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148节

  瞎眼的老娘泪如雨下,摸索着上前扶起了张小乙,哽咽道:“儿啊,你要做的事,娘不拦着你,只有一件事,定要保重自己,不可涉险,千万惜身,你若有个好歹,娘是活不了的。”

  张小乙眼眶泛泪,沉声道:“郡侯对孩儿有大恩,他还将我当朋友,今日郡侯奉旨出征,孩儿想为郡侯出一份力,知恩不报是小人,大丈夫有所必为,这是您教孩儿的。”

  老娘含泪点头,道:“好,咱们虽穷苦,却堂堂正正做人,俯仰不愧天地,安心做你的事吧,娘这里不必牵挂。”

  张小乙后退两步,再次跪下,恭敬叩首,起身深深看了母亲一眼,转身决然离去。

  …………

  大军开拔出营,旌旗蔽日,号角连绵,队伍浩荡不见首尾。

  汴京城外,西面的官道上,无数百姓清早出城,安静地等候在路边,看着出征的禁军从身前经过。

  直到百姓们发现队伍中间有一面硕大的旗帜,上面绣着“钦命安乐郡侯,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赵”字样,百姓们顿时认出这面旗帜下的骑马少年,正是楚王世子赵孝骞。

  于是百姓们纷纷避让路旁,朝赵孝骞躬身行礼。

  赵孝骞不敢在百姓面前端架子,于是一面驭马一面朝路旁的百姓拱手还礼。

  此次出征,赵煦对龙卫营寄予厚望,赵颢倒是没那么深的家国情怀,他只希望赵孝骞能平安无事归来。

  于是为了保证楚王一脉独苗的安全,楚王府能动用的护卫全都动用了。

  一个禁军指挥麾下五百人,楚王府派出去了四百人,团团围在赵孝骞身边,还向另外几位宗亲府邸借了四百禁军护卫。

  为了保护这根独苗,赵颢真是用尽了所有的资源人脉。

  说实话,赵孝骞的心情有点复杂。

  八百人的护卫队伍,这排场比主帅章楶还大,到了西北地头,两人见了面,章楶见此排场还不知心里如何鄙视自己。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楚王世子多怕死呢。

  实际上,……他们没猜错。

  确实怕死。

第201章 双面活爹

  大军出征,熟人不多。

  真的不多,这支三万人的队伍里,赵孝骞认识的人只有种建中和宗泽,其余的都不认识。

  此时此刻,赵孝骞禁不住浮起几分诗意般的人生感慨,比如人生过客来无处,比如红尘喧嚣中的孤独,比如今晚试试烧烤,一只羊腿估摸有点费劲……

  龙卫营三万将士出营,道路两旁皆是围观的百姓。

  赵孝骞没有回头张望,因为赵颢说过,不喜欢送别,人群里多半是没有他的,至于几位妻妾,如果她们在,他也不愿回头。

  和赵颢一样,赵孝骞也喜相逢,讨厌离别。

  如果见面一刹后就要分别,争如不见。

  于是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朝西面进发,很快便远离了汴京城,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人山人海的围观百姓人群里,一辆低调的马车放下了车帘。

  赵颢眼眶泛红,叹了口气。

  他讨厌送别,可他终究还是来了。

  出城未带随从,只有他自己,和一名老迈的车夫,据说跟随赵颢多年了。

  一名三十多岁的壮实汉子悄无声息地靠近赵颢的马车,神奇的是,明明马车的车帘已放下,里外都看不见,偏偏赵颢却好像知道车外有人似的。

  马车内的赵颢不出声,车外的汉子也不出声。

  许久后,赵颢低沉的声音终于传出来。

  “调遣几个精干的,远赴西北,潜入西夏,帮帮我儿,本王要我儿这次立下大功,明白吗?”

  车外的汉子低声应了。

  赵颢又道:“数月前,州桥暗巷刺杀我儿的那批刺客,还没查出眉目?”

  汉子迟疑了一下,道:“殿下恕罪,刺客数十步外暗箭刺杀世子,没留下任何痕迹,实在无从查起……”

  赵颢皱眉,语气渐冷:“负责查刺客的人,全杀了,换一批人再查。”

  汉子一凛,恭声道:“是。”

  马车内,赵颢不出声了,汉子等候半晌,见他没有别的吩咐,于是转身悄然离去,泯然于人海。

  马车内的赵颢突然又露出熟悉的玩世不恭的表情,掀开车帘拍了拍车夫的肩,嘻嘻笑道:“快走快走,今晚本王在周寡妇家过夜。”

  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盒,盒子里装着一枚小拇指大小的丹丸,一口吞掉后,赵颢肥胖的脸颊微微泛红,呼吸短暂地急促起来。

  “快马加鞭,加虎鞭,加牛鞭!本王现在强得可怕!哈哈。”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宋夏之战无论胜败,赵孝骞对自己的安全问题倒是没什么担心,毕竟身边里里外外围着八百禁军护卫,这要是出事了,窝囊程度不亚于被一块豆腐撞死。

  就算战败逃命,赵孝骞都有把握自己是逃兵中跑得最快的崽。

  对他来说,最苦的不是打仗,而是行军。

  真的,前世读过那么多边塞诗,总以为诗人笔下的塞外充满了粗犷豪迈的诗意,什么“大漠孤烟直”,什么“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赵孝骞有个疑问,那些边塞诗人莫非是空投到塞外的?

