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207节
“哈哈,你不必试探,没用的。赵孝骞,你的名气天下皆知,今日包围我等的火枪,是你造出来的吧?当初的宋夏之战,我大宋立国以来从未占过如此大的便宜,也是你一手所促。”
“你做的一切,是很多大宋文武官员和子民梦寐以求想做到的,幸好是你做到了,也幸好你是宋人。”
“赵孝骞,你有扭转国运的本事,今日伏击杀你,我本不愿下手,无奈身不由己……”
主将顿了顿,接着道:“我的名字,来历,你不必问,你很清楚我不会说的。我这条贱命,今日便算走到头了。”
“但愿有了你的大宋,能有不一样的局面,但愿你能洗刷大宋百年的耻辱……临死前,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可免你后顾之忧。”
“今日我等出动的千余人,已是那人大半的力量了,既然中了你的计谋,那人已是伤筋动骨,暂时不会对你有威胁了。”
主将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眼神里都有了不一样的光彩,赵孝骞却心头愈发沉重,他知道,此人死志已坚,他不会活下去的。
“赵孝骞,你不必查究我的来历,我早已满门被灭,剩我孑然一人苟活,你做的这些事,也算间接为我的满门报了仇,刚才那句话,是我唯一能对你报的恩,最后,还是要对你说一声‘多谢’。”
话音落,一柄寒光四射的匕首毫无预兆地从怀里掏出来,以迅雷之势决然地狠狠刺入了他自己的脖颈,这还不够,插入脖颈的匕首竟还狠狠地横向一划,滚烫的献血顿时喷溅而出,而此人已倒地气绝。
临死,他的嘴角仍然带着笑,似惋惜,似不甘,又似解脱。
第281章 抽丝剥茧
看着这位至死仍不知名的主将决绝地死在眼前,赵孝骞的心情很低落。
如此勇绝的汉子,应该死在抗击外敌的沙场上。
国人的内斗,永远是行家中的行家,实在是因为大家对“利弊”的认识太清醒了。
开疆拓土风险大,内斗没风险是吧?
赵孝骞突然对朝堂产生了一股深深的厌恶。
他不知道是谁非要将他置之死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挡了什么人的路,触碰了谁的利益。
但这种你死我活的内斗,是摆在明面上的。
大宋多少人才,本该扬名天下,为国报效,却死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内斗里。
有意思吗?
也许有意思吧,站在私人利益的角度,或许赵孝骞真的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且触碰得很严重,不然别人不会这么三番五次要弄死他。
可是赵孝骞真的没想过给自己谋取什么私利,他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是阻止历史的发生,改变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命运。
如此而已,可旁人偏偏不信,总觉得死了的赵孝骞才符合他的利益。
主将倒在他面前,脖子上的鲜血已流缓了许多,地上一片刺眼的殷红,血已缓慢地流到赵孝骞的鞋底下。
赵孝骞表情平静,无悲无喜。
他不会为一个要杀他的陌生人而产生任何情绪波动,只觉得有点惋惜。
而剩下的十几名敌人,表情木然地被龙卫营将士围住,赵孝骞看着他们的眼睛。
不出所料,跟上次峡谷拿获的五名贼人一样,他们的眼神麻木,空洞,毫无生机,像一群被控制了思想的行尸走肉。
从他们的身上,大约是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郡公,这十几个活口如何处置?”魏节凑上来问道。
赵孝骞有些意兴阑珊,懒懒地挥了挥手:“皇城司按流程走吧,拿回汴京,关进冰井务,让刘单试试手段。”
魏节叹道:“老刘又该疯了……”
赵孝骞转身环视仍弥漫着硝烟味的战场,战场上躺满了尸首,有敌人的,也有皇城司的。
远处的山峦传来阵阵凄厉的乌鸦鸣叫,丛林里一片死寂,那经久不散的杀气仍令山林里的动物们噤若寒蝉。
“皇城司派员,在相州城内查一查,看看有没有线索,其余的人随我回汴京吧。”赵孝骞吩咐过后,便骑上了马儿。
不知想起什么,赵孝骞突然勒住缰绳,盯着地上那名自戕的主将,道:“厚葬此人,纵然为敌,也值得敬重。”
“是条汉子,可惜了……”
…………
打扫善后,封山搜城。
作为特务机构,哪怕不太可能发现什么新线索,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
皇城司所属在相州城停留了数日,赵孝骞留下了一批人继续驻扎查探,他则领着剩下的皇城司所属和龙卫营将士回汴京。
这次全歼千余敌人,收获不小,但幕后指使的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那人的性格非常谨慎,凡事先把自己保护好,绝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这一点,赵孝骞都忍不住想给他写个“服”字。
有这本事你上前线当将军呀,有此谋略,打几个胜仗很难吗?荣华富贵很难吗?非要窝里斗才开心?
如此执着地弄死他,一次又一次,赵孝骞真的怀疑这可能跟利益无关,难道自己穿越前,身体的前任刨了他家的祖坟?
