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118节
风云几度变化,赵孝骞在王府里沉寂了几日后,终于还是咬牙跺脚,走出了院子。
见不得太伟大的人,搞得那么悲壮,一副一去不复返的决然样子,你想感动谁?
想慷慨赴死?
偏要把你捞起来,唐宋八大家之一,不给我留几幅字画传家,哪能轻易死了?
什么新党旧党,老子啥党都不是,就想捞个人,不行吗?
“来人,备车!”赵孝骞出了院子大呼。
赵颢正在院子外散步,肥硕的身躯像球一样在地上滚动着,见赵孝骞匆匆出门,赵颢立马叫住了他。
“我儿何往?”
“踏南天,碎凌霄!”
“……说人话!”
“救一个傻子,这个傻子渡河时掉河里了,我把他捞出来。”
第159章 君相不愉
国家层面的问题很复杂,赵孝骞不好判断。
民间百姓总是很轻易地把一个人标签化。
比如这个人为民请愿了,那他一定是个毫无瑕疵的好人,圣人,任何人说他的缺点就是造谣,就是居心叵测,就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越是天真单纯的人,眼里的世界越简单,只有黑白两种颜色,讲道理都没用,他只固执地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赵孝骞眼里的苏辙,不能用好和坏来评判他。
苏辙不是神,他也是凡夫俗子,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
如果先评判苏辙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再决定救不救他,赵孝骞大约连王府大门都不会出。
苏辙就是苏辙,他是曾经与赵孝骞在青楼里同饮同醉的朋友。
这算救他的理由吗?
当然算,而且仅此一个理由。
什么朝堂砥柱,什么文坛领袖,什么苏轼的弟弟,这些只是标签,不是理由。
“朋友”,才是救人的理由。
出了门,赵孝骞没有去延福宫,而是直奔国子监。
在国子监内找到了蔡攸,赵孝骞与蔡攸耳语几句后,又上了马车,这回直奔皇宫了。
此时距离苏辙下狱,已过去了一夜,也不知苏辙在刑部大狱里遭没遭罪。
如果是邢恕那货主审苏辙,大概率苏辙此时已半身不遂了。
不用怀疑,邢恕有这个实力。
这一届的新党成员班子,心怀戾气的人不少,从章惇到邢恕皆如是。
像极了回归都市的特种兵王,也不知章惇和邢恕的女儿是不是被旧党卖到青楼接客了,不然哪来如此大的杀心。
…………
与此同时,皇宫福宁殿内。
赵煦与章惇相对而坐,君臣在聊一件重要的事。
赵孝骞的几次进谏后,赵煦已被说服了,他也认为有必要立兵役法,增强大宋禁军厢军的战力。
然而,作为政事堂一把手的尚书左仆射章惇,却坚持反对的态度。
文贵武贱的国策,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
兵役法事关重大,若它真颁行了,武夫的地位提高,意味着文人的地位相对便低下来了,高高在上的士大夫阶层如何能接受?
章惇也是士大夫。
一上午的时间,赵煦解释得口干舌燥,章惇仍是摇头反对,并诚挚地劝谏赵煦,祖宗之法不可轻废,官家若被诟言“不孝”之名,对皇家的威严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再次袭上赵煦的心头。
赵煦感到,要治理一个国家太难了。
他连宰相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天下人?
“章先生,我大宋已有了犀利的火器,如果再将军心士气振奋起来,大宋便可直面北方的辽国,不再惧怕辽国挑起的战争,甚至……我们还能打到辽国去,你难道不想吗?”赵煦叹了口气道。
章惇沉声道:“官家,如今的禁军和厢军已经很好了,不需要改变什么,有了犀利的火器,他们只会更好,更不需要改变什么,臣请官家遵行祖制,做一个英明贤达的圣君。”
赵煦叹道:“子安那日说得对,尔等已失了进取之心,安享太平便是苟安,你们……从未想过一统华夏,复汉唐盛况。”
章惇仍固执地道:“臣当然想过,只是臣以为此事应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官家有了犀利的火器,便想立马整顿军备,与辽夏一战,未免太天真了。兵者,凶也,死生之大事也……”
听章惇说他天真,赵煦渐渐冒了火气,语气不觉冷肃下来。
“徐徐图之,不是毫无作为,朕没想现在就出征扫荡四夷,只是提出立兵役法提振我大宋的军心士气,难道这也是操之过急吗?”
章惇也有些失去耐心了,在他眼里,赵煦是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一个老奸巨猾阅历丰富的老狐狸,跟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解释道理,真的好累啊!
“反对兵役法者,满朝诸公皆是,岂止臣一人哉?满朝反对,官家何必一意孤行,而令君臣不和,离心离德?”
赵煦一愣,接着大怒而起:“章先生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朕一不昏庸,二不败家,不过是个兵役法而已,满朝便与朕离心离德,尔等便如此容不下朕的意见么?”
