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331节

  李汝华闻言,额角渗出细汗,支吾道:“陛下……或可召兵部堂官共议?”

  面对解决不了的事情,甩锅总是没错的。

  朱由校轻轻摇头,对李汝华的回答并不满意。

  “这些海盗并非不可用之人,若是给予些许官职,能够为我大明所用,倒也不是不可以。”

  招安,收编。

  作为大一统王朝,朱由校有的是手段对付这些海盗。

  并不需要真的和他们对着干。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是下下策!

  “另外,天津市舶使司的设立,断了多少人的财路?不过,不需要忌惮这些人,这些人本就是走私贩子、通匪之徒!朝廷若纵容这些蛀虫,岂不是自毁根基?”

  “是故,谁敢阻挠新政,朕便借他的项上人头,以儆效尤!”

  殿内空气骤然凝滞,李汝华与李长庚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皇帝这是要拿王公贵族的血,为天津新政铺路!

  “至于这‘船引’……它不过是一张纸,可若没有它,任你是皇亲国戚,也休想从天津港带走半两白银!”

  “辽东缺战马,山东闹粮荒,天津少战船。”

  “谁若肯献马、运粮、造船,朕便许他船引翻倍!想要分海贸的羹?可以!但得先给朝廷把刀磨利了!”

  李汝华猛然醒悟。

  皇帝这是要以船引为饵,逼着豪强们自掏腰包,替朝廷养水师、补军需!

  “陛下圣明!”

  他伏地高呼,却听朱由校嗤笑一声:

  “别急着喊圣明。告诉那些勋贵豪强们,想赚钱,就乖乖按朕的规矩来。若还有人妄想里通海盗、暗渡陈仓……”

  “朕不介意用他们的家产,给天津水师添几艘新福船!”

  片刻之后,朱由校缓了一口气。

  “朕知此事非一时之功,要你们即刻拿出万全之策,确是强人所难。”

  “天津之事,尔等且去召集六部堂官详议。三日内,朕要看到切实可行的方略。”

  见皇帝并未继续施压,李汝华与李长庚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两人正要告退,却听朱由校又道:“至于辽东将士的封赏、抚恤事宜,务必加紧督办。这个月内必须筹措妥当,月末准时发往辽东犒军。”

  户部尚书李长庚当即表示道:“启禀陛下,若天津新政得以推行,这五十万两的饷银倒也不成问题。毕竟,海贸之利,远非区区抚恤可比。”

  “若是如此最好,但若是这件事办砸了……”

  朱由校眼睛微眯,让李长庚后背都湿了一大块。

  这件事若是不办得漂漂亮亮,恐怕这乌纱帽保不住了。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两人当即表态。

  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希望这些老臣,莫要让朕失望才好。”

  李汝华与李长庚躬身退出暖阁后,朱由校重新坐回御案前。

  他随手翻开一份奏疏,朱笔刚蘸了墨,殿外便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只见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弓着身子,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象牙腰牌趋步上前。

  “陛下。”

  他细声细气地说道,声音里透着几分讨好。

  “龙虎山天师府的张显庸张天师在外求见。”

  朱由校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眉头轻蹙。

  “张显庸?”

  他放下朱笔,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个名字。

  “朕记得三日前他就已抵达京城。”

  魏朝闻言,腰弯得更低了。

  “陛下圣明。”

  他谄笑道:“张天师确实递了三日的牌子,只是一直未能得见天颜。今日实在无法,便寻到了奴婢这里。”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张银票,双手恭敬地奉上。

  “这张显庸出手倒是阔绰,为求见陛下一面,竟给了奴婢一万两的银票。”

  朱由校目光一凝,落在魏朝手中的银票上。

  那是一张南京钱庄的银票,朱红的印鉴在烛光下格外醒目。

  “呵呵。”

  他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这天师府,倒真是富可敌国啊。”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

  “就是不知道这些钱财,是从何处搜刮来的。”

  魏朝见皇帝并未接过那张银票,心中暗喜,连忙将银票塞进袖中。

  他眼珠一转,又试探着问道:“陛下,可要召见张天师?“

  朱由校冷笑一声,摇了摇头,说道:“不见!”

  “先前朕三番五次召他入京,他皆以病推脱。如今到了京城,反倒要朕亲自接见?”

  年轻的帝王眼中寒光闪烁。

  “他张显庸好大的排场!”

  魏朝连忙附和,腰弯得更低了:“陛下圣明!那张显庸不识抬举,是该多晾他几日。”

  他偷眼观察皇帝神色,又添油加醋道:“不过他能随手拿出一万两来打点,看来天师府的家底着实丰厚啊。”

  朱由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能拿出万两白银行贿,这天师府的财路,朕倒要好好查一查。传朕口谕,命西厂提督王体乾与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即刻进宫觐见!”

  “奴婢遵命!”

  魏朝连忙应声,倒退着退出暖阁。

  待退出殿外,他迫不及待地从袖中掏出那张银票,在宫灯下仔细端详,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

  暖阁内,朱由校还在思索天师府的事情。

  龙虎山天师府作为正一道祖庭,在朝野上下信徒众多,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如今天津水师重建在即.是时候着手改造这些道士了。”

  想到那些整日诵经修道的方外之人,朱由校轻蔑的摇了摇头。

  既然吃我大明的大米饭,还想要不理方外之事?

  没门!

  他要将这些安于现状的道士,改造成富有开拓精神的先锋。

  为他日后开疆拓土、殖民海外做好准备。

  以及

  龙虎山天师府在江南官场的影响力,他也要好好用上一用了。

  不久之后。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克制的脚步声。

  司礼监随堂太监躬身引着两人入内,西厂提督王体乾与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一前一后趋步进殿,在御案前三步外齐刷刷跪伏行礼。

  “奴婢王体乾!”

  “臣骆思恭!”

  “叩见陛下!”

  王体乾的嗓音尖细中带着谄媚,额头几乎贴到金砖地面;骆思恭则声如洪钟,飞鱼服下摆铺展如翼,腰间绣春刀鞘上的鎏金云纹在烛光下暗芒流动。

  朱由校执朱笔的手未停,只掀起眼皮扫了二人一眼。

  “平身。”

  他撂下笔,指尖在象牙雕龙的镇纸上轻叩两下。

  “魏大铛,把事儿说清楚。”

  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立刻躬身向前,捧着那张南京钱庄的万两银票,细声细气地将张显庸行贿求见之事娓娓道来。

  说到“随手便是一万两”时,他刻意拖长了音调,眼角余光偷瞥皇帝神色。

  “区区龙虎山,香火钱当真多得能砸死人了?随意出手,就是一万两银子?”

  朱由校眼中闪烁的杀气不似作假。

  “查!给朕彻查天师府这些年的账目!”

  “朕倒要看看,是道祖显灵赐的银子,还是江南盐商送的买命钱!”

  “还是说他张显庸,有本事和朕来打擂台了?”

  王体乾闻此言,袖中的手激动得发颤。

  西厂筹建至今,终于等到这般能大显身手的差事。

  他当即上前说道:“陛下容禀,奴婢早先便收集了天师府的罪证,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首节 上一节 331/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