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10节
这个常年幽闭在王府,拒绝跟生人打交道的儿子,是怎么做到如此神奇的?
“你是如何知道官家欲复新法的?”赵颢忍不住问道。
这个问题他早就想问了,今早在书房,儿子几乎是掐着他的脖子,逼着他写下那道奏疏。
“社会上的事少打听。”赵孝骞懒得找借口。
“啊?呃……好,为父不打听。”
赵孝骞盯着他,认真地道:“父王,事情还没完,官家说了,上一道奏疏不够,父王以后还需继续为新法摇旗呐喊,这是个苦活脏活。”
“满朝大多是旧党,父王提议复开新法,势必会得罪很多很多人,有时候甚至连官家都会装模作样斥责怪罪父王……”
赵颢了然一笑:“莫看低了为父,朝堂上那些勾当,为父懂的。总之,父王今后只做两件事,不停上疏,抱头挨骂。如此而已。”
赵颢不蠢,之前只是没想通,想通之后不需要别人点拨,他什么都懂。
楚王府这次的危机,说直白点就是站错队了。
朝堂上站错队,是很要命的。
一不小心站到官家的对立面,人家的汗毛比他大腿都粗,不搞你搞谁?
幸好在儿子的帮助下,楚王府紧急掉头,这次终于站对了位置。
位置站对了,接下来的操作赵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捅破天了都有官家兜底。
“父王,关于新法,您上疏吆喝几句就好,切莫亲自参与,咱们不可避免卷进了新旧之争,但尽量别卷进太深。”
“至于挨骂……”赵孝骞有些不忍心地看着赵颢。
赵颢向来没个正形,言行举止各种不着调儿。
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在古代已经能自称“老夫”了,这把年纪每天还要顶着别人的唾沫星子,这人还是自己的亲爹……
谁知赵颢却哈哈一笑,手掌狠狠朝自己脸上啪啪两下。
“挨骂?呵,老夫这脸皮如铜墙铁壁,刀枪不入,怕别人骂?笑话!”
赵颢此刻的嘴脸特别的帅,但凡被大理寺多关两天都说不出如此豪言壮语。
四十多岁的人了,比大学生还清澈。
…………
劫波度尽,风平浪静。
王府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穿越至今,大约已有四五日了,赵孝骞直到这时终于放松下来。
这是他喜欢的状态,生活回到了正轨,岁月静好,吃饱撑着。
没有任何规划未来的想法,楚王世子的身份代表着四个字,“富贵荣华”。
什么都有了,为何还要努力?
那些年轻人给自己的人生规划小目标大目标,各种热血沸腾什么的,他们是因为什么?
因为穷啊。
楚王世子怎会穷?所以,世子就算想努力,也找不到方向啊。
如此苍白枯燥的人生,赵孝骞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想想就觉得委屈。
躺在院子里,赵孝骞脑子放空,晒着阳春暖暖的阳光,旁边的矮桌上搁着几碟精致的点心。
不知名,味道也一般,但排面够了。
赵孝骞嘴角含笑,人生还是要规划的。
接下来给自己找几个女人,躲在后院里各种荒淫无道,相比亲爹的快乐,自己一定要青出于蓝。
然后呢?
当然是生一炕娃,耐心地等着继承亲爹的遗产。
不催,催的话有点不孝了。
第13章 撞开封印
虽然从穿越至今,赵孝骞和楚王府不可避免被卷入了朝堂事,但赵孝骞打从骨子里是拒绝掺和的。
对如今的朝堂格局,赵孝骞没兴趣参与,也没有任何倾向。
所谓新法旧法,赵孝骞都毫无偏颇,在他眼里,无论新法还是旧法,落实到民间早就变了味。
所以赵孝骞根本没兴趣,日前逼着亲爹写支持新法的奏疏,目的是为了让楚王府脱困。
啊不然咧?难道真是忧国忧民?
赵孝骞没那么伟大,过好自己的日子已经很了不起了。
春日的阳光很舒服,有一种不招谁也不惹谁的惬意,特别补钙。
赵孝骞眯着眼,暗暗思量如何在平淡的日子里找点刺激。
大宋最有名的是青楼勾栏,这个……必须有。
好想谈一场甜甜的,只送到楼梯口的爱情啊。
上辈子过得不算苦,但由于钱包的原因,如此令人神往的爱情,他却没尝试过几次。
这辈子不能委屈自己了!
