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307节

  他现在跟周树人一样,称孔丘一声摩登圣人,都是发自内心的。

  至于作为万世之法?那还是算了吧。

  神位上要是有个永远不会错的人,不利于开展工作啊。

  正想著,房门突然敲响。

  二人一齐回过头。

  顾寰举起刀兵,冷冷问道:“谁?”

  外面很快回话:“贫道青阳,还请顾总督转告陛下,下面有士子李三才求见贵人。”

  皇帝的身份是没瞒著三阳宫的,毕竟说了不会白龙鱼服,所以周遭的布防直接就换上了锦衣卫。

  但李三才求见的是贵人,显然不知道皇帝身份。

  顾寰没作声,朝皇帝投去一个征询的眼神。

  李诚铭面色一苦,朝皇帝投去求饶的目光——今夜的事要是传出去,他指定要倒大霉。

  朱翊钧失笑。

  他缓缓起身,示意顾寰打开房门。

  门口站著三人,见状连忙行礼:“青阳拜见陛下。”

  “赤阳拜见陛下。”

  第三人正要行礼,朱翊钧生怕他名宣之于口,慌张地将其打断:“不必多礼!”

  青阳真人小心翼翼看了一眼皇帝,放低声音道:“陛下,李三才方才在窗边似乎看到了李公子,起了疑心,现下正在一楼胡搅蛮缠。”

  朱翊钧点了点头:“将纸笔取给朕。”

  ……

  李三才眉头紧皱,看著楼上。

  方才他分明看到李贽从楼上下来。

  同时还看到一名獐头鼠目之人,酷似国丈家的少爷,趴在窗口喝彩,声音与最开始一般无二。

  二人显然不会轻易凑在一块。

  那么青阳道人口中的贵人又是谁……

  他有些思绪,却不敢深想,甚至还要佯装不知,光明正大求见。

  正想著,便看到楼梯处三名道人联袂走过来。

  李三才不露痕迹开口道:“三位道长,如何?”

  青阳道人摇了摇头:“贵人说家里催得紧,要早点回家,不好多留,有缘总会再见了。”

  李三才沉默。

  有缘再见……

  那也得看自己能不能考上啊。

  只可惜,未能得见。

  他拱手谢过三位道长的转达,便要转身离去。

  青阳道人突然又唤住了李三才,李三才疑惑转过头。

  只见青阳道人从袖中掏出一份卷好的字帖,递了过来:“贵人说,你也应该学学顾宪成,不要因为父亲在户部为官便如此拘束。”

