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20节

  所以,若是罪名坐实,苏轼最轻也是罢官下狱,重则流放甚至斩首也不奇怪。

  看着手上的参劾奏疏,赵煦一言不发,心中颇为沉重。

  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赵煦确实不舍得治他的罪。

  哪怕苏轼是旧党阵营,但……他的文章诗词真的是世间一绝,这样的人若因这点罪名而处死,赵煦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儿。

  有时候才华这东西,是真的能当护身符的。

  面对诸多新党官员的参劾,赵煦很想告诉大家,苏轼谤君不算事儿,朕可以原谅他……当事人都不计较了,你们就不要上蹿下跳了。

  然而没用,他们参劾的罪名与赵煦的态度无关,“谤君”是罪名,是犯了王法,犯法就要究罪,这是规矩。

  朝会的节奏乱了套,新党的骤然发动,许多不知情的官员们顿时呆怔住了。

  参劾苏轼这位文坛领袖,大宋无数文人的精神支柱和偶像图腾,新党这群货怎么敢的啊。

  于是旧党官员们纷纷站出来,义愤填膺地痛骂新党构陷忠臣。

  新党官员自然不甘示弱,也站出来辩驳指斥。

  新旧两党为了苏轼,在朝会上互相对骂起来。

  赵煦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眼神迅速朝章惇的脸庞上一扫而过,见章惇面无表情,对朝会上的互相对骂浑若不觉,赵煦的眉头皱了皱。

  两党激烈争辩,参劾苏轼的事自然越搅越浑。

  最后赵煦发声,此事暂时搁置,群臣这才住嘴,互相瞪视着回到朝班之中。

  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件事不可能搁置。

  既然已联名上疏,事情就没完。

  …………

  与此同时,皇城司官署内。

  赵孝骞一身官服,静静地坐在官署正堂,面前站着魏节,赵信等属下。

  一直阖目养神的赵孝骞沉默许久,终于睁开眼。

  “魏节,赵信。”赵孝骞道。

  “下官在。”二人躬身。

  “皇城司遣人,查御史中丞黄履,侍御史来之邵,中书舍人林希,查此三人之不法,查实后尽快上报。”

第299章 高抬贵手

  当官的没有干净的,不否认世上真有清官,但真的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绝大多数官员都有污点,要么贪腐,要么渎职,甚至还有害命的。

  仅就贪腐这一条,九成以上的官员都脱不了干系,区别只在大贪还是小贪。

  朝廷的司法机构算是严谨,那么多贪官他们难道不知情?

  当然知情,不过在稳定朝局的前提下,有些事可以睁只眼闭只眼,除非因为别的事,上面决定动一动,才会下死手查你,而“贪腐”,便是最容易下手的理由。

  所以赵孝骞根本不管对方官职多高,一道命令下给皇城司,皇城司立马雷厉风行查缉黄履三人的不法事。

  对皇城司来说,办这件事实在太容易了。别的不提,黄履三人当官以来手上干干净净,没碰过一文赃银?

  基本不大可能。

  查人容易,难的是下定决心查他们。

  昨夜赵孝骞与苏轼一顿夜酒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是的,他要保苏轼,无论用任何手段,都要保下这个人。

  为了保苏轼,赵孝骞都顾不上再次得罪章惇了。

  今日朝会上的消息,赵孝骞已听说了。黄履三人联合群臣上疏参劾苏轼,声势十分浩大。

  若要保下苏轼,赵孝骞必须先从黄履三人下手,先把领头的三人打掉,其余的朝臣们就不敢吱声了。

  总不能跟在三个罪犯后面瞎吆喝吧,要不要脸了。

  皇城司官署侦骑四出,赵孝骞则整了整衣冠,出了官署的大门。

  此时刚过午时,作为一把手,午时下班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上了门外的马车,赵孝骞正要回王府,神情犹豫了一下后,随即吩咐去延福宫门外。

  马车很快来到宫门外,静静地停在空旷的广场边,赵孝骞没下马车,只是坐在马车里安静地等着。

  许久之后,宫门打开,无数朝臣走出宫门,像一群刚下工的打螺丝工人,忙着奔向食堂。

  人群为首者,理所当然的是章惇。

  章惇步履缓慢,身后跟着数百朝臣,但没人敢超越他,心里再急着下班,也不会犯这种官场大忌。

  直到出了宫门,群臣分别与章惇招呼告辞,这才作鸟兽散。

  告别群臣后,章惇脸上的假笑也随之沉敛下来,转身正要上自家马车,却见不远处一辆眼熟的马车车帘掀开,露出赵孝骞那张笑吟吟的脸庞。

  章惇一怔,眼中露出深思之色。

  而赵孝骞,则跳下马车,朝章惇先行了一礼。

  “章相公操持朝政辛苦。”

  章惇笑了笑,道:“郡公今日有暇,莫非要进宫面君?此时刚散朝,官家想必正要用膳,郡公加快脚程,兴许还能蹭官家一顿御宴。”

  赵孝骞睁大了眼:“我没听错吧?章相公居然开起了玩笑?天塌了……”

  章惇大笑道:“郡公这话说的,老夫又不是天生的棺材板,怎就开不得玩笑了?”