思忖之时,一颗肉球滚了过来,眼熟得很。
然后,赵孝骞就被赵颢拽住了手腕,拉着他往大门外走。
“吾儿跟我走,带你去办事。”
“啥事?”赵孝骞愕然。
赵颢来不及解释,便将他推上门外的马车。
二人在马车里坐定,马车便启行,直奔天波门。
出了城门,便见一片平原中竟矗立着一座道观。
道观的占地面积非常广阔,目测近五百亩,大小殿阁房屋两千余间。
说实话,汴京城里的皇宫都比它寒碜。
道观外车水马龙,六丈宽的京道被堵得严严实实,来来往往的人群从道观进出,路上的人们面带虔诚,双手捧香,有的甚至三步一磕,五体投地式膜拜。
赵孝骞坐在马车里有些吃惊:“这是……”
赵颢咧嘴一笑:“玉清宫,没听过么?”
赵孝骞摇头。
赵颢叹道:“也对,你都多年未出王府了,外面的人和物想必都陌生得紧。”
赵孝骞忙不迭点头,还是亲爹好,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确实什么都不知道,亲爹却已给他找到了理由。
路虽堵,行则必至。
大宋王爷自然是有特权的,禁军护卫开道之下,王府的马车很快畅通无阻地来到道观门外。
父子俩下了马车,一位仙风道骨的紫袍老道微笑迎了上来。
“贫道青阳,拜见楚王殿下,拜见……”
话没说完,却见这位老道突然神色一紧,下意识地夹紧双腿,后退了两步,一副“莫挨老子”的表情。
赵孝骞瞥了瞥他,心中有些奇怪。
这是啥意思?以为我会非礼他么?过分了!没那爱好!
场面有点尴尬,赵颢干咳两声,凑到赵孝骞耳边道:“吾儿不认识他了?数日前你昏迷不醒,为父请他来府上给你驱邪,你一声‘蛋来’,然后……”
赵孝骞大吃一惊:“难道……”
赵颢默默点头:“没错,来的就是他的蛋……”
赵孝骞尴尬了,这个……纯属意外,当时他的蛋出现的位置实在太帅了。
赵颢叹了口气:“这位青阳老道,是神宗先帝御封的真人,”
“老夫今日观之,真人的胡须似乎都稀疏了不少,声音也尖细了,吾儿这一抓,怕是要变坤道了,我大宋皇家情何以堪……”
错了就立正,赵孝骞上前一步,青阳真人面露惊恐吓得后退两步。
“真人恕罪,小子当日神智不清,误抓……嗯,总之,对不起!”
赔礼态度很端正,赵孝骞满心愧疚,人家只是跳个大神,骗点香火钱,他有什么错。
世子都道歉了,青阳真人就算恨得想杀了他,也没那胆子。
不仅如此,世子的一句对不起,是必须要换来“没关系”的。
青阳真人努力挤出微笑:“没关系,世子不必多礼,一切都是误会。”
青阳真人领着父子俩进了道观。
道观名曰“玉清宫”,全称是“玉清昭应宫”,是真宗年间修建的,目前为止,它是大宋规模最大的一座道观。
不仅民间信众甚多,就连皇家每年的一些重大祭祀活动,都在这座道观举行。
不过这座道观规模太大,当世和后世都受到不少指摘讦难,占地近五百亩,两千余殿阁房屋,建造耗费了太多民脂民膏。
导致许多臣民至今都在质疑,道观供的神像究竟是来救苦救难,还是为人间降下苦难的。
父子俩进了真武大殿,赵颢带着赵孝骞跪在道君法像前,纳头便拜。
赵孝骞不大信鬼神之说,跪拜动作有些敷衍,一边叩首,眼睛却一边乱瞟。
但赵颢却非常诚心,非常扎实地三跪九拜,又给道君上了香,然后跪在道君像前喃喃自语。
“信男赵颢,汴京人士,前日虔心祈祷,求道君施法怜悯,救吾儿孝骞于生死,今吾儿无恙,信男赵颢携吾儿来还愿,拜谢道君,一拜再拜。”
喃喃过后,赵颢用力朝道君像磕头,一下又一下,磕得非常用力,额头很快红肿一片。
赵孝骞一怔,扭头出神地看着赵颢。
赵颢的容貌很普通,身材更是一言难尽。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