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53节

  虽然新家具光鲜亮丽,但这些带着熟悉气息的旧物一摆进来,立刻就让这所大宅子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家”的味道,不再显得空旷清冷。

  就在收拾完新家正感慨间,王明远的目光扫过院子角落,忽然定住了。

  只见一个不大不小、磨盘做的石碾子,正安安稳稳地待在墙角,样子灰扑扑的,看着十分眼熟。

  王明远走过去仔细一看,眼皮跳了跳——这分明就是他家清水村老屋院子里那个!

  三年前虎妞心心念念、甚至偷偷塞进行李里,后来被发现又拿出去的那个!

  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而且,他明明记得这次来府城前检查过行李,根本没带这些笨重家伙啊!

  他再一扭头,又看到廊下摆着一个眼熟的五斗柜,那也是老家用了好些年的旧家具,漆面都斑驳了。

  王明远:“……”

  这些家具,过了三年,兜兜转转最终还是来到了府城。

  安顿好新家,王金宝便召集全家,商量下一步的重要事情——回清水村!

  中举之后,有几件大事必须回乡办理,这可是光宗耀祖、惠及乡里的要紧事!

  首先便是税赋优免,按照朝廷规制,中了举人,自身便可免除徭役,名下还可优免四百亩地的税赋。

  王家在清水村原有的田地,加上这几年茯茶生意赚了钱后又陆续置办的一些,拢共也就两百来亩,这意味着还能有近一百多亩的免税额度!

  一家人围坐一堂商量。

  王金宝吧嗒着旱烟,沉吟道:“这多余的免税额度,是咱家三郎挣来的福气。但咱不能吃独食,忘了乡里乡亲。我的意思,除了咱自家那些,剩下的额度,都让给村里!谁家地挂靠过来,免税的实惠就是谁家的!咱们分文不取!”

  王大牛第一个赞成:“爹说得对!咱家现在日子好了,不差那点税粮。让乡亲们都沾沾光,念三郎个好!”

  王明远点头,补充道:“爹,大哥,我还有个想法。咱们可以从自家免税后省下的钱里,再拿出一部分来,在村里设些族田、族产?收益专门用来资助村里有天赋、肯用功的孩子去读书。无论是去赵夫子的蒙学,还是去镇上的其他学堂,都能有个帮衬。一个家族要真正兴旺,不能只靠一个人,得后继有人。”

  这话说到了王金宝心坎里,他猛地一拍大腿:“好!三郎这主意好!就这么办!咱老王家在清水村扎根这么多年,是该为族里做点实在事了!”

  赵氏和儿媳们也纷纷表示支持,这事儿便这么定了下来。

  虽然清水村人口也就几十户,立马办个族学可能力有未逮,但先有这笔启动资金,也足以让村里的孩子们看到更多希望。

  其次,也是最让王家人期待和激动的一件事——立举人牌坊!

  这可是朝廷给的体面和荣耀!

  由省里布政使司衙门发放牌坊银,举人回乡后自行选址修建。

  这牌坊一立,那就是告诉所有人,清水村老王家出了个举人老爷!是正儿八经的改换了门庭,光耀了祖宗!

  一想到那气派的牌坊将矗立在村头,王金宝就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赵氏更是悄悄抹了抹眼角。

  王大牛已经开始琢磨着该请哪里的手艺好的石匠了。

  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回乡的行程和要操办的事情,气氛热烈。

  而就在王家人沉浸在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时,远在清水村的后山王家祖坟。

  村长王金福已经送走了来报喜的衙役,此刻正带着几个村民,准备按照王金宝的吩咐,给祖宗烧个信。

  众人看着地上堆着的、刚从镇上张记纸扎铺买来的纸扎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极其古怪和犹豫的神色。

  那些纸钱元宝还好说,但那些纸扎人,不光有几个高鼻深目、穿着暴露胡裙的西域侍女,甚至还有几个浑身漆黑、肌肉虬结的昆仑奴。

  一个后辈的年轻人挠挠头,忍不住开口问道:“金福叔,张老板说……金宝叔他们家,次次都给祖宗烧这个?还一烧就是十几个?怪不得三牛能考中举人呢,这可是下了大价钱了啊!”