  李三才下意识接过字帖。

  他神色复杂,缓缓将其展开。

  赫然一行大字,曰:真理越辩越明。

  李三才愕然无语。

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致思

  事实也正如朱翊钧所想。

  顾宪成一场讲学所引发的争论,并没有因为各回各家而停歇。

  反而是因为各自手中操持著报纸喉舌而愈演愈烈。

  今日一早,顾宪成便对昨日的讲学内容做好了复盘与归纳,刊载于《东林学报》,四处散播——产出之快速,显然是一夜没睡。

  内容上照例还是先论述了一番他的主张,也就是——本体唯性善,功夫唯小心。

  出于循序渐进的考量,篇幅主要还是集中于前者性善论,以及本体到功夫的过度论证上。

  与别派的异见,也集中于本体论上。

  有异见,自然要在文中将其拉出来好生批评一番的,无善无恶论、性恶论一个都没跑掉,而篇幅最多的,便数李贽的循世论了。

  甚至为此还特开一版,穿插了一则小故事。

  且说是顾宪成昨日讲学,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在场之人无不颔首认同。

  而良知循世论的创始人李贽,忧惧于顾宪成的学说威胁,茶饭不思,便潜入偷听。

  不听则已,一听便知道自己被指出了理论缺陷,戳穿了要害。

  于是,李贽便恼羞成怒,登台大放厥词,说什么圣人已死,以我为尊的胡言乱语。

  又偏偏却对他所指出的学术缺陷“混”之一字避而不谈,宛如泼妇骂街,委实难看。

  顾宪成将李贽的一番言行,形容为“动辄用什么天下、万民做幌子的伪君子的真面目”,并且奉劝大家遇到这种说得比唱得好听的学说远一点。

  实际上,顾宪成的报纸刚刚兴起,做工比不上通政司的公器,还缺乏小说、时事版面所带来的趣味性,销量十分一般。

  哪怕刊登报纸,也鲜有人看。

  但毕竟师出名门嘛,顾宪成也不指望靠这个赚钱,直接大手一挥,搞了个“一文促销”的噱头。

  没有一无是处的商品,只有一无是处的价格,顾宪成几乎白给地做法,一早上就卖了三千份出去,额,也就是销售额总计三两银子。

  毛边纸的市价是十张打包卖五十六文,顾宪成这做法肯定是不赚钱的。

  可甭管赚不赚钱,这讨论度瞬间就拉了上来。

  进京赶考的举人以其作为消遣。

  国子监的监生将之当作趣事。

  官宦世家借此揣摩士林风向。

  甚至佛道两家,也默默投来好奇的目光。

  尤其顾宪成的学说,根底深厚,概因其师出名门,其本体论之完备,几乎是集历代之大成。

  上援引孔孟,中吸纳朱王,下则有更迭气象。

  凡见者,无不交口称赞,谓之假以时日,必成大儒。

  一时间给顾宪成打出了好大的声望,无不知京城有了这么一位面如冠玉、师出名门的有学士子。

  而相应的,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李贽,则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视线的焦点。

  顾宪成都出招了,这一位泰州学派出身、离经叛道的“名人”,又当如何应付呢?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

  诚如顾宪成所说,李贽无论是不屑一顾也好,还是没想好措辞也罢,总之他并没有回答顾宪成所指出的理论缺陷,也就是“混”之一字。

  你说道德循世,良知随时而移,那道德良知的准绳岂不是混沌不明?

  准绳都混沌了,又如何致良知呢?

  那么李贽会如何回应顾宪成的质疑呢?是强词夺理?还是别出心裁?亦或者视若无睹?

  看客们纷纷对李贽的反应,抱有极高的期待。

  好在,看客们并没有等上太久。

  顾宪成见报的翌日,新报便千呼万唤始出来。

  “新报!最新一期新报!”

  “泰州学派对战南中王门!”

  “震惊!良知循世论再突破!先看先有!”

  李贽的一篇文章,不出意料地刊登在了这一期的报纸上。

  报纸一出,便被抢购一空。

  在京的士人、儒生、佛道,无不迫不及待观而阅之。

  题目曰《良知循世而有普遍者》,新报上难得刊登了文言,为此还特意用版面做了白话翻译,显然是为了兼顾受众。

  文章并未直接开宗明义,反而下面还创造性地跟了一个小标题,甚至像是强行插入的——人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好事者咂摸半晌略微品出些感觉,才继续往下看去。

  “愚窃见桑林野合,古之正礼,今之失节;子烝其母,蛮之习俗,汉之乱伦;我之不欲,施与彼身,不可也。”

  “何也?”

  “时代、万民良知道德之殊异也。”

  “此天理之异乎?此性体之异乎?此本体之异也!”

  “上文有述,不再赘言再三。”

  “或曰,天理混沌,时代混溟、宇宙混淆、你我混同,岂有良知出?”

  “愚窃谓,孝悌父母,古今共遵;杀人偿命,蛮汉共守;温良恭俭,你我共心。”

  “何也?”

  “时代、万民良知道德趋同,亦为本体之所同也,所谓抽象而出之共同本体。”

  “愚尝谓,道德良知,乃万民共同利益之追求,我所不欲,推及他人者哉,他所不欲,推于我心者哉。”

  “推己及人,万民之性也;诸世共通,文明之理也;普遍存在,天地之道也。”

首节 上一节 307/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