  他们就不写写行军路上有多难熬吗?

  出了汴京城往西,仅仅只走了十几里地,道路就渐渐变得崎岖泥泞。

  骑马也不是轻松的事儿,骑一会儿还有点趣味,享受驾驭马儿的快感,但骑久了以后,双腿开始麻木,大腿内侧的皮肤被马鞍磨得火辣辣的痛。

  刚出汴京城,赵孝骞就有点后悔了。

  当初在政事堂,赵煦令他随军出征时,他就应该据理力争,政事堂里撒泼打滚鬼哭狼嚎都行,反正只要自己不觉得丢人,那么丢人的就是那群老狐狸。

  相比在王府的舒坦日子,行军路上的各种不方便,令赵孝骞尤觉痛苦。

  “啥时候扎营?我累了。”赵孝骞扭头问旁边的陈守。

  陈守愕然:“世子,咱们出汴京城才十几里,此时天色尚早,还没到中午……”

  赵孝骞想了想,道:“要不让大军先走,我搭个帐篷睡一觉,醒来后追上大部队。”

  陈守脸色有点难看:“世子,这荒郊野外的……”

  赵孝骞顿时醒过味来,对呀,荒郊野外如果落了单,安全可就没法保证了。

  万一遇到梁山好汉,用拙劣的演技卖点酒,曼陀罗搞里头,蒙汗药搞里头,放倒之后将他赚上山落草为寇,这特么可就是人生的大惊喜了。

  “我再坚持坚持。”赵孝骞咬牙道。

  话音刚落,一名禁军护卫策马赶到他身前,禀道:“世子,前方路旁有人等候,说是世子的朋友。”

  “谁?”

  禁军护卫经常跟随赵孝骞,对他的人际圈子也熟悉得很,闻言道:“张小乙。”

  赵孝骞惊愕地睁大了眼。

  许久后,赵孝骞见到了张小乙。

  张小乙一身短衫绑腿打扮,典型的出远门赶长路的架势,但赵孝骞想破头也没想通,这货扔下瞎眼的老娘跑出城干啥。

  三万大军有条不紊地从身前路过,赵孝骞蹲在路边,一脸疑惑地看着张小乙。

  张小乙憨厚地笑,露出一嘴白牙。

  “你要出远门?”赵孝骞问道。

  张小乙点头。

  “身上的伤好了?”

  张小乙使劲拍了拍曾经受伤的大腿,示意自己完好无损,崭新得像刚恢复了出厂设置。

  “好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要去干啥?不重要的话,我派人帮你把事儿办了,你现在回去照顾好你老娘。”赵孝骞道。

  张小乙盯着他,缓缓道:“我跟着你到西北,然后潜入西夏,看看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赵孝骞惊愕地倒吸一口气:“你特么……你今天吃药了吗?”

  张小乙平静地道:“我没病,郡侯出征,为国杀敌建功,我没那么高的志向,只想帮帮朋友的忙。”

  “滚回去!潜入西夏,好大的口气,西夏你家开的?我麾下三万大军,一声令下个个英勇杀敌,缺你一个帮忙的?真正需要你的是你老娘,你把她扔家里不管了?不孝的东西!”赵孝骞骂道。

  “家里已安排妥当,老娘有人帮我照顾,郡侯更需要我,这个忙我非帮不可,你若不答应,我便另寻小路自己去西夏。”

  此刻的张小乙倔得像一头叫驴。

  赵孝骞气笑了:“滚刀肉?不怕开水烫呗?在我面前耍无赖,你找错人了,来人!”

  话音刚落,张小乙嗖的一声跑远,窜入路边的树林里,眨眼间不见人影了。

  赵孝骞惊讶地看着茂密的树林,没想到这货腿脚如此麻利,有点东西呀。

  无奈了,仔细想想,好像真拿滚刀肉没办法,如果是敌人还好办,一声令下,万箭齐发……

  可惜,这货偏偏是朋友。

  “出来吧,不拿你了。”赵孝骞无奈地对着树林大喊。

  树丛窸窸窣窣动了几下,张小乙又露出了脸,依旧朝他憨厚地笑。

第202章 西北砥柱

  人是感情的动物,这话一点没假。

  三万大军奔赴战场,三万人都是娘生爹养的,可赵孝骞还是特别在意张小乙的安危,因为他家还有一位瞎眼的老娘。

  他若是出了事,老娘多半是活不了的,与物质无关,唯一的精神倚靠没了,怎能不崩溃。

  可张小乙就是这么执拗,好言相劝他不听,来硬的他就跑,赵孝骞实在不知拿他怎么办。

  “你潜入西夏能干啥?”赵孝骞很理性地问他。

  张小乙老实地道:“不知道,先潜进去再说。”

首节 上一节 148/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