  此刻这年轻人内心正纠结自己要不要也整两个,给过世的爷奶烧点,好让他们保佑自己发大财。

  “金福,这……这玩意儿烧下去,真的……真的好吗?祖宗们……能使得惯吗?不会觉得……太、太闹得慌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出声问道。

  王金福看着那堆穿着暴露异域服饰的侍女和黝黑健壮的昆仑奴纸扎,嘴角狠狠抽搐了几下,半晌,才憋出一句:“金宝兄弟既然这么烧了,肯定……肯定有他的道理吧?咱们……咱们就照着学?反正……也是份心意……”

  话是这么说,可他手里拿着火折子,看着那堆画风清奇的纸扎,这手,怎么就这么难伸出去呢……

第219章 归乡欢喜

  三日后的一早,回程的马车终于到了熟悉的永乐镇,车轱辘压在镇上那熟悉的石板路上,扬起的尘土仿佛都带着一股子欢快劲儿。

  车里,赵氏、刘氏、钱彩凤婆媳三个,早就按捺不住,把新衣裳换上了身。

  赵氏身上穿着一身崭新的绛紫色绸缎衣裳,是前几日在府城最大的绸缎庄里,花了大价钱扯布新做的。

  此刻她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脑后插着那支王明远从湘江府带回来的沉甸甸的金簪子,耳朵上坠着同款的金耳环,手腕上也戴上了那只金镯子。

  这一身行头,她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这么齐整过。

  旁边的刘氏和钱氏也是一样,都换上了颜色鲜亮的新衣,头上戴着金簪和珠花。

  就连猪妞和猪娃,也被奶奶和娘亲打扮得跟年画娃娃似的,穿着新衣,扎上了红头绳。

  用赵氏的话说:“咱家三郎考中了举人,是天大的喜事!是文曲星下凡落到咱老王家了!咱自家人就得穿得亮亮堂堂、体体面面的!不能让人看低了,更不能给三郎丢份儿!”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王金宝看着老伴儿和儿媳们这身快要闪瞎人眼的打扮,再瞅瞅自己和大儿子、狗娃也被逼着套上的新绸布长衫,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他心里嘀咕:这知道的说是举人回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儿来的暴发户土财主全家出动呢……尤其是老婆子,那金簪子晃得人眼晕,也不怕路上让人瞅见给抢了去。

  王明远自己,也被娘亲赵氏亲自盯着,换上了那身标志着举人功名的青色襕衫。

  这衣服一上身,配上他如今沉稳的气度,看着就透出一股读书人的清贵来。

  赵氏围着儿子转了两圈,眼睛笑成了缝:“好看!真精神!我儿就是天生的举人老爷样儿!”

  按赵氏的理解,在府城,官员多,显贵多,得讲究个低调,不能太张扬。

  可回了这永乐镇、清水村,一亩三分地,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这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天大的喜事,还不兴好好说道说道,显摆显摆?

  那句话咋说的来着?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话简直说到了赵氏、刘氏、钱氏她们心坎里!

  婆媳三个坐在微微颠簸的马车里,激动得手脚都没处放,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穿戴,嘴里啧啧称赞。

  “娘,您戴这簪子真贵气!”刘氏夸道。

  “大嫂,你这绛红色衣裳衬脸色,好看!”钱彩凤笑着接话。

  赵氏摸摸头上的金簪,又抻抻衣角,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得意:“咱这可不是瞎显摆,是给三郎长脸!让那些以前背地里嚼舌根,说咱家杀猪出身上不得台面的人瞧瞧!咱老王家的儿子,能中举人!”