  自从与赵孝骞达成互不招惹的协议后,章惇与赵孝骞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大约是章惇慢慢熟悉了赵孝骞的性格,知道他不是争权夺利的人,于是看赵孝骞也愈发顺眼起来。

  赵孝骞却笑嘻嘻地道:“章相公误会了,今日我是特意在此等候您,不打算进宫面君。”

  章惇颇为意外地哦一声,一双看似浑浊的眼睛不停地打量他。

  “郡公有事不妨直言。”章惇客气地道。

  赵孝骞道:“是酱紫的,最近王府开支甚大,库房都空了,小子想出门吃顿饭都没钱付账,不知为何,小子突然想到了章相公。”

  “当朝宰相应该不差钱,而且宰相肚量宽宏,小子蹭您一顿饭,想必章相公也不好意思拒绝,正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小子这不就找来了。”

  说完赵孝骞一脸无辜且期待地看着章惇。

  章惇愣了好半天,才终于消化了赵孝骞的这番话,不由愈发目瞪口呆。

  这竖子,居然如此直白地吃大冤种,你都不委婉一点的吗?

  多少年没人敢这么当面痛宰自己了,章惇现在有点懵,心态上很不适应。

  良久,赵孝骞小心地催促道:“章相公,您发句话呀,您若是手头不宽裕,小子换个人宰……”

  章惇哈哈大笑:“好好!楚王府家的小子,果真有胆色,当朝宰相你也说宰就宰,就冲你这份勇气魄力,老夫活该请你一顿。”

  “走,你说地方,汴京城任何饭肆酒楼老夫都请得起。”

  “章相公请客,当然吃最贵的,不然岂不是配不上相公的身份。”

  说是最贵的,赵孝骞终究没下狠手,在汴京城找了一家中等规模的酒楼。

  店家安排了一间雅阁,陈守等人在外面守候,雅阁里只剩赵孝骞和章惇二人。

  让店家随意上了几个菜,又上了一壶米酒,赵孝骞端杯敬章惇。

  章惇一口饮尽,又挟了一筷菜入嘴,对于酒菜的味道,章惇不置可否,大约不是很满意。

  赵孝骞大口吃菜,真就一点都不浪费别人请客的良机。

  反正他打算先填饱肚子再说,不然一会儿翻脸后没心情再吃,未免太委屈肚子了。

  填了个半饱后,赵孝骞终于坐直了身,擦了擦泛着油光的嘴。

  “见笑了,呵呵,见笑了。小子出身贫寒,饿怕了,吃相难免有些难看,章相公勿罪。”

  章惇老脸微微一抽。

  神特么“出身贫寒”,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酒已饮,菜已尝,老夫稍停还要去政事堂处置朝政,废话不多说,郡公有事尽管直言。”章惇淡淡地道。

  赵孝骞尴尬地笑了笑:“没别的事,主要是与章相公叙旧……”

  章惇:“…………”

  抛开你我关系如何不谈,上次见面也才数日前,叙哪门子的旧?

  “老夫还是直说吧,……别的事都好商量,但郡公今日若是为苏轼而来,老夫劝郡公免开尊口,省得你我不欢而散。”

  赵孝骞惊讶地道:“章相公都知道了?”

  章惇淡淡地道:“苏轼回京第二日,便去楚王府拜访你,这数日来,苏轼与你逛遍了汴京,你们的交情大约不浅,老夫眼皮子底下的事儿,又怎会不知。”

  “呵呵,都是文化人之间的来往,章相公放心,我最爱的还是你。”

  章惇冷哼:“今日郡公是打算为苏轼求情?”

  赵孝骞眨眼:“章相公可否高抬贵手?算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有事尽管吩咐。”

  章惇冷冷道:“不可,老夫召苏轼回京,就是为了借由他来清除朝中旧党,此为朝堂大事,我若放过苏轼,后面一切谋划皆废矣。”

  “换个人当由头,换谁都没关系,你办你的事,我保证不掺和,只求能放过苏轼。”

  章惇的语气突然变得生硬,冷冰冰地道:“不行!老夫也说一句,希望郡公莫掺和,算老夫欠你一个人情如何?”

  雅阁内的气氛莫名陷入僵冷。

第300章 各见真章

  今日是一场谈判,谈判显然陷入了僵局。

  赵孝骞和章惇各自都有资本,谁也奈何不了谁。

  唯一能拿出的筹码,只有“人情”二字。

  莫小看了这两个字,以赵孝骞和章惇的分量,如果真有朝一日用上这份人情,是一定会换取巨大利益的。

首节 上一节 220/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