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238节

第190章泰山航空地震救援,余震 俯冲式轰炸堰塞湖坝

  泰山航空集体行动,方文用自己的财力物力来进行这场营救。

  时间虽然很紧,但四架飞机一共8吨的物资配齐,在他驾驶的伯劳号的领飞下,四架波音247陆陆续续降落在县政府外的临时石板跑道上。

  都是方文带出来的飞行学徒,统一行动过程中倒是很默契。

  第一个驾驶波音247降落在石板跑道上,立刻就有人过来卸救灾物资,随后飞行员会将携带的油料进行现场加油,随后起飞。

  只有前一架起飞后,后一架才能继续降落,如此这边,3架波音247完成了物资运输开始组队返航,只有潘家峰那架留在原地执行后续任务。

  这是第一次泰山航空的集体运输行动,方文对此很满意,这意味着以后战争过程中,泰山航空将可以赋予更多责任。

  在三架波音247飞走后,方文驾驶者伯劳号也降落在石板跑道上。

  不过这次,他降落的过程很小心,尽量减少颠簸。

  毕竟机腹部挂载了70公斤重的炸弹。

  炸弹重量超标了!

  这是为了保证爆炸威力的一种选择。

  同样的容积,50公斤锡皮凝固汽油炸弹满装子弹发射药的重量会更高。

  那是因为,燃油密度在0.8克/立方厘米,凝固汽油密度在1.0克/立方厘米,发射药的密度却在1.4克/立方厘米。

  因此,装满50公斤级锡皮凝固汽油炸弹,需要70公斤的发射药才能填满,威力也因此增加了40%。

  可威力就算增加了4成,依然需要找到堰塞湖合适的力学弱点才行。

  方文停好飞机,县政府安排的人将梯子放在驾驶舱边,他从飞机上下来,走向一旁的波音247.

  波音247外,潘家峰和林梁两位先生已经下机,正与县政府成员交谈。

  方文过来,问了下潘家峰:“是否介绍两位先生?”

  潘家峰点头:“说了。”

  方文走过去,与县长交谈。

  “我开来的那架飞机下面有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我想办法弄来的,很珍贵,就这一枚,让你们的人看好,可别出了差漏。”

  县长看了眼伯劳号下面的椭圆形大物件,不由退后半步。

  “放心,我会安排人员保护,并且贴出告示,免得那些不知道死活的人来捣乱。”

  县长安排去了,想来知道是炸弹后,也没人敢乱来了。

  方文让潘家峰留下,自己和林梁二位先生快步走向县政府的县志室。

  县志室是本地资料最全的地方,那里两位华清大学地质系教授正在研究资料。

  林梁二位的加入,让他们多了些新的视角。

  两个不同专业的专家,在查阅了大量本地资料后进行了广泛性探讨。

  方文在一旁听着,总觉的有什么缺漏。

  好像和自己未来学过的知识有些不同。

  到底哪不同呢,他努力回忆着。

  有了。

  “为什么你们不考虑板块运动产生的地震成因?”

  “什么板块运动?”两名地质学家很是惊讶,这个名词他们没听过。

  不是吧,板块学说难道现在还没出现?

  为了堰塞湖的问题,方文硬着头皮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那人我就见过一次,也不熟。他说地表是在随时进行着移动,只是移动速度很慢,人类观察不到。但地表移动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因为运动方向和力的不同,产生了碰撞挤压。”

  这种话,要是和别人说,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地质学专家面前确实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

  根据这种学术观点,两名地质系教授对目前情况做出新的推断。

  “要是真有板块,这场地震就说得清楚了。西边的青藏高原或许就是在不同板块运动下生成的,四川盆地地势低也可能和板块关,难怪两边地势差距那么大。”

  “反过来推断,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度巨大,会产生强大的势能,从而压迫这里。所以这一带的地震频繁,是两种地质力的相互作用。”

  一老一少两位地质系教授发现了学术新大陆,像孩子一样开心起来。

  方文咳嗽两声:“我们先想下堰塞湖的事。”

  两名地质教授立刻严肃起来,展开新的推断。

  “如果这里的地震是不同的地质力作用下产生的,它的后续问题就是还会有余震。余震可以造成二次山体崩塌,让堰塞湖的高度增加,从而形成更大的淤积水势能,也能造成堰塞湖的崩溃,让下游被宣泄的湖水淹没。因此,只要余震出现,对堰塞湖都不是件好事。”

