  高仪慢了半拍,露出疑惑之色。

  又瞥见皇帝反应,他这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愕然道:“陛下将奏疏留中不发数日,是在等成国公死讯!?”

  朱翊钧喟然一叹。

  从袖中再度拿出一份奏疏:“成国公,重疾难治,已然殉国矣。”

第121章 囊漏贮中,善始善终

  朱翊钧摇头叹息,心中颇为感慨。

  历史上的朱希忠,万历元年九月三十日病卒。

  今日是七月十九,二者相去其实并不远,就算没有湖广这一遭,也是两个月的事了。

  只不过,这二者中的君臣之谊,大不相同。寿终正寝,哪里比得过慷然赴死。

  虽说有各取所需的成分,但……

首节 上一节 228/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