见赵煦发怒,章惇这才赫然惊觉,刚才那句话确实有点过火了。
毕竟君是君,臣是臣,这些日子章惇执宰政事堂,位置坐得太高,大约有点飘飘然了,对皇帝说话竟也不觉带了教训的语气,这可是臣子的大忌。
于是章惇急忙躬身赔罪:“官家喜怒,臣知罪,臣也是一时情急,口出无状,官家恕罪。”
赵煦表情冰冷,心中仍然怒火难消,盯着章惇冷冷地道:“今日便如此吧,朕累了,你退下!”
章惇张嘴欲言,但见赵煦仍在气头上,章惇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再次赔罪后,小心翼翼地退出殿外。
章惇出宫半个时辰后,赵孝骞这时也进宫觐见了。
走进福宁殿,赵孝骞行礼后抬头,见赵煦一脸铁青,胸膛急促起伏,显然正在生气。
赵孝骞一惊,心念电转,感觉今日不是帮苏辙求情的黄道吉日。
也不知谁惹着赵煦了,但此时求情,说不定气头上的赵煦一个冲动,立马下旨将苏辙推出去斩首示众,那可就……
本来是要救苏辙的,结果成了苏辙的催命符,赵孝骞怕是都不好意思吃人家的席。
“臣拜见……呃,臣告退!”
于是赵孝骞刚行完礼,立马转走就走。
赵煦被他的骚操作搞懵了,都忘了生气,急忙叫住了他。
“子安,你啥意思?”
赵孝骞只好转过身,正色道:“是这样的,臣今日午睡刚起,脑子里一团浆糊,不知为何就进宫了,直到刚才才清醒过来,臣悚然一惊,我是谁,我在哪儿……”
“既然清醒了,臣该恢复正常了,不打扰官家处置朝政,臣告退。”
赵煦都气笑了,胡说八道的他见多了,但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的,倒是没见过。
“你正经点儿,朕今日气不顺,你莫招惹朕。”赵煦警告道。
“臣等官家气消了再来……”
“不必麻烦了,进宫门到福宁殿要走老长一段路,来来去去的你不累吗?既然来了,就说正事吧。”
赵孝骞想了想,除了苏辙的事,他好像真有别的正事,先说不惹人生气的正事比较妥当。
于是赵孝骞从怀里掏出一摞厚厚的纸,双手捧到赵煦面前。
“官家,皇城司收到萧光敬密传的辽国边境布防图,上面列出辽国在我大宋真定,大名,河间三府边境所驻扎的兵力,统兵的将领,以及各主帅的性格,出身,资历等等。”
赵煦脸上怒气尽消,顿时喜道:“萧光敬果然为我大宋所用了?”
赵孝骞笑道:“大致是不差的,具体情况还需皇城司复核,不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咱们也不能太相信萧光敬此人,他传来的消息,都须令皇城司先行复核才是。”
接过一张张布防图,和一长串辽国主帅的名单,赵煦喜道:“是个好消息,接下来可让萧光敬牵线,子安想办法与他父亲萧兀纳接上头,这个人可比萧光敬重要多了。”
第160章 高端猎人
设计萧光敬为大宋所用,这步棋实在太正确了。
赵煦今日终于发现,一颗重要的棋子对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手上这一张张的布防图,主帅性格出身资历,以及在朝中受重视程度等等,皇城司潜伏在辽国的探子可打听不出来。
萧光敬只是这张秘密的大网上的第一根线,未来还会有第二根,第三根,无数根线纵横交错,将会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内应网络,那时的辽国,还有秘密可言吗?
上层用间,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赵煦不由暗暗感激赵孝骞当初提出的建议,而赵孝骞也很争气,真把这件事办成了。
“官家,臣以为,皇城司布在辽国的眼线应继续扩大,然后往高层发展,比如渗透到辽国王公权贵的府邸属官,皇宫的嫔妃宦官宫女,收买军中的中低层武官等等。”
“这是一项长期且耗费巨资的事情,但如果事有所成,我大宋可在与辽国各个方面的争锋中掌握胜算,将这个庞然大物以和风细雨的方式,一步一步地瓦解,一口一口地蚕食,最后吞掉。”
赵煦听得两眼大亮,此刻又一次被赵孝骞激起了雄心壮志,转念想到刚才与章惇不愉快的争吵,赵煦不由暗暗比较。
同样是大宋的臣子,赵孝骞毫无私心一心为国,他提出的每条建议都是为了大宋能够强大,为官家一统华夏而出谋划策。
反观章惇,已是宰相之尊,气度和眼界仍如此狭小,眼里只盯着士大夫的利益,他的视线范围似乎只在大宋的边境以内,外面的事情他根本视而不见。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赵孝骞这个货,明显比章惇强了许多。
赵煦心绪颇佳,指着赵孝骞放声笑道:“子安,你是个坏人。”
赵孝骞一愣,小心翼翼地道:“所以,官家好喜欢?”
“哈哈,没错!兴许是被你传染,朕也觉得你这鬼鬼祟祟的做法,颇合朕意,若真能用这种法子将辽国从根子上瓦解,子安之功堪比卫青霍去病矣。”
“朕还是那句话,皇城司交给你,朕放心,如何在辽国布下眼线,收买权贵武官等,诸事可由子安自决,朕此后无忧矣。”
二人正聊得火热,郑春和匆匆入殿,神色有些慌张。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