  马车先是到了永乐镇上。

  钱彩凤抱着穿戴一新的猪娃,先下了车,脸上泛着光:“爹,娘,我先带猪娃回趟娘家,把这好消息跟我爹娘哥嫂说道说道,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快去快去!亲家公亲家母指定乐坏了!”赵氏连连摆手。

  马车继续慢悠悠地在镇上走。

  这下可好,赵氏和刘氏彻底坐不住了,几乎是每隔几步,只要瞧见个眼熟的人影,就得扒着车窗招呼两声。

  看见挎着菜篮子,经常买他家卤肉的刘婶子走过来,赵氏立刻扬声道:“哎呦!刘家妹子!买菜去啊?你看看我身上这衣裳,咋样?嗨,还不是因为我家三郎,对,就是明远,他中举啦!举人老爷!我这当娘的心里头高兴,才做了这么一身,不值几个钱,穿着玩玩……”

  那刘婶子被这劈头盖脸的一通话砸懵了,愣愣地抬头,下意识地回了句:“金宝家的,我……我没问你衣裳啊……”我就是想打个招呼来着。

  赵氏压根没听见似的,继续乐呵呵:“同喜同喜啊!回头家里摆酒,一定来喝一杯啊!”

  马车又往前挪了点,看见街边蹲着晒太阳的罗大爷。

  刘氏立刻探出身子,声音拔高:“罗大爷!您老身子骨可还硬朗啊?哎呦喂,您也听说我家三郎中举的事儿啦?真是的,这消息传得可真快!都是三郎自己争气,用功!”

  那罗大爷去岁中了风,耳朵背得厉害,眼睛也花了,此刻正歪着嘴流哈喇子呢,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茫然地“啊啊”了两声,压根不知道发生了啥。

  刘氏却心满意足地缩回车里,对赵氏道:“娘,罗大爷也替咱高兴呢!你看他都开心的流口水了!”

  王金宝和王大牛坐在车辕上,听着身后车厢里婆媳俩这动静,父子俩对视一眼,都是一脸哭笑不得。

  王金宝忍不住回头,压低声音冲车里道:“他娘,差不多行了啊……咱还得赶路呢,这见个人就说,啥时候才能到家?”

  赵氏立刻瞪了他一眼,声音虽压着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咋了?我儿子中举了,我高兴!说道说道咋了?又没偷没抢!你赶你的车,甭管我们!”

  王金宝缩缩脖子,不敢吭声了。

  得,老婆子正在兴头上,惹不起。

  王大牛憨厚地挠挠头,嘿嘿笑了两声,继续赶车。

  他其实也觉得挺美,就是没娘和媳妇那么能说,不然高低也得拉几个人说道说道。

  王明远坐在车里,看着母亲和大嫂这副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暖心。

  他知道,娘和大嫂这是憋了太久,如今扬眉吐气,恨不得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全世界。

  他也能理解这种朴素的炫耀,这是她们表达自豪和爱的方式。

  只是……这马车走两步停三步,照这个速度,怕是早上到的镇上,得天黑才能挪回村。

  眼见都过了晌午,日头都已经西斜,最后还是他忍不住开口:“娘,大嫂,我有点饿了,咱能不能稍微快点儿?村里乡亲们估计知道咱回来的消息要来迎接,这会怕都等的急了!”

  这话比啥都管用。

  赵氏一听宝贝举人儿子饿了和村里乡亲也在等,立刻急了:“哎呦!可不是嘛!光顾着高兴了!快!老头子,赶车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赵氏虽然还是有点意犹未尽,但此刻也着急了,不过心里还在盘算,改天还得和老大媳妇再来镇上一趟,再好好说道说道,好些人她今天都没碰到呢!

  王金宝:“……”

  到底是谁在磨蹭啊!

  但他不敢还嘴,只得一抖缰绳,让马车稍微加快了速度。

  等马车终于晃悠到清水村村口时,都已经到傍晚了。

第220章 一举高登解元榜,乡音夹道贺春风!

  远远地,就看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人!

  几乎全村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出来了!

  只不过,仔细一瞧,不少人脸上都带着点疲惫,好几个半大孩子都蹲在地上打盹儿了。

  村长王金福上午就收到镇上传来的信儿,说王明远一家人快到了,立马组织村民出来迎接举人老爷。

  结果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从上午站到傍晚,能不乏吗?

  但一看到马车出现在路口,所有人顿时精神一振!脸上的疲惫瞬间被兴奋和好奇取代!

首节 上一节 153/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