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62节

  显德七年,正月初四,开封。

  昨夜一场大雪,将皇城内外染作一片素白。

  让本就未曾从先帝病逝氛围走出来的开封,更显得十分悲凉。

  大殿之内,金碧辉煌依旧,却掩不住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

  龙椅上坐着年仅七岁的天子柴宗训,他身披绣金龙袍,小脚尚不能及地,正百无聊赖地摆弄着腰间玉佩,对殿中肃杀气氛浑然不觉。

  “启奏陛下、太后。”宰相范质出班跪奏,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清晰,“边关八百里加急,契丹与北汉联兵,号称二十万之众,已破紫荆关,兵锋直指澶州!”

  群臣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幼帝被这突然的声响惊吓,手中的玉佩啪嗒落地。

  垂帘之后的符太后声音微颤:“范相且细说。”

  “契丹铁骑三万为前锋,北汉步卒五万跟进,后续尚有契丹主力。”范质展开军报,指尖微微发抖,“敌军分两路南下,西路取道邢州,东路直扑澶州。”

  “澶州若失,开封门户洞开。”

  殿内瞬间死寂。

  唯有幼帝拉扯着母亲衣角嘟囔着要吃蜜饯之音。

  于群臣最前,一身戎装的赵匡胤正在紧紧的盯着这一幕,眼神之中满是挣扎之色,紧紧地盯着那毫无任何威仪的天子。

  老臣王溥于此时颤巍巍出列:“太后,契丹主耶律璟亲自督师,北汉主刘钧亦倾国而来。”

  “此非寻常寇边,实欲乘我先帝新丧”

  此话一出,整个殿内的气氛再次微微一变。

  大周如今的局势确实很差。

  柴荣确实是个十分有能力的皇帝,整个大周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相继屯兵了不少小国,甚至都曾有过一统天下的迹象。

  但让人没想到的就是,柴荣的突然暴病,以及崩殂。

  乱世之中,怕的便是如此。

  尤其是当前的天下,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因此而亡国的前例,这更是让整个大周急转直下。

  眼看着整个殿内的气氛越来越差,符太后不得不强作镇定,开口问道:“当务之急,是派何人去迎敌?”

  话落,殿内顿时便响起了一阵阵的议论声。

  片刻之后。

  丞相范质拱手说道:“臣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此”

  “不可!”

  还未等范质说完,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立即反对,“李将军虽善战,然需坐镇淮南防南唐异动,臣以为宣徽南院使昝居润可当此任。”

  “昝将军年事已高,如何抵挡契丹铁骑?”

  立刻便有人再次反驳道。

  此举就如同打开了闸口一般,瞬间便点燃了殿内的争执。

  “那莫若遣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

  “慕容部卒多为步卒,恐难敌骑兵.”

  “.”

  一声声的话音不断响起,在绝对压抑的氛围之下,群臣们的嗓门也是不受控制的越来越大。

  幼帝被这一声声的争吵声吓哭。

  眼看着内侍连忙上前抚慰,那始终站在最前方却未曾开口的汉子眉头越皱越深,视线甚至是透过了帘子,看向了那已经方寸大乱的符太后。

  又是犹豫了一下后。

  这才缓缓向前,拱了拱手说道:“臣,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愿领兵御敌。”

  刹那间,满殿寂静。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仅三十三岁却已军功赫赫的将领身上。

  声声的议论声在这一刻再次响起。

  而仅仅瞬间。

  便立刻有人出生反驳了起来。

  朝堂之上便是如此,不仅仅是只有那些个大一统王朝才会出现这种问题。

  当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再也没有任何控制力后,便一定会出现不同的争斗,如今的后周同样也是如此。

  范质也在紧紧的皱着眉,紧紧的盯着赵匡胤说道:“赵将军自是骁勇,然禁军主力需护卫京畿”

  “末将只需精兵三万。”

  未等他说完,赵匡胤便再次打断了他,目光如炬,铿锵说道:“契丹虽众,然远程奔袭,粮草不继。”

  “北汉兵虽多,却各怀异心。”

  “我可先据澶州坚城,以逸待劳,待其粮尽兵疲,一举破之。”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

  看向了一旁的范质,眼神仍是那般锐利,拱了拱手:“若不能破敌,吾愿提头来见!”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再次让整个大殿陷入了死寂。

  有人点头赞许,有人面露忧色。

  众臣之间相互对视。

  片刻之后,这才再次响起了各种的声音。

  虽然争斗仍旧不断,但或许是真的因为感受到了灭国的威胁,最终的决定仍然是没有任何变化。

  “臣,领旨!”

  随着符皇后正是敲定了此事,赵匡胤的领旨的声音落下。

  退朝的钟声亦是在此时悄然响起。

  此时,天色已然明亮。

  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赵匡胤大步走出殿门,丝毫都不顾朝臣们那复杂的神色。

  难得的是,范质竟然追了上来,甚至是帮着赵匡胤撑起了伞:“将军且留步。”

  赵匡胤驻足转身,诧异的看着范质:“相国还有何吩咐?”

  老宰相凝视着他年轻而刚毅的面容,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江山社稷,就托付给将军了。”

  见状,赵匡胤的眼神微微变了变。

  但看着面前的范质,他沉默了片刻,终是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径直转身而去。

  片片雪花不断落下。

  望着赵匡胤远去的身影,老宰相独立雪中,久久不动。

  “相国,雪大了,回吧。”王溥不知何时来到身旁。

  范质喃喃道:“王公可记得十年前,世宗皇帝初登基时,北汉与契丹也曾联兵来犯?”

  王溥颔首:“当时亦是危急存亡之秋。”

  “那年领兵退敌的,正是太祖皇帝郭威。”范质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今日场景,何其相似。”

  王溥猛地转头,却在老友眼中看到同样的忧惧。

  雪越下越大,将整个开封城裹上一层素缟。

  皇城之外,赵匡胤的亲兵已牵马等候,他翻身上马,最后回望了一眼巍峨的宫城。

  “将军,是直接去军营吗?”亲兵上前一步,低声询问。

  赵匡胤沉默了片刻,战马在他胯下不安地踏动,在雪地上留下几个凌乱的蹄印,他最终摇了摇头,声音沉静却清晰:“不。”

  “先回府,”他顿了顿,“须与家人道别。”

  亲兵闻言身体猛地一颤,倏然抬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又迅速低下头去——将军此言,意蕴深长,他听懂了。

  赵匡胤并无丝毫遮掩之意。

  他的目光掠过巍巍皇城,望向远处在寒风中蜷缩挣扎的百姓,眼神逐渐变得坚定如铁。

  “再传一句话给弟兄们。”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砸在冰冷的空气里。

  “七岁天子,何以君天下?”

  他目光扫向激动得难以自持的亲兵,语气沉毅而决绝:“这天下,苦得太久了。”

  “昔日太祖皇帝,为安社稷而传位明主;”

  “先帝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却壮志未酬”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追随先帝多年,亲见他的宏愿与遗憾。”

  “绝不能让这条路,断在这儿!”

  “总得有人——”他勒紧缰绳,战马长嘶一声,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站出来,把这条路走完。”

  (Ps:跪求月票,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卷末总结

  踉踉跄跄终是将大唐一卷写完了。

  这一卷写的确实艰难。

  首先而言,便是因为鱼还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字数的书,有些超出能力了。

  第二点便是先前说也说过的,对唐史理解不深。

  种种因素之下,都注定了这一卷的创作难度,包括还有很多现实琐事,鱼只能说是尽力了。

  有兄弟说不如大汉精彩,鱼也确实无法辩解。

首节 上一节 562/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