不然哪来如此大的仇恨。
从相州回汴京,急行军的话,通常两日可至。
但赵孝骞并不着急,路上一批又一批的斥候派出去,防的就是那个藏在幕后的指使人在他回程的路上给他冷不丁来个致命一击。
路上扎营时,赵孝骞也与魏节交流了一番。
如果把当初暗巷利箭刺杀那一次也算上的话,赵孝骞总共遭遇三次刺杀了。
纵然毫无线索,但有些共同点是可以总结的。
首先是幕后的指使人性格非常谨慎,不论事成事败,绝不留下任何痕迹和线索,参与刺杀的人,或者与他稍有牵扯的人,都会被他灭口。
那么就说明此人应该是个熟人,至少是赵孝骞认识的人,否则不至于在掩藏行迹上花费这么大的精力。
其次,此人能动用的死士不少,谈不上忠心耿耿,但一定用了某种手段控制,能让他们宁死也不透露半点讯息。
那么就说明此人应该有权有势,没有权势的人根本不可能豢养如此多的死士。
其三,赵孝骞遇到的三次刺杀,每次都是精心策划,无论时机还是地点,甚至心理上的算计,都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前两次赵孝骞真的差点被弄死。
如此精妙的策划算计,靠一个人的才智是很难办到的。
那么就说明此人绝不是独自决断,他的麾下应该有一批才智不凡的军师幕僚,三次刺杀都是众人一同策划的结果。
其四,赵孝骞每次的出行,路径,时间,都被人提前掌握,此人才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布局伏击。
那么就说明此人不仅有军师幕僚和死士,他还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情报系统,有可能这个情报系统已经渗透到了朝堂和军队里,甚至……皇城司里也可能有他的眼线。
与魏节这番剖析下来,赵孝骞发现这个未曾谋面的敌人似乎很强大。
更令他不解的是,这人都如此强大了,自己究竟什么地方触碰了他的利益,非要弄死他不可。
以此人的能力和权势,赵孝骞如今所拥有的一切,此人都能轻易得到,干嘛非揪着他不放?
光线昏暗的帅帐内,赵孝骞和魏节分析了许久,对嫌疑人的范围倒是缩小了一些,但有些疑问却仍无法解释。
“下官以为,此人必是汴京城的权势人物,如果是朝臣的话,至少是三品以上的重臣,如此,皇城司接下来查缉的范围就小多了……”
赵孝骞的思绪却飘到了另一个方向,摸着光洁的下巴沉吟不已。
“我倒是觉得,咱们的方向错了……”
魏节一惊:“哦?下官愿闻郡公高见。”
赵孝骞皱眉:“我总感觉他要弄死我,跟利益的干系不大……我得到的东西,无论官爵还是钱财,以他的能力应该能轻易得到,何必非要置我于死地?”
“要知道,他的势力已经暴露在官家的眼皮底下了,这可是犯了官家的大忌,一旦被揪出来,绝对是抄灭九族的大罪,冒这么大的风险弄死我,如果说是为了利益,未免太不值了。”
魏节愣了,仔细一想,好像挺有道理,若纯粹为了利益,委实得不偿失。
赵孝骞眉头紧锁,沉吟道:“如果换个方向,不牵扯利益的话,他还有什么理由弄死我?”
良久,赵孝骞猛地一拍大腿:“特么的,我想到了!”
魏节精神一振,兴奋地道:“郡公有何高见?”
赵孝骞突然咬紧了牙,露出愤恨之色:“一定是我那不争气的活爹,不知多少年前在外面生了私生子,如今他长大了,要弄死我,就是为了要见光,我死了,王府的继承人就只剩他了!”
魏节目瞪口呆。
“是不是很有道理?”赵孝骞问道:“你看,这事儿跟利益没多大关系吧?他要的是光明正大的身份,以及我那活爹对他出身的认同,对不对?”
第282章 陌生老者
魏节不得不承认,赵郡公的思路确实是清新脱俗,鬼神难测。
如此刁钻的思考角度,正常人是做不到的。
难怪能得官家宠信,难怪随便就能立下泼天的功劳,看看人家这脑子长的……
随着赵孝骞的分析,事情莫名且诡异地往宅斗的方向发展了。
“人家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就为了得到楚王府的出身身份,以及王府继承权?”魏节震惊地问道。
赵孝骞两眼一眯:“这话说的,人是社会群居动物,身份认同感很重要,比如你骂我是日本人,我会杀你全家,就是因为我的身份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你骂得太脏了,比骂我是畜生还严重。”
魏节愈发愕然,他不明白日本人怎么惹他了,为何令郡公的情绪如此激动。
这个年代的日本相对是比较本分的,大宋与日本以贸易为主,日本对大宋的陶瓷,绘画,插花,茶道等等,有着比大宋更狂热的痴迷,甚至就连日本的货币都是宋钱。
大宋的君臣百姓对日本其实是不反感的,所以魏节很不明白为何郡公对日本报以如此大的恶意。
赵孝骞也懒得解释,提起这俩字都觉得脏了嘴。
“明日清早就拔营,加快速度回汴京,我得问问我家那活爹,该不会真给我整了个私生子弟弟吧。”赵孝骞道。
魏节愕然:“郡公,您是认真的?真觉得那幕后之人跟楚王殿下当年的……呃,风流有关?”
赵孝骞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现在的人啊,活得太一本正经,根本分辨不了说真话和玩梗的区别。
楚王府若真有一个如此了得的私生子,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以赵颢的基因,真得去做个亲子鉴定。
…………
第二天一早,队伍拔营启行,傍晚时分赶回了汴京城。
入城之后,赵孝骞首先向枢密院交回了虎符兵权,然后匆匆进宫觐见赵煦。
将这次伏击与反伏击的博弈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赵煦和赵孝骞互相对视。
收获自然不小,不仅仅是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让他伤筋动骨,更重要的是,就算藏在幕后的人再怎么谨慎地掩藏行迹,然而只要有了举动,必然有所泄露。
接连三次的刺杀,不知不觉间对方已经暴露了许多线索。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