  正说着,轰的一声闷响。

  紧接着地面开始晃动。

  “是地声,又有余震了。”地质教授惊呼。

  地声是地震波从地下传到地面与空气接触后产生的怪响。

  第一时间警觉的方文,连忙将四位专家推出房间。

  五人从县政府跑出,来到外面。

  方文先查看飞机情况。

  两架飞机没事,看守的和围观的人跪倒一地,大喊着:“地藏菩萨显灵。”

  这次不是城隍,也不知道谁将神仙的级别提高到对称的地位。

  他们甚至认为,刚才怪声,是地藏菩萨的神兽发出的。

  紧接着,地面接二连三又发出了震动,就算站在平地上,也感觉身体不稳。

  远处有建筑轰然倒下。

  堰塞湖!

  方文和四位专家同时想到了。

  必须尽快过去查看。

  方文原本想开着伯劳号过去,却又否定了这个想法,自己过去有什么用,专家看着堰塞湖的情况才能做出合理判断。

  “我们上飞机去堰塞湖那边。”他出声道,随后快跑向波音247.四位专家也紧跟其后。

  潘家峰急切道:“我也去。”

  方文想了下,四位专家对飞机内情况不熟悉,需要一个人陪着他们,自己开飞机不方便,随即同意。

  人都上了飞机,县长和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出动,将路上的人赶到两边,这才让飞机有了起跑的距离。

  飞机颠簸起跑,积攒起飞势能,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过程,地面因为二次地震原因变得更复杂。

  进入机械感知状态的方文,有更灵敏的判断,在达到起飞势能的那刻,果断拉升。

  飞机飞起,越过县城屋舍,飞向岷江上游的堰塞湖。

  从高空看向下面,是最能了解事情的危急情况的。

  这里,到处都是大山,山与山之间的峡谷,形成了岷江河道。

  河道两岸,就是乡镇和县城。

  一旦上面的堰塞湖崩塌,汹涌的湖水将会席卷而下,淹没沿途所有的村庄,县城。

  飞机沿着峡谷河道往上飞,来到了堰塞湖所在的地段。

  方文控制飞机降低高度,减速从堰塞湖上空掠过。

  潘家峰指引辅助从那些窗户观看效果更好。

  四位专家细致观察着下面的情况,然后开始绘制图例。

  他们的绘图方式并不一样,却都想着用自己的专业来将情况记录下来,方便讨论。

  在飞机低空往复式飞行的过程中,方文也在看着下面的情况。

  两边的大山因为地震出现了大片的滑坡,落石和泥石流向低处的峡谷汇聚,将那段峡谷堵住。

  正是因为这里堵住了,原本只是涓涓细流的岷江也因此断流,大量河水淤积在此处成为堰塞湖,据县政府的人说比以往高了几十米。

  而现在,这几十米高的堰塞湖坝,却又在余震的波及下,变得更高了。

  它越高,积累的湖水越多,对下游的威胁越大。

  (当年堰塞湖遗址)

  飞行观察结束,飞机返航,四位专家立刻开始新一轮讨论。

  这次有林梁两位建筑学教授为主。

  “堰塞湖坝为s型结构,我们采用拱冠梁法来进行分析,将拱坝视为由一系列水平拱圈和一系列铅直梁所组成,通过拱梁分载法计算各部分的应力。”

  两位先生的意思,就将其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坝,用人工建筑法来计算器受力情况。

  他们判断在s型结构的左端,应力面薄弱,更容易破坏。

  随后。

  地质学教授补充,当地的岩石应该是以闪长岩为主,也是堰塞湖大坝的主材。

  闪长岩是花岗石一种,由斜长石和各种矿石组成,颜色较深,带灰色。

  它的莫氏硬度在6-7。

  铁的硬度是4-5,也就是说它的硬度比铁还要高。

  因此,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必须将目标准确笼罩,才能松动,而不是通过爆炸来摧毁这些硬石头。

  得出了结论后,压力给到了方文。

  他需要再s型堰塞湖坝的左端进行准确轰炸,因为只有一枚炸弹,必须一次性命中目标。

  方文拿着林先生绘制的轰炸结构示意图,认真观看。

  四位专家不语,直到这对方文来说有多大压力。

  潘家峰关切的走过来:“师父,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首节 上